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小知識:步罡踏鬥

2020-12-22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道教法術在具體施行過程中,法師常常口念咒,手掐訣,腳步罡。實際上,掐訣和步罡是道教法師行法時最重要、最基本的形體動作。要了解道法的話,必須對這兩者有初步的了解。

那麼,何謂「步罡」?所謂「步罡」 「步罡」,全稱踏罡步鬥,又稱步天綱,它是從古老的年代中傳下來的。「罡」,原指北鬥星杓尾的一顆星。「鬥」即北鬥,後來又擴大了範圍,現泛指東南西北中的五方星鬥。

在具體實施這一行為時,法師要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鋪設上象徵九重之天的罡單,腳穿雲鞋,在一片悠揚的道曲中,存思九天,按鬥宿之象、九宮八卦之圖步之,並認同為這樣即可神飛九天,送達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因此說,道教(特別是「正一派」)的徒行法、修煉,步罡踏鬥都是根源於其的一種基本功,也是法師最為基本的形體動作。

一般認為,步罡是從古代的禹步發展而來的。不過,其與禹的關係又有二說。一種說法是,漢代揚雄在《法言·重黎》中所說:「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軌為其注說:禹治水土,涉山川,足得了毛病,所以走起路來是跛的。而民間的巫師多效法禹步,而禹步最初就是模仿大禹治水得下的跛腳。

另一種說法是,在《抱樸子內篇·仙藥》、《洞神八帝元變經》等古籍中所言:大意說,在大禹治水時,在南海之濱見到一種大鳥會禁咒術,走著一種很奇怪的步子,並能使大石翻動,於是大禹模擬其步伐,使其成為法術,十分靈驗,因為是禹發明創造的,故稱為禹步。

不過,無論如何議論紛呈,禹步形成甚早,而且與古代的禁咒術有關這一觀點是無異議的。 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跡,到了後來才擴大為十二跡、三五跡等不同的步法。禹步的三步九跡,因其具備北鬥之形,所以道教將其與踏罡步鬥合一。

比較常見的罡步,在東漢正一盟威道《三五星綱籙》中有所記載,其中步罡之法有東南西北中五鬥。後來又推衍出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綱等。 步罡的基本功能是飛行九天,以及禁制外物與鬼神。「罡」,又稱為天綱地紀,因而步罡的第一個功能就是依圖步之,施行者於此間更認為自己已經升九天、過九州,巡歷天下,飛行於仙境。

其中比較基本的是「河圖大豁落鬥」,簡稱為「豁落鬥」。 「河圖大豁落鬥」,實際上就是原來的北鬥罡,北鬥七星加上輔弼二星作罡圖,只不過它是採取河圖及所列後天卦位為規範而已。其分為冬至後和夏至後兩種。冬至後從坎卦起,步至離位。夏至後則是從離卦起,步至坎位。

河圖九數,代表的是天上的九個區域,或九個星宿,即凡天英(坎一)、天任(坤二)、天柱(震三)、天心(巽四)、天禽(中五)、天輔(乾六)、天衝(兌七)、天芮(艮八)、天逢(離九)。步時念咒,依次點明所步方位、象徵意義,以及威力所在。

事實上,此步罡意在表達的就是——行使「河圖大豁落鬥」時不僅可以在天上飛行,而且還具有消災避邪的種種超自然功能。它和二十八宿罡、日月五星罡等,都表示天上的某一區域或者仙境天府,所以,法師步時都要存想這些場景。 另外,步罡還具備另一個宗教功能,即能夠禁制鬼神和外物。

本來步罡,既有飛行九天的含義,又有禁制鬼神外物的功能,不過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被逐步專門化,從而,形成了某些罡以飛行九天為主,某些則以禁制為主的局面。例如,雷法中的破地召雷罡,步之以破除陰氣,放出陽氣,使驚雷發生。又如,考召法中的附體罡,步之使鬼神附於事先指定的兒童或其他人身上。召命神虎嘯命靈罡,在鍊度破幽一類法事中,步之以召役神虎將軍,即負責追攝幽魂的神將。

