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八十年代的校園,你會想到什麼?藍底白條運動服?鐵質的鉛筆盒和飯盒?港星們的不乾膠貼畫?簡潔而乾淨的教室還是掛曆紙包好的書皮?八十年代的校園青澀,質樸、簡單。時間都仿佛放慢腳步駐足窺探。
圖文集《八十年代中學生》中收錄的珍貴照片曾引起一陣懷舊潮。最近,這些作品的拍攝者攝影家任曙林出了一本新書《不鏽時光》,說了自己很多的往事,最受關注的還是關於八十年代中學生拍攝的幕後故事。
1979年,攝影師任曙林在煤炭科學院的電影室上班,負責拍科教影片。他喜歡拿著單位的相機去三百米開外的171中學裡溜達,先去找了171中的校長,雙方約定好上課的時候不能拍,體育課、美術課以外的課不能進教室,其他的空間都可以去。
171中的校園很小,除了操場、教室、樓道,似乎也沒什麼別的地方了。但任曙林天天去, 他在空無一人的學校操場坐下,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周圍安靜極了,耳邊的聲波卻震聾發聵,這個奇妙的體驗帶來極大震撼,那是屬於他的世界,他被徹底徵服了。校園,任曙林一拍就是十年。
任曙林的照片,看起來很熟悉,這種熟悉記錄了一個時代,也超越了一個時代。它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教室,他拍出那個時代女孩的寧靜之美,這是最奇妙之處。
我喜歡清爽的短髮
我有一個編辮子的同桌
北京一七一中學教室,1984年7月
一開始,學生們並不接受他。因為八十年代初的學生對於被生人偷拍很有戒備。任曙林花了小半年時間和學生們磨合。剛開始拍出來不能用,「都不對,自己看著都不滿意」。但他慢慢找到了感覺。
雙馬尾和彩色皮繩
課間前後桌兩人交流課文
北京一七一中學教室,1983年12月31
還記得每年的新年聯歡晚會嗎
教室裡的桌子拖成一圈
班長和團支書高聲歌唱
你就在溫馨的燭光中微醺
北京一七一中學教室,1984年12月31日
因為值日表結下的友誼
其他同學放學後
我們一起打掃教室
北京一七一中學教室,1986年6月
任曙林當時用單位的相機去拍,借到500mm的折返鏡頭,必須得用三腳架,但他很不願意在校園支三腳架,只得常常坐在地上,他發現一個特別的世界。中學生老在動,其實主要是腿在動。對手的動作,學生有時候還會有一些掩飾,但是腿和腳很難掩飾住。學生的鞋、襪子、褲腳、裙邊在變化的時候,好多的秘密也就出來了。
涼鞋裡穿長襪還很流行
斜挎包也非常耐看
在操場邊坐成一排
看操場上風雲變幻
北京一七一中學操場,1981年6月
我看到一本好看的書
把精彩的故事分享給你
我就一直傻傻地靠在牆邊
講了很久也不敢看你
北京一七一中學教室,1983年6月
北京一七一中學操場,1986年7月
升旗儀式和表彰大會
跳廣播體操總是慢半拍
整齊的藍衣白鞋
幾乎成了定義青春的標籤
北京地壇體育場,1984年7月
照片上的女生叫王琳,當時正在和男生早戀,那天放學後,教室裡就剩下他們兩人坐在一起聊天,忽然聽到有人來,兩人慌忙分開。走進來的正是任曙林,他按下快門,捉住了這個瞬間。他覺得自己是個不應該出現的第三者,拍下他們後,他悄悄地走了。
放學後我們常常一起聊天
親密又羞於被認出
聽到一點聲響就慌忙分開
北京一七一中學教室,1985年4月
白裙翩然 安靜的操場
雨後泛起泥土的氣息
老狼也回憶起了他的中學戀情
北京一七一中學操場,雨後,1984年6月
少女含苞待放的美
定格在這個美好的背影裡
含蓄而雋永
北京總政遊泳館,1985年6月
畫室裡的女孩
陽光下的男孩
室內和室外
動和靜、明和暗的對話
北京一七一中學美術教室,1983年5月
任曙林自述
我是任曙林,1954年出生於北京。父親是1949年進城的軍人,母親生長在北京,家庭有滿族正藍旗的血統。我算是北京人,不是原住民。
我在北京的三裡河長大,那裡緊靠著玉淵潭地區,我小時候常常去那裡玩。五六十年代的玉淵潭是一片真山真水。我很小就進了幼兒園,是全託,只有周末在家裡睡覺。七歲上小學,每天要擠汽車好幾站,不記得有大人陪著。上中學不久,參與了學校的事情,就搬到學校住,時常周末也不回家。初中後當了工人,基本就是春夏秋冬都在工廠了。我算是離開家比較早的人吧。
父親是農民出身,喜好大自然裡的東西。在他的帶領下,我心中最早的一些意象就來自那山那水,那西天的雲霞。由於「文化大革命」,父親的照相機很早就落在了我的手裡,不知不覺中它成了我無言的夥伴,忠心耿耿,不離不棄。
拍照片對於我就像是增加了一隻眼睛,看見了眼睛看不見的東西。在我看來,學生與礦工沒有區別,都能勾起我遙遠的遐想,至於798的房子就是生命的舞動。我身邊的女人與不相識的女人都是一面鏡子,可以看見不熟悉的自己,至於那個小孩兒簡直就是我前世的弟兄了。
我喜歡爬山,山裡的一切勝過拍照片,那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不會有什麼意義在眼前晃動。慢慢地,眼前的景與物恍惚成了自己,總想進入其中遨遊馳騁,那是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照片是個幽靈,也像個黑洞,誘惑著我痴迷不返。
我有時會想到,如果有外太空的生命來造訪我們,也許只有照片可與他們溝通。在照片中,人們是沒有年齡的。
1979年6月,北京順義。我們發現了一位老農,大家興奮起來,狄老師上前說了幾句,老者停下農活,站在了那裡。我們拍照,狄老師拍我們。
(左起:任曙林 池小寧 王曉松 範生平)
1980年10月,山東濟南
任曙林還拍了很多礦區照片,多年過去了,還有很多照片還未面世,關於他的攝影世界,我們才剛剛走進而已。
《礦區勞動者》,河南鶴壁礦務局,1992年8月
-End-
你感受到八十年代校園中的恬靜之美了嗎
▼
藝綻熱門閱讀文章 ▼
樸樹現身後海街頭為路人唱歌,寒冬裡讓人聽得熱淚盈眶
汶川5.12 |十年前,這50張照片曾讓我們淚流滿面!
劉震雲,你不能一邊說要做笨人,一邊聰明地掙快錢
李宗盛發布這首新歌,跟逝去的父親講和:爸,我想你了
森局不再分管電影了,但我們都會記得他發的朋友圈
鐵達尼號上6名中國人倖存,卻被醜化了一百年,現在真相大白
本期作者:路豔霞 本期編輯:關一文
本期監製:賈 薇
原創新媒體製作人員:路豔霞、關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