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三分醉,七分飽,八分待人剛剛好!

2021-02-21 禪語佛源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禪語佛源」,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早上5:30準時分享,請放心關注。


《四留銘》裡說:「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

人生恰如一副畫卷,總要學會適當留白,才有伸展的空間。

的三分醉、七分飽、八分好,就是留白的智慧。

《菜根譚》有言:「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賞花應賞含苞待放,全開則易凋零;喝酒應當喝到微醺,過度則易忘形。

似醉非醉之時,眼前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

好比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燈下觀美人,尤其可愛。

適當喝點小酒,還能讓自己從疲憊的生活中暫時解脫出來,不失為一種解壓方式。

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喝酒喝到三分醉,身體是微熱的,精神是放鬆的,世間一切煩惱憂愁全都與我無關。

然而醉過了,總要積極回歸現實。

做人也是一樣。李鴻章年輕時鋒芒外露,曾國藩就曾勸他,說:「做人宜帶渾含氣象。於眾醉獨醒之際,仍以『渾』字處之,恍似有幾分痴氣者,亦善處之道也。「

三分醉,就是在精明之中,留有一點渾含之氣。

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

三分微醺雖愜意,也要常留七分清醒在心間。

醉的多了,就成了真愚昧、真糊塗了。

中醫養生,有「三寒兩倒七分飽」的說法。

「三寒」指的是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

這三個時節由於氣候反常,很容易因為受寒而引起疾病。

因而要格外關注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兩倒」又叫睡「子午覺」。

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即晚上一定要在子時之前(11時之前)入睡;午覺則只需在午時(11時~13時)休息30分鐘即可。

做到「兩倒」,有利於人體陰陽之氣的正常交接。

「七分飽」的概念則更加普及。

老話說:吃飯七分飽,胃口好到老。

吃飯只吃七分飽,既能保持身材,又能保障健康。

《養生避忌》有言:「善養生者,先飢而食,食勿令飽;先渴而飲,飲勿令過。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

懂得養生的人,先要感到飢餓,才會開始進食,食不過飽;

先要感到口渴,然後開始飲水,飲不過多。

飲食定量,饑飽適中,能夠減輕腸胃的負擔。

過飢或過飽,都對人體健康不利。

所以進食宜饑飽適中,「七分飽」是最合適的。

從前有兩戶人家,做了多年的鄰居。

有一年恰逢大旱,田裡顆粒無收。

其中一家日子過得富裕些,便好心給窮鄰居送去一升米。

這一升米救了鄰居一家人的性命,窮鄰居很感激。

等到來年開春,因為去年大旱的緣故,窮鄰居依然沒有種子播種。

富裕些的這家,便慷慨地又給了一鬥米。

哪知這回,窮鄰居卻不高興了:「如今既然能給一鬥,為何去年只給了一升?真是小氣!」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裡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這個故事,就是老話說的「升米養恩,鬥米養仇」。

有些人習慣了你的好,便忘記了感恩。

傾盡所有對一個人好,最終收穫的可能只是寒心一場。

《菜根譚》有言:「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同樣的,對一個人好,八分就足夠。

話說七分滿,留三分退路給彼此;

