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青春第五季:八十年代的我們,三十年之後的再相會

2020-12-16 界面新聞

作者: pandora

你心目中的八十年代是什麼樣的?

我的青春在八十年代,那個時候,是一個精神上突然被打開,一個豐沛的年代。那時候很開心、很單純。現在回望時候會想到,雖然現在許多東西很充足,但是那種單純的幸福感只停留在八十年代。—1988年時,19歲的她

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在我的印象和記憶裡,我覺得我應該是跟80年代一起成長的。那個時候,是逐漸崛起,欣欣向榮的一個年代。所以我覺得出生在那個時候,感受到這個環境是很開心的事情。—1985時,3歲的她

八十年代?我父母的戀愛時光呀。好像那個年代是搖滾啟蒙的年代,好多牛逼的搖滾歌手是那個時候出來的呢。—1980年時,負15歲的她

三十年轉瞬即逝,這三代人匯集於21世紀。一部分事業有成,一部分成為了「斜槓青年」,一部分成家立業,一部分初出茅廬... 而受八十年代影響最深的那代人,一部分已經隱遁,一部分仍然活躍在這個社會上,還有一部分歸屬於同一個群體,就是——放肆青春音樂社群。

* 肆友們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放肆青春社群,始於一個小型生日會,開過三千人的大party,走過鄉村路回家,在鋼鐵廠廢墟裡感受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五季,他們回到過去,回到那個啟蒙的、充滿希望的、純潔的年代,回到那個所有人的故鄉——八十年代。

主題:我的故鄉在八十年代

時間:2018年10月27日

地點:暨南大學本部大禮堂

放肆青春音樂會一路以來,從千人體育館,到鄉村坍塌的祖屋前,再到廢舊的火車頭廣場,通過場景、主題和表達方式,來不斷突破自我。這一次,放肆青春音樂會重回室內,回到暨南大學大禮堂,並通過「露天電影屏」、「電影幕布」等小細節,最大化的還原八十年代樸素的感覺。

過去,放肆青春音樂會更多是以獨唱的方式呈現,而這一次,為加強肆友們的互動性與參與感,不僅表演隊伍中增加了許多「新面孔」,形式和內容上更是作了極大的提升,加入了舞蹈、朗誦、合唱等環節,力圖讓所有參與這場音樂會的人,都能沉浸式地真正感受到「我的故鄉在八十年代」。

而這次的演出陣容遠遠超過歷屆。一大批企業高管、營銷人、文化人、主持人、創業企業家等各色人等將在舞蹈、合唱、朗誦等環節展現自己的藝術天賦。這次的重磅演出肆友包括央視著名少兒節目主持人鞠萍女士、中國校園民謠代表人物沈慶、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許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皮曉彩。

* 鞠萍姐姐
* 沈慶
* 八隻眼組合,許樂為左一
* 皮曉彩

八十年代是一個鮮衣怒馬、白衣飄飄的時代;是一個有詩、有遠方的時代;是一個有理想、有夢想、有情懷、有激情、有愛情的時代。讓我們跟隨時光穿梭機,帶你回到八十年代。

Part 1. 啟蒙的光陰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週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王鵬/周勵 朗誦《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有人說,八十年代是個啟蒙的年代,所有的新鮮的事物紛至沓來,讓那個年代的人拼命的、如饑似渴的去學習。正如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是新鮮的,校園的廣播裡也放著《校園的早晨》來迎接新生。這一屆的開場,由熱愛文藝的企業高管喬璐,和她盛情邀請的著名組合「八隻眼」的成員之一、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許樂演繹《校園的早晨》

如果問八十年代對大學生影響最深遠的歌,非《橄欖樹》莫屬。這首歌不僅是當時時代精神的代表歌曲,也是女性個性表達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厚藝術功底的資深媒體人楊露將為大家演繹一個特別版本的《橄欖樹》,講敘那個時候的「詩和遠方」

