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卡巨圖:由許多線條組成的幾何圖形,到底是怎樣造成的呢?
考古學上難解之謎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納斯卡地區乾旱平原上的巨圖。那些由許多奇怪線條組成的一眼難以望盡的鳥獸與幾何圖形,好像是巨人之手勾畫出來似的,只能從300多米的高空才能俯視全貌。有人很自然地會想到此圖必是來歷不明的外星人所作,覺得特別神秘。
然而納斯卡的圖形用不著如此離奇就已足夠引發人們的幻想了其規模之巨大,設計之奇異,再加是用卵石砌在否無人煙的荒野之上,這一切簡直就像是科學幻想小說裡的東西。納斯卡地區介於秘魯南部太平洋海岸與安第斯山脈丘陵地帶之間。海上吹來的季風,從亨波達海流的冷水上帶來的水分少而又少,也許千百年來,這裡就幾乎沒有下過雨。
在這件特別乾燥的荒原上勾畫出的巨圖,其線條實際上是兩條平行排列的含有鐵質及氧化鐵的卵石組成的。由於千百年來雨水太少,所以卵石未因衝刷而零亂。早在16世紀中葉,西班牙史學家謝薩·達萊昂就曾對"納斯卡鄰近沙漠一些地區的奇怪記號發生過興趣。
但是,直到1941年,這些古怪的圖形才引起美國人保羅·科索克的重視。他曾從空中細察過這片枯乾的平原,自稱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書籍".其後德國數學家瑪麗亞·賴歇展開了長達30年之久的研究工作,她在荒原上縱橫簇來,認出了數百個三角形、四邊形或梯形"跑道",以及一百多個巨大的鳥獸及植物等圖形,這一切至今仍保持完整,清晰可見。
這些巨大圖形分布在遼闊平坦的荒原上,或是連續不斷地直貫一個狹長高地或是跨越乾涸河床環繞著的"陸島"深溝,佔地面積約200平方千米。而每砌一條線都勢必搬運數以噸計的小石頭。位置的確定也必須依照精心計算的設計圖來進行。在砌線時則藉助椿樁拉繩,以保持線條的筆直,有些椿柱的殘存部分已被發現,並用碳14測定其年代約在公元500年。
為了響應瑪麗亞·賴歇的呼籲,秘魯政府現時已禁止遊人步行或駕車通過該地,觀光客可從路旁的一座GFBA望塔俯視部分圖形。科學家們希望能藉此把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中極其引人人勝的一章保存下來。儘管這一奧秘,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