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有愛、有用、有趣的育兒經驗、右腦開發知識、專家觀點,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
左腦和右腦的區別
左腦通常被稱為『語言腦』,用語言來運轉,而右腦則被稱為『圖像腦』,是用圖像來運轉。
在生活中,我們無論是與人交談,還是思考、記憶、閱讀,都會使用語言,因此左腦得到了充分的開發。
右腦在思考時使用的是圖像,把想法告訴他人時使用的也是圖像,在記憶的時候使用的仍然是圖像。但普通人習慣使用負責語言功能的左腦,因此右腦的能力沒有得到開發。
由於右腦是『圖像腦』,所以天才們使用右腦有一個普遍的特徵就是能看到清晰的圖像。如愛因斯坦就曾說:「我不僅能用科學的方法,還能使用視覺圖像和情感進行思考。」發現了數百個數學公式和定義,被譽為「20世紀的天才數學家」的拉瑪奴江也曾說:「女神在夢中教會我數學公式。」
與愛迪生並稱為電氣領域兩大天才的尼古拉•特斯拉據說自少年時代起,在考慮問題時,腦子裡立刻就會形成清晰的圖像。他在看到算術題時,腦子裡馬上就會浮現出問題的答案。
伽利略的父親在回憶伽利略的幼年時寫道:「他就像是一個小天文學家,總是能看到奇妙的幻像,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
安徒生小時候學習並不好。但是,他的母親從小時候起就經常讀《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給他聽,因此大大培養了他的想像力。他經常在上課時做白日夢,從圍牆上的洞偷看鄰居家宮殿式的大房子,陷入幻想。
日本童話作家宮澤賢治小時候也經常會看到一些別人看不到的圖像。他召集孩子們開音樂鑑賞會時,這樣描述了所看到的圖像:「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一位外國夫人戴著天鵝毛裝飾的閃閃發光的帽子。」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還不想聽音樂,總想溜出去玩,可聽著賢治的描述,孩子們也漸漸地從音樂中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圖像。
右腦具有把所見所聞用圖像記憶下來,並用圖像把信息原樣重現出來的能力。這就好像拍照片一樣,可以把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拍下來,當想看時只要拿出來看就行了。
當然右腦和左腦其實就像車的輪子一樣,只有同時運轉,大腦才能發揮出最高的效率。但目前為止的現狀卻很明顯,是左腦這個輪子巨大,右腦這個輪子太小,所以車不能前行,只能在同一個地點不停地打轉。
左腦和右腦的功能
左腦是語言腦(意識),右腦是形象腦(潛意識)。由於左右腦分工的不同所以功能也就有差異。左腦跟右腦最大的區別就是你在閱讀、寫作、思考、記憶等的時候有沒有用大腦把你所以看到的,所想的東西用圖片來描繪。採用右腦去記憶就是把所要記憶的東西轉換成圖片保存在大腦裡。但一些有關邏輯的、推理的、判斷的東西是用左腦來思考的。我們強調右腦的好處並不是不再用左腦,我們要左腦跟右腦並用,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在不同的時候採取不一樣的思考模式這才是我們所希望的,純粹去追求右腦是沒什麼作用的。
人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今天,我們在斯佩裡的結論基礎上經研究總結出:我們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具有語言功能,擅長邏輯推理,主要儲存人出生以後所獲取的信息。我們日常生活用的最多的就是左腦,因此又將其稱為「現代腦」。右腦具有形象思維能力,但不具有語言功能。右腦的信息來源渠道:一是人出生後憑直觀感受直接攝取的;二是經過左腦反覆強化的信息轉存的;三是祖先所經歷的人和事經過濃縮後遺傳下來的。因此我們又將右腦稱為「祖先腦」。
左右腦相比,右腦處於弱勢,只有在左腦的興奮鎮靜下來後,右腦才有「表現」的機會。但右腦存貯的信息包含了500萬年來祖先所經歷的人和事,其潛能相當於左腦的10萬倍。把我們的大腦比喻為沉睡的巨人毫不為過。開發智能首當其衝的任務是發掘右腦的潛能。
