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中小學生肥胖率,近視率的此上升,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運動時間保證。
近日,教育部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424號(教育類033號)提案答覆的函中表示,要保證青少年體育鍛鍊活動時間,確保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嚴禁擠佔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
中小學生校內
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時間都去哪裡了?
相對於我們90後,其實從小到大並不怎麼缺少運動時間,大家下課就玩耍,每天的體育課也是正常上的,放假回家也有大量的時間運動,從小到大就喜歡的人,運動是籃球,下次做飯或者有休息的時候,偶爾就會爭取打打籃球。
但是現在我們的孩子運動時間真的是太少了。我們不禁再感嘆時間都去哪了,時間都被文化課搶去了。正如網上的段子:「體育老師去哪裡了?」「體育老師生病了」。
我們老師為什麼要搶佔課的時間了?最主要的就是因為考評的裡面只有文化科目,所以學校也就只重視文化成績,也就導致了很多學校的體育課成了擺設。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會運動,不喜歡運動。
在校運動,在家運動嗎?
那麼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的孩子在校運動時間較少,現在很多學校為了滿足學生運動時間的要求,一方面開設體育課,另一方面保持跑操等活動。
說實在話,跑操雖然可以鍛鍊學生,能夠讓學生出錯出出汗,但是更多的還是樣子工程,學生不會因為跑操愛上運動。
讓學生愛上運動的根本方法,還是讓他找到一兩種他喜歡的運動,這樣他也會在節假日出去運動運動,比如說很多的學生會喜歡打籃球,踢足球羽毛球等活動這些,他會和家人會有朋友同學在休息的時候出去,這也就保持了運動量。
中考體育能否破局?
為了進行體育破局,有很多地方也進行了嘗試,特別是在各地區的中考當中,很多地方設立了體育分數進行10多樣的體育運動項目進行抽籤,然後考核有的地方體育佔20分、40分,甚至有的地方可以佔到60分,通過中考的分數加強中學生的體育運動量,促使學校開設體育課。
的確是有一定的效果的,現在我們小區裡面只要孩子上初中之後,還家長會主動陪著孩子進行鍛鍊,在樓下跳繩拉單槓等等。
但是這樣的活動畢竟不是不能持久的,特別是學生到高中到成年以後他的。體育愛好沒有形成,最終也養成不了愛體體育運動的習慣,特別是手機網絡流行的今天,在家裡玩遊戲比出去出汗要舒服得多。
一方面學生從小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另一方面我們學校提供給孩子的體育玩耍是項目較少的,只有一個體育老師,他能教所有同學愛好嗎?甚至很多的體育老師也只是會一兩樣體育項目。這樣也就導致學校可以提供給學生的體育項目選擇就比較少。
另一方面我們社會當中提供的運動場地太少,孩子們如果在家裡面,在學校學會了打籃球,記住就等,但是要想在社會當中找到適合的運動場所,真的非常少,甚至會出現需要和廣場舞大媽搶佔籃球場的事件。
所以,單方面的要求中小學確保學生運動時間不少於一小時,只能夠是短時間有效,最終不能夠給孩子提供運動技能,很多孩子也養成不了終身運動的習慣。
各位,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