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T 軟體機器人:產品賣到 200 家客戶後,要做的是行業深度參與|B12...

2020-12-14 B座12樓

B12-關注創業和投資的網際網路媒體

作者 | 尹珺婕

編輯|何言

正文

「業界基本就認可兩家,一家是背靠哈佛實驗室的Soft Robotics,另一家便是我們。」

SRT軟體機器人創始人高少龍如此評價行業現狀。

自誕生以來,工業機器人便是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產品品質的效率工具。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工業4.0,無論是生產沙發、牙刷還是汽車、太空梭,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自動化機器。經過無數理論與實踐的驗證後,工業機器人行業已經非常成熟。然而,二三十年間卻沒有出現突破性的技術創新。

「機器製造是一個特別傳統和成熟的行業,起源可以追溯到蒸汽機。像現代包括無人機、火箭、電動汽車的機械系統都是100年前的,因為從基本結構、傳動方式、力學計算分析等方面來看,基本上都是定式,很久沒有出現基礎創新了。」

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了「仿生軟體機器人實驗室」,當時在北航做老師的高少龍接觸到了這項技術。「這是一種全新的結構,屬於原理級的創新,具有非常大的價值。」他意識到,一片廣闊的藍色海域即將誕生。

新技術的拓荒者

「客戶不知道我們,更不知道自己需要我們。」

2016年,毅然辭職創立SRT的高少龍,面對的是一片空白的市場。

軟體機器人是一項非常典型的實驗技術:2012年,美國幾位教授用氣管為中空塑膠通氣,研製出能夠執行爬、跳等動作的軟體機器人;2013年,哈佛大學Whitesides研究小組的學者Carl Vause發明了軟體機器人,並創辦了全球第一家將該技術商業化的美國企業Soft Robotics;2014年,高少龍在創業前任職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成立了「仿生軟體機器人實驗室」。

一項技術能否持續深入研究,不能只停留於實驗室。「軟體機器人第一篇開山的文章發表於2009年,直到2017年才變成一個學科。但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本書能系統性地描述軟體機器人技術,所有的技術依賴於實驗室積累的口口相傳。」

由於軟體機器人技術受到結構設計、製造工藝、材料研發三項技術相互耦合影響,其技術複雜度高,目前全球也僅有兩家高校實驗室背景的企業實現了技術產業化,一家是美國的Soft Robotics,另一家便是SRT。

從實驗室出來,首先需要找到應用場景。然而,此時客戶卻大多不知道軟體機器人的存在。

實際上,軟體機器人的市場極其廣闊:國際機器人協會(IFR)顯示,全球工業界只解決了3%-4%規則剛性物品的自動化生產搬運問題,剩餘96%的柔性異形易損物品仍使用人工上下料。具有柔軟「手指」的軟體機器人,不僅適合於抓取易損傷或軟質不定形物體,而且擺脫了傳統生產線要求生產對象尺寸均等的束縛。

「異形和易損物品的搬運,其實市場非常大,可能將近20倍於現有的工業市場。汽車、鋰電、3C全加起來,可能也不過是整個生鮮食品市場的1/20都不到,」

為了快速鋪開市場,SRT把目標瞄準了富士康這樣的大客戶。「因為它的規模能夠為我們快速提升行業的信譽和產能。」

2017年,SRT突破了第一個客戶——富士康,隨後逐步與華為、寧德時代、比亞迪、施耐德、法雷奧等多個行業頭部客戶開展合作。

「2018年是我們非常重要的階段,這一年我們批量地獲得了各行各業龍頭客戶的認可,前期工業化探索階段需要耐心,因為工業品對可靠性和量產工藝要求很高,客戶非常謹慎,一旦產品和解決方案在頭部客戶取得成功,同領域其他客戶會跟進效仿,並主動找上門。」

順利打開市場的背後,一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老齡化加速導致企業機器換人的需求客觀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因為SRT在技術上不斷精進:

軟體機器人結構設計技術上,SRT自建材料力學和結構力學實驗室,其雙通道軟體機器人結構已經獲得國際專利,基礎核心技術則是經過大量試驗比對驗證而研發出的彈性體有限元仿真技術;

製造工藝上,SRT自建生產車間,將軟體機器人壽命從數千次提升至300萬次,降低90%的用工成本;

