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了格局?

2020-09-05 愛上企業好名稱

1

今天先不談乾貨,講幾個現象。

第一個現象。

年前參加了單位的面試。來的許多都是名校應屆生,從清北、人大到北航,甚至還有個別復旦、南大的學生過來面試。

這些學生能本科考入這些名校,基本也都是同齡人中的學霸級別了。

然後,按照我們單位的尿性,進入面試的大部分除了成績好,還得是「學生幹部」「黨員」「文筆好」……所以看簡歷,全都是非常優秀的年輕人,平均年齡大概也就二十二三歲。

在這群已經是非常優秀的人裡,居然還有一個更突出的。

一個北大的年輕人,剛20歲不到,上學時要麼年齡小,要麼跳過級。

簡歷上看著非常清秀帥氣,成績也好的不得了,年年國家獎學金,大學期間發了核心,還是學生會主席,業餘還要搞搞籃球隊、話劇什麼的。

大概就是德智體美全方位無死角發展吧,所以特別留意了下。

到了面試的時候,談吐、氣質、回答問題都無可挑剔,關鍵是非常從容大度,一副見慣大世面的樣子,其表現給所有人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們一個HR在現場悄聲跟我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評價:第一次為自己單位感到自卑,怕留不住這麼優秀的人才,他就該直接去外交部當發言人的。

HR一語成讖。這個人最後沒有來我們單位,因為對像他這樣的年輕人而言,所追求的已經不是簡單的「工資有多高」「有沒有北京戶口」「工作穩不穩定」之類的了……

他們想要的,是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是天花板足夠高,是展現人生抱負、實現人生價值。

招聘結束後,一個在現場主持面試的高管說了一句話:從他一開口,我就知道我們單位最多也就是他的一個起點。


2

如果我只是不斷去強調渲染這群年輕人有多優秀,那大概也就跟「你見過最土豪的行為是什麼」「你身邊的富二代任性到什麼程度」一樣,除了炫耀,毫無意義。

我真正想說的,是一個這幾年越來越明顯的現象。

我在現場的時候,曾經無聊地把所有面試學生的簡歷翻了個遍,再對比了下他們的表現,發現這些名校畢業、表現優秀的年輕人,大部分家境都很好。他們的父母許多是省市公務員,是國企經理、學校教師,是公安局局長……

當然,也有不多的幾個學生,老家在農村,父母都是務農,屬於特別努力考上名校的「金鳳凰」,雖然各方面也都很優秀,但對比來看,卻會明顯發現在情商、氣質形象和眼界談吐上的差距。

而那個表現最突出的年輕人,父親是某省正廳級幹部,母親是大銀行會計。

那天面試的人大概有好幾十人,樣本數並不算多,但趨勢之明顯,已足夠讓人震驚。

更令人震驚的是,早幾年我進入單位時,同一批的還有不少家境不怎麼樣的,但這幾年單位面試招人選人,家境好、學校好、自身優異的學生卻越來越多。

這批人都是90後,正是經歷了80年代改革初期的動蕩,到90年代社會逐漸穩定後出生。

我們小時候,都看過比爾蓋茨白手起家、愛因斯坦幼時白痴之類的雞湯故事,但越大才越發現這個社會殘酷的真相——越有錢的往往越有錢,越優秀的往往越優秀。

馬雲的兒子在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柳傳志的女兒從哈佛畢業先入高盛、然後執掌滴滴,即使任正非那只能考上專科的女兒(關於他女兒的學歷,現在很難查出來,但如果早期就關注華為的話,應該是知道的),現在也是華為的CFO。至於王思聰……


3

上面這個現象,我最早在知乎分享過,那時候還是2016年初。

這幾年,我並不是每年都去現場參與面試,但每次去,只要我去翻翻簡歷,就會發現進入面試的優秀大學生裡,家庭條件差的人越來越少,近乎絕跡。

我想起,2010年前後網上還有人討論「寒門再難出貴子」,2013年,人民日報都還在報導「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但再後來,關於這方面的新聞和報導卻越來越少了。

