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社會階級一樣,達到第七層頂尖位置的人永遠是少數。以咱們從小接受的邏輯教育程度來看,大部分人能做到第四層「對立」就算不錯了。
Paul Graham認為,第一層到第三層完全沒意義,水平太低;第四層開始進入可以正常討論的階段,第五層算是正常的討論水平,但仍有上升空間;第六層、第七層是高質量的討論,需要特別重視。
拿出這個金字塔模型,主要是方便大家把之前經歷過的吵架對號入座,看一看自己和對方到底是什麼水平。
兩個人低水平吵架沒問題,你可別輸啊。
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為啥有人能在吵架中輕而易舉地獲勝,有人卻只能咬牙跺腳半夜躲在被窩裡嚶嚶嚶。
不過我們不全部討論:
第一層「辱罵」屬於人身攻擊,常見於微博罵戰,如果你還處在這一層,我都懶得教你,自己面壁思過去吧。
第五層及以上,進入「有效討論」區,比的是邏輯思維能力、知識儲備和口才。嚴格來說這不是「吵架」,而是「辯論」,獲勝者的功夫非一日養成,方法也非一篇文章所能概括。
因此,以下僅討論在第二、第三、第四層這三種級別的吵架中:為什麼你總是吵不贏?如何破局?
教你三招科學吵架方法。
01
科學吵架之
別被對方的情緒帶溝裡
在《思考,快與慢》中,作者卡尼曼寫道,大腦中有兩套系統。
系統一:它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不怎麼費腦力,完全處於自主控制狀態。
系統二:它的運行會讓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活動上來,例如複雜的運算。它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力等相關聯。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更傾向於使用不怎麼費工夫的「系統一」,尤其是面臨對方的情緒性攻擊時,比起動腦思考避免衝突的答案和對方的用意,我們更傾向於衝動應答,或直接反擊對方。
舉個例子,你在國外玩的時候,從沒聯繫過你的老同學突然聯繫你,讓你幫他代購。你拒絕後,對方激動地給你發語音說:
「咱們怎麼說也是老同學,找你幫個小忙你都不幫,你什麼時候變得那麼自私小氣了?」
如果是你,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估計很多人衝動性的情緒馬上就上頭了:
「你說誰自私小氣?!我哪裡自私小氣了?!」
甚至是直接反擊:
「你聯繫我就是為了找我代購,你才自私小氣!」
如果真這麼回答,那就是在被對方的情緒性攻擊牽著鼻子走。這麼說了以後,接下來就要擺出事實證明自己一點都不自私小氣,並試圖說服對方認同你。
可是仔細想想,其實你從一開始就壓根沒理由也沒必要這麼做,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