材料研發上,自建材料學實驗室,通過長期實驗,開發出長壽命、耐磨損、防靜電等多種矽膠。目前,SRT擁有60多項國內外專利(4項PCT),已處於行業領軍地位。

現階段,SRT柔性爪夾的重複定位精度在0.08mm,其最高抓取速度可以達150次/分鐘,使用壽命可達300萬次。相比傳統的人工製造和規模化生產,個性化定製更為精準高效。並且,由於技術壁壘,目前市面上產品並不多,SRT有著先發者的渠道優勢和市場獨佔性。

技術創新的壁壘以及行業空白期的紅利,推動著SRT的快速增長,高少龍對B12表示,SRT去年僅有標品業務,全年營收500餘萬,而今年將達到5000萬的營收規模。

「就像墨水滴到大海裡那樣,擴散的速度很快。」

從賣機器到行業解決方案

「接下來的第二步是謹慎地選擇一些行業深入參與,就像漏鬥模型,形成行業解決方案。」

順利從實驗室邁向市場後,高少龍在思考,如何讓SRT發揮出技術的最大價值。

「儘管賣標準產品也可以獲得不錯的營收,但是我們認為這不是並不是一個永續的生意,遲早有人產生競爭、會打價格戰,不值得付出很多精力。」

高少龍舉例說,同樣是1000萬的價值,「在3C行業,這1000萬可能佔比不到客戶採購計劃的0.1%,你無法影響這個行業或某個客戶;但在傳統行業,可能是它設備採購計劃的百分之七八十。這種價值代表的是客戶跟你的深度綁定,你才能持續地把生意做下去。」

2018年初,SRT接到了保溫杯行業全球首條自動化生產線的配件訂單;2019年底,SRT已成為永康市保溫杯行業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總包商。目前,SRT行業解決方案主要目標市場為保溫杯行業、生鮮行業和食品行業。

3C、汽車、鋰電等工業市場競爭激烈,而人力密集型、自動化程度不高的傳統行業蘊藏了大量的機會,「傳統行業的客戶自動化改造的需求一直存在,但行業無法滿足這種需求,例如果蔬、蛋餃、包子小饅頭等產品,柔軟易碎,除了我們的產品別的機器人都無法很好地抓取,傳統行業就是SRT的目標藍海市場。」

高少龍說,在這片藍海市場建立解決方案並不是一件難事,「這是因為智能製造行業的產業鏈非常成熟,分工很細也很明確,比如保溫杯和生鮮市場,配套產品的標準、價格、服務在內的產業鏈都是完整的,這是我們可以依靠單一領先技術快速服務大量市場應用的一個主要原因。」

這也是高少龍對軟體機器人的前景充滿信心的部分原因:「VR之前很火,它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它很好,但它相關產業跟不上。而我們是相反的,我們還沒有發展起來,但是與我們配套的產業已經準備得非常好,產能充足、成本合理、售前和售後服務體系完備,完全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

普華資本合伙人蔣純對此評價道:「SRT是少見的能把科技、數位化思維和工業產業實際這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的團隊。在柔性夾爪等軟體機器人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但並不僅僅滿足於打造單點的技術優勢,而是把技術優勢轉化為客戶優勢,單點突破後橫向擴張,為客戶打造整體的解決方案,大大提升了企業的天花板,為優勢技術轉化為市場優勢提供了一個良好範例。」

發力解決方案後,SRT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形成了完整的「3+1」結構:

一是創新末端執行器;二是設備解決方案,也就是設備組合創新,拓展更多應用領域;三是細分行業解決方案,也就是「交鑰匙工程」。挑選集中度高或朝陽行業,為其提供工業網際網路服務,切入交易環節,通過數據服務和生產管理服務實現行業共生穩定收益。除此之外,布局醫療行業是SRT在三大業務板塊之外的「小尾巴」,目的是將技術從工業擴展到其他領域。

直面競爭,「大就是強」

SRT已準備好」走出去」。

「今年1月份到2月份之間,對於全球的軟體機器人行業是一個重要節點。」這一時期,Soft Robotics拿到了2300萬美金的新一輪融資,發那科、山葉等老牌工業機器人巨頭入股。

與此同時,SRT和一家歐洲傳統工業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雄克在全球是末端執行器行業的絕對老大,我們是他75年歷史上第一家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

這意味著,各家工業界巨頭放棄了自研,選擇站隊。「這對我們來講其實是個好的信號,就相當於你進入了這個圈子,這個公司就活下來了。」而明年,SRT準備進入美國市場,跟對手直接競爭。「因為我們價格比它便宜,壽命還比它長10倍,產品品類也更加豐富。」

