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未若柳絮因風起 撒鹽空中差可擬

2020-12-22 人文樹樹SHU123

在中國,許多人愛雪。我至今依舊記得初中學過的文言文中這樣說:「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撒鹽空中差可擬。」人們對雪的喜愛可見一斑了。早前,詩人並不把雪稱之為雪,反而是另一種更美的詞語,例如 寒酥、瓊妃、凝雨等令人看一眼便能想像得到雪是有多美。

從古至今,我們一直信奉著「瑞雪兆豐年」的說法,一場大雪過後,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這是我們最常見到的雪了,不由得給我們一種雪能夠洗滌罪惡清潔靈魂的感覺。我們看到緩緩自天空向下飛舞的雪花,想必也會覺得心情大好。

毛主席曾作詞《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北方的風光,千萬裡冰封凍,千萬裡雪花飄。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一試與老天爺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豔豔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

一場大雪讓長城內外白雪皚皚,隆起的秦晉高原,冰封雪蓋。天氣嚴寒,連平日奔騰咆哮的黃河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濤。毛主席有感而發創作了這篇關於作品,雪的雄渾和壯闊在我們面前得以提現。

雪的力量正是如此宏大,一片雪花雖然微不足道,但是當它們變成雪崩將不會再有人敢輕視半分。雪一直是我國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比如:純潔,象徵心靈:三晨喜盈尺,六出儛崇花;寂寞,荒涼: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蒼茫、壯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千山猶綠憐霜葉,一夜忽白染碧葭;寂靜、清涼: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而且雪與松竹梅歲寒三友相互映襯,更加凸顯了我國文人的風骨。

人們給雪賦予了冰清玉潔、空靈淡泊的意象,讓雪代表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澡雪精神」這四個字是雪這種精神境界的最好體現。「澡雪」:以雪洗身,「精神」:使神精一,清淨神志。古人認為雪色潔白,晶瑩剔透,是世間至純之物,以雪洗身可以清淨神志,清除意念中的雜質,使神志、思想保持純正精一。

在這裡引用《世說新語》中王子猷居山陰的故事來體現「澡雪」的精神:「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翻譯大概如下:王子猷,居住在山陰,一次晚上下大雪,他從睡夢中醒來,打開窗戶,命令僕人上酒,四處望去,一片潔白銀亮.於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誦著左思的《招隱詩》.忽然間想到了戴逵,當時戴逵遠在曹娥江上遊的剡縣,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過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門前卻又轉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何一定要見戴逵呢?」由此,王子猷身的「澡雪」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