現在我才知道,報導少了,並不是因為這樣的事越來越少了,而是,已經明顯到不是新聞了。

2017年的時候,北京的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了一段石破天驚的話: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就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從農村出來的劉強東,發跡以後,曾經給自己的母校人大捐了一大筆錢。

然後發現,其中的助學金根本沒人領。

因為太少有人大的「優秀貧困大學生」,符合劉強東制定的「困難標準」了。

這種貧困優秀大學生越來越少的現象,這兩年越來越多的被當成是「階層固化」的證據來討論。

但可惜,這並不是我今天要分享的關鍵。

4

這兩年,我所在的部門以及相關的一些部門,進來了不少這樣優秀的年輕人。

就像前面說的,他們的家庭越來越好、學歷越來越高,各方面素質都很出眾。

我既見證了他們那精彩的簡歷,也見證了他們在面試場上的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自信。

很多人都很關心,這些家境優越、自身又很優秀的年輕人,工作以後表現怎麼樣。

下面,我來講第二個現象。

和很多新人需要很長時間來適應新環境不同,他們幾乎在工作開始不久就表現得特別從容,辦事有條不紊,說話不卑不亢。

比如其中的一個男生,雖然工作時間不長,但做事極有主見,如果工作安排不合理一定會據理力爭,而不會默默忍受;有時候工作出現了失誤,也會大方承認。

從一開始,他就從來沒有為房子、車子、女朋友之類的事情發愁過,和他交流時,聊得最多的除了全國各地的美食美景,就是北京政商圈的各種傳聞軼事。

去年年底,我和他一起出差到外地。

很偏遠,我們在那裡沒有分公司,接待什麼都很成問題。

結果到了之後,他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不僅下了飛機有公車接,住宿吃飯以及任務行程的銜接都特別好,各種遊刃有餘。

晚上吃飯的時候,我才知道,他的一個直系親屬正好在那個市裡掛職當副手,於是小小地提供了下幫助。

我在看到他親戚身上那種中層實權領導特有的從容、大度和威嚴感時,一下子就明白了為什麼他剛參加工作,就是一副見慣世面、波瀾不驚的樣子。

而他之所以有這麼優秀的親戚,是因為他們家也屬於中上階層。

對比我剛參加工作時的戰戰兢兢、謹小慎微,那種遇到問題就焦慮緊張到失眠的狀態,真的是第一次,深深地感覺到了巨大的差距。


5

現在,我們越來越多的談到一個詞,「格局」。

所謂的格局,其實就是你所追求目標的高度,你眼界的廣度,你思維的深度,以及你身上所體現出的從容大度。

我們越來越發現,一個人的格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人生的起點和終點,上限與下限。

但我更越來越發現,一個人的所謂「格局」,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被劃定了起點,確定了下限。

就像我上面所講的幾個優秀的年輕人一樣。

他們的家庭帶給他們的教育,以及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給予他們的指導和幫助,已經讓他們在初入社會時,就站在了比其他人更高的起點之上。

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難,其家庭以及這種家庭所織就的關係網,也能帶給他們足夠的應對底氣。

在武理的陶同學自殺身亡後,有很多人質疑他為什麼在面對導師壓迫的時候那麼慫,為什麼在遇到困境的時候就這麼想不開?

是啊,心眼太小了,情緒太敏感了,格局太低了,其實換個角度來看,一個導師而已,還能管得了你一輩子?

但這樣說的人不知道,一個貧寒家庭的子弟,在背負全家期望的求學道路上究竟要面對多大的壓力。

不敢懈怠、不敢出錯、不敢頂撞、不敢出格、不敢退步,一個不慎就是萬劫不復。

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僅沒有家庭可以提供幫助,而且根本不敢告訴家裡,因為害怕讓本就艱辛的父母再承擔更多壓力。

他們不是不想揮灑自如,不是不想從容淡定,不是不想拍案而起,欠缺的,只是那份天然的底氣。


6

有一本書叫《格局逆襲》,在書的封面上,寫著這麼突出的幾個大字:

有人靠天分逆襲,有人靠身份逆襲,如果你什麼都沒有,也許只有靠格局了。

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認為,所謂的天分和身份,其實本就是家庭給的,本就是決定了一個人格局的重要因素。