* 楊露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白蘭鴿》是由美國歌曲《Paloma Bblanca》改編而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小縮影,代表中國對外國文化的吸納。伴隨放肆青春一同成長的聶詩、齊浚羽兩姐妹,用輕快動聽的聲音,唱出藍天下白蘭鴿快樂的心情。「它享受了晨間光線,嘗到新鮮的空氣。它見到了白雲歡騰,藍色天空真燦爛」。那真是一個單純、充滿陽光的年代。

* 聶詩/齊浚羽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那個年代,所有會彈吉他的人都會的《秋蟬》,將由四位姓王的王厚明、王聞、王遠強等組成的「隔壁老王+」演繹;這幾個人中,有廣州地區吉他高手,HI歌手、公益音樂人等。但在這一刻,他們都是重返八十年代的文藝青年。八十年代,保羅·西蒙、披頭四、卡朋特、約翰·丹佛等國外音樂人風靡全國。他們的音樂,不僅影響了許多人的耳朵,也影響了很多人的心靈。

八十年代廣州著名的民謠女歌手秦勤和她的小夥伴晏魚阿七三人的人魚組合,將為大家帶來其中的代表作《The Sound of Silence》《Scarborough Fair》,展現那個時候國外流行音樂的魅力。

* 王厚明/吳雨綺/王梓駿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說到八十年代,不得不提一位跨越年代成為永恆經典的著名少兒節目主持人,,她就是鞠萍姐姐。這一屆的放肆青春音樂會,特別邀請到了鞠萍姐姐的加入,為大家演繹那首《讓我們蕩起雙槳》,她與童精彩合唱團,將把大家帶回到那段無憂無慮的童年。

Part 2.為希望而奮鬥

這是勇敢的海燕

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電中間,高傲地飛翔;

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俎江濤 朗誦《海燕》

有人說,八十年代是個充滿希望的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給大家帶來各種各樣的機會,整個社會都處於一種歡欣鼓舞、蓬勃向上的狀態。而八十年代活躍於廣州流行音樂界的主持人陳丹虹與八十年代出生的易娜一起帶來的《閃亮的日子》,將我們拉回到那個充滿希望燦爛的歲月,那段美好的八十年代。

*  陳丹虹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有人說,整個八十年代的樂章的序曲是《一無所有》,崔健替中國人第一次喊出「苦悶」與「宣洩」,這是改革開放時,突然一次精神上的覺醒。既讓人意識到物質匱乏,又有對未來的精神渴望。而這次音樂會上,演唱這首歌的歌手是吹拉彈唱無所不精、被稱為「人民功勳藝術家」的廣州著名音樂酒吧田園牧歌老闆老田和他的朋友,有廣州崔健之稱的風子。當年老田一無所有來到廣州,到今天成為這個城市的音樂英雄。他用自己的故事和歌聲,講敘一代人的心路歷程。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走在無垠的曠野中。不為別的,只為那傳說中美麗的草原」那個年代的男士們,堅定、粗曠,充滿著男子漢氣概和荷爾蒙的衝動,放肆青春音樂社群的男士們就是如此。何湘林、譚斌、陳定倫這三位熱愛音樂的事業夥伴組成的「35+組合」,演繹的這首《狼》,代表著那個年代的男生的自我認識。

* 譚斌/王聞/何湘林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阿里巴巴是個快樂的青年」「你就像那一把火」「熱~情~的~沙~漠~」......八十年代,港臺文化湧入內地,許多歌曲也隨著內地的流行歌一起家喻戶曉。那麼多好聽的流行歌曲,一場音樂會怎麼夠聽呢?田品、何未然、曉也、肖櫻丹、馬志海、貝遐、徐靚、張漪一起,將八十年代的膾炙人口的歌連成串燒,讓觀眾一口氣聽個夠!相信這個環節也會成為全場集體卡拉OK。

* 曉也/陳銳軍/田品/何未然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和你。」八十年代的網絡沒有那麼發達,八十年代沒有手機和電視,但是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很豐富,每個人充滿希望。而現在,物質上豐富了很多,可是精神上又差了那麼點兒意思。劉曉新,既是足球報社社長、著名媒體人,又是「鐵肺歌手」;由他演繹的《一樣的月光》,充滿牛仔般剛勁的力道,令人盪氣迴腸。

Part 3.愛在陽光燦爛的日子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林放/陳白羽 朗誦《致橡樹》

有人說,八十年代是「情」這個字第一次敢於說出口的年代。既有愛情,又有友情。八十年代的愛情,帶著些許禁忌,帶著勇氣;八十年代的友情,帶著真誠,帶著熾熱。那個年代的情感,多麼單純,多麼純粹!