很多人愛雪,但有時候我希望自己也可以變成雪。

相關焦點

  • 未若柳絮因風起比撒鹽空中差可擬好在哪裡?
    前言這個問題是: 「未若柳絮因風起」為什麼比「撒鹽空中差可擬」好?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上面這一段話來自於《世說新語·言語》,這一章節所記皆為當時佳句名言。
  • 白雪紛紛何所擬,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早在一周前,就有相關預告大雪將臨,人們在期盼中急切地期待著,似乎有雪的冬天才能真正稱之為「冬天」…… 2018年的雪,按約定時間準點來臨,鋪天蓋地地白了天與地,人間皆白,天地清淨。「青山不老,為雪白頭」,青山無意,遇雪生情。漫天的飛雪,迷茫了天地,卻浪漫了人間,雪花落寞了旅途,寂寥著歸人。抬頭時,白雪迷亂雙眼;低眉時,飛絮盈落寂然白首。飛雪壓寒枝,風起林木嘯。莫道冬日凋零,冬日自有風情。飛雪翩然,舞起一抹嫣然,揚起一袖幽香。雪如尋夢的蝴蝶,漫天飛舞,以博大的胸襟,包裹著清寒裸露的大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飛珠濺玉,天地一色。
  • 「撒鹽空中」一定未若「柳絮因風起」?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謝太傅在一個冬雪紛飛的日子裡,把子侄們輩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們一起談論詩文。不一會兒,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跟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
  • 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大文學家書畫家徐渭有一組《題風鳶圖》,其中一首詩是這樣:「偷放風箏不在家,先生差伴沒尋拿。有人指點春郊外,雪下紅衫便是他。」侄子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卻不以為然:「未若柳絮因風起。」能飲一杯無隆冬大雪,又是夜裡深寒,燒起紅泥小爐,暖上新醅的米酒,靜候,片刻「吱呀」門開,老友相見,淡淡道聲「冬安」,拍拍身上雪片,入座相視一笑,斟上米酒,淺酌幾杯,聊到「忘形到爾汝」,不亦樂乎?
  • 詠絮才女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卻飄散了她數十載的年華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這個「停機德」來自典故樂羊子妻,指勸丈夫求學上進,暗指薛寶釵,而「詠絮才」出自「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謝道韞,指代林黛玉,他們一個是符合封建道德標準的賢妻,一個是能詩善文的才女。可是後半句說黛玉才情卓絕卻被忽視,薛寶釵賢德通透卻遭到冷落。那這位十四歲便是「詠絮之才」謝道韞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
  • 《世說新語》之才女謝道韞「未若柳絮因風起」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妻也。翻譯: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
  • 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詠雪一舉成名,後人模仿絡繹不絕
    謝道韞因一句詠雪的詩而一舉成名,成了舉世公認的才女,後世詩人詠雪時紛紛借鑑模仿。這句詩就是「未若柳絮因風起」,她把雪說成是柳絮,這個比喻真是再恰當不過了。這個故事記載於《世說新語》。謝安在一個下雪的日子和侄輩們談論用什麼比喻下雪好,謝安說「大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卻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笑表示讚賞。但是要說謝朗這個比喻也行,雪也很像鹽粒的。因為過去的鹽是不加工成粉狀的,它是粒子鹽。而有的時候下雪就是下的雪籽,也是顆粒。當然這個比喻沒有謝道韞的好。
  • 未若柳絮因風起,散落街頭煩人已
    #如今又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柳絮也開始漫天飄散,現在大連白雲雁水公園附近隨處可見,漫天柳絮上飄落的雪一樣,地上的一團團跟棉花一樣,看起來如此美麗,其實暗藏殺機。大量的柳絮在空中飄蕩,還有很多孩童追著柳絮玩,車輛駛過地面的柳絮又被高高帶起,人們戴著口罩捂著口鼻,有時還需你緊閉雙眼。五月天不冷不熱,應該是心情愉悅,但是柳絮太多,屬實讓人心煩。
  • 李嫣站在雪地裡拍美照,想起了古文:未若柳絮因風起
    11月15日晚上,李嫣曬出一張美照,配文「未若柳絮因風起」。美景搭配這樣的詩句,頓時美感就出來了,有時候美不是因為雪地裡站著一個絕色美人,而是美在意境。照片裡的李嫣站在雪地裡對鏡頭回眸一笑,搭配上這句詩,讓人覺得意境好美啊。有粉絲問這句詩怎麼聽著這麼熟悉,是哪位古人寫的呢?
  • 柳絮才女謝道韞
    南方的雪,是輕薄的,也因為其輕,呼嘯的北風完全使不上勁,只能任其飄搖。於是這小小的雪片,就在天地間張掛起一張經緯不一、流動的玉簾。雪是可以賞的,因其視覺之美,不像雨,只與殘荷聽。雪溫柔的涼意,即便在寒冬,也是有誘惑力的。從辦公室去食堂,步行大約五分鐘。來去故意不打傘,任雪胡亂地貼上臉頰,化作一點點晶瑩。
  • 因「未若柳絮因風起」名聲大噪的謝道韞,嫁人後竟會如此悲劇
    初中課本語文課本的《詠雪》中有這樣一句話:「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這句話的主人公便是謝道韞,也是王凝之的妻子。
  • 怎樣不提雪字描述雪很大:梅長蘇在蕭景琰門口跪著求見
    今天小編看到一個話題,說的是「怎樣不提雪字描述雪很大」,下面有網友評論說:」梅長蘇在蕭景琰門口跪著求見」怎麼樣,瞬間有感覺了有沒有,想當年,琅琊榜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導致後遺症就是看完之後總覺得胡歌身體不大好……
  • 賞2021年南昌第一場雪,憶《詠雪》
    南昌2021年第一場雪那些看的著、抓卻抓不住的小雪花四處亂舞,不由令我想起初中語文課所學:未若柳絮因風起。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 故宮落雪:一座城,一場雪,喚醒深藏在心的唯美雪景詩句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自古以來,寫雪的詩句數不勝數,筆者唯愛此句。雪落無聲卻鋪滿長安,雪夜把酒言歡之際,推杯換盞之人卻已不再,今日入京早已物是人非。年少往事都已逝去,如今只剩下漫天飛雪訴說心中無盡的思念。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大雪紛紛何所似 未若柳絮因風起(圖)
    自然界的雲霧、冰雪自有其相,唯雪,潔白晶瑩,裝點大地的能力最強。它能一夜之間改變整個世界,看得見、摸得著,覆蓋大地的不平,使天地更加光明。公曆12月7日,太陽到達黃經255°,意味著大雪節氣的到來。「大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恰到描述了雪花紛飛的景象。「大雪,十一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