SRT的角色是什麼?未來將成為什麼樣的公司?這些與價值判斷相關的問題,儘管不能創造最直接的收益,但卻會在重要決策時成為判斷的依據,改變一家公司的發展軌跡,最終影響全盤走勢,尤其是以SRT為代表的技術型創業公司。

談到這些問題時,高少龍表示,SRT的目標就是成為山葉那樣的公司。

「山葉的精神第一是不設限。他們最初樂器起家,然後以技術為核心開枝散葉,形成了自己的技術螺旋,技術公司應該像這樣不設邊界;第二是一種對每件事認真的態度,哪怕一個部件都要盡力做到最好。這兩者是讓技術型公司感到興奮、保持一種亢奮的狀態的動力。」

就像山葉以及世界上所有的工業公司那樣,SRT也重視規模擴張。

「工業行業,大就是強。因為SRT面對的是一個空白市場,至少在目前,我們的標準品的滲透率在全球市場可能連市場的千分之一都沒到,未來還有非常大的空間,所以需要更加開放的心態。」

高少龍說,SRT給自己的定位是服務業,「一旦叫做服務業,就是沒有邊界的,所有的環節我們都能做。為了響應速度快一點,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我們會更多地去擴張,包括工業機器人手、眼、大腦、胳膊的4部分,都是我們未來與合作夥伴一同去觸及的。」

這些關於未來的「擴張」顯示出一家公司的衝勁和野心,但同時,高少龍和他的團隊也是理性和清醒的。「其實SRT是沒有像馬斯克火箭這樣一個閃光時刻的,大部分的結果我們都能預計到,即使快速發展也是體系性的快,大體在我們的計劃範圍之內,整個公司的心態也相對平穩。」

目前,SRT擁有150人左右的團隊,除了北京的基礎研發以及後臺的運營管理部門外,公司還在蘇州建立了設備研發中心。在團隊建設上,SRT也延續了務實的風格,「因為我們是高校的團隊背景,能夠為研發人員提供的是一個有體系、科學規範的研發的過程,所以我們看重的是人才是否有科學素養,這對我們很重要。」高少龍說。

結語

2017年,在韓國舉辦的軟體機器人年會上,一位專家突然提出質疑,軟體機器人是不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當時全球市場只有我們跟美國Soft Robotics,而且公司都特別小。」

在一個嶄新的藍海市場,一方面擁有足夠實踐與試錯的空間,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對新技術泡沫化的質疑聲。「那個時候我們就自己內部鼓勵公司的研發人員說,我們是行業之光,我們的成功意味著這個行業的發展。如果我們成長為世界巨頭,我們認為全球的這樣的一個行業還會有更蓬勃的發展。」

工業機器人自20世紀40年代開始發展,瑞士的ABB、德國的庫卡、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憑藉先發優勢成為「四大家族」,全球市佔率近半。而國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外資品牌佔到近七成。在3C、汽車、鋰電等傳統工業機器人市場,國產機器人需要在性能差不多的情況下,價格降到外資品牌的一半才有可能與之競爭。