阿瑟·希勒執導的《愛情故事》被八十年代的青年們所憧憬,大家都希望「愛我所愛」。「斜槓青年」、華南知名女中音歌手、時裝設計師姚瓔格也會演繹這部電影的主題曲《Love Story》,將還原那個年代質樸、真誠的愛情。

* 姚櫻格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除了《愛情故事》,《簡愛》也是當時備受追捧的電影之一。Jane Eyre與Rochester的相愛讓人羨慕,那句「如果是帝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會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上帝沒有,但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經過墳墓,將同樣地站在上帝面前!」當初影響了多少青年,讓多少青年熟記至今,成為女性思想解放和平等意識覺醒的催化劑。這次放肆青春音樂會,特別增加了電影配音環節。由著名主持人陳曉琳神秘搭檔一起,來演繹這段Jane Eyre與Rochester這段經典的對白。

* 陳曉琳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說起八十年代,舞蹈是必不可少的回憶。那個時候風靡中國大地的「霹靂舞」、超美的「華爾茲」、蹦迪必備的迪斯科流行至今。放肆青春重磅節目《青春舞季》,既是一次新的嘗試,也充分調動了肆友的積極性,把更多的肆友從幕後轉向舞臺。由放肆青春社群的顏值擔當、才藝擔當布爾古德、Rosa、炫舞團糖糖編導,臧寧子、Rosa、田品領唱,放肆青春肆友自發組織選拔的肆舞團和專業舞蹈團隊炫舞團三十餘人伴舞,苦練一個月,只想為觀眾再現當初青春歲月工作之餘的美好時光。

* 肆舞團

有愛情就會有失意,有歡聚就會有別離。重感情的八十年代的人兒,傷感時候腦海裡會充斥著《我怎麼哭了》歌詞與旋律。一直以關注社會問題見長的原創歌手肖烔將自彈自唱,把觀眾思緒帶回那個在樓梯拐彎處、在夜色中苦唱情歌的時刻。

*肖烔在放肆青春第四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上演唱

現在的人拿起吉他學會的第一首歌,可能就是《青春》。看了這首歌歌詞,可能就會懂為什麼叫八十年代是白衣飄飄的時代了。因為這個時代充滿想像,想像都像天上的白雲,自由,乾淨,純粹。這一次的音樂會,請來了這首校園民謠代表作《青春》的原唱沈慶,與他的大學同學趙輝一起,在現場將這首影響幾代年輕人的歌呈現出來。那個時候,沈慶是創作者,創作出了許多好聽的音樂;趙輝則負責策劃與組織,推廣沈慶的音樂。二十年之後,友情只增不減,熱情依舊,這首《青春》定會帶有醇厚的味道。

Part 4.我的中國心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情

陳銳軍/孫愈 朗誦《熱愛生命》

有人說,八十年代是個理想主義的年代。這個年代的理想主義,最大的特徵就是集合了過去的集體主義、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八十年代的多數人都是身在中國,心懷天下,不僅僅是個人奮鬥,還是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甚至是世界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兼濟天下的情懷。

這次演出的場地之所以選擇在暨大,是因為暨大是許多肆友人生中永恆的記憶。在這個社群裡有相當多數量的暨大校友,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活動會受到暨大校友會支持並聯合舉辦的原因。為重現八十年代暨大校園的文藝生活,主辦方專門將八十年代暨大歌王曾向華從紐西蘭請回來為大家帶來那首非暨大官方但是影響深遠的「校歌」《戀曲1980》,回憶那個用音樂呼朋喚友的校園生活。活動中,也將對暨大校友對社會進步所做出的貢獻作文藝性表達。

