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張老照片,不同年代看看我們的春節發生了哪些變化?

2020-12-12 新視點ART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匆匆流過,

好像只是一轉眼。

就到2018年了。

還有幾天就年三十兒了。

春節,

中國人心裡最重要的節日

當闔家團圓,守夜祝團圓。

無論多忙,多遠,

所有的中國人都一定要在這幾天裡踏上歸家的路。

不知道身在異國他鄉無法歸家的你,

可否有家人陪在你身邊?

家裡老一輩的人時常感嘆,

如今的年味兒啊,是越來越淡了。

隨著傳統民俗逐漸被遺忘,

似乎他們心裡的歡樂時光也被留在了那個年代。

他們那時候的中國年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從新中國剛剛成立的五十年代到現在的二十一世紀,

春節,

這個中國人眼裡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到底發生了怎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十年代

五十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春節的歡慶活動染上了濃濃的政治色彩。每一個機關,工廠,各地文化宮都要舉辦自己的文化晚會。勞動人民用自己的熱情和歡笑擁簇新政府的成立,迎接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春節。

1956年的春節,房山縣的村民圍坐在一起,第一次聽到了收音機裡傳來的遠方的祝福。

各市,郊,縣文化宮都在舉辦春節聯歡晚會。

沒有禮堂,天做頂,石頭做椅,怎樣的環境都阻擋不了中國人歡慶春節到來時的喜悅。

新年了,'總把新桃換舊符','學習先進經驗'是極具那個年代風採的橫幅。那個時候,'能不回家就不回家'成了新的宣傳口號,機關部門的幹部們紛紛下到工農家庭給大傢伙兒拜年。下圖就是南京燕子磯公社的書記在去農家拜年時幫忙張貼春聯。

貼窗花是不能少的,被霧氣染得白茫茫的窗戶上貼上紅紅的窗花兒,一下就有了過年的氣氛。

當然不能少的還有包餃子。老人包著餃子,孩子在旁邊跑跑跳跳,這是最有過年氛圍的畫面。

母親在家裡常常說,現在的過年小孩子也不覺得多開心,她們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就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肉還有各種各樣的酥糖和零嘴兒。那個年代,很多的食品只有在過年才有得買,哪裡像現在,想吃什麼隨時都能吃到。

過年最讓孩子開心的事的就是能穿上新衣服

六十年代

1967年的時候,國務院提出了'春節不放假'的政策,春節期間,各地公社,工廠紛紛組織各式各樣的活動,開創各種學習班,過'革命化的春節'。

七十年代

1970年、過年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照一張合影。

孩子們在弄堂裡放著炮仗。

年夜飯也從以前的素菜為主變成了有魚有肉的各樣菜式。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十年,是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十年。毫無例外的,春節的慶祝方式也就愈發豐富起來。如果說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過春節的方式有了什麼變化,那一定就是---看春晚。

1983年,中國中央電視臺舉辦了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從這一年起,中國人過春節就多了一項必不可少的項目,看春晚。多少關於春節難以忘懷的記憶,都和春晚緊緊連在了一起。

第一屆春晚的主持人: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那個時候的劉曉慶還是個少女,姜昆老師還是正值壯年意氣風發,那個時候馬東還是個孩子,他的父親馬季才是全國人民最喜愛的相聲演員。

趙忠祥老師在為春晚致開幕詞。那個時候聽到他的聲音還沒有人會想到動物世界。

當年只有三十多歲的李谷一一首《鄉戀》唱紅大江南北。直到今天,電視機裡響起熟悉的旋律,大家仍舊會跟著唱,'你的聲音,你的歌聲...'