待人八分好,剩下兩分用來善待自己。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生活好物

相關焦點

  • 「吃飯只吃八分飽」,原來是這個意思,你真的懂了嗎?
    那麼老祖宗傳下來的「吃飯只吃八分飽」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生活中,做人做事都要講究「適可而止」,才會擁有更好的生活。吃飯只吃八分飽,倒茶七分即為滿。明明腸胃不好還大魚大肉無所顧忌地吃,認定了它們能補身體更健康,但長期下來,身體肯定會受不了,因此吃夠八分即為飽,有所選擇地吃適合自己的食物,才能保持健康。倒茶只倒七分滿,是最重要的常識,也是茶席禮儀的代表。茶不倒滿,就是為了留下一些空白。
  • 哲思丨三分精明處事,七分厚道待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01-人可以精,但不能陰老話說得好:精三分、傻三分、留下三分給子孫。意思是說,如果一輩子都特別精明,那麼下一輩就有可能出現傻子或敗家的子孫。這句話是用來警醒後人。人生有尺,過則為災。
  • 老闆有八分熟的牛排嗎?沒有八分熟,七分的要不要?
    當時我就問了一句:老闆有八分熟的牛排嗎?沒有八分熟,七分的要不要?我聽到這個回答的時候其實是有一點意料之中的,下面小編就來講講為什麼。首先或許大多數人都有看到這樣的論調,類似與去了牛排店不要點八分熟、六分熟啊,因為牛排一般只有一分、三分、五分、七分以及全熟,實際上可刻意注意這種說法的人對牛排才是真的不怎麼熟悉,首先就按最基本的常識來說,再高明的廚師也不可能保證每一塊牛排都能達到想要的熟度,畢竟火候方面不是想怎麼控制就怎麼控制的,而且怎麼會有某種熟度不存在的料理?
  • 精明處世,厚道待人的3大星座,留三分精明做事,用七分厚道做人
    老話說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尤其是涉世未深的人,可以說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別人的陷阱裡,但只是逃避,那麼我們最終將成為一個弱者。如果我們能在明知他人居心叵測,依舊保持一顆勇敢的心,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學會三分精明做事,七分厚道做人,方能看清這人世間的險惡,走好自己的人生。那麼,我們看看哪些星座是這樣的吧!1,懂得自我保護的處女座處女座喜歡乾淨舒適的生活,他們做事有條不紊,追求穩定的生活。
  • 為何吃飯要吃七分飽?吃到七分飽是什麼感覺?飽食有何危害?
    所謂喝酒三分足,吃飯七分飽,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以前的時代,能吃飽就已經很不錯了,但現如今,人們基本不關心溫飽問題了,更關注如何吃得好。吃好不是非得吃飽飽的,吃到七分飽才是最好的,那麼,吃到什麼程度才算呢?吃飯七分飽,對身體健康有何好處?吃得太飽會怎麼樣?
  • 喝酒不要超過六分醉,吃飯不要超過七分飽,愛人不要超過……
    喝酒不要超過六分醉,吃飯不要超過七分飽,愛人不要超過八分情,但大多數人經常都是喝醉,吃撐,再愛成傻子。有誰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會想到自己會竭盡全力去做呢?又有誰認真做一件事的時候沒有竭盡全力呢?或許生活就是這樣,付出了所有,到頭來,卻埋怨自己太過認真。
  • 吃飯吃到八分飽是什麼狀態?這樣真的就健康嗎?終於知道答案了
    對於一個普通成年人而言,如果想要餐食達到八分飽,一般大概需要神經800-1200毫升左右體積的食物。具體而言,在您經過細嚼慢咽進食的過程中,已經感覺快要飽的時候,停止進餐即可,因為您的胃部想要給大腦飽食的信號還需要一段的時間。細嚼慢咽才能有效促成餐食八分飽的達成,建議您每頓飯可以吃到30分鐘左右,在進食過程中,刻意的選擇像乾果、肉筋等耐咀嚼的食物攝入;
  • 曾國藩: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作者:國文 做人,三分精明,是做人修心的最高境界。 做人,七分厚道,是為人待人的真誠之本。【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算計不如讓利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時期的名臣,兩個人卻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讓利。
  • 吃飯七分飽,七分飽到底是個什麼感覺呢?
    喝酒三分足,吃飯七分飽,這話是有道理的,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就和我們的拳頭一樣大,吃飽的話胃就會鼓起來,我們把飽腹感和空腹感用10個級別來表示,七分飽就是吃飽了,感覺可吃可不吃的狀態。如果是為了健康的生活,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
