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幼兒園學位緊張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家長關注。今年9月份起,西城區有四所幼兒園——潔民幼兒園、潔如幼兒園、棉花胡同幼兒園、高井幼兒園試點了「半日班」。半日班是否能緩解幼兒園入園難的問題?家長與老師又是怎麼看的?近日,本報記者對開展半日班的幼兒園進行了探訪。
要是沒半日班我孩子就沒幼兒園上了
中午11點多,棉花胡同幼兒園外等著十幾名家長,其中老人居多,年輕的家長只有一兩個。一問才知,這些家長都是準備接上半日班的孩子。
「這個班上午下午是一月一倒的,這個月我們孩子是上午的班。」李女士說道。李女士來接的是自己的女兒,自己平時工作忙,一般都是爺爺奶奶代勞接送孩子,今天好不容易有了點時間才能親自過來。
說起孩子上半日班的事,李女士認為這屬於意料之外的驚喜。「我們有一段時間甚至覺得孩子上不了幼兒園了。」李女士的女兒今年三歲,正是上幼兒園的適齡兒童,當初為了給孩子找幼兒園,李女士操碎了心。
「都說入園難,我們是真正的體會到了。」李女士家就在平安裡這一片,之前給孩子報了曙光、西四北三條,還有另外好幾個幼兒園,最後卻都沒有了消息。「我和老公那個著急啊,後來想找別人聯繫別區的幼兒園,但也沒信兒。最後我們都做好去上少年宮學前班的打算了。」
就在李女士急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棉花胡同幼兒園的一紙通知就像給了她一根救命稻草。「說是孩子能上棉花胡同幼兒園總園的半日班。雖然當時我們對半日班不太了解,不過孩子有園上我們肯定還是願意的,而且離家也不遠。」
就這樣,李女士的孩子在今年9月順利入園,每天上午或者下午來幼兒園上課,中午飯和午睡則是在家解決。「已經上了有三個多月了,感覺還是挺不錯的。現在想想,真要沒有這半日班,我孩子可能就沒幼兒園上了。」
雖是半日班教學內容一點沒少
公辦園名額少,私立園收費太貴,許多家長都經歷過或者即將面臨與李女士一樣的孩子入園難問題。從幼兒園方考慮,想要增加幼兒園的學位,擴招自然是一大途徑,可擴招需要場地的支持,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增大園區規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棉花胡同幼兒園的園長李建麗看來,開設半日班或許是解決學位緊張問題的一個可選方案。今年,棉花胡同幼兒園總園對原有班級進行了整合,騰出了一間中班教室,用於招收半日班。「我們招了兩個半日小班,每個班25人,也就是說我們一共解決了50名孩子的學位問題。根據我們了解的情況,在招收半日班之後,我們周邊兩個社區的適齡孩子入園問題都解決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何能保證半日班的教學質量和內容是辦班能否成功的關鍵。「半日班的上課時間是三個半小時,我們曾經計算過,一個整日班孩子的有效學習時間也不過三個小時左右。基於這個情況,我們給半日班制定了全新的半日生活常規,其中濃縮了全日班的誦讀、唱遊、戶外操舞、室內區域等活動。可以說總時間雖然少了半天,但教學內容是一點都沒少。」比如今天,孩子們剛剛跟著剪紙老師學習了傳統的剪紙文化,除了把專業課程請進園,幼兒園還經常帶著孩子們走出園門進行實踐。
由於在園時間縮短,半日班幼兒的進餐、午睡等生活環節需要家長在家指導幼兒完成。對於3歲幼兒來說,保育和教育同樣重要。在幼兒園,老師會對幼兒的獨立性、自我服務意識和自我照顧能力進行培養,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回到家,利用剩餘的半天時間,家長可以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鞏固練習。
為了培養家長的育兒能力,棉花胡同幼兒園還定期開設了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育兒知識。此外,幼兒園還利用家長沙龍、半日開放、家長助教等多種方式,鼓勵家長參與到幼兒的教育和培養中來。
目前棉花胡同的半日班僅在小班開設,中班和大班仍舊是全日制。今年上半日班的50名孩子,明年也將全部轉入幼兒園的中班。什麼樣的孩子適合上半日班?「首先最好還是住的地方離幼兒園近的家庭,因為涉及到半天兩次的接送,如果家離得遠會比較麻煩。另外由於孩子有半天在家,家長平時的時間最好充裕一些,或者家裡有老人幫著帶。」
另外半天大多老人帶
「就看著唄」
張女士是另外一名半日班孩子的家長。平時自己和老公的工作都不太忙,每天至少會有一個人留在家帶孩子,小兩口自然也就承擔起了另外半天的「教學任務」。
「我屬於那種不放心把孩子交給老人帶的。」張女士表示,無論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對孩子都有點過分寵愛,她擔心老人的教育方式會把孩子帶得太嬌氣。「平時我也看很多育兒的書,我感覺自己帶沒什麼問題。」
在幼兒園所倡導的家長家園共育方面,張女士顯得很有經驗,她經常用小事例和小故事教導女兒,也買了很多小畫冊,為的就是培養女兒正確的習慣和價值觀。「這種教育不僅僅要在半日班的另外半天進行,其實每天每刻都可以做。」
對於這些細緻的教育,張女士認為老人很難照顧得到。「拿我爸媽來說,孩子叫他們幹什麼他們都幹,也不會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而且帶孩子不光是簡單地給孩子做做飯,洗洗衣服就完了,與孩子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可我父母平時不太會主動跟孩子交流,更不會陪著他們看書看電視。」
張女士對老人帶孩子不放心,還好她自己有時間和精力去承擔帶孩子的重任。但從總體來看,上半日班的家庭還是以老人帶孩子為主。下午送孩子上課的家長中,絕大多數都是老年人。而張女士所擔心的問題,也普遍存在於這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之中。
一位孩子的爺爺就表示,孩子爸媽給他布置的任務就是接送孩子。「接回家之後就看著唄,讓他別亂跑,別的就沒有什麼了。」還有一位孩子的姥爺也表示,孩子接回家的半天就是放假。「孩子才三歲,你說能教他什麼呀,讓他自己玩唄。」
家長表示
半日班能促進孩子適應但最多一年
劉女士是一名孩子的姥姥,對於孩子上半日班,她也有著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半日班還是不錯的,孩子離家去上幼兒園得有個過程,半日班作為過渡會容易一些。」
劉女士的外孫今年三歲,她覺得孩子得去適應集體生活。事實證明,孩子上了幼兒園確實跟以前有了變化。「孩子以前在家挺愛耍脾氣的,我還擔心他會跟別的小朋友有矛盾,但這三個月下來,情況比她想像中要好。可能確實是有了老師來教,感覺他現在確實懂事了不少。」
在劉女士看來,半天的活動對三歲孩子應該是比較合適的時間。「時間太長,孩子可能會想家,一想家就哭,還不如另外半天在家待著。」除此之外,劉女士認為孩子在集體環境下吃午飯、睡午覺也不是簡單的事,半日班沒有這些環節,孩子們也能在稍成長一些後再去適應。
半日班雖然能幫助孩子適應,但在劉女士看來,這種班型畢竟只是一種過渡。「當時園方跟我們說孩子只上一年半日小班,之後肯定能轉到中班,我們才決定過來的,要是半日班超過一年我們就得考慮考慮了。」張女士認為,孩子之後上小學都是全天的,如果在幼兒園不先體驗全天班,等上了小學肯定會跟不上。「我覺得小班半天,中班大班上全天是比較合適的。孩子另外半天在家也沒有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能去幼兒園和別的小朋友一起還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