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拜教育:現代忠孝情義的跪拜之禮新解讀,不要丟了好的傳承

2020-12-22 山雨談情不彈琴

近日,安徽一個小學放出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個老師在教學生行跪拜之禮,然後引發了網友的各種爭議,很多聲音裡都表達了不可取,原因是跪拜教育讓人感到不適,沒有實際意義,真是如此嗎?

近年來,古風流行,所以古代的很多禮節又在周圍流行開了。古代禮儀中有一項主要的禮節就是跪拜。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跪拜是下輩、社會地位低的人對長輩、社會地位高的人所施的禮儀。

那麼這項禮節在現代要不要繼續傳承下去呢?不光是安徽小學,很多學校也有過這樣的行為,有的在操場上,讓大家都做跪拜之禮。每次這樣的視頻流出,就會讓大家覺得和現代化教育格格不入。

但我覺得跪拜之禮可以傳承,但不是照搬古代。因為在古代的社會環境下,跪拜體現的是尊卑,比如僕人見了老爺要跪,現在沒有僕人、老爺了,也就不用跪了。

那麼現代忠孝情義的教育裡如何正確解讀跪拜呢?

首先,正兒八經的跪拜就如古代說的,天地君親師。天地孕育萬物,我們應該跪,沒有天地,何來人間?

這是一種敬畏之心,而後是君,古代是君王,跪拜君王表現得是一種忠君愛國,如今在中國不需要跪拜君王。

接著就是親,親就是父母、長輩。為什麼要跪拜父母,不只是因為生養我們的是父母,也因為父母教育我們為人處世。

如果我們連父母都不肯拜,輕言談什麼尊重、包容,那就成了表面文章了,不走心。那更別指望我們會對別人尊重、包容了,還談大格局什麼的,那都不會長久。

父母是在世佛,你到廟裡還知道跪下拜菩薩,回到家怎麼就不能跪父母了?

最後是師父。在中國讓人遺憾的傳承裡就有師父傳承。我們一味追求現代化,什麼都講平等,結果呢,丟了一些特別好的品質。

師父傳承裡做得最明顯的就是德雲社和本山大營了,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讓人看了特別感動。還有一些手藝人,也把這個傳承了下來,但在中國的整體文化裡,還是把師父傳承丟了。

現在對跪拜有了一些了解之後,我們要知道在什麼場合下去做這些事。不是喝醉了酒,當著大庭廣眾之下給父母下跪,告父母說我錯了;也不是望著天空,今天有彩虹,我就趕緊跪下感謝;不是剛上小學一年級,我看見了老師,我就馬上先給他行個跪拜禮。

不是這樣的。如果你這樣解讀跪拜教育,我只能說你這才叫形式主義。

給大家舉個我家裡的例子。每年過年,大年初一的這一天,我爸要給孫子發壓歲錢。我侄子早早起來,穿上新衣服,來到我爸跟前,然後跪下,跟我爸說「祝爺爺身體健康,新年快樂!」

我爸聽了,笑呵呵地拿出一個紅包來,對孫子說:「又長一歲,好好學習,將來考好學校!」

我曾經問我侄子:我說你爺爺不給你錢,你還跪嗎?他說不跪,那個時候他5歲,在他的概念裡,跪了有錢,不給錢不跪。後來第三年,我又問他,他說跪啊。他告訴我,因為是爺爺,不是因為錢。

我就又問他:如果旁的人也給你錢,你跪嗎?比如你舅姥爺,他說跪。因為跟爺爺是同輩人,還是一家人。那要換成爺爺的同學或者同事呢?

他疑惑了,他說不知道,應該不用跪吧。我說那人家不給你錢呢?他就說那就不要了。

所以你看跪拜不是簡單說跪在地上就行了。如果學校只是簡單地告訴孩子回家就給父母行跪拜禮,那就是教育不到位,給教育添堵。

做禮儀傳承,一定要做透。我相信古代在跪拜這個禮節上一定有很多講究,面對的人,在什麼樣的場合,該行什麼樣的跪拜,那都是有很多說辭的。所以在跪拜教育上不是爭議要不要做,而是如何做,怎麼做。