相關焦點

  • 五個有趣的道教冷知識,看完長知識了
    道教神仙中真實的天蓬元帥可不是豬八戒,他是道教先天尊神北極紫微大帝座下的四位護佑天際的神真之首,他們被稱為北極四聖,分別是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翊聖元帥和真武大帝。天蓬元帥的形象威風凜凜:三頭六臂,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赤發跣足,完全不是扛著耙子,肥頭大耳,好吃懶做的模樣。
  • 道教小知識:道士為何隨身佩劍?
    作為道教的神職人員,他們除了出世歷練,鮮少出現於紅塵世間。我們對於道士形象的認知也多來源於小說和影視作品。在影視作品中,他們大多頭戴道冠,身披道袍,腳踏十方鞋,背負道劍,一副超然於外、仙風道骨的形象。前輩大能的影響在道教神仙體系中有相當一部分的神仙是以劍作為武器的。其中名氣最大的當屬天師張道陵和純陽帝君呂洞賓。張道陵,古沛國人,據傳為漢留侯張良的九世孫,家學淵源,修道有成後被封為「太一真人」。
  • 道教小知識:道教的作揖手勢稱為「拱手禮」,我們不「合十」!
    作為一個常年在天師府裡的小道士,我每天都能見到很多信眾前來府裡燒香酬神。當然,除了信眾之外,也能見到許多遊客前來參觀。作為道教祖庭,我們天師府的醫卜星象、科儀齋醮,畫符作法都是很靈驗的,所以很多遊客前來參觀的時候,也會到大殿去求籤後找師兄們問卦。但是,每天,都會有可愛的遊客朋友們在大殿前拜祖師爺的時候做「合十禮」。今天,小道就來跟小夥伴們聊一聊,我們道教的作揖手勢,以及再說一次,福主,我們不「合十」!
  • 「蓬萊仙韻」海峽兩岸道教音樂會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臺北七月二十日電(記者董會峰)以「蓬萊仙韻頌太平」為主題的海峽兩岸道教音樂會今晚在臺北盛大舉行。  在擁有二千五百一十四個座位的臺北「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兩岸知名道樂團體的二百多名道友同臺獻藝。
  • 禹步又稱步罡踏鬥,英叔常用作法的步法,以此文紀念
    禹步,是道教術語,又稱步罡踏鬥。指道士設壇建醮時按鬥宿魁罡之象或九宮八卦之圖禮拜星鬥的步法和動作,兩足行前而不相遇的一種步法。之所以叫禹步,是因為這步法是大禹發明的。在《洞神八帝元度經·禹步致靈》中明確記載:「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鬼神之行為,以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昔大禹治水,不可預測高深,故設黑矩重望,以程其事。……屆南海之濱,見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
  • 比起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道教收徒要麻煩得多
    道教已經發展了一千八百餘年了,但還是看不到那麼多道士,相對於佛家人來說,道教就顯得落寞了,佛教向來常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道教收徒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道教弟子的分類道教的弟子一般分為五大類,其中第一種就是學道弟子,學道弟子顧名思義就是學習道法的弟子,沒有拜師的過程,也沒有入門的過程,也就可以說,就算不是道教人士也可以算為學道弟子,在古代的長輩就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道法,所以懇求師傅收下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因為一些機緣巧合,與一些道法大師有著緣分
  • 道教法器眾多,聊聊雷擊棗木為何被推崇
    現實中,常來道觀的信眾們也會看到高功法師在開壇作法時,法師步罡踏鬥,手拿各種形狀的法器,嘴裡唱誦著古老咒語。廣義而言,道長們的法器有很多種,凡是在廟觀內,用於祈請、供養、道場科儀等使用的器具,或是道長個人祭煉後所佩戴的乾坤圈、葫蘆等等「小玩意兒」,都可稱之為法器。道教信仰中認為運用法器可以達到召神遣將,闢邪驅魔的目的。
  • 武當山道教學院首屆道教知識培訓班結業
    武當山道教學院首屆道教知識培訓班結業 2013年09月02日 09:5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師生合影(攝影:李波)    中國臺灣網9月2日武當山消息 8月29日下午,武當山道教學院臺灣道教協會首屆道教知識培訓班結業
  • 道教文化 —— 疏文
    疏文起源於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從廣義來講,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屬於疏文。在書中《道教新論》(龔鵬程)有載:「道教齋醮祭祀的許多儀節,如啟奏、行籙、上表等.所謂上章,系向天地鬼神上奏摺,以文字申訴乞願。」 綜合以上,書上所說的「奏」、「表」、「章」應該皆屬疏文。疏文起源於道教,最早只在道教使用。