五、研究左右腦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夠深入了解左右腦的功能性差異和各自的優勢,那麼我們就可以破解好多腦之謎,比如對精神分裂症、抑鬱症、躁狂症和夢幻等均可做出科學的闡釋了。
左腦和右腦的分工
在美國,榮獲1981年度醫學、生物學獎的斯佩裡博士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斯佩裡博士切斷患者的位於左右腦連接部的腦梁,然後擋住其左視野,在其右視野放上畫或圖形給患者看,患者可以使用語言說明圖形或畫上的東西是什麼。可是,如果在左視野顯示數字、文字、實物,哪怕是讀法很簡單,他也不能用語言說出它們的名稱。
通過實驗,人的兩腦分工情景越來越清楚了。左腦有理解語言的語言中樞,而右腦有與之對應的接受音樂的音樂中樞。這一點,從左、右腦的外形差別便一目了然。其次,語言中樞的左腦與人的意識相連。如果打擊左腦,人的意識會立即變得模糊。
右腦支配左手、左腳、左耳等人體的左半身神經和感覺,而左腦支配右半身的神經和感覺,正如實驗一所表明的,右視野同左腦,左視野同右腦相連。因為語言中樞在左腦,所以左腦主要完成語言的、邏輯的、分析的、代數的思考認識和行為。而右腦則主要負責直觀的、綜合的、幾何的、繪圖的思考認識和行為。
右腦是創新能力的源泉
您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某件困惑已久的事情突然有所感悟,或者突然豁然開朗,其實這都是右腦潛能發揮作用的結果。
人腦的大部分記憶,是將情景以模糊的圖像存入右腦,就如同錄像帶的工作原理一樣。信息是以某種圖畫、形象,像電影膠片似地記入右腦的。所謂思考,就是左腦一邊觀察右腦所描繪的圖像,一邊把扈符號化、語言化的過程。所以左腦具有根強的工具性質,它負責把右腦的形象思維轉換成語言。
被人們稱為天才的愛因斯但曾經說過:「我思考問題時,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以後,我要花很大力氣把他們轉換成語言。」可見,我們在進行思考的時候,首先需要右腦通過非語言化的,「信息錄音帶」(記憶存貯)描繪出具體的形象。
現代社會強烈要求的創新能力或者說創造力是什麼呢?它實際上就是把頭腦中那些被認為毫無關係的情報信息聯結。聯繫起來的能力。這種並不關聯的信息之間距離越大,把它們聯繫起來的設想也就越新越奇。人是不能創造出信息的,所以,創造力也就是對已有的信息再加工的過程。因此,假如右腦本身直觀的、綜合的、形象的思維機能發揮作用,並且要有左腦很好地配合,就能不斷有嶄新的設想產生。
「左腦人」將被電腦取而代之
當今的中國人左腦超負荷運轉,右腦閒置浪費,思維趨同,幹什麼事要麼「一窩蜂」,要麼「一刀切」,這種左腦思維模式大到對國家的產業結構、生產力布局,小到企業或公司的投資方向和經營模式,乃至每個人的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都產生重複趨同、惡性競爭等不良後果。
在電腦迅速普及的今天,知識經濟時代對我們每個人又提出了什麼要求呢?簡單他說,「就是每個人都要能夠適應計算機時代的大腦使用方法。」前面我們講到,人有左、右兩個大腦,電腦恰恰能夠代替左腦,例如Windows95系統,它能夠很好地組織文字、編輯文章,替代人的左腦的部分語言功能。電腦,一開始就是為了代替人的邏輯、計算、語言處理和分析等功能而製造的,這些恰恰都是左腦的工作。隨著電腦功能和軟體技術一日千裡的發展,升級速度的加快,電腦功能就會遠遠超過人的左腦功能。