而在軟體機器人這個藍海市場,中國已站到了先發跑道上。這一次,成為巨頭的機會,我們不會再錯過。

-END-

※BP投遞通道開啟,請後臺回復「融資」

合作、溝通請後臺回復「合作」

HFP|螞蟻上市

投資觀點

對賭|流量大變局

企業專訪

房地產科技|奇志科技

貨幣跨境|極簡匯率

遊戲營銷|摩西科技

金融科技|信雅達泛泰

數據中臺|袋鼠雲|數式科技

創新周報

杭州創新周報9.26

謝謝你為創新讚賞▽

相關焦點

  • 愉悅資本領投SRT近億元B輪融資 軟體機器人技術助力傳統產業升級
    12月22日,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SRT)宣布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愉悅資本與創新工場聯合領投,主要用於優化現有產品工藝路線、新的產品研發、落實設備和行業解決方案及醫療產品等業務計劃。
  • SRT軟體機器人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 創新工場愉悅資本領投
    【TechWeb】12月22日消息,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Soft Robot Technology,以下簡稱 SRT)宣布完成由創新工場與愉悅資本共同領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資金主要用於優化現有產品工藝路線、新的產品研發、落實設備和行業解決方案及醫療產品等業務計劃。
  • 維思資本、深創投投資軟體機器人公司「SRT」Pre-A、A輪融資
    4月26日消息,軟體機器人公司「SRT」宣布已於近3個月連續完成數千萬元的Pre-A和A輪融資,分別由維思資本、深創投投資。本輪融資將用於生產工廠擴建、海外市場和工業外場景拓展、以及後續研發投入等方面。
  • 8年21倍大牛股獲200多家機構調研 透露機器人業務...
    從調研機構類型來看,近一周證券公司調研相對最廣泛,調研70家公司,即超八成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匯川技術獲272家機構調研匯川技術成為近一周調研機構數量最多的股票。數據顯示,合計有272家機構調研了該公司,包括77家基金公司、27家證券公司、29家私募、23家保險公司、60家海外機構等。
  • 四兩撥千斤,軟體機器人和剛性機器人有什麼區別?
    據了解,通過對光源的控制,該軟體機器人能完成各種特殊的任務,例如爬陡坡、鑽進極其狹小的空間,最不可思議的是,雖然體型不大,但它能四兩撥千斤移動比它個頭大 10 倍的物體,如果在這種機器人身上安裝一個攝像機或者麥克風,甚至還可以應用於間諜活動。軟體機器人和傳統機器人有何不同?
  • 港中文教授Samuel Au:軟體機器人是手術機器人的終極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手術機器人,他告訴雷鋒網,現在自己的研究興趣主要是在軟體機器人(Soft Robotics)上,這也是未來手術機器人的方向。上次見到Au教授則是在去年的世界機器人醫療大會上,當時他剛加入港中文任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的副教授不久。更早前,他在開發了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的公司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工作了八年,主導了多個產品的開發。
  • 萊恩精機創始人:把自主工業機器人賣到日本
    暢志軍1992年赴日留學,獲得人工智慧專業碩士和系統開發專業工學博士學位後,到了日本最大的衝壓自動化設備生產廠,隨後做到中國區副總經理,後來又回到日本總部,從事全球市場調研。海外漂泊的人內心都有落葉歸根的情愫,暢志軍覺得,在日本再怎樣努力也遇到了玻璃天花板,自己已45歲,再不回國做點事就遲了,他拒絕了一家知名日企的邀請,決定自己創業。
  • 科學家給予軟體機器人以觸覺感知
    機器人領域最熱門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軟體機器人,它利用的是柔性材料,不是傳統的剛性材料。但由於軟體機器人缺乏良好的感知能力,所以一直受到限制。一個好的機器人抓手需要感覺到它所接觸到的東西(觸覺傳感)同時需要感知手指的位置(本體感知)。這種傳感一直是大多數軟體機器人所缺少的。
  • 借海外軟體家具龍頭成長之路,觀我國軟體家具企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本篇報告是今年發布的軟體家具行業深度報告第二篇,在上一篇全球沙發與床墊行業發展規模及發展新趨勢基礎上,本篇報告選取美國市場中床墊出貨額前三的3S品牌(舒達、席夢思和絲漣3個品牌)和挪威國寶級躺椅公司Ekornes進行分析,通過海外軟體巨頭的發展歷程來探尋軟體企業成功之路。
  • 「軟體動物」和他的玩具時代
    那時,大黃蜂級別的玩具賣12多塊錢,機器恐龍定價四五十元,擎天柱、威震天則要120到150元,而80年代普通家庭的月收入也不過一二百元。以課業成績和父母作為交換條件,當小軟體終於如願得到買玩具的機會,但去到熟悉的櫥窗前,最想要的機器恐龍已不見蹤影,大黃蜂也賣完了,最後只能選擇了一個和大黃蜂相似的黃色小車。這輛小車至今還在「軟體動物」的家裡擺著。
  • 擎朗智能李通: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參與者很多,真正做有用機器人的太少 | 鎂客請講
