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高中學校來說,都希望所在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在高考中取得一個好成績,如果成績出來後。認為這個目的達到了,在校內貼張「紅紙喜報」,一是表示祝賀,二是通過這種方式「激勵」一下在校師生,這也屬人之常情,無需「異議」。
但近年來,隨著以微信、頭條等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再加上各種形式新穎的圖文廣告類APP競相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紅紙喜報」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這種「電子喜報」+移動網際網路+自媒體(微信/頭條/快手等)方式開始大行其道。
寫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這也沒啥,與時俱進嗎?但問題不在與此,因為前面已經說了,如果單純為了鼓勵師生,振奮人心,完全用不著這麼「與時俱進」,即使發個電子喜報,掛在官網也就是了(問題是有多少人瀏覽學校官網啊)。
問題是為什麼有些學校非常熱衷以這樣的方式來報喜呢,有這個必要嗎。其目的何在?在筆者看來,對於一些學校而言,無非有這樣兩個考量:
第一個是「搶頭功」,「要面子」心裡在作祟,因為在一些學校看來,大家都在發,我也不差啥,所以我也不甘人後,我也得發,但他們都深知網際網路/自媒體的遊戲規則,時效短,流量為王,因此既然發,就要早發,只有這樣才能吸引眼球,吸引流量,不然,其傳播效果就受影響。
第二個是想利用移動網際網路+自媒體的這種新型的資訊傳播方式來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影響力,這無論對擴大/提升辦學者(學校負責人)影響力/業績,還是提升/擴大學校的知名度,以利明年招生(體現在生源質量),必將會起到促進作用,因為這種利用移動網際網路+自媒體的傳播效果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低成本+持續性+幾何級傳播效果)。
既然這樣,何樂而不為,何況社會對高中辦學的認識上,仍停留在「以升學(質量)論英雄」這一淺表層面上,並未發生太大的變化,這種認識不僅對家長形成壓力,學校也不例外,所以,學校不僅需要把「升學」這篇文章做好,而且還需要通過有效,傳播渠道把「升學故事」講好,講的動聽,這也是很多學校的無奈之舉,因為需要生存——這是最現實的選項。
所以,每到高考出分過後,很多學校會在第一時間潤色、包裝、策劃發布新一年度的電子喜報,構圖要喜慶,「炮聲隆隆」,「龍騰虎躍」,鯉魚翻滾。文案內容要震撼,要引爆眼球,什麼××學校向全縣人民匯報、什麼××學校高考大捷,什麼「喜訊」、「喜報」云云。
為了達到所謂宣傳效果,這些發喜報的學校可謂是煞費苦心,動員老師轉,學生轉,老師/學生親屬轉,轉轉,就是轉。一時間就看微信朋友圈、快手、頭條資訊上,「喜報」一個接著一個,讓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大有「泛濫成災」之勢。
可是,下了這麼大的力度,該發也發了,該轉也轉了,效果如何,這「勝利」的喜報,是否得到了線上/線下一片賀彩聲,結果恰恰相反,「煩人、嘚瑟」、「擾民」、「俗套」、成為人們面對電子喜報所產生的第一「應激」反應。而且其宣傳的內容還給人們留下了幾個「之嫌」,其反美不美。
一、大有搞領導「個人崇拜」之嫌,有些學校的喜報在開頭先來一段什麼在以××為代表的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堅強領導下……。然後再「吹」成績,其目的是建立起××與成績的內外邏輯聯繫,間接在宣揚鼓吹所謂領導業績/功勞/英明,因為這一看便知,不要低估吃瓜群眾的「心智水平」。但這種宣傳設計在政治站位上是否有點跑偏?在黨中央反覆強調要強化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今天,這樣做意欲何為,你的政治站位呢?因此需要有發這類內容喜報的學校領導好好反思一下。
二、大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之嫌,有些學校在發所謂喜報時,在不充分了解今年高考成績的整體情況,不了解周邊同類學校的高考情況下,以誇大事實的口吻,對學校高考成績進行虛假數據包裝。然後在自媒體上進行自我販賣,自我肯定,吃瓜群眾對其「售賣」情況也不知真假,只是瞪大眼睛,以困惑的眼神,自言自語,真的嗎?我也不知道。
而且由於這種自賣自誇,還有時會被「鄰居」(附近學校)的「戰果」弄得很沒有面子,都是臨近同水平學校,結果其業績跟人一比,令人大跌眼鏡,年年追求卓越,年年都在為人「看守」,但還在自吹自擂,真是太難了。
三、大有惡意營銷,打壓周邊同類學校之嫌,好不厚道。有些學校在通過喜報展示自己升學業績時,為了提升自身數據的「權威性和實力」,在展示時,都不忘同一些周邊同類學校做番數據統計對比分析,其目的就是一個,看見沒?我厲害,比他們強。
但這樣做,表面沒啥,也屬正常(鼓勵/鞭策),但只要這個東西拿到了網際網路上,就有點變味了,如果讓臨近同類兄弟學校看到,其結果可想而知,讓人感覺沒有格局,實屬無聊透頂,因為高考成績這個問題,有時受很多因素影響,誰也不敢保證「年年花相似」,「歲歲有今朝」,今年花開,也許明年就要花落,通過打壓別人,抬高自己,不厚道。
既然這樣,那麼這種電子喜報+移動網際網路+自媒體的「喜報」方式就不應該在進行下去了,而且教育部也多次明令要求嚴禁各地區/學校/媒體利用網際網路炒作高考成績,在不斷強化四個意識的今天,教育系統也不應有禁區。
但在這種情況下,每年一到高考成績公布之時,有很多學校仍然「我行我素呢」究其根源,還是在辦學思想,政治站位出了問題,而且這不是小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對待,認真反思並給予改正。
因為從辦學思想/政治站位來看,一些學校辦學思想不端正,政治站位有偏差,在學校教學工作中,仍然把片面追求升學率作為學校的一切核心,生命線。並且為了這個「核心、生命線」不惜一切。對中央關於教育的各項決策部署,各項方針政策,都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貫徹落實是假,抓升學是真。什麼尊重兩個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是華而不實,而加班加點,大搞題海戰術是真。什麼抓升學率就是抓生源,宣傳學校辦學成果(升學率)就是抓升學,只要有利於升學,就要做,嘗試,包括在網際網路大肆宣傳學校辦學「業績」,何嘗不可。如果都在這種辦學思想的支配下,都以這種政治站位,還有什麼不可以做,不可以說。
其實,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以學生為中心/五育並舉/尊重規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等等)與政治站位,就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發展,從本質上說與學生升學不衝突,與學校抓教學質量不衝突,相反如果堅持了,會更有利於學生的升學,更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
因為實踐證明,學習/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是一個水到自然成的過程,無需大張旗鼓抓升學,也無需轟轟烈烈搞宣傳。所以,電子喜報+網際網路,此風休矣,回歸常識,堅守本心,尊重規律,敬畏規則,循序漸進,張弛有度,這才是教育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