有人問,祖國為什麼不是「一條黃河」而是「一條大河」呢?喬羽老爺子說:因為每個人記憶裡,家鄉都有一條大河,而這條河,就代表著祖國。八十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理想的聚集地,每個炎黃子孫發自內心的希冀與渴望匯聚在一起。第一次踏上放肆青春舞臺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星海音樂學院教授皮曉彩,用自然質樸、大氣磅礴的聲音,動情演繹《我的祖國》。置身現場,你一定會被這首歌的演繹打動的心潮澎湃、盪氣迴腸。

有家才有國,而八十年代國民偶像費翔那首《故鄉的雲》,唱碎了多少離家遊子的心。放肆青春音樂社群中,許多人離開了家鄉,來到了廣州。八十年代的他們,正值青春年少,有過迷茫,有過委屈,有過孤獨,有過無奈,更多的是豪情萬丈,是那份勇往直前的心。正是這樣,所以許多肆友在廣州也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另一個時代的暨南大學歌王王倫和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程崗,將演繹這首《故鄉的雲》,訴說那份遊子情。

這四年來,放肆青春音樂社群不僅只做音樂會,還做了大大小小許多公益。肆友有愛心,有夢想,有激情,有情懷。正是因為每一位肆友的堅持,所以放肆青春音樂社群才能不斷壯大。這一次晚會上也將會特別回放第三屆的《鄉村路帶我回家》的MV及用視頻回顧大家在湖北京山建設和扶助鄉村的公益貢獻。

四個環節的演出,我們致敬了記憶,致敬啟蒙與希望;致敬了青春,致敬友情與愛情;更是致敬了「我們」,致敬放肆青春的所有人,致敬從第一屆陪伴到第五屆的「我們」。

放肆青春活動始於創始人熊曉傑先生的生日派對,而今年的10月27日,適逢創始人熊曉傑53歲生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熊曉傑將攜手肆友自發組織、高手雲集的放肆青春合唱團,以一首《送別》宣告「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段光榮旅程的開始」。

* 《送別》排練中

「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麼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鄉村處處增光輝」。

30多年後的今天,八十年代唱著《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這首歌的人們大多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他們也見證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中興。

晚會以這首大合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結尾,寄寓了大家參與建設美好社會的自豪感、榮耀感。

* 放肆青春合唱團排練中

而未來美好的時光屬於你,屬於我,屬於因放肆青春在一起的所有人!

放肆青春第五季《我的故鄉在八十年代》等著你的到來!

