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可以給我們帶來自信與美好,而小鎮上這個學芭蕾女孩,卻讓鄰居改變了對她的看法。
今天鮪魚想給大家帶來電影《兩個人的芭蕾》。原創:廣州此刻芭蕾。
民風的小鎮裡,自古就有男丁出門闖蕩經商、務工的習俗。到北方務工的德貴娶回一個媳婦,人們習慣地稱她為德貴家的。
德貴家的天生麗質勤勞,可惜一直生不出孩子,在好友的勸說下,抱養了個女孩——仙仙。
不料,德貴在外務工時摔死了。人們都說是抱養的仙仙不吉,有邪氣。所有街坊都不許德貴家的娘倆邁進他們的門檻,說是圖的是在外務工親人的太平。
歲月流轉,德貴家的恪守承諾,從不進鄰裡的家門。
德貴家的有個心願,希望仙仙能像仙女一樣跳腳尖舞(芭蕾舞)。但是由於害怕孩子進別人家的門檻,德貴家的一直把孩子背在背上,不讓下地,仙仙長到四歲還不會走路。
醫生說仙仙不能走路是心理上的原因。為了刺激仙仙下地走路,德貴家的天天在仙仙面前跳自己編的舞蹈,以「啟發」孩子。一天,她從外面進家,不慎摔得頭破血流,仙仙一見,突然搖搖晃晃地跑到媽媽身邊。從此,德貴家的掃街時,仙仙就伴著媽媽的歌聲,跳起自編的仙女舞。
八歲的時候,仙仙知道了自己不是媽媽的親生女兒。面對流言蜚語,仙仙高喊著:「你們說吧,我和我媽都不怕你們說,我會走了,我能跑了,我還會跳舞了,你們出來看呀!」
轉眼,仙仙小學畢業了。省舞蹈學校來招生,仙仙用跟媽媽學來的舞蹈打動了老師,德貴家的用她的質樸、執著徵服了老師。
仙仙放假回來時,媽媽早早地就在家裡為仙仙準備好了「把杆」和「木地板」。
家家戶戶搬出床板、門板、八仙桌,擺在小巷裡,讓仙仙自由自在地在上面跳從省城學來的芭蕾舞。也就是在這個假期,仙仙終於踏進了鄰居家的門檻,受到了鄰裡的歡迎。
德貴家的看到女兒從省城跳到了南京、北京。
媽媽的這一份執著,改變了仙仙的命運。
跳起芭蕾舞的仙仙,從不能邁進門檻的不吉的孩子,變成了大家眼中真正的仙女。如果沒有德貴家的這份執著,仙仙也許還會活在鄰裡的嘲諷中,關著門,糊著紙盒吧。
從頭到尾,我們都不曾知道這位母親的名字,只呼她作德貴家的。仙仙還不會走路時,德貴家的就帶著她去看紅色娘子軍;當仙仙哭著說要去糊紙盒,不跳舞的時候,德貴家的不厭其煩地在仙仙面前跳著自創的「仙女舞」······沒有刻意渲染傷感的氛圍,卻處處都是淚點。
德貴家的用這份愛,為仙仙打開了芭蕾世界的大門。承載著這份愛,仙仙跳起了「兩個人的芭蕾」。
電影中的芭蕾鏡頭,也許不能驚豔到你,但母愛和芭蕾的力量,卻貫徹其中,無所不在。你是否也感受到芭蕾的力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