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個事,前幾天我朋友林阿貓,她一臉懊惱地跑來找我說:「哎,我跟我一同事吵架了。氣死我了!」
「吵啥呀?」我問她。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所有人面前邊哭邊翻舊帳,罵我,可激動了,但我當時一句話都插不上!」她氣得臉色都變了。
「姐妹,你這不是吵架吧?你這是單方面挨罵吧?」
「好吧,但我現在冷靜了,我覺得,當時她說@#¥的時候,我就應該回*&%的 !好氣啊!每次吵架我都發揮不出水平!"
這件事上我是很同情林阿貓同學的,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問題,一到吵架的時候,氣得不行,但是嘴上啥話都說不出來。吵完之後,才慢慢想出來回懟的策略。
「怎麼辦,我好想她再找我吵一遍啊,這次我一定要把話講清楚,要不然別人聽了她的話,搞不好心裡會對我有偏見。」林阿貓提出了一個神奇的期待。
「算了吧,再來一次,你不過是再被罵一遍而已……」我如實告訴她。
很多人吵架的時候總是組織不好語言,結束之後心裡堵著一口氣沒處發洩。
想要不在吵架中受氣,我們先要認識到「吵架」本質:吵架是雙方意見發生衝突,相互指責對方的過錯,發洩不滿情緒的一個過程。
我們為什麼吵架?吵架的目的是什麼?
1.為了說服對方,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2.為了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3.為了發洩不滿情緒。
那麼吵架可以達到目的嗎?
可以達到第三點目的:發洩不滿情緒。但是不管對擅長吵架的人,還是不擅長吵架的人來說,吵架都不可能說服別人,更不可能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當一個人當眾表明立場和態度之後,這個人就把他的態度會堅持到底。
這是因為人們無論如何都是要自我維護的,而且人會下意識追求表裡如一、前後一致,因為經常轉變態度會讓一個人的自我認知出現問題。
吵架就是這麼個過程,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的立場,話一但出口,大家就只能不斷為自己說的話辯護。
有時候人們還會發現,在和人爭辯時他們最後的態度會越來越激進。冷靜之後發現,他們極力辯護的東西,並非心底真正支持的東西。他們只是被氣憤衝昏了頭,為了反對而反對而已。
如果人們已經進入為了反對而反對的狀態,擺事實講道理又有什麼意義呢?所以我們無論我們的發言多麼精彩、多麼有理有據,我們都無法說服別人。
如果只是想發洩發洩,吵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吵架之後,我們可能說了十句話,但是對方可能只記得住一句。所以別管自己有沒有把話說清楚、說對,話不要停就行了,反正吵架又沒人做會議記錄。
只是吵架並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還會激化兩人的矛盾以及破壞個人形象。
話說回來,吵架吵不過的人往往屬於這幾種:
1.不善言辭。
2.個性比較溫和,為人處世都不太尖銳。
3.想用講道理的方式說服對方。
不過全程被單方面罵,不代表我們被說服了,只是輸了氣勢。
不會大吵大鬧的人也可以獲勝。因為真正贏得吵架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避免爭吵。
吵架的目的達到了,這個過程就可有可無。
那要怎麼樣說服別人呢?
1.先儘可能多地搞清楚別人的真實想法,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嘛。
2.這時候你會發現,你們不可能所有想法都完全相反。找出他的觀點中你認同的部分,或者說從他的訴求中,找出你認為合理的部分,指出並表明你的認同。
3.對他的想法進行補充。注意,是補充不是反對。「你說得很對,但是有個問題你沒考慮到,你得讓我補充一下啊。」
4.如果你是讓對方在某個方面有所改變,那就假裝他已經改變。比如一個人工作時老習慣麻煩別人,你就可以說:「我知道你一直是個又獨立又優秀的人,這次項目你肯定可以完成得很好,可惜我最近事多,不能幫你了。」人們往往傾向於接受讚美和滿足別人的期待。(如果一個人臉皮太厚,那就得換策略:直白堅決冷酷,沒事反正他臉皮厚)
人們在被反對、批評、責罵時,會本能為自己辯護。我們很難強行讓一個人改變想法,只能通過一些技巧,讓他自己發現問題。
總結一下:
如果只是想發洩情緒,那就大聲吵,胡說八道就行,關鍵是不要給對方開口的機會。因為吵架的時候沒人能記清楚你說的每句話,畢竟人家也忙著想怎麼罵你。所以既然相互不在乎對方究竟在說什麼——那麼,誰話多、嗓門大,誰就是贏家。
但是如果真心想要說服對方,那還是要在第一時間避免吵架,暫時壓抑住不滿情緒,把心思放在搞清楚為什麼吵架,對方真正訴求是什麼,自己的需求又是什麼,真誠地尋求解決辦法。
(圖片來自電影《九品芝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