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祈願和平——黨日活動走進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2021-02-07 成中醫臨床醫學院之聲

 

1月17日,江蘇省中醫院實習小組4名十二橋長學制支部黨員帶領長學制班發展對象、積極分子等8名實習同學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了以「銘記歷史、祈願和平」為主題的黨日活動。


本次黨日活動通過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展館,讓黨員同學們重溫民族苦難歷史,在無聲肅穆當中緬懷革命先烈、悼念遇難同胞、堅定守護和平的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南京大屠殺慘案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犯下的無數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是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歷史上黑暗的一頁。



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前夕,約翰·拉貝和十幾位外國傳教士、教授、醫生、商人等冒著生命危險共同組建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設置了25個難民收容所,為大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避難的場所。約翰·拉貝所著的《拉貝日記》,被稱為「中國版辛德勒名單」,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



約翰·拉貝給予南京的這份巨大恩情,83年來一直被銘記。疫情發生後,3月中旬,他的後人託馬斯·拉貝醫生向中國駐德大使館求助,提請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他及其所在醫院提供一種中國生產的藥物。拉貝後代的求援聲傳至國內,引發了廣泛迴響。國內相關部門和企業立即行動起來,為了尋找拉貝醫生所需的藥物,中國駐德大使館、工信部、浙江省政府等各部門出面協調,浙江、江蘇和廣東等地多家藥企也緊急動員。


「山與山不相遇,人與人總相逢」,這是貼在中國對德義援物資上的寄語。


年輕勇敢的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在她的《南京大屠殺》一書前言中,用警語「忘記過去的人註定要重蹈覆轍」來警醒世界。該書描寫了日軍在南京強姦、虐待、殺害大批中國平民的詳情,是世界戰爭史中的經典著作。《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喬治·威爾指出:「由於張純如的這本書,第二次南京大屠殺為之終結。」



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國家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標誌著南京大屠殺從南京記憶、中國記憶,上升成為世界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近代以來的100多年時間裡,中國人民無數次經歷了戰爭磨難,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弱肉強食不是人類生存之道,窮兵黷武不是人類和平之計。和平而不是戰爭,合作而不是對抗,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恆主題。」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銘記苦難歷史,砥礪復興之志,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努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觀後感#

我們今天迎著凜冽的寒風走進肅穆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沿著長長的入口通道走入,一路上訴說當時百姓悲慘遭遇的雕塑已經使我溼了眼眶。進入紀念館,迎面是書脊上寫著名字的倖存者檔案盒,而樓梯的盡頭是一面漆黑的屏幕,上面閃現著一個個遇難者的名字,他們聚集成群星,卻在不經意時墜落。在館內慢慢走過,仔細閱讀,一張張照片,一段段文字,都作為鐵證,昭示著侵華日軍的獸行。無論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如何極力歪曲否認這段歷史,在如山的鐵證面前,他們無從狡辯。我想,興建紀念館,不僅僅是為了保存這些證據,告訴世人這段黑暗時光,更是警示後人,不忘先輩的犧牲和屈辱。正如冥思廳牆上大字:「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做史鑑,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

十二橋長學制支部黨員

16級九年制中醫學 何渝

 

站在大屠殺紀念館門口,感受到無比的沉重與莊嚴,沒有其它展館那樣過多的裝飾和背景,但是你能從中體會到歷史的沉澱以及讓人敬畏的,黑色燈光下一張張照片是受到迫害的中國人,是一個個「民族魂」,他們一直活在我們心裡,一直和我們並肩戰鬥。裡面種種歷史的傷痕讓我看到侵略者的暴行以及慘無人道,另一方面我看到了民族的脊梁。歷史雖已成過去,但值得我們銘記,「落後就要挨打」這個血淋淋的教訓激勵著當代中國新青年,我們需不斷奮鬥——青年強則國強,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十二橋長學制支部預備黨員

16級八年制中醫學1班 張世鵬

 