1984年,張明敏在春晚上的一首《我的中國心》把臺灣流行音樂帶到了國內,一夜間,全國上下都認識了張明敏這位臺灣歌手。

1987年,一個高大英俊的大男孩兒因為春晚一夜之間紅遍中國,他勁歌熱舞帶來一曲《冬天裡的一把火》,至今仍舊為人津津樂道,他就是--費翔。

八十年代,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四大件開始走進尋常人家。過節的時候,人們紛紛上街採購大件。

商場賣的商品也越來越多樣化,下圖是八十年代中期春節時的北京王府井,人們在搶著買平時買不到的糖果。

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春晚也辦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春晚一夜爆紅。

1990年春晚,宋祖英以一首《小背簍》唱紅中國,此後連續24年登上春晚舞臺。

同在90年春晚火遍全國的還有趙本山。他和黃小娟的小品《相親》給大家帶來無數歡樂。

1994年,北京市區開始禁止燃放爆竹。直到今天,全國已經有536個城市出臺煙花爆竹限放政策。從此,春節再也沒有了絢爛煙花,沒有了小朋友圍著鞭炮捂著耳朵又害怕又想看的場景。傳說,放鞭炮是為了嚇跑一種叫'年'的獸,不知道,沒有了鞭炮的'年',會不會覺得寂寞。

90年代中期,人們不滿足於在家過春節,開始把春節當成黃金周。1996年12月,海南、昆明、廈門、武夷山等國內熱門路線就已經爆滿。那年北京春節旅遊過年的人數在10萬人上下。下圖是96年春節爆滿的某旅遊景點。從這個時候開始,春節,不僅有成億的人往家趕著團圓,卻又有成億的人往外跑。

21世紀

21世紀的春節到底變了多少?

天天都有出道的明星,再也沒有明星能因為春晚而一炮而火。春晚想的也不再是尋找有潛力的節目,而是請當紅的明星。辦春晚的也不是只有央視了,這個不好看,換個臺繼續看。大年三十兒晚上,大人打麻將打牌,小孩玩電腦玩ipad,好像已經是一種常態了。

春節旅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滿足於國內旅遊,更多人湧向了澳新,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國家。根據螞蜂窩自由行統計,這個春節將有百分之四十的中國人都在出去旅遊。春節時間的旅遊景點還能看到景點嗎?這這這隻有人人人啊。

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家人圍在一起吃個年夜飯也是絕對少不了酒。推杯換盞幾個小時,說實話,你有幾年沒有和家人一起清醒的看完一次春晚,和和美美的守個夜了?

無論聚在一起做什麼,無論是物資貧乏的五十年代,還是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什麼風雪也阻擋不了中國人過年要回家的腳步。

春運人潮再兇猛,家再遠,票再難買,站著也要回家。一路多艱辛,拿到回家的票,臉上就有止不住的笑意。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年裡,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回家過年,和家人,在一起。

一路奔波,只是為了,和你相聚,這一個瞬間。

從紙質的春節快樂到祝福簡訊再到群發微信,從噼裡啪啦的二踢腳鞭炮到絢爛煙火再到禁燃,從老人們給孩子發紅包到朋友親人之間發微信紅包,中國人的春節習俗一直在變。我們得到著,也失去著。

