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1937年日本人來……我本該有個弟弟」「我父親如果放在今天,那也是帥哥一個「每次說起這些話,我又要哭了」「今天講完,我又要難受得一晚上睡不著」……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12月13日將是第七個國家公祭日,昨天,石秀英、謝桂英、蔣樹珍、熊淑蘭、路洪才、高如琴等六位倖存者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採訪,儘管不是第一次回憶起那段痛苦的經歷,但平均年紀超過90歲的老人們仍滿懷對戰爭的恐懼、對和平的珍視,除了痛說歷史,他們說的最多的是讓年輕人「珍惜和平」「努力工作」「好好學習」「一定要自強」……同時,善良的老人們雖然口口聲聲說回想起來「太恨了」,但說起今年疫情之初收到了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捐贈的口罩,她們還是非常感動,表示希望「中日友好」「和平可以永久延續下去」。
今年又有四位離世,
在冊在世倖存者僅剩73位
今年接受記者採訪的六位倖存者石秀英、謝桂英、蔣樹珍、熊淑蘭、路洪才、高如琴等六位倖存者當中,最年長的謝桂英已經97歲。其中相對最年輕的高如琴也已經87歲,白髮蒼蒼,六個人的平均年齡超過90歲。讓人不能忽視的一個事實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們年紀在增長、數量在減少。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朱秀英、姚秀英、蔣淑萍、馬鴻祥相繼離世,目前經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認證在冊在世的倖存者僅剩73位。
「恨!」「太恨了!」儘管六位老人提前1937年那段不忍回首的經歷都還是忍不住顫抖地說出「恨」字,但老人們畢竟是善良的,幾個人不約而同提到了今年疫情之初收到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捐贈的口罩時的感動,「那時候真的到處都買不到」「收到的時候很感動」「這份心意我們領了」……今年2月初,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當時正在為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家庭籌集口罩。而正在為武漢籌集捐贈物資的鳩山由紀夫得知此事後,特別抽調了1000隻口罩委託紀念館轉交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家庭。鳩山由紀夫為日本第93任首相,曾於2013年1月,2018年9月,先後兩次到訪紀念館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幾位倖存者老人說起此事感慨地表示,他們也曾遇到知道真相的日本年輕人下跪道歉抱著他們痛哭、也有松岡環等以正義和良心求證歷史的日本友好人士,所以銘記歷史的同時,希望「中日友好」「和平可以永久延續下去」。
六位老人含淚祈望:
和平真好!希望年輕人平安、努力……
石秀英
「父親被殘忍殺害的那一年,才47歲啊」,石秀英(1926年出生)現場回憶起1937年一夜之間家庭破碎的經歷仍止不住落淚,「我家當時7口人:父親、母親、二姐、哥哥、弟弟、妹妹,還有我。大姐當時已經出嫁,父親石長福47歲」。她回憶日軍進城後的一天父親下山買小菜順道看望山下的姑媽,一去就再沒回來,「後來聽一位馬姓親戚說,他在水西門看見日軍刺殺中國人,我父親身上被刺三刀。我大哥石坤寶19歲,被日軍抓上卡車拉走後失蹤。」父親被害後,為了維持家人生計,11歲的石秀英開始跟著母親靠給人倒馬桶,「過去的苦難受夠了,年輕一代一定要銘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
謝桂英
「我不想哭的,今天來館裡我很開心,可是提到這段經歷,我實在是忍不住」,謝桂英(1924年出生)回憶起當年日本兵用槍打到爸爸的肚子上,「我爸爸就睡到了地上,和我叔叔說:兄弟啊,我沒的命了,你也沒的命了。我父親如果放在今天,那也是帥哥一個啊……」後來自己背著兩歲的小弟弟在外面找野菜吃碰到日本兵,「他把我弟弟拉下來,摔在菜地上,然後拖著我兩隻腳在菜地上轉來轉去,我的頭碰到地上石頭,流了好多血,我頭上到現在還有疤。我小弟弟回家就一直拉肚子,拉死了……我又要哭了」。
蔣樹珍
「那時候地上全是死人,紅彤彤的,全是血。但是為了逃命,要踩著死人走,當時女孩子都往臉上抹灰的……」蔣樹珍(1929年出生)提起那時候的經歷幾次哽咽,「有一次,日本兵要雞蛋,外婆說沒有,但在我們住的那家翻到了雞蛋。日本兵火了,就舉起了槍。恰好那時,竄出來一條狗,槍打歪了外婆倖免於難。那時,在鄉下看到城裡的火光很大。我們回來的時候,江東門那裡死屍很多」「現在的日子跟那時候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好日子要算著過,要和平不要戰爭!」
熊淑蘭
「如果不是1937年日本人來……我本該有個弟弟」,熊淑蘭(1931年出生)回憶起當時被剃了和尚頭跟父母一起到處跑躲,「我母親懷孕5個多月,中途跌了一跤就流產了」。提到現在生活幸福的年輕人她說自己要提個要求:「大的努力工作不要怕苦幹哪行愛哪行,小的好好學習認認真真多思考,只有我們自己越來越強不要軟弱,才能把祖國建設好,不再被欺壓」。
路洪才
路洪才(1933年出生)直到今天還清晰記得,父親指著母親肚子告訴他,「你看,你還有個小弟弟,也死了。」當時他們一家十口人分散在兩處躲藏, 「當時我母親已近臨產,與外祖父一家留在原住地。日本兵搜查發現了一家人藏身的地窖,用機槍向洞裡掃射,我母親、妹妹、外祖父、外祖母、二舅、三舅全都遇難,僅在洞外的奶奶倖存了下來……現在生活這麼幸福,衣食無憂一天比一天好,不能忘記歷史,忘記意味著背叛。」
高如琴
高如琴(1934年出生)說83年來自己始終沒有忘記外婆臨終前喊的那句「唉吆」聲,「當時我們一看日本兵進來了,便趕緊從後門往外逃,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的日本兵站在河堤上朝我們開槍,第一槍打在母親的腿上,腿被打穿了。第二槍打在外祖母胸口,她唉喲一聲鬆開了我的手,當場就倒下死了。日軍看打死了人,就從後門闖到另外一家去了。如果開第三槍,那就是我……」說到現在,她說自己和老伴有退休工資,生活得很滿足,「兒孫輩們也都有自己的房子住,以前一家子那麼多人住在一間房子裡,現在家人都有自己的房子和幸福生活。現在我們是大國了,什麼都有了,再也不是過去了,和平來之不易,年輕人一定要平平安安好好珍惜,好好努力自強」。
據悉,今年12月13日前後,江蘇將組織開展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18項主題教育活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