多數人,甚至都根本沒有意識到,年輕的時候你之所以要過這種生活而不是那種生活,你之所以是這種氣質而不是那種氣質,之所以會這麼想而不會那麼想,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你的原生家庭。

在我的朋友圈裡,有一部分是老家的親戚,他們經常分享的東西,套路都差不多:

「震驚!家裡的醬油居然XXX」

「朋友圈瘋傳!馬上就要被刪的絕密XXX」

「狠心女人拋棄丈夫兒子,只因XXX」

偶爾帶娃去遊樂場或者周邊的景區,就可以在朋友圈裡曬幾天了。

我有時候都難以想像,他們的孩子整天在「震驚」「瘋傳」「絕密」「感恩」之類的環境裡長大,所思所想、所喜所好會不會也變成這樣?

而另一部分,是我的同事、朋友、領導以及工作裡有交集的人,他們很少發朋友圈,我只能從為數不多的內容裡去窺探他們的生活。

其中有一個會時不時曬娃。

他的小孩兒還在上小學,已經多次參加過央視的節目錄製,作為小助演上臺了。業餘時間裡,父母會帶他出國旅遊,送他去上擊劍課,演講課,一對一的英語外教課……

他在三四年級時,所見到的東西、所學到的東西,足以讓我咋舌。

同樣的00後,同樣成長在新時代,但這種家庭背景的巨大不同,卻為他們今後的人生劃下了深深的鴻溝。

要想突破原生家庭的束縛,跨越這巨大的鴻溝,走向更大的人生格局。在我看來,大概只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 不斷地讀書和學習。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前提是,你讀的得是「詩書」而不是種馬小說。我在之前寫毛澤東的時候,曾經提到過,他一個來自湘潭農家的普通孩子,之所以能有如此超越世人的識見與志向,首先歸功於年輕時孜孜不倦地學習與看書。

而他看的是什麼書呢?研究哲學的,比如《倫理學》;研究歷史的,比如《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研究社會的,比如《盛世危言》;研究時事的,比如《新民叢報》……

總結來看,這些書根本的東西是兩樣:「知識」與「規律」。知識,是人類文明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而規律則教給人如何去發現經驗、總結經驗、運用經驗。

在這些人類文明留下的寶貴財富面前,你讀到的每一句話,都將是引導你改變人生格局的力量。

那個高考狀元說的好:知識不一定能夠改變命運,但是你沒有知識是一定改變不了命運的。

除非你命好,不用改變。

第二,不斷地經歷和爬升。

我在寫青年毛澤東如何度過假期的時候,除了讀書,還寫了兩條:「行萬裡路、交萬千友」。

雖然一個普通的家庭,帶給一個人眼界和思維上的提升很有限,但認識的人多了、經歷的故事多了,想法乃至習性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只是,不管是交際也好,經歷也好,都不要只是在同一個層級、同一個圈子裡打轉,原地高抬腿,看起來每一下都很用力,實際上卻毫無進步。

人生應該像爬樓梯,每一層的螺旋上升,都會面臨新的環境,結識新的朋友,而這又會反過來幫助你繼續上升。

第三,不斷的總結和反思。

一個人最怕的是,人生早已設限,卻不自知。

你以為你整天抱怨只是因為工作不順,你以為情緒失控只是因為那天你心情不好,你以為愛情離你而去只是因為沒錢,你以為買不起房只是因為房價太高,你以為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隻是因為運氣好……

所有的自以為是裡,都包含著人生失敗的種子。

事實上,當你對每一段人生進行總結反思,對每一個看起來自然而然卻又難以理解的現象進行分解、剖析的時候,都能得出很多新的、有價值的東西來——特別是,你和同道好友一起分析的時候。

每一次的總結和反思,只要足夠深刻、足夠深入骨髓,乃至觸及靈魂和價值觀,都可以是一次浴火重生。

是的,我花了那麼多篇幅來說明,一個人的格局大部分是由家庭決定,不是為了讓大家自暴自棄,而是為了讓大家在反思中,能有更加清醒的認識,更加堅決的鬥志,更加旺盛的鬥志,以及更加努力的繼續奮鬥。

人生的格局並非一成不變,但你只有自覺、清醒地走出去了改變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迎來水到渠成的第二步。

一個好名稱,抵過千萬廣告費。

愛上企業好名稱(haomingcheng.cn)

我國據不完全統計每天有3400萬家公司成立,成立公司就需要起名,

每個做事業的人都希望有個好的名字,讓自己的公司名字一看,

眼前一亮的感覺,這樣容易讓人記住,同時能眼前一亮,讓人記住,

還要有含義的名字就更難起了,再加上各種因素主管部門不予核准等等問題,

能用的名字少之又少,

所以申請不易,想個好名字不易,註冊更不易!