沒有變的,是每年春節親億萬顆盼著回家團圓的心,是一桌和和美美的團圓飯,是零點鐘聲前那一碗滾燙的餃子,是春晚的那一首《難忘今宵》,是對來年深深的期冀和祝福。

相關焦點

  • 50、60、70、80年代春節老照片,簡單而珍貴的年味丨可讀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些舊時春節老照片,一起回味一下那時簡單而幸福的年味兒,撿起純真年代過年的美好記憶……看完五十年代,我們再看看六十年代,要說八十年代春節跟以往相比的最大變化,那一定就是——看春晚。換件新衣、吃次大肉、放響鞭炮、逛次廟會……這是我們小時候春節最令人期待的事情,到了今天,「他們」好像都已經被淡忘。生活越來越好,可那份快樂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小時候哭著哭著就笑了,長大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 農村90年代,6張過年老照片,年味滿滿,農民:這才叫過年!
    文/豬友巴巴農村90年代,6張過年老照片,年味滿滿,農民:這才叫過年!連續幾天的雨雪也影響了不少農民工返鄉的步伐,作為「百節年為首」的春節來說,即便雨雪交加,即便身在遠方,總會有適合自己的返鄉途徑!這難道不就是「嚮往」嗎?
  • 翻開老照片,回味慈谿的變化!
    國慶長假繼續, 小慈為大家帶來一組老照片。 在這裡, 讓我們一起 看改革開放四十年, 慈谿撤縣設市三十年的巨大變化。
  • 老照片:七八十年代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帶你重溫昔日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北省秦皇島市老照片。這一組的老照片有三張經過了修復,原圖已經不是那麼清晰了,原圖在圖片當中,大家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如今秦皇島發展還不錯,但是過去的秦皇島你還有哪些印象呢?
  • 這6張80年代的老照片,每一張都有故事
    歷史隨筆:說到上世紀80年代,那是幾代人的記憶!那個年代,雖然大家的生活並不是十分富裕,但是,人們的勁頭還是很足的!作為百家號:歷史觀景臺的作者,我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所以對80年代有著特殊的感情,為此,我們百家號:歷史觀景臺特意甄選了6張80年代的照片,分享給大家,一起緬懷那個純真的年代!
  • 《深圳的腳步》第26期丨馬樹華:捐出上萬張深圳老照片,他的鏡頭裡...
    1978年參軍,1983年隨部隊南下深圳,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隨部隊集體轉業到深圳的基建工程兵的一員,他不僅是深圳特區發展的建設者,同時也是這座城市騰飛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近四十年來,他用相機拍攝了數萬張記錄深圳發展變化的精彩照片。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出版《深圳輝煌歷程——馬樹華紀實攝影集》、《大美深圳》等。
  • 老照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老照片,這一組照片記錄了當年北京人生活的狀況以及人們的娛樂活動,窮時很快樂,富裕煩惱多!如今北京的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好,但是你知道當年的北京是怎麼樣的呢?希望這一組老照片不僅能帶你看看過去的北京,更希望能通過這些照片能夠回憶起當年的美好生活。這一張照片我覺得很經典,一輛公交車和一輛前排有馬,驢以及一頭騾子的馬車同時走在馬路上,坐在公交車裡的人都在看著這輛馬車,似乎很感到好奇,如今隨著時代進步,城市發展,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馬車了,而當年的104北京公交車你是又否坐過呢?
  • 全景記錄同安近40年變遷 152張老照片講述小城故事
    昨日,152張20世紀後半葉和本世紀初的同安老照片在同安區文化館1樓展廳展出,讓同安市民透過老照片看到近40年來同安的滄桑巨變以及不同時代老百姓的精神風貌。  萬餘照片中選出152張老照片  雖然此次展出的只有152張照片,但實際上,這些照片都是百裡挑一。  同安區檔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辦好此次照片展,同安區檔案局在今年3月向社會發出20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及00年代老照片徵集令,希望用檔案、用照片見證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成就,講好同安故事。
  • 一組90年代左右的老照片,每張照片都有一個故事