你們又是如何看待跪拜教育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教育觀察:「跪拜」不應成為文化傳承的招牌
    教育觀察:「跪拜」不應成為文化傳承的招牌教育觀察:「跪拜」不應成為文化傳承的招牌對於「磕頭拜師」之舉,有不少網友嗤之以鼻,但也有人認為不應過分上綱上線。常州大學周有光語言文化學院副院長葛金華認為:磕頭拜師,就現代而言,雙方自願本無可厚非,私人交往是私人的事,雙方願意當然可以,但一旦以此為文化傳承的招牌不太妥當。我非常贊同葛金華副院長的觀點。「跪拜」是一種古代禮儀,承載著一定的文化內涵,但這一禮儀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已廢止。
  • 誰說人在「江湖」行跪拜之禮 就天經地義了?
    但我注意到了其收徒儀式的荒唐:居然讓他弟子為其行跪拜之「禮」,這就有點茲事體大了。顯然,此一行止多少觸犯了現代社會所倡行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之原則。基於此,我有點按捺不住,必須說幾句了。  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讓人跪拜,這是我堅持的基本理念,雖然我不反對別人這麼做。
  • 中國奇特的跪拜禮
    就連朝廷的最高統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過,所坐的東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舉行大朝覲時,五者所坐的席位,設有繡著黑白斧形的屏風,屏風前面南向鋪設著莞草編成的蓆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蓆和桃枝竹蓆,左右擺設玉兒,給王者憑依。  因此,古代所謂「坐」的姿勢,和我們現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樣。坐時要兩膝著地,然後將臀部坐於後腳跟之上,腳掌向後向外。古人的「坐」,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的跪。
  • 朱春悅:集體跪拜的「孝道教育」不可取
    近日,安徽蚌埠一小學的趙老師對學生進行「跪拜式」孝道教育,和學生們面對面跪拜父母。(西安商報)筆者認為,趙老師此舉大可不必。孝道教育本應是一個長期的教育過程,而不應該是如此速成式的、形式主義的跪拜式感恩。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傳承也必須傳承。孝道的核心是孝心,是思想意識。
  • 以跪拜開展感恩教育,初衷雖好但方法不當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參賽作品近日,安徽蚌埠一小學老師為對學生們進行感恩教育,在大課間和學生們面對面跪拜,假裝雙方都在跪拜自己的父母。該則新聞一出,立刻引發網友熱議。(12月17日 鳳凰網)筆者認為,當事人趙老師鼓勵孩子應時刻懷有感恩之心的初衷並沒有錯,但是當代社會中依舊採用「跪拜」的方式進行教育實有不妥。首先,在古代,跪拜的確是孩子表達孝心的重要形式之一。但這種跪拜中包含著父母之言即為真理的屈從心理,父母說的都是對的,孩子必須聽父母的話,不能與父母的想法產生對抗、衝突。
  • 古代的跪拜禮有哪些講究?稽首、頓首、空首等禮儀有何不同?
    隨著權力的集中,君權越來越神聖,因此跪拜禮也用得更加頻繁,朝臣民眾都需要用這種禮儀來表示自己對於君父的尊敬。後來人們也將這種禮儀視為封建的舊習,大家都認為要想改變中國,就必須要破除這些舊習,因此跪拜禮就正式被廢黜,像孫中山等人就職的時候,還曾有人要向他們行跪拜禮,結果他們果斷拒絕,並且規定開始用鞠躬禮。
  • 跪拜造句和解釋_跪拜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跪拜參考例句:1、跪拜禮則是由古人的坐姿演化而來。2、古時中西禮節不同,西方人折腰行禮,中國則行跪拜。3、婚禮上,新郎新娘向雙方父母跪拜行禮。4、寺廟裡常可見到信徒虔誠的燒香跪拜。5、三人捻土為香對月跪拜說了誓詞,完成了結拜大禮。6、他在供案上擺放了各種供品,然後開始跪拜祭祀。7、新娘跪拜,然後新郎用力拉新娘,以顯示自己的威武有力;而新娘也不甘示弱,奮起反擊。
  • 高考前校園跪拜,我們的教育怎麼了?
    ,有人表示能夠理解學校及教師用心良苦,但更多的卻是質疑:作為傳承教育文明的神聖學堂,作為受過高等教育薰陶的老師,高考前不是帶著學生努力學習,而去跪拜雕像,如此教育學生真的可行?!可是,動員學生、教育學生的方法有無數,如畢業主題班會、心理疏導培訓、學生聯歡活動等。而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及學生,選擇了最愚蠢的減壓方法,和尚摸摸頭能夠保佑上大學,相信和尚的門檻都會擠爛,甚至和尚自己摸摸去上大學豈不更好?!明知是這麼滑稽可笑的事情,我們還這樣前僕後繼、樂此不疲,可笑!老師是文明傳承的重要紐帶。
  • 我看「中國式教育」,行跪拜之禮有感。真實的感覺好美的風景。
    我看高三學生高考後,飛跑而出,在考場門外給自己的老班行跪拜之禮,如此大禮,給每個人的感受是震撼人心,我也同樣被震撼了。在教學生涯中,老師感動了。能教有這樣的心境的學生,也是很欣慰的。中國式教育,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從古至今,只有教人有情有義,才會愛國家,齊國,治理好大家,才有真正的小家。