  • 道教常識:道士做法時用的法器都有哪些?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距今約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道教分為以丹道為主的全真派和以符籙為主的正一派。在修行的同時,道教還會經常舉行一項宗教活動——齋醮。齋醮就是民間俗稱的做法事,道士們通過這種古老的儀式來達到祈福禳災,祝國迎祥,賜福延壽,濟幽度亡等目的。
  • 道教小知識:道士的常用法器
    而對於道教的修行者來說,他們一般也會製作一兩件道教法寶,當然,業內人士通常稱它們為「法器」。法器對於道士的重要性,相當於手機對於現代人的重要性,有了法器,開壇、祈福、除妖等業務也能更輕鬆地開展。今天,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修道者常用的法器。
  • 有趣的道教:道教的六個冷知識,你知道幾個呢?
    張道陵在古代傳統的神仙信仰基礎上,結合了道家的黃老思想學說,創立了五鬥米道,即道教的前身。隨著道教的創立,在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中又產生了諸多的派別,其中王重陽在老莊道家思想理論的基礎上,將丹派與道派合二為一,開創了道教的一種全新的派別——全真道。目前道教主要分為正一道和全真道兩大派系。
  • 道教法器,什麼是道教法器?道教的法器有哪些?看完長知識了
    《道書援神契.帝鍾》云:「古之祀神舞者執鐃,帝鍾鐃之小者耳」,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古代祭祀時,跳神的舞蹈者(即巫師)手裡拿著。笏:又稱朝簡、朝板等。是用來朝拜神仙時所執的手板,上面可以記事,以免遺忘。古時朝拜天子的笏有一定的規制,天子用玉,諸侯用象牙,大夫和士用竹片。道教則不受此限,根據條件均可使用。
  • 道教基礎知識問答(四)
    如果真的有心深入研究道教,首先要有一定的古文水平,能夠自己辨別字義詞義,才不容易被流行解釋所誤導。而且還要從各家經典處下手,互相參照互相引證,才可以得窺本源。沒有師承,沒有先行者將一代一代累積的知識和經驗傳授下來,單憑自己主觀臆解,很難理解內裡的實際意義。
  • 道教小知識:文昌帝君和梓潼帝君
    主掌死生的「司命」獨立被道教借用,成為其仙真譜系中的重要神靈。文昌作為星神引入到道教中,最初是以主掌仙籍為主,並無其他顯著職能。「梓潼帝君」則是源自於三國西晉時四川梓潼縣一帶的一個地方神信仰,傳說此神名張亞子,有記載謂其仕晉戰死,鄉人立廟以祀。
  • 國學知識:道教與民俗文化
    中國民間信仰習俗與道教有些密切關係。如神靈信仰習俗、歲時習俗、娛樂習俗等都有影響。道教利用自己的傳播優勢,使經過道教化的原本來源於民間的神靈又返回到民間,更深、更廣地影響著民間的神靈祭祀活動。其次,八仙、財神、福、祿、壽三星等道教特有的一些神靈,也得到民間的普遍祭祀,人們乘著這些節日,舉辦盛大的廟會活動,逐漸形成娛樂習俗。道教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婚慶民俗。在中國傳統觀念中,婚姻是由上天決定的,而專管人間婚姻的上天官員就是「月下老人」。其出現蘊含著濃重的道教重生的願望,因她的示意在希望人世間的婚姻美滿、幸福。
  • 玄學咒語丨道教茅山術
    31、小金光(意同大金光,用於小法事)。32、集神,代表聚集信號,表示匯集天神。33、和合,代表合天將,表示召和合天將。34、扭,代表扭索,表示揪住。35、枷,代表套脖子的刑具,表示束縛。36、代表封緘器。表示鎖關。37、銃,代表槍類的火器,表示猛烈打擊。38、炮,代表槍類武器,表示打擊。39、穿山獨龍,代表武器,表示打擊。40、飛魂過海,打招魂醮超度亡靈時用的手訣。
  • 走近道教:符籙的含義類型及功用,說說道教的符籙與雲篆天書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東漢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目前,道教已經走出中華大地,正在朝著國際性宗教的未來穩步前進。有明一代,張天師們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籙法事。
  • 不是所有的道教法師都叫高功!
    常來道觀的信眾一定看到過道長們做各種科儀法事,因此對「高功」這個詞彙並不陌生,高功是道教法師的一種專門的稱呼。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會把這些道長稱之為「高功」。高功是道教在舉行各種儀式時負責執事的道長的名稱,與都講、監齋合稱作「三法師」。而一般的齋醮科儀等事都是由他們共同主持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