    在朋友圈裡發現了這組老照片,看上去很親切而又很陌生,親切是因為曾經從那個年代走過來,陌生是因為時間很久了,快30年了,每個照片都是有故事的。聊天那時候男女朋友聊天還是不能靠的太近,你看這張照片,男女朋友之間隔著很遠的距離。
  • 猜猜看︱頗有70年代特色的一張老照片,來看看大明星劉曉慶在哪裡?
    猜猜看︱頗有70年代特色的一張老照片,來看看大明星劉曉慶在哪裡?自從我們開辦了「猜猜看」這個欄目之後,大家都很喜歡,結果很多人紛紛模仿。好吧,我們總是被抄襲和模仿,但卻從未被超越。既然他們喜歡跟風,那便由著他們去。我們只做好領頭羊。咱們先公布一下上一期「猜猜看」的答案。上一期,我們請大家欣賞了老藝術家白楊的罕見老照片。
  • 為何電影或老照片中,三四十年代的人普遍比六七十年代的人時尚?
    翻開歷史的相冊,或打開電視,我們會發現,在電影或老照片中,三四十年代的人們,大多穿著時髦,髮型很筆直,而六七十年代的人們,大多穿著灰布麻衣。清楚地說,歷史已經前進了30年,為什麼它還不如過去呢?這樣想必許多人都能理解,為什麼三四十年代的人要比六七十年代的人時髦。到了1930年,人們照相就像現在拍結婚照、寫真一樣,自然都要穿著時髦、整潔。就算是沒錢買好衣服,也要去租一套照相。而那時攝像機大多只拍權貴,出入豪門大宴之間,裡面的人自然就是西裝革履,時尚大氣。
  • 懷舊70年代的老照片(6)
    上個世紀70年代,眾多攝影家,拍攝了珍貴的中國風光人文照片,而今,我們編選10張每輯解讀,再憶那難忘的時光,並向原作者致以誠摯的謝意!懷舊70年代的老照片(1)懷舊70年代的老照片(2)懷舊70年代的老照片(3)
  • 經營照相館35年 8旬攝影師尋60餘張老照片主人(圖)
    經營照相館35年 許多老照片無人認領  八旬攝影師尋60餘張老照片主人  一張張二三十前的老照片,一滴滴珍貴的年輕記憶。近日,銀川80歲的老攝影師張士良在網上發文稱,自己的照相館經營35年來,有很多老照片卻無人認領。張士良說,希望這些老照片的主人們能到照相館取回照片,拾回多年前的珍貴記憶。
  • 一組老照片回憶80年代農民過春節,殺年豬的生活場景,難忘的回憶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一個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每年的春節前,在外打工的遊子們也會在這個時間回到家鄉和妻兒父母團圓。雖然說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八十年代的農村是如何過春節的。一組老照片回憶八十年代農民過春節、殺年豬的熱鬧場景。
  • 懷舊80年代的老照片(3)
    時光荏苒,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眾多中外攝影家,拍攝了大量中國風光人文照片,而今,我們編選成輯,每輯10張解讀,僅作資料回顧,共憶那難忘的歲月,並向原攝影作者們致以誠摯的謝意!Demery, Jr拍攝,在鄭州的長途車站內,去往不同城市分別設立了指示牌,旅客們就蹲坐在牌子旁,等候汽車的到來。8、1981年的上海,由Mr. Armstrong拍攝,兩個戴著紅領巾的小男孩,在戶外下著軍棋,兩人還在比劃著什麼。
  • 老照片:1980年代的北大校園,看看那些年輕的臉龐
    有人說,八十年代是中國近百年來最好的年代,那個時候,卷子都是老師自己印刷的,考完試手肘都是黑的…… 下面就一起看看這組有關八十年代北大校園生活的老照片
  • 22張世界級老照片:張張震撼人心
    攝影師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他們捕捉到的珍貴畫面,清晰紀錄了當下的時代氛圍。很多珍貴的老照片沒有出現在歷史課本上,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可以看看下面這些照片,了解過去的人,過去發生的事。 一名士兵惶恐的望著四周,幫助男孩翻越柏林圍牆,小男孩迫切的想離開這。
  • 老照片:五六十年代的日本老照,城市相當的繁華!
    回看 1950、60 年代日本的老照片,那時的日本城市相當的繁華。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剛受到原子彈襲擊的戰敗國。   老照片:這張圖是那個年代的東京,我們可以看馬路上還是有很多車的。
  • 電視劇裡二三十年代的人,為何普遍穿戴要比六七十年代的人時尚?
    ——杜甫 翻開歷史的相冊,或者打開電視機,我們會發現,在影視劇或者舊照片中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人大多穿著時尚,髮型筆挺,而六七十年代則普遍都是灰布麻衣。明明歷史向前推進了三十年,為什麼反而不如以前呢?
  • 70年代童年的老照片,看哭了多少人,如今的年輕人還有多少印象
    70年代童年的老照片,看哭了多少人,如今的年輕人還有多少印象忽然相信童話,我忽然找到貝殼裡藏著的彩虹。我忽然 懷念童年時代的童謠。單車飛馳,風在耳邊憂傷地唱。腳下的大地滿滿地綠向天涯。這是一位詩人用詩詞表達對童年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