  • 泰國跪拜新國王 泰式伏地跪姿網上爆紅
    泰國新國王哇集拉隆功月初在律實宮正式登基,當天登基儀式的照片近日曝光。其中獨特的泰式伏地跪拜大禮照片被泰國境外媒體廣為傳播。
  • 古人從何時起開始「跪拜」?跪拜禮從坐姿到禮儀的沿革
    直到今天,中華民族極具特色的文化依舊代代傳承、依舊讓全世界的人心生好奇。文化雖無形態,但文化又包容眾生百態,文化可以是民風民俗、也可以是社會生活,文化也可以複雜如民風傳統、可以簡單如習慣講究。古時候的人們迎賓宴客,在酒席上與人暢談甚歡,免不了有恭送客人或者感謝客人的時候,因此人們發明出了「拜」——就著跪坐的姿勢,先坐直上半身,再俯下身子,向著客人的方向伏地致禮。在最初,「跪拜」的階級寓示性並沒有那麼強烈,有時候如果雙方同輩,跪拜時則需要互相跪拜。
  • 妹妹出嫁,要感謝養育之恩,她跪拜了哥嫂卻沒跪拜父母
    妹妹出嫁那天,臨出門行跪拜禮,她跪拜了哥嫂卻沒跪拜爸媽。後來,爸爸和單位裡的一個女人好上了,要跟媽媽離婚,媽媽說:離就離,你能找我也能找!爸媽辦了離婚手續,調解的結果是一人領一個孩子走,爸爸要帶哥哥走,說這是他家的香火,讓妹妹跟媽媽走,可哥哥大聲抗議,說:不行!
  • 古代人見面,為何要「作揖」甚至「跪拜」?這些禮儀是如何演化的
    正所謂好男兒「跪天、跪地、跪父母」,這不僅沒有折損他們的面子,而且也體現出了對天地的敬畏,以及對父母恩情的感激之情。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古代社會「下跪」或者說「跪拜」,只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禮儀,這與古人「席地而坐」的習俗有很大關係。在古代無論是君王與百官,還是家庭中的長者和晚輩,都有席地對向「跪坐」的習慣。
  • 首爾成均館大學畢業典禮 學生行跪拜「告由禮」
    首爾成均館大學畢業典禮 學生行跪拜「告由禮」 (4/5) "← →"翻頁
  • 2000多名學生集體跪拜父母遭質疑,學校官微回懟
    在指令下,2000多名學生向家長跪拜叩首。近日,網絡上一則中學生接受「感恩教育」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中,2000多名學生集體身穿校服、排列整齊與父母相對,在主持人「深深感謝你給予我生命」、「父母者,人之本也」等臺詞下,向父母三叩首。有網友質疑這種感恩教育是「作秀」,涉嫌「道德綁架」。11月22日,該校相關工作人員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叩拜只是一種感恩的形式。
  • 南方日報:跪拜,散發著一股黴味
    原標題:跪拜,散發著一股黴味   前些天,北京一家書院的開學典禮搞了個學員集體跪拜老師的場面,照片既出,引發眾多網友爭論。從照片上我們看到,幾溜身著灰色長衫的學員雙膝跪地,正在向坐在藤椅上紅襟黑衫的老師齊齊叩首。
  • 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舉行成年禮 成為學校特色教育
    今天,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舉行第12屆成年禮,191位高二學生通過跪拜雙親、接受師長祝福、嘉賓授冠等儀式來宣告自己長大成人。  三加佩冠 跪拜雙親  上午,東莞臺商子弟學校一派莊嚴喜慶,鏗鏘古樸的弦樂在校園合奏共鳴。成人禮由祭祖和行佩冠禮組成。
  • 為什麼「跪拜」會讓我們不自在?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在韓國,跪拜的確是正式禮儀的一種,因此三星公司的韓方高管自己跪拜經銷商,可以理解。不過,這事放在中國的語境中,就有了巨大的文化偏差。這是因為,在中國,「跪」這一古老的形式,早已不再是單純的禮儀,而是摻雜了複雜的等級、尊卑等社會因素,它與自由平等的現代理論格格不入。  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又有俗語:上跪天地,下跪父母。歷史地看,跪拜的倫理內核,一是敬畏,二是臣服。
  • 劉邦當了皇帝,他爹需要跪拜嗎?
    皇帝雖然是兒子,卻是天下之主,您雖然是爹,但也只是個臣,讓人主給臣子跪拜行禮,哪有這個道理?皇帝的威儀何在?劉太公一哆嗦,是這個道理啊。因為自己是爹,皇帝拜了,還有本家叔叔大爺呢,拜不拜?還有莊鄰七姑八嬸,拜不拜?都拜了那還叫什麼皇帝!反拜吧,劉太公也不願意。
  • 孝道與感恩文化,從身邊做起,從給父母跪拜做起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靜媽媽。專注分享育兒領域的內容。很榮幸您可以在眾多的文章中點擊進入我的話題。隨著優生優育的大力推廣,一個家庭為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前期會做非常多的準備工作,從今天開始就給大家分享我在從備孕到寶寶成長的一些經驗和知識,希望通過的個人的經驗和營養以及醫學背景的專業知識,帶給大家更多關於育兒每個領域的內容,記得每天關注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