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Z哥的個人公眾號
每周五11:45 按時送達
當然了,也會時不時加個餐~
我的第「164」篇原創敬上
關於面試時的自我介紹,我想大家遇到的情況都差不多,大部分面試的第一個環節基本都是這個。每個人也都知道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我估計很多人對這件事的解決方式,也就在網上找個自我介紹的模版就完事了。先不說你找的模版會不會過於普通,導致面試官聽到的千篇一律。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搞不清楚自我介紹背後的深意和價值,哪怕是套用模版也只是學了它的「形」而沒學到「神」,效果自然不會太好。我做面試官也有將近6年時間了,不管是從我自己的感受還是與其他面試官的交流後得到的信息來看,自我介紹環節能讓人有驚喜的,只要後面不太「拉胯」基本都能被錄用。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闡述了這背後的原因——「首因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提出。首因效應是對「第一印象」或「先入為主」所產生的心理學現象,指在行為過程中,最先接觸的事物會給人留下深刻的感知或認知,影響人對事物的感知和判斷。那麼我們如何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藉助「首因效應」讓你在激烈的崗位競爭中佔得先機呢?自然就得做好自我介紹的準備,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很多人都會告訴你,自我介紹是你主動展示自己更多信息的機會,所以自我介紹的時候要講一些簡歷裡沒有提到的內容。這個方式沒錯,但是思路其實不完全對。闡述一個殘酷的現實,面試你的面試官不一定就是篩選你簡歷的人,大家平時工作都很忙的,他很可能沒有看過你的簡歷。所以自我介紹環節不但是你主動展示自己的機會,也是讓面試官現場評估你簡歷的「剛需」環節。所以重點來了,你腦子裡一定要有這樣一個畫面:我在向一個一心二用的人做自我介紹。在這個場景下,你的終極目的是:提醒他注意到你的亮點,以及為什麼適合這個職位。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那麼對於面試官來說,除了獲得了一個熟悉你簡歷的緩衝期還有什麼意義呢?破冰。兩個陌生人之間建立良好溝通的方式永遠是開放性問題。
初步判斷你的溝通能力。在一個組織協作的中,1對1的對話是常見的場景,能不能把話講明白決定了你未來與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下限。
初步判斷你的邏輯能力。通過你自我介紹闡述的內容順序、結構,判斷你的邏輯能力如何,是有條不紊的、還是混亂的。這決定了你未來做事能力的上限。
判斷你的可塑性。這個大多數時候只是一種感覺,感覺從何而來?除了語言外,你的表情、眼神等肢體語言也能傳遞出相關的信號。
搞清楚了自我介紹的意義,那麼我們就可以提煉出一些要點了。一般來說,好的簡歷最多不超過3頁A4紙,所以自我介紹不用準備的太長。因為面試官熟悉完你的簡歷後基本上就要準備發問了。大多數人快速閱讀一頁A4紙的內容大概也就1分鐘,所以我建議自我介紹的時長控制在(簡歷頁數*60 + 30)秒左右。比如,你的簡歷是3頁,那麼就是210秒,3分半;2頁是150秒,2分半。如果你是職場新人,那麼最好能多準備一段1分鐘左右的精簡版,以防群面的時候做自我介紹。首先大家都知道的一點是,不要重複複述簡歷上的個人介紹,這就不多說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工作時長自我介紹的側重點應該是不同的。比如你作為一個擁有8年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還在花不少時間突出自己學習能力強、抗壓能力強,其實反而會起反面效果(實際這樣的人還不少)。而更應該突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所創造的價值。對於不同資歷的人需要闡述的內容組成,我大概劃分了三個維度做了一個表供你參考,三個維度分別是:行業經歷、業績體現、可塑性。你在準備內容的時候可以參考這個比例來。具體的內容信息就像寫作文、寫報告一樣,內容太拖沓,會讓人覺得你的邏輯不清晰,概括能力差,沒有重點。要知道,對邏輯能力的印象其實就是在別人眼裡你是不是一個聰明人。所以,儘量把不影響信息完整性的那部分文字刪掉,比如一些空話(只說自己學習能力強,並不舉例),一些修飾性形容詞什麼的。然後再把剩下的內容按照某個順序組織起來,並且要把why和how講清楚。數字自己會說話,能量化的地方儘量去量化,這樣可以減少很多冗長的文字描述。很多時候,面試官在你的自我介紹中發現了一個亮點,他後續會基於這個亮點展開來向你提問。所以,在自我介紹部分你千萬不能吹牛,不要把別人的業績說成你的,否則面試官問你是怎麼做到的,具體的細節是什麼?你卻支支吾吾的,那基本就要請你回家了。職場新人謙虛一點也可以理解,但是作為老人,如果過度的謙虛,會讓人覺得,你要麼不夠自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會出現溝通不暢的問題;要麼是自身能力達不到你闡述的和簡歷上寫的,心虛。好了,意義和要點都清楚了,那麼具體該怎麼準備內容呢?你可以試試「PME」框架。「PME」中的三個字母分別表示熱情(Passion)、匹配(Match)、出眾(Excellence)。思路是,先展現出你對這個行業、這個崗位的「熱情」,然後證明你是「匹配」這個崗位的,最後再亮出自己「出眾」的地方說明比其他候選人更棒。你對該領域有深入的體驗或研究。比如說你就讀的是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學習過十幾個「某時間」的課程等、看多二十多本XX領域的書。
你時刻關注該領域動態。比如說你經常瀏覽XX網站、XX社區,會對各個大廠新出的框架花幾天時間去折騰一下。
你的興趣愛好相近。比如你平常會寫點東西,會把所學到的知識重新整理後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
體現Excellence就是做好一點:用數字量化。比如,你通過引入了某個技術框架,並做了二次改造,使得某個系統的負載上限提高了3倍,資源消耗降低 了50%。體現Excellence是最後一部分內容,也是最重要的內容,因為這裡說的內容是在表達你比別人牛逼,所以很容易成為面試官接下去發問的點,不過你這也是一個你引導面試導向的一個機會,所以要把握好。我每周會寫博客,會將當周從書本或者「某時間」的課程上學到的知識進行整理,並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分享給所有人,對軟體開發行業充滿興趣。我了解到貴公司有對分布式系統方面的要求,恰好我在上一家公司的系統就是分布式的。我在其中工作了3年,主導過多項核心技術的落地。比如在XX年,我引入了XXX框架並做了二次改造,使得某個系統的負載上限提高了3倍,資源消耗降低 了50%。我叫 XX,就讀於 XX 大學 XX 專業,之前是 XX 公司的高級軟體工程師。我在該公司負責的工作是A系統、B系統、C系統、……的開發。現在應聘貴公司高級軟體工程師崗位,希望能得到這個寶貴的機會,非常感謝!這篇呢,Z哥和你聊的是面試的時候自我介紹這件事。雖然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由於「首因效應」的存在,它對你能否拿到offer起到的作用可不小。自我介紹的意義其實除了展現你自己之外,大多數時候也是面試官熟悉你簡歷的時候,所以面對這樣一個一心二用的人,你要注意以下六個要點:時長控制。
內容構成。
精簡內容。
量化相關指標。
注意做好內容承接準備,不要給自己挖坑
語氣不好過于謙虛。
如果你還是無從下手,可以使用「PME」結構來試試。推薦閱讀:
原創不易,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就「在看」或者「分享」一下吧。鼓勵我的創作 :)
如果你有關於軟體架構、分布式系統、產品、運營的困惑
可以試試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