走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尊高達11米的母子雕塑,母親抱著死去的孩子,仰望蒼天,悲切無助,緊隨而來的是一組逃難者形象的黑色群雕,他們以慘烈的姿態,逼真的形象,讓人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從館口沿著金色的名字牆拾級而下,氣氛也愈發莊嚴肅穆,穿過幽暗的展廳,那被血浸透的土壤讓人膽戰心驚。史料陳列館以照片、實物、影像、名人信札、侵華日軍回憶錄等形式,詳實確鑿地講述了30萬遇難者同胞慘痛經歷,每12秒就逝去一條寶貴生命,「萬人坑」中的累累白骨,向我們控訴著侵華日軍的惡行。牢記歷史,勿忘國恥,警鐘長鳴!

 

投稿:何雁雲等南京實習同學

責編:何星睿

審核:彭文禹


相關焦點

  • 寄託哀思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祈願和平!
    寄託哀思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祈願和平!連日來市、區社會各界人士自發舉行紀念活動寄託哀思、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祈願和平我區各中小學的學生們也自發來到張純如紀念館,通過館內一張張生動的圖片,一段段珍貴的視頻,了解張純如女士生平及代表作《南京大屠殺》,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30萬同胞,深切緬懷向全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人權鬥士張純如女士。「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將牢記歷史、熱愛祖國,繼續努力學習,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淮陰實驗小學三(2)班姜星宇說道。
  • 銘記歷史 網絡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83周年的祭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為了緬懷死難者,牢記中華民族屈辱與抗爭的歷史,青山社區召集網格志願者開展「銘記歷史、網絡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主題教育活動。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努力...
    提升儀式感 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升級版2018年9月18日起,在每個開館日的清晨,紀念館的上空都會傳來13響雄渾的鐘聲,由12名最早進館的觀眾共同撞響,寓意牢記「12·13」,珍愛和平。同時,鐘聲也會在紀念館微博上「響起」。「鐘聲代表緬懷、銘記、警示、祈願。這種重複的力量會產生更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效果。」
  • 「和平許願牆」籤名悼念活動啟動,市民悼念逝者祈願和平
    交匯點訊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今年的12月13日也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交匯點記者了解到,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和平許願牆」籤名悼念活動於12月7日正式啟動,過往市民在「和平許願牆」上鄭重地寫下發自內心的話語並籤名,表達「勿忘國恥、圓夢中華,銘記歷史、珍視和平」的美好願望。
  • 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有感
    2018年11月,和小姑一起去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可以說我是留著眼淚參觀完的。紀念館雕塑剛剛走進這氣勢恢宏,莊嚴肅穆的建築,就感覺到了一種凝重的氣息。此刻的心情無法用語言表達……進入史實館內,眼前又是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畫面:日本侵略者赤裸裸的殺戮、活埋……在南京上演著一場慘無人道的血腥暴力!
  •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龍華革命聖地祈願世界和平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龍華革命聖地祈願世界和平 2020-08-13 1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到南京這些景點要去 明孝陵、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個古城,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來到南京,就不能不來感受下這裡悠久的歷史。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這些都不能錯過。當然,南京留給世人的還有一個悲痛的印象,那就是南京大屠殺,每一個到南京的人,都應該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永遠。
  • 南京舉行「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告慰逝者祈願和平
    當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各界人士手捧燭臺,告慰逝者、祈願和平。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晚,「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各界人士手捧燭臺,告慰逝者、祈願和平。
  • 銘記歷史 共祈和平
    7月7日,湖南省衡陽市雁峰區環城南路小學少先隊員代表來到「衡陽抗戰紀念城」碑前,舉辦主題隊日活動。曹正平攝(人民視覺)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紀念日,各地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銘記歷史,追思先烈,汲取奮進力量,凝聚起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7月7日,遼寧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與全國多家抗戰類紀念館同步舉行了「銘記歷史共祈和平」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主題活動。
