在中國,許多人愛雪。我至今依舊記得初中學過的文言文中這樣說:「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撒鹽空中差可擬。」人們對雪的喜愛可見一斑了。早前,詩人並不把雪稱之為雪,反而是另一種更美的詞語,例如 寒酥、瓊妃、凝雨等令人看一眼便能想像得到雪是有多美。
從古至今,我們一直信奉著「瑞雪兆豐年」的說法,一場大雪過後,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這是我們最常見到的雪了,不由得給我們一種雪能夠洗滌罪惡清潔靈魂的感覺。我們看到緩緩自天空向下飛舞的雪花,想必也會覺得心情大好。
毛主席曾作詞《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北方的風光,千萬裡冰封凍,千萬裡雪花飄。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一試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豔豔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一場大雪讓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隆起的秦晉高原,冰封雪蓋。天氣嚴寒,連平日奔騰咆哮的黃河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濤。毛主席有感而發創作了這篇關於作品,雪的雄渾和壯闊在我們面前得以提現。
雪的力量正是如此宏大,一片雪花雖然微不足道,但是當它們變成雪崩將不會再有人敢輕視半分。雪一直是我國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比如:純潔,象徵心靈: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寂寞,荒涼: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蒼茫、壯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千山猶綠憐霜葉,一夜忽白染碧葭;寂靜、清涼: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而且雪與松竹梅歲寒三友相互映襯,更加凸顯了我國文人的風骨。
人們給雪賦予了冰清玉潔、空靈淡泊的意象,讓雪代表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澡雪精神」這四個字是雪這種精神境界的最好體現。「澡雪」:以雪洗身,「精神」:使神精一,清淨神志。古人認為雪色潔白,晶瑩剔透,是世間至純之物,以雪洗身可以清淨神志,清除意念中的雜質,使神志、思想保持純正精一。
在這裡引用《世說新語》中王子猷居山陰的故事來體現「澡雪」的精神:「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翻譯大概如下: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晚上下大雪,他從睡夢中醒來,打開窗戶,命令僕人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於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遊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由此,王子猷身的「澡雪」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
很多人愛雪,但有時候我希望自己也可以變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