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什麼年代,我們青春懵懂的時候,也就是學生時刻,總會有那麼些突出的個體,也就是老師家長所說的「壞孩子」,他們叛逆、不守規矩,一次次的挑戰老師的耐性和權威,一次次氣壞了父母的身體,又一次次的受傷,卻視其為榮耀的疤痕。他們在青春裡盡情地撒野,做著他們眼中正確的事,拋開學校的束縛,家長的嘮叨,可是青春過後,就是迷茫的東晃西撞,接著才摸摸索索的找出一條屬於自己該走的路。關乎青春的電影很多,有過愛情、有過奮鬥、有過迷茫,而這一部來自23年前的老電影,在現在看來,我覺得依舊合適。在同類電影中,它顯得意外文藝,可能在這個「殘酷青春」主題裡更顯純淨空漠。
影片是北野武所導演的,片名叫做壞孩子的天空,1996年在日本上映。這部影片,也可以說是源自北野武年少時的經歷,自編自導,屬於半寫實半藝術化的自傳。我是第一次觀看這部影片,安安靜靜的完整的看了下來,第一感想就是破滅、現實和天真。很符合之前別人提及這位導演的慣用風格。我看過太多關於青春狗血愛情、校園欺凌、熱血少年和澀澀初戀的影片,它們總是在刻意的強調著青春的殘酷與美好,卻過分的藝術誇張,濫情的有些膩了。而日本這部影片,純淨又現實,整體畫面清爽,少了現代油膩感。兩個主角是別人眼中的壞孩子,可在我看來這只是他們青春時的放肆與反抗。
電影拍攝手法採用了倒敘的形式,並將開頭與結尾相呼應起來。拋開兩位主角青春的放肆到理想破滅的成長這條主線,還有著學習少年追求服務員幸子、兩位高中生追求相聲演員和三位校霸少年的拳擊路這三條暗埋的副線。但最終,它還是沒有脫離一個主題,那就是青春,每個人在年少的時候,都會做夢,只是做夢的內容不同,為之努力的方向也是因人而異。我想不僅僅是他們,我們年輕的時候也一樣,我也做過夢,也嘗試去努力過,可現實啊,總是會給你突然一棒,那時候年輕,輸了,沒關係,再換一個就是了,現在自己再想想,真是夠搞笑的。
我就按著這幾個不同少年們的青春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先從兩位主角說起,他們是信治和阿勝。信治內斂不愛說話,阿勝個性張揚無賴卻又有少年的天真。信治似乎沒有自己的理想,總是默默跟在阿勝身邊,做著他所信賴的兄弟所想做的事。比如做惡作劇、燒老師的車、勒索同學等等,顯然成了老師們眼中的壞孩子代表。直到一次阿勝被一直欺負的學生請來的拳擊手打倒在地,他消失了一陣,信治似乎也失去了跟隨的目標,顯得迷茫。直到阿勝的出現,帶著他走上了拳擊手的道路。信治很有天賦,阿勝卻不行,在被自己兄弟打倒後,他選擇離開加入了黑幫,信治選擇留下,從此兩個要好的少年就在理想的分岔路越走越遠。
信治在拳擊的道路上越走越好,阿勝成為了黑幫的三把手。這或許是他們青春正好時在理想路上最好的年華,但導演總是在強調著現實,殘酷的青春。信治被拳擊手小林帶壞,喝酒吃瀉藥,犯了拳擊手的大忌,一場比賽輸了所有,拳擊手的夢想就此磨滅。阿勝依舊張揚,得罪黑幫頭頭,被砍去一隻手臂,離開了黑道這個圈子。他們已經不再是高中生了,他們相約的話,也沒有實現,只是迷茫過後,穿梭在以往玩耍的校園操場,說著「胡說八道,我們還沒開始呢」的實話。我想,他們的青春,就是這樣,迷茫無方向,最後經歷了挫折,有了成長。正年輕,無畏懼,在之後的路上,還是會努力的走下去。
而那個暗戀服務員幸子的學生,還是得到了愛情。美好背後是不得不奔波掙錢養家的現實,為了自己的妻子,他從計量公司的職員一貶再貶,最後成了計程車司機,還因疲勞駕駛出了車禍。兩位痴迷相聲的少年,從角落練習,到基本無人觀看,最後成功站上了備受矚目的舞臺,他們的理想實現了。昔日校霸在信治離開拳館後,依舊堅持,在拳擊手路上也是越來越好。這些是什麼?我想都是青春的果,有酸的、有澀的、也有甜的。努力工作的,不一定會獲得應得的金錢;為理想奮鬥的,不一定會一直堅持;堅持夢想的,不管怎樣,做了就一定會有回報,失敗獲得教訓,成功獲得榮譽。
最後我簡單的總結一下,雖然想說很多,但還是得克制一下。我們都是要從懵懂的天真少年成長到成人,現實的殘酷,成年人的條條框框,在少年時,我們總是想去抗爭推翻。但往往是磕磕絆絆,甚至頭破血流。阿勝和信治嘗試過,最後一事無成,但至少輝煌過。而死於車禍的少年,他呢,少了野心和闖勁,平平凡凡,卻命運還是給他開了玩笑。在青春中,友情顯得如此珍貴,我們互相扶持,鼓勵,就算青春給你帶來一個災難,但總會有那麼一個人站在你身後,讓彼此有勇氣走下去。殘酷青春,並不是只有殘酷。人生亦然,我們不甘屈服,我們正青春,去抗爭,走一條不同的路,哪怕失敗,至少我們去做了,我們還有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