    從智能養豬到微軟再到服務機器人李通坦然最初做機器人其實很理想主義,僅僅因為喜歡就和朋友選擇了這條路,並且堅持到了現在。但其實機器人並非李通做得第一個項目。大學期間,他和朋友做了一個智能化養豬設備的項目,但由於農業迭代周期太慢,於是就沒有繼續下去。
  • 2019 年出貨已達五千臺,普渡機器人認為餐飲服務機器人正迎來行業...
    來源:36氪技術迭代、需求增長,當餐飲機器人有望進入爆發性增長期,普渡科技要何去何從?從海底撈、呷哺呷哺、巴奴火鍋到旺順閣、西貝莜麵村,2019年後,不少品牌餐飲公司開始引入機器人送餐。送餐機器人成為餐廳新風景的同時,也成為服務機器人品類商用落地的一個熱點。
  • 不侵犯隱私、不盜用客戶內容,通訊軟體Viber的經營之道是什麼?
    2014年Viber 被日本樂天集團收購,便與樂天旗下服務深度結合,近年陸續推出轉帳、企業版、刪除訊息等各種功能,也因此得以快速拓展國際布局。一款強打資安與隱私的通訊軟體,要怎麼經營?近年各種主流社群軟體借用戶個資來推播廣告,已遭詬病,而Viber的用戶數量不減反增,與其經營策略和市場定位有關。Agaoua表示,對Viber來說, 資料安全是最大訴求,用戶的內容不會被拿來做商業用途 。Viber通訊軟體預設就是端對端加密,這點是全世界絕無僅有。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3000公裡「隔空」操作機器人 為71...
    蕪湖片區:長袖善舞 打造機器人產業高地9月27日,位於蕪湖機器人產業園區的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一片繁忙,一臺臺機器人不時揮舞著「手臂」,在接受測試後裝運交付客戶。論壇聚焦風電新能源領域自動化、風電增速器零部件智造、國內首颱風電增速器重型桁架機器人新品發布會三大主題,深入探討風電新能源領域內的熱點、難點話題,齊聚了超過百名來自零部件廠商、優秀設備供應商及工程技術服務商、科研院校以及行業媒體共同參與。
  • 清華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共同開發軟體機器人
    近日,清華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共同在《Science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其軟體機器人研究成果的論文。雖然該軟體機器人看起來就像一張彎曲的小紙條,它卻能夠以每秒20個體長的超快速度移動,並且重力踩踏之後運動如初,特性神似『小強』。 這是一隻小到只有3cm×1.5cm大小的薄片機器人,薄到只能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才能真正看到機器人是由什麼製成的:一個熱塑層夾在鈀金電極之間,用粘合劑矽膠粘合到底部的結構塑料上。
  • 首屆RFC機器人創始人影響力峰會揭幕 科沃斯機器人獲封行業大獎
    科沃斯機器人作為全球較早的服務機器人研發與生產商之一,憑藉二十年的科研實力和產品創新獲封「2018服務機器人年度領軍企業」大獎,致力於讓用戶輕鬆享受由機器人參與的現代智能家居生活。 目前,RFC 核心正式成員103家,核心創始人320餘人,有國內超過200家核心服務機器人公司和50餘家產業鏈核心夥伴和核心投資者,致力於行業跨界整合,為服務機器人產業提供載體,提升粘性,活躍產業環境,加快中國服務機器人的規模產業化步伐,目前孵化出30多家市值過10億的行業領頭羊。
  • 將門好聲音 | IROS 2019:軟體微型機器人3D任意路徑跟隨控制
    然而,高效精準地操控軟體微型機器人,使其在實際應用中具備自主性和可重複性,閉環控制是必要且具有挑戰的。關於作者:黃晨陽,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三年級碩士生,導師為徐天添副研究員。他的研究方向微型軟體機器人的運動控制、路徑規劃。
  • 打造機器人行業發展新模式,未來實驗室完美收官
    機器人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 11 世紀。而經歷了近千年的發展後,機器人早已從少數人的專屬玩物進入到主流消費市場。2018 年,愛範兒旗下眾創項目「未來實驗室」,聯合消費級機器人獨角獸公司優必選,召集了 500 名優質用戶,和他們一起以親身體驗,共同創造的形式嘗試打破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對用戶的了解與觀察匱乏的行業局面。
  • 使用磁鐵和光來控制軟體機器人
    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伊隆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技術,可以遠程控制軟體機器人的移動,還可以將其限定到特定位置,將其設置成新的形狀,這項技術主要依賴於光場和磁場的作用。研究人員使用嵌入磁鐵微粒的聚合物製成的軟體機器人。正常情況下,材料相對較硬並保持一定形狀。
  • 董中浪出席曠視科技機器人戰略發布
    2019 年 1 月 16 日,曠視科技在北京舉辦機器人戰略發布會,發布智慧機器人網絡協同大腦—「河圖(Hetu)」,以及多款不同系列機器人。與此同時,曠視科技還邀請了眾多業內人士參與會後的圓桌論壇,共同探討物流行業在「AIoT時代下的行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