——end——

相關焦點

  • 【夜讀】如果格局決定了人生,那麼到底什麼決定了格局?
    2社會的真相是越優秀的往往越優秀如果我只是不斷去強調渲染這群年輕人有多優秀,那大概也就跟 「你見過最土豪的行為是什麼」「你身邊的富二代任性到什麼程度」 一樣,除了炫耀,毫無意義。我真正想說的,是一個這幾年越來越明顯的現象。
  • 如果格局決定人生,那麼是什麼決定了你的格局?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有什麼樣的結局」。可見格局的重要性。先來看一看的「格局」的解釋。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所以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樣。格局這麼重要,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格局?
  • 《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格局決定人生
    什麼是格局? 摘抄字典中的解釋,「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兩個字合起來叫格局。不同的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一樣,格局也不一樣。 表面看來,「格局」這個詞顯得空靈縹緲,格局到底是什麼,誰也看不見,誰也摸不著。矽谷投資人、前騰訊副總裁吳軍也沒有給「格局」這個詞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在字裡行間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格局的理解,那就是上升到一定層次、一定境界的人生態度,是人的眼界、心胸、氣度的總和。
  • 格局決定人生,究竟什麼是格局?怎麼提升它?
    都說格局決定人生,但是你知道什麼是格局嗎?格局就是人的思維方式囊括的度。格局這個詞太過於抽象,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吧:生活中你們一定見過很多人用「我」這個字開頭說話。不管什麼時候都是說:「我怎麼怎麼樣,我……」這些人的利益中心是自己。
  • 格局決定人生發展,一個人的格局大小,決定人生發展走向
    俗話說「格局決定人生發展」,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格局大小,能夠決定TA的人生發展走向。格局大的人通常人生發展就會比較好,比較容易開創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格局小的人通常人生發展就不會太好,很多時候事業發展頂多算是小打小鬧。
  • 格局決定人生 王文學談人生格局的重要性
    所謂人生格局,就是個人思想的深度,眼界的寬度,境界的高度,胸懷的廣度,所集中展現出的狀態。都說格局決定了人生,對此王文學非常贊同,站在一定的高處看待人生,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的日子,眼界明朗,心情開闊,方能享受自在人生。  王文學讀《菜根譚》時,很欣賞裡面的一句話:「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
  •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你人生的成敗得失
    什麼是格局?有句話說得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一個人的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一個人的思想是什麼樣的,他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格局是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壯志豪情。
  • 爺爺說:格局決定結局!人生想有大成就,就必須有大格局
    可以說,我的爺爺是我人生的導師。爺爺經常跟我說:如果把人生當做一盤棋,那麼人生的結局就由這盤棋的格局決定。棋局的贏家往往是那些有著先予後取的度量、統籌全局的高度、運籌帷幄而決勝千裡的方略與氣勢的棋手。爺爺說: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患得患失,看智慧;做大做小,看格局!
  • 生命的格局,決定你人生的高度(醍醐灌頂)
    人生亦是如此,站位至關重要。你把自己放在什麼樣的格局上,便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站位不同,眼界不一,格局也會天壤之別。站在矮的樓層,你會看到果皮紙屑,處處垃圾。如果你站在高樓上往下看,看到的卻是良辰美景,風光無限,心胸頓時開闊,視野立即打開。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 格局?一個人的格局可以決定什麼?
    這就是有意思了,一個人的精力能夠被生活的瑣屑消耗殆盡,就這樣窮極一生,這是很正常的,就是有那麼多人忙忙碌碌一生而無所得,到最後也沒有發現自己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人生終結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枉此一生。格局可以分開解讀,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
