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拆掉思維裡的牆》,讀到了第三章《心智模式決定我們的命運》,覺得很有意思也很啟發人。作者說,在今天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裡,我們最大的危險不是外界的壓力和競爭,而是我們內心的模式,這些模式決定我們看到些什麼、感受到什麼,如何思考以及最終成為怎麼樣的人。我覺得很有道理的!
心智模式是指我們每個人不同的「思維模式」或者「思維定式」,再加上一套自己的固定的「思維程序」所搭建的內在世界模型,就是我們的心智模式。
書中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在一條狹窄的山路上,一個貨車司機正在爬坡,已經開了3個小時,他有點昏昏欲睡。就要到坡頂的時候,迎面來了一輛車,車上的司機伸出頭來,伸手指了一指,對他大聲喊到:「豬!」「嗚」的一聲,兩擦肩而過。他的瞌睡一下子就醒了,他馬上伸出頭,衝著車的背影大聲罵到:「你他媽的才是豬!你們全家都是豬!」他得意的回頭,看看前面的下坡路,天哪,一群豬!他剎車不及掉溝裡去了。讀完這個故事覺得蠻搞笑的,反正我是笑了。其實,對面的司機只是告訴他前面有豬,但是帶著固定思維定式的司機以為這是一句侮辱的話。說實話,我在一讀到「豬」時,我也以為那是罵人的話,現在想起自己想法,真是可笑!可見我自己腦子裡也植入了這樣一種思維定式和心智模式。
我以前讀過一些關於思維定式的文章,現在又看到心智模式的文章,自己對這方面的理解更加加深了。美國神經生理學家沃爾特·弗裡曼發現,由感覺刺激引起的神經活動在大腦皮層中消失了。這意味著我們的大腦從外界接受信息,然後又拋棄它們中的大部分,只使用其中一部分來建立一個內心世界,以此來代表外部的世界。這樣,我們好像戴著一副看不見的鏡片在看世界,鏡片過濾掉大部分的東西和信息,我們通過自己的內心來填充這個世界。
我前不久讀了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書中也有類似的描述,我們只會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大部分信息都被我們自己給過濾掉了。就比如當你老婆懷孕了,你會突然發現滿大街都是大肚婆,事實上不是孕婦多了,而是你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部分。我們按照自己過去的經驗和記憶,處理我們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後在我們的腦子裡構建一個自己的世界。也可以說我們給自己創造了一個世界模型!然後根據這個創造出來的世界生活。作者古典說,一切真實的事物都是心智模式,而一切的心智模型對於你來說,都是實在的世界。
英國心理學家理察·懷斯曼在他的《怪誕心理學》中描述了他做的一個關於幸運和性格之間的關係的實驗,試驗具體就不在這闡述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來看看。這裡涉及到了「幸運兒模式」和「倒黴蛋模式」,它們是心智模式中的一種,有些人內心裡安裝了「幸運兒模式」,他們給自己構建了一個充滿機會的世界,就會更加地發現外界潛在的機會,那些幸運兒反覆印證自己的「幸運兒模式」,從而更加地相信自己的「幸運世界」;而安裝了「倒黴蛋模式」的人則傾向於對機會視而不見,因為他們心中的模式沒有「機會」二字,他們對自己「倒黴世界」堅信不疑。其實,你細心發現自己身邊的人和你接觸過的人,有些人好像總是帶著天使的光環,一切都是那麼地順利,一帆風順,似乎永遠地幸運,而有人仿佛天生晦氣,八字不順,老是倒黴。我細心想了想,自己身邊和自己接觸過的人,確實有這樣的現象存在哎。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幸運的人吧,給自己的內心安裝一個「幸運兒模式」!
書中還提到一種現象,叫做自我實現的語言:一個女人(或男人)覺得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有外遇(構建一個老公或妻子出軌的世界模型),於是越看越像,天天地一跟二查三套話。半年下來,她(或他)的丈夫(或妻子)發現:原來出不出軌,成本是一樣的!反正家也不像家了,還不如找一個!於是這種語言果然應驗了······這就是這個妻子(或丈夫)在自己的心裡安裝了一個自己的另一半會出軌的心智模式,然後就這樣看待,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跟「吸引力法則」或者「夢想成真」之類的心裡法則很相似,我在《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裡也讀過類似的描述。有一句話雖然不中聽,但是真的很好:我們大部分時間都是自己玩死自己的!作者說,我們為自己構建了一個世界,然後又反覆強化,最終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就是我們構建的那樣。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就是自己生命的巫師,我們給自己搭建了一個幻想世界,然後在現實中讓這個幻想慢慢實現。
有兩種大部分的人都知道的現象,一種是「有些人經常生病,動不動就生病」,這種人其實並不是他們身體的問題,而是他們的有一種「如果你想被關愛,那就生病吧」的心智模式,他們大多是因為父母給他們的愛被弟弟妹妹分享了,但發現一生病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愛,所以潛意識裡就有了這樣一個心智模式:生病——關愛,被關愛——生病,就這樣,他們就會老生病,動不動就生病,除非他們把這種心智模式給除去了,否則還是會老生病的,另一種是「很多有錢人一點也不快樂」,不詳細說了,他們的心智模式是這樣的:不幸福→賺錢→更加遠離幸福→更加努力賺錢→不幸福,就這樣一個死循環,只有他們打破了這個死循環,才能找到幸福。
作者在書中說到,心態源自於心智模式。我讀完覺得很有道理。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酗酒的父親有兩個雙胞胎兒子,20年後一個成為了成功人士,一個則窮困潦倒。記者分別採訪他們,為什麼過上今天這種生活?他們的回答都出人意料的一樣:「沒辦法,誰讓我攤上這樣一個父親呢?」,後面的大家都知道了。這則故事的寓意很明顯,前者心態好,後者心態糟糕,也可以說前者心智模式好,後者心智模式差!好壞心態的背後,是關於世界的不同假設而決定的。
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也可能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於過去和這個世界的看法,完全有能力調整自己的心智模式,重新認識我們的過去,從而改變我們的未來。
人們總說優秀是一種習慣,但其實優秀也是一套心智模式!說了那麼多,希望每一個希望自己幸福的人,都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心智模式。因為心智模式是關於思維的思維、關於智慧的智慧。噢,對啦!大家可以讀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裡面的一些論述和心智模式很類似,也很有趣。
--END--
你可能感興趣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