來源:放肆青春俱樂部

原標題:八十年代的我們,三十年之後的再相會。

最新更新時間:10/23 17:28

相關焦點

  • 致青春:八十年代的大學歲月
    回望這十年的大學校園,80年代初李克強總理一代的「新三屆」(1977-1979年入學)尚未畢業,80年代中期馬雲一代「60後」成為大學校園的中流砥柱,80年代末馬化騰一代「70後」開始拎著行李報到入學。屈指算來,這一代大學生如今大都已50開外,然而他們正在深刻影響著中國的今天和未來。——謹以拙文,與所有在八十年代步入大學校園的朋友們共勉!
  • 徐敬亞訪談錄:八十年代,被詩浸泡的青春
    現選載原吉林大學中文系77級學生、著名詩歌批評家徐敬亞的訪談錄《八十年代,被詩浸泡的青春》,讓我們一起重返八十年代那個美好的詩歌黃金時代。八十年代,被詩浸泡的青春——徐敬亞訪談錄文 | 姜紅偉那幾年,我對全國主要的詩人、重要的作品一清二楚,中國詩歌一年年的發展脈絡都在我心裡。因此,《當代文學史》開卷考試,我立刻寫了《復甦的繆斯——1976至1979中國詩壇三年回顧》。寫得很來勁。當我把一厚迭答卷交給任課的井繼成先生之後,他可能覺得不一般,便以自己不懂詩為由,轉到系裡,請於正新先生對我進行指導,再後來於先生轉交到時任副校長的公木先生手裡。
  • 八十年代中學生攝影作品,原來青春還活在照片裡!
    代表作有:《先進生產者》、《1980年的北京高考》、《八十年代中學生》、《山區女孩二十年》、《氣息》、《兩個女人》、《雲南風景》等。拍攝背景:「1979年的一天,任曙林拿著相機,走進了離家不遠的北京171中學。他不和學生交談,不參與學生和老師的活動,只在某些時候悄悄的按動快門。10年,300多個膠捲,紀錄下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學生活的點點滴滴。
  • 回顧戀曲三十年 八九十年代我們聽什麼歌
    蕭敬騰再過一個多月,時光就會走入2013年,到那時候最大的80後就將年滿33歲。三十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意味著帶著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鮮明烙印,早年的那群無憂無慮玩泥巴的80後們,已經唱完了初戀的憂傷,走過盛夏光年,在下個路口領悟人生後,現在只能念念後青春期的詩了。三十年,連滾石都說,那是三代人的成長記憶,是一道無與倫比的美麗風景。
  • 我們的青春,我們的夢
    讀過很多書,沒有哪本書如《回望青山 一如初見》那樣吸引我,熟稔的往事和熟悉的人物,率性自在的大學生活中那些情同手足的同學與親如父母的老師,足以打動同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學子的我。從躊躇滿志的青澀少年到閱盡風雲的成熟中年,三十年的時光,對蘇州大學中文系84級學生來說仿佛就是瞬間,仿佛他們不曾分別過,他們還是那群在燈下勤讀、在校園嬉戲、在抒發情懷的大學生。
  • 放肆青春唱響「伍德斯託克」
    第六屆放肆青春演唱會日前舉行。信息時報訊(記者黃文浩)第六屆放肆青春演唱會近日來到伍德斯託克音樂節所在地。不同於過去五屆的放肆青春演唱會均在國內舉行,這次活動遠赴美國,不僅有國內的音樂愛好者遠渡重洋參加,現場還吸引了一些曾參加過當年伍德斯託克音樂節的音樂愛好者前來觀看。當晚的表演者中既有專業音樂人士,也有來自各行各業的音樂愛好者。他們在演唱會上帶來了一些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膾炙人口的英文歌曲,也分享了不少中文經典。據介紹,這次演唱會上,有多位歌手都是闊別舞臺多年後重新回歸。
  • 別人眼裡的壞孩子,我們看到的天空,是青春放肆過後的成長
    不管在什麼年代,我們青春懵懂的時候,也就是學生時刻,總會有那麼些突出的個體,也就是老師家長所說的「壞孩子」,他們叛逆、不守規矩,一次次的挑戰老師的耐性和權威,一次次氣壞了父母的身體,又一次次的受傷,卻視其為榮耀的疤痕。
  • 三十張老照片,不同年代看看我們的春節發生了哪些變化?
    就到2018年了。還有幾天就年三十兒了。春節,中國人心裡最重要的節日當闔家團圓,守夜祝團圓。八十年代▼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十年,是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十年。毫無例外的,春節的慶祝方式也就愈發豐富起來。
  • 風華正茂·我的八十年代(結局篇)
    風華正茂·我的八十年代(結局篇)一九八九年一九八九年春節,半歲的朦兒很可愛。為了給孩子拍照,省吃儉用買了一個富士相機,讓垣曲縣照相館謝東旭老師幫忙採購的。垣曲縣城市信用社成立,貸款買了一臺錄像機,每次回來稿費,都用於歸還貸款,不到一年時間就還完了貸款(註:朦兒的滿月照、百天照、半歲照、一歲照、一歲半照、兩歲照、三歲照……直到十歲之後,都是在垣曲縣照相館拍的)。