  •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著你人生的寬度和高度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著你人生的寬度和高度。一個人的格局,就決定著你未來的走向。格局大的人,將來就飛得高,跑得遠,人生之路就會走得好。格局小的人,註定一事無成!一個人格局大小,決定著你生命的高度和寬度,決定著你生命質量的好壞,決定你美好願景能否實現!
  • 是什麼決定了設計師的高度――格局、思辨
    是什麼決定了設計師的高度?是格局,是思辨。那我們要如何提高自己的格局?一起來文章中了解一下~格局 · 現狀首先「格局」這2個字不是用來要求所有經驗層的設計師的絕對標準,在設計師不同成長階段ta的成長核心是不同的。
  • 你的圈子決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老鄉圈,同學圈,朋友圈……不同的層級決定了圈子層級,同頻、相互依存是最大的特點。於是,圈子決定了人生格局。 01大學畢業,我們舉杯暢飲,紀念逝去的青春,一路高歌壓馬路,爛醉到半夜;在升騰的畢業帽下,我們在快閃的鏡頭前,定格最後的學生時刻;也有因為工作現實,不得已分手的大學情侶,在高鐵站最後吻別,淚灑當場。
  • 鬼谷子:決定失敗的是細節,決定成功的是格局,決定成就的是境界
    做人實在太難了,想要出人頭地,智商要高,情商要高,做人的格局也要大。就算不夠聰明,可以不懂交際,但是做人必須大氣。如果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受點委屈就不能釋懷,這樣的格局實在不夠看,做人有多大氣,就會有多成功,因為胸懷是成功者的標誌!
  • 孩子:你的格局,決定了你的人生山峰的高度
    格局是什麼?鍋,就是你的格局。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眼界,而一個人的眼界直接決定了他的前途總結:決定你能站多高、走多遠的,是你思想的高度和深度。格局小的人,會無限地放大委屈,自怨自艾;格局大的人,則會把委屈當作人生的必修課,負重前行。人活著就要經歷必要的痛苦,挺不過的,便在痛苦裡死去,挺過去的,便涅槃重生。
  • 格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真正大格局的人,所有的禮義廉恥、人生哲理都是用來管束自己的,而不是用大道理來管束別人。否則,反而會使關係不和諧,嚴以律己,才能減少自己的過錯。寬以待人,才能與別人、下屬保持良好的關係。性格決定命運,情緒影響格局。後來他又找到當年的「新婚妻子」周么妹,此時的周么妹早已有了新生活,並且生兒育女。李文清也沒有為難她,將自己不多的生活補貼,全都給了她,然後選擇離開。
  •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決定一個人的格局
    最近幾年,經常會聽到格局這個詞,那麼到底什麼是格局呢?以下是百科上對格局的解釋:「格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é jú,格是對認知範圍內事物認知的程度,局是指認知範圍內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結果,合起來稱之為格局。
  • 格局決定結局,人生沒有返回鍵,你的決定步步是關鍵
    人生的三重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一代宗師》格局小的人,是見自己,處於人生的第一階段;而格局大的人,見眾生,處於人生的最高階段。我們要想謀大事者就必須要有大格局,因為格局決定結局。而格局小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眼中只有利益、眼中只有藉口;這樣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那什麼才能稱為大格局呢?
  • 格局決定人生的成敗,如何修煉自己的格局,請從三個方面做起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思維方式影響處事手段,而處事手段會顯示一個人的格局觀,格局觀的大小決定了你會經歷什麼樣的人生餘世維說過這麼一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格局大的人能成大事,對待事情的看法也會全方位完整地去看,不計較個人得失,更多的是為了以後的成就,而格局小的人,大多數都會被眼前的「蠅頭小利」費盡心思,最後基本都會得不償失。
  • 馬雲:格局決定成就,但你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嗎?
    一、什麼是格局? 格局這個詞語我們使用的非常廣泛,比如人生格局、事業格局、思想格局等等。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你的格局沒有變化,你被束縛在你的邊界裡,你的努力只是原地打轉。 當一個人的格局不夠大,那他的人生就被局限,也不會有太高的成就。 要想改變生活,改變命運,就要突破原來的格局限制,建立更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