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某幼兒園教學場景。採訪對象/供圖
長城網6月11日訊(記者 張欣)「下手晚了,還是慢了一步。」石家莊長安區的尹女士對孩子入園難感受頗深。尹女士的女兒今年10月將滿三周,本打算讓女兒9月入園。幾經打聽,小區附近的公立幼兒園6月初就已報滿,這讓尹女士開始著急起來。
孩子教育問題牽動著每個家長的神經。當初買房子,尹女士也是看重了將來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和愛人合計,等女兒到了入園年齡,就讓她上家附近的這所公立幼兒園,沒想到競爭如此激烈。
進入6月,各地幼兒園報名工作陸續展開,像尹女士一樣,幼兒家長們開始關注擇園。今年的報名情況如何?家長們所說的入園難,究竟是難在哪裡?連日來,記者實地探訪石家莊市多所幼兒園,就此進行了調查。
現狀:公立園進不去,私立園上不起
提前5天扎帳篷、深夜排隊「餵蚊子」、園長被逼關手機……去年,哈爾濱一組家長扎帳篷排隊等待入園的圖片,引發網友熱烈討論,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入園難的困境,而諸如半夜排隊報名入園的場景,各地年年都會上演。
在孩子入園報名時間上,與尹女士的「慢半拍」相比,寶媽何蒙算得上是「搶跑」。「兒子是2015年7月出生,今年秋季剛好達到入園年齡,考慮到公立園競爭激烈,所以早在去年11月我就已經登記報名了。」
談起報名那天的場景,何蒙至今記憶猶新,「那天特別冷,報名八點半開始,我們早上不到七點就趕到幼兒園了,前面已經排了將近100人,排隊靠前的幼兒家長,凌晨兩三點鐘就過來排隊了。」
記者了解到,何蒙家住育才街附近,除了何蒙報名的這所公立幼兒園外,該區域內還有五六所私立幼兒園,招生人數尚有不少餘額,那為何家長擠破頭也要上公立園呢?
不少受訪家長表示,從價格來說,公辦幼兒園更實惠一些,月花費基本都在千元以下。從師資和教學內容看,公辦幼兒園的老師更穩定一些,一般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內容都按國家規定的,不會有提前小學化的行為。
與公立園火爆的招生情景相比,部分私立園高額的託費讓不少家長直呼「上不起」。家住裕華區眾美鳳凰城小區的劉女士,夫妻倆年收入約12萬。「最近小區附近貼出了某幼兒園的招生公告,一個月5000元的託費,真是貴得離譜。」劉女士坦言壓力山大。
據了解,目前石家莊市私立幼兒園收費普遍高於公立幼兒園一倍以上。記者在長安區、裕華區、高新區等多所私立幼兒園了解到,一個幼兒每月收費1800元至4000元不等,更有部分園所每月的學費高達五六千元,這對普通工薪階層來說,著實難以吃消。
劉女士稱,自己身邊不少家長「擠破頭」上公立幼兒園,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學費惹的禍」。
石家莊市某幼兒園教學場景。採訪對象/供圖
分析:全面二孩致嬰兒出生堆積,入園難實為入名園難
「入園難,難於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如今,在不少家長的朋友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若干年前,當我們都在為「上大學難」而焦慮不安時,誰會想到,隨著社會的發展,會出現「入園難」的情況。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尷尬?
石家莊市教育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分析,學前教育不同於義務教育,沒有劃片、就近等硬性規定來規範招生,家長有擇園自主權。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是造成入園難的重要原因,入園難,其實是入名園資源難。
該負責人指出,目前由於土地資源緊張,幼兒園建設用地矛盾凸顯,幼兒教師沒有獨立的編制序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師資不穩定;「所有這些,都給增加公立幼兒園供給帶來一定阻力。」
根據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公辦幼兒園只有8.6萬多所,私立幼兒園有15萬所,近三分之二的兒童進入的是私立幼兒園。而城市私立幼兒園普遍存在收費昂貴、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家長為了追求名校,不惜捨近求遠,甚至不顧家庭經濟實力。
除此之外,隨著全國二孩政策的推進,適齡學前兒童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學前教育資源緊張,入園難問題更加凸顯。據測算,河北省全面兩孩政策的目標人群為440萬人左右,政策實施後的3年到5年,全省年均新增出生人口20萬到40萬人。
專家分析,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短期內可能形成一定的出生堆積,會給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帶來壓力。據一份研究報告預計,到2021年幼兒園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
幼兒在園所內進行室外活動。採訪對象/供圖
破題:合理配置學前教育資源 家長擇園不宜過分焦慮
客觀而言,過去5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已取得長足發展,普及程度得到很大提高。2016年,我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7.4%,相比2010年提高了20.8個百分點。但這離解決「入園難」尤其是「入園貴」問題,仍有很大的差距。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衡水市政府副市長崔海霞表示,入園難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公辦幼兒園的總量不足,二是區域結構不合理。建議學前教育採用政府投入和市場化運作兩種模式相結合,支持社會力量辦學來補充公辦園的不足。
崔海霞建議,增加普惠性資源,並千方百計滿足多方需求。私立幼兒園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等問題,政府還需要加大私立幼兒園的規範管理力度、真正讓孩子「有學上」、「上得起」。
其實,為解決「入優質公辦園難、入特色民辦園貴」這一結構性矛盾,河北各地都在努力探索解決方案。例如,從2016年開始,石家莊實施普惠性民辦園認定與扶持政策,加快構建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有效擴增了公益普惠資源。
專家指出,除了增加供給之外,要解決託幼兒教育存在的難題,實現「幼有所育」,還需要加快學前教育立法,明確政府的投入責任,明確幼兒教師的待遇標準,並理順對託幼機構、幼兒園的監管體系。
河北省委黨校副教授、博士梁瑞英表示,現在幼兒家長以80後、90後居多,他們大都文化水平較高,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表面大家都說上哪個學校無所謂,但作為家長都在盡力給自己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梁瑞英建議,其實家長在選園時應避免過分焦慮和盲目攀比,不應該只關注一所幼兒園是什麼級別的,而應該從離家遠近、幼兒園教學特色與自己孩子特點以及自身經濟實力等多方面進行考慮,「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