  • 怒放的青春,火熱的年代,我們曾來過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部青春回憶的影片《怒放之青春再見》,看了之後感慨頗多,你還記得當初的青春是什麼樣子嗎?你是否還記得那時候你的夢想是什麼嗎?現在你實現了嗎?該影片講述了七八十年代的青春往事,校園生活的青澀,成年生活的瑣碎,重寫青春夢想的激情,該片主角馬路是某交友網站的中層小白領,工作的壓力和家庭生活的平庸無聊讓他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坐在桌前,望著電腦屏幕前馬路那無精打採的樣子,陷入了沉思。
  • 綠野心蹤丨八十年代,我們泥沙俱下的閱讀
    首先是林蔭道太少,其次是我不夠壯,穿著風衣,空蕩蕩地走在這務實的年代裡,像是精神有問題。精神有問題,也不是不可以,戀物狂,緊張症,跟得上時代的,都可以被原諒,但絕對不能是八十年代後遺症。而林蔭道、風衣、沉靜、理想,似乎都是八十年代後遺症。沒藥治,也再沒營養來補充,像是杜冷丁上了癮,那藥卻再也不生產了,心裡痒痒的,卻沒個撓處。
  • 八十年代的喪家犬
    經過1980年代的人,或多或少留有那個年代的烙印。
  • 八十年代的金飯碗,人人都不得不愛,最終結局卻是職業敗落?
    歷史是永遠沒有定數的,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下一秒究竟要發生什麼。就像這詩句中所描述的那樣,在那個時候也就是東晉王朝時期,王家與馬家一同爭分天下,不久以後,王導就指導王家英勇作戰,之後就漸漸的成為了天下巨擘。而在當時立下了淝水之功的謝家也同樣是是東晉的領軍人物之一。
  • 青春洋溢八十年代男影星:小花、小字輩、人生、海之戀、廬山戀
    八十年代中國電影進入黃金時期,出現很多優秀影片,隨之而誕生大批優秀影星,很多當年閃耀銀幕的帥哥到今天仍令人難忘。王偉平《小字輩》飾 小葛王偉平1954年出生於上海。1976年考進上影演員訓練班。1979年主演電影《小字輩》、在《藍光閃過之後》中飾武排長。
  • 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因為那時候的人均月薪不足四十元,大都三十多元。在八十年代一輛永久自行車大概是180-200元,也就是這個問題的實質是當時的200塊錢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M2貨幣與準貨幣(就是這些年一共印了多少錢)發行量是觀察貨幣購買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 李亞偉|口語和八十年代
    此時我們也意識到,我們的流派該結束了。「莽漢」是八十年代最早的詩歌流派之一,在兩年後的1986年,我們看見,全國各地已經出現了無數的具有先鋒意義的寫作團體,出現了很多在文本上有實質性創新的詩人,他們和我們何其地相似!我們一起已經打開了場面,我們已經暴露了,我們已經公開了,我們已經不地下了。毫無疑問,莽漢詩歌是在與這些詩歌團隊的相互影響中出現和發展的。
  • 八十年代孩子小時候蛋糕的年味
    八十年代的孩子已經為人父母,或已經升級為爺爺奶奶了,他們對過年的記憶可能更淳樸和濃烈一些。現在的孩子每天都有零食,每天都有新鞋子、新衣服和新玩具,而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的時候,這是非常奢侈的,設置於過年的時候還不能買一件新衣服,可能是去年或者是前年的衣服,洗洗乾淨,今年新年繼續穿。唯一不同的是,城裡的孩子已經聽不見、看不見鞭炮和煙花的聲響和絢麗,也不知道炮竹之後空氣裡瀰漫的味道。
  • 暢想我們八十年代的青春時光,你的初中課本還有印象嗎?
    今天給大家呈上的是我們初中英語的內容,英語一個是我們青春時代又愛又恨的一門功課,如今三十多年過去,愛與恨已經煙消雲散,留下的只有難忘的記憶!
  • 京工記憶——八十年代的青春歲月
    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有兩所大學校名很相近,北京工業學院和北京工業大學。「京工」是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的簡稱,有十個系、一個基礎部,本科生和研究生總數不足4000名。文革著名小闖將黃帥就讀於北京工業大學80級。
  • 八十年代並不是理想化的「春天」,而是必要的「中轉站」
    在這幅插圖之上,赫然出現「早春與中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30年紀念」的題頭。說到這裡,我們再回到大陸搖滾樂的誕生。如臺灣搖滾樂評論家張鐵志所言:「過去在大陸,音樂或者文化背負著由上而下的巨大政治使命,是為國家服務。然而到了80年代後期……搖滾樂成為民間的巨大聲音,並且是80年代啟蒙的文化力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