  • 美團門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標籤已改:銘記歷史
    1月2日,網友曝光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美團某平臺被標註為「娛樂」,引發熱議,@美團門票 於同日發布致歉聲明。今天,觀察者網在相關平臺檢索發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相關條目有關標籤已更改為:特色·銘記歷史,國家公祭儀式所在地。
  • 銘記歷史|83年,從未忘記!
    △2020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百人群像實錄(黑白照為已故倖存者) 11月25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倖存者夏淑琴、葛道榮、石秀英等9家 25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及家人 一起在這裡緬懷83年前 遇難的親人和同胞
  • APA酒店重上架國內旅遊網站,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這麼說
    如果這個事情屬實的話,這些單位的負責人應該到我們館來,好好學習一下歷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11月14日,紀念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公審南京大屠殺案戰犯70周年座談會在南京舉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張建軍在致辭中回應了APA酒店在國內恢復上架一事。
  • 銘記歷史,祈願和平
    「對歷史閉上眼睛者看不到未來」。歷史是一面鏡子,折射過去,影響現代,也指向未來。在銘記歷史中砥礪民族復興的堅強信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只有充分了解歷史真相,以史為鑑,才能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才能更好地做和平的倡導者與扞衛者。點擊圖片,打開連結,讓我們揭開南京大屠殺檔案,走近歷史真相。
  • 江東門紀念館解析觀眾留言 「銘記、勿忘、和平」成高頻詞
    日前,紀念館紫金草融媒體工作室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尾廳留言區2020年觀眾留言進行匯總分析。厚厚留言簿 滿滿家國情江東門紀念館解析觀眾留言,「銘記、勿忘、和平」成高頻詞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尾廳,有一個留言區,觀眾可以在留言簿上留下參觀感受等內容。觀眾留言簿裡都寫了些什麼?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即「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痛,硝煙雖已遠去,國恥民殤不應忘記,以國家之名,祭奠每一個高貴的生命;以尊崇之心,祈願每一個人平安地生活。
  • 第七個公祭日,21家抗戰紀念館共祈和平 H5產品《同祭》上線
    揚子晚報推出H5產品《同祭》,包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內的國內21家紀念館館長線上發聲,呼籲勿忘國恥,共祈和平。   H5產品《同祭》   21家紀念館除了線下開展同步公祭之外,還由揚子晚報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同策劃推出「21家抗戰紀念館共祈和平」:由聯盟內21家紀念館的負責人通過視頻方式線上發聲,呼籲勿忘國恥,共同祈願和平。   聯盟第一個活動方案得到了21家紀念館的積極響應,紛紛發來視頻和各自紀念館資料,不少紀念館還發來文創產品,用來和讀者互動。
  • 6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祈願永久和平:希望年輕人平安!努力!自強
    83周年,12月13日將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昨天,石秀英、謝桂英、蔣樹珍、熊淑蘭、路洪才、高如琴等六位倖存者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採訪,儘管不是第一次回憶起那段痛苦的經歷,但平均年紀超過90歲的老人們仍滿懷對戰爭的恐懼、對和平的珍視,除了痛說歷史,他們說的最多的是讓年輕人「珍惜和平」「努力工作」「好好學習」「一定要自強」……同時,善良的老人們雖然口口聲聲說回想起來「太恨了
  •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在延安革命紀念館舉行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延安革命紀念館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等全國20家紀念館同步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以此緬懷先烈、悼念逝者、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 《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進龍華,在革命聖地祈願世界和平
    ——上海,走進龍華烈士紀念館。上午9點30分,開幕儀式於龍華烈士紀念館一樓公共互動空間舉行。此次展覽由上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指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藝術學院主辦,上海龍華烈士紀念館、北京汽車博物館承辦。
  • 加拿大多倫多僑社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祈願和平-中新網
    加拿大多倫多僑社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祈願和平 (1/4) "←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