要想在競爭激烈的買方市場有所突破,要想在人才濟濟中脫穎而出,要想使企業另闢溪徑,創造性地開闢新的發展道路,每個人、特別是從事腦力工作的管理人員、企業家、策劃師、銷售人員等,都必須充分地活化、開發和使用自己的右腦,必須把用腦方向轉向電腦無能為力的創新策劃、綜合判斷、制定計劃、分析感悟和形象概括上。由此可見,不論是否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電腦,現代人都必須注意開發和使用右腦,活用右腦往往成為現代人突破困境、出奇制勝的犀利武器。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95qc以上的人僅僅使用自己一半的大腦,即左腦。這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由於人體的自然生理屬性。如前所述,由於人主要通過右手使用各分析、數字處理、記憶等,都由左腦處理,所以造成人體的大腦左腦滿負荷運作;另一方面是由於傳統應試教育和「填鴨式」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加重了左腦負擔。所以傳統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只會循規蹈矩,缺乏應變能力、創造力的左腦型人群。在社會缺少變化的時代,左腦型的人也許還可以大顯身手,但是,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電腦等高科技產品更加普及,不會使用右腦的人將面臨同電腦「爭飯吃」的窘況,生存空間將越來越狹窄。
任何人的右腦,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通過鍛鍊使其活化。從工作角度講,年齡越大,就越要求具備右腦的能力。隨著擔任更加重要的職務,單憑左腦的邏輯推理已經遠遠不夠,必須從整體上,從紛亂複雜的現象中,準確地把握問題的本質,這就需要有驅動右腦「軟體系統」的能力。
真正確立左右腦分工的新觀念,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在此我們不能不提及一個人,他就是美國加利福尼亞技術研究院的教授、著名生物學家斯佩裡。他和他的學生開始在動物身上進行裂腦實驗研究,並發現當切斷貓(隨後是猴子)的左右腦之間的全部聯繫時,這些動物仍然生活得很正常。更令人興奮的是,他們可以訓練兩個腦半球以相反的方式去完成同一項任務。後來他們又對裂腦人進行了實驗研究,即對嚴重癲癇病人切斷兩半球之間的神經聯繫,使其成為相對獨立的半腦半球。結果發現,各自獨立的半球有其自己的意識流,在同一個頭腦中兩種獨立意識平行存在,它們有各自的感覺、知覺、認知、學習以及記憶等。也就是說,左腦同樣具有右腦的功能,右腦也同樣具有左腦的功能,只是各有分工和側重點而已。
如果進行形象一點的描繪,左腦就像個雄辯家,善於語言和邏輯分析;又像一個科學家,長於抽象思維和複雜計算,但刻板,缺少幽默和豐富的情感。
右腦就像個藝術家,長於非語言的形象思維和直覺,對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活動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間想像力極強。不擅言辭,但充滿激情與創造力,感情豐富、幽默、有人情味。
左右腦兩部分由3億個活性神經細胞組成的胼胝體聯結成一個整體,不斷平穩著外界輸入的信息,並將抽象的、整體的圖像與具體的邏輯信息連接起來。
奇蹟般的事實說明腦功能是一個整體,而且一個半球可以代替另一個半球的功能,半個大腦也能挑起一個大腦的重擔。斯佩裡的研究,在科學史上是相當有特色的。他是在設計大量精巧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形象的」推理,從而得出兩半球功能性差異的科學結論。由於這一傑出的貢獻,1987年,他榮獲了諾貝爾獎。大腦兩半球功能不同的科學論斷得到了醫學界、心理學界的廣泛認可。正是由於斯佩裡的這項研究,促使我們產生了右腦革命的新觀念,使我們開始認識右腦的工作,引導我們沿著正確的道路去探索心靈中那些空閒的空間。
關於左右腦的另一種說法完全可以看成是對斯佩裡腦科學成果的補充,即認為左腦儲存的信息一般是我們出生後所獲得的,在左腦反覆得到強化的信息最終轉存在了我們的右腦,而右腦繼承了我們祖先的遺傳因子,是祖先智慧的代言人。
總結:左腦是現代腦 右腦是祖先腦
想讓您的孩子擁有超級的大腦嗎?想讓你的孩子擁有超級感知能力嗎?快來引領右腦潛能開發機構,右腦開發吧!
諮詢熱線:嬌嬌老師(幼兒部):15617885156
雅娟老師(青少部):15136423793
地址:中州大道航海路一站廣場四樓引領右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