  • 吃到七分飽什麼感覺?吃飯的習慣和時間
    原標題:吃到七分飽什麼感覺?吃飯的習慣和時間   在吃飯的過程中是否也有需要注意的呢?吃到七分飽對我們的健康是最好的,而七分飽是怎樣的感覺呢?除此之外,吃飯的習慣和時間還有哪些講究呢?今天,為大家具體介紹介紹吧。
  • 「吃飯要吃八分飽」,究竟多少才算是八分飽?這該如何計算
    相信減肥的人是一定知道的,專家提出的一種健康飲食的概念就是「吃飯只吃八分飽」。這也使得很多人一直都在努力的尋求這種吃飯只吃八分飽的感覺。   但是,其實令很多人感到困惑的是,這個吃飯只吃八分飽,究竟吃多少就算是八分飽呢?   其實也確實是 ,這八分飽該如何測量呢?
  • 千萬別對一個人太好,吃飯七分飽,愛一個人七分就好
    任何時候,要想維護好一段關係,就應該把握度,經營一段感情更是如此,別對一個人太好,認真你就輸了。01、你可以愛一個人,但是不要付出全部人性總是難以捉摸的,很多時候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美好。02、好的感情,是相互付出,彼此成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應該是等值交換,彼此相互尊重,共同付出,一起變好,不用刻意去遷就,也不用一味去討好,保持那個度,這樣的感情才會越來越好。若是一味付出,或者委屈自己去討好一個人,這段感情就已經失衡了。
  • 飯吃七分飽,對身體會有哪些好處?營養師:3個好處慢慢浮現
    「飯吃七分飽,健康活到老」,對於這句民間俗語,大家都耳熟能詳,從健康養生的角度來說,這是有合理的依據的。那麼,飯吃七分飽是怎樣的一個狀態,它具體給我們身體健康帶來的好處有哪些呢?飯吃七分飽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實際上,對於飽腹感的狀態體會,可能每個人都會有所差異,所謂的七分飽,並沒有一個精確的值,大概就是感覺自己吃飽了,對於食物不會再有強烈的熱情,但習慣性地還會想再吃一些。
  • 五月芬芳 愛太濃酒也會醉 留三分給盛夏花香七分 略略微醺
    歌是低吟與淺唱沒有頑石阻擋河流的飛奔碧空是洗過的素顏,與雲朵一起調成大海和船帆輕輕地吹吧,不想靠岸《花香七分紮根土地埋頭耕耘沒有誰比它們更平凡更能在勞作中享受花草的垂青日子如緞帶:一面光滑一面暗啞花如其人,也是自然的孩子愛太濃酒也會醉,
  • 未來醬酒文化|酒與人生,杯中酒,三分醉,七分醒
    人生如酒,三分醉,七分醒,沒有人是無緣無故,出現在你的生命裡的,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有原因,都值得感激。喜歡你的人,給了你溫暖和勇氣。你喜歡的人,讓你學會了愛和自持。你不喜歡的人,教會你寬容與尊重。不喜歡你的人,讓你自省與成長。今天未來醬小編和大家聊聊,人生與酒。
  • 常說的七分飽八分飽是啥感覺
    常說的七分飽八分飽是啥感覺如果把吃到嗓子眼兒算成「十分飽」,那么正常的晚餐應該吃到「七分飽」較好,那麼「幾分飽」是個什麼樣的感覺?六分飽,如果這會兒離開餐桌,會有點依依不捨,下一餐到來之前會餓得比較明顯。如果需要減肥,吃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
  • 農村俗語「餵狗七分飽」,下一句更經典,道盡人生百態,趁早看懂
    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話的下一句是什麼,農村的老人們一聽就能接出來下一句——「對人八分好」,這是為啥?我們一起來看看。很多農民家裡都養了狗,狗是衷心的動物,農民養在家裡也安心。狗還能幫自己看家看田,大家也很喜歡狗狗,因此養狗的人家越來越多了。一般人家裡吃飯的時候,都會給狗狗餵食剩飯或者其他的骨頭類食物。但是我們也發現,很多狗狗在家裡都吃不飽,只能去別人家討吃的。
  • 人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茶倒七分滿,在這一杯淺茶中在輕抿慢啜,方能悠悠地品出朋友間的久存不散的三分情誼。  這個所謂的「愛人之道」,其實也是和別人相交的處世之道。 愛別人七分,讓對方感覺到溫暖,同時又能留有三分自由空間,不會感到被壓迫到窒息。相處也是如此。尊別人七分,讓對方感覺到被尊重的同時,又不會感到被過分幹預生活。
  • 七分飽到底是什麼感覺 吃飯七分飽的好處
    所以很多醫學的專家都倡導飲食的時候七分飽是最佳的狀態。  但是很多人對七分飽的概念都十分模糊,那麼七分飽是什麼感覺呢?  一分飽,指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感覺吃了兩口之後,還是會聽到自己的肚子響,連平時不喜歡的東西都變得愛吃起來。  二分飽,指的是自己很想吃東西,看到面前有什麼都會覺得很好吃。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