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二孩時代」入託難入園貴如何破解?

2021-01-09 長城原創

石家莊市某幼兒園教學場景。採訪對象/供圖

  長城網6月11日訊(記者 張欣)「下手晚了,還是慢了一步。」石家莊長安區的尹女士對孩子入園難感受頗深。尹女士的女兒今年10月將滿三周,本打算讓女兒9月入園。幾經打聽,小區附近的公立幼兒園6月初就已報滿,這讓尹女士開始著急起來。

  孩子教育問題牽動著每個家長的神經。當初買房子,尹女士也是看重了將來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她和愛人合計,等女兒到了入園年齡,就讓她上家附近的這所公立幼兒園,沒想到競爭如此激烈。

  進入6月,各地幼兒園報名工作陸續展開,像尹女士一樣,幼兒家長們開始關注擇園。今年的報名情況如何?家長們所說的入園難,究竟是難在哪裡?連日來,記者實地探訪石家莊市多所幼兒園,就此進行了調查。

  現狀:公立園進不去,私立園上不起

  提前5天扎帳篷、深夜排隊「餵蚊子」、園長被逼關手機……去年,哈爾濱一組家長扎帳篷排隊等待入園的圖片,引發網友熱烈討論,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入園難的困境,而諸如半夜排隊報名入園的場景,各地年年都會上演。

  在孩子入園報名時間上,與尹女士的「慢半拍」相比,寶媽何蒙算得上是「搶跑」。「兒子是2015年7月出生,今年秋季剛好達到入園年齡,考慮到公立園競爭激烈,所以早在去年11月我就已經登記報名了。」

  談起報名那天的場景,何蒙至今記憶猶新,「那天特別冷,報名八點半開始,我們早上不到七點就趕到幼兒園了,前面已經排了將近100人,排隊靠前的幼兒家長,凌晨兩三點鐘就過來排隊了。」

  記者了解到,何蒙家住育才街附近,除了何蒙報名的這所公立幼兒園外,該區域內還有五六所私立幼兒園,招生人數尚有不少餘額,那為何家長擠破頭也要上公立園呢?

  不少受訪家長表示,從價格來說,公辦幼兒園更實惠一些,月花費基本都在千元以下。從師資和教學內容看,公辦幼兒園的老師更穩定一些,一般都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內容都按國家規定的,不會有提前小學化的行為。

  與公立園火爆的招生情景相比,部分私立園高額的託費讓不少家長直呼「上不起」。家住裕華區眾美鳳凰城小區的劉女士,夫妻倆年收入約12萬。「最近小區附近貼出了某幼兒園的招生公告,一個月5000元的託費,真是貴得離譜。」劉女士坦言壓力山大。

  據了解,目前石家莊市私立幼兒園收費普遍高於公立幼兒園一倍以上。記者在長安區、裕華區、高新區等多所私立幼兒園了解到,一個幼兒每月收費1800元至4000元不等,更有部分園所每月的學費高達五六千元,這對普通工薪階層來說,著實難以吃消。

  劉女士稱,自己身邊不少家長「擠破頭」上公立幼兒園,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學費惹的禍」。

石家莊市某幼兒園教學場景。採訪對象/供圖

  分析:全面二孩致嬰兒出生堆積,入園難實為入名園難

  「入園難,難於考公務員;入園貴,貴過大學收費。」如今,在不少家長的朋友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若干年前,當我們都在為「上大學難」而焦慮不安時,誰會想到,隨著社會的發展,會出現「入園難」的情況。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尷尬?

  石家莊市教育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分析,學前教育不同於義務教育,沒有劃片、就近等硬性規定來規範招生,家長有擇園自主權。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是造成入園難的重要原因,入園難,其實是入名園資源難。

  該負責人指出,目前由於土地資源緊張,幼兒園建設用地矛盾凸顯,幼兒教師沒有獨立的編制序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師資不穩定;「所有這些,都給增加公立幼兒園供給帶來一定阻力。」

  根據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公辦幼兒園只有8.6萬多所,私立幼兒園有15萬所,近三分之二的兒童進入的是私立幼兒園。而城市私立幼兒園普遍存在收費昂貴、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家長為了追求名校,不惜捨近求遠,甚至不顧家庭經濟實力。

  除此之外,隨著全國二孩政策的推進,適齡學前兒童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學前教育資源緊張,入園難問題更加凸顯。據測算,河北省全面兩孩政策的目標人群為440萬人左右,政策實施後的3年到5年,全省年均新增出生人口20萬到40萬人。

  專家分析,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短期內可能形成一定的出生堆積,會給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帶來壓力。據一份研究報告預計,到2021年幼兒園缺口近11萬所,幼兒教師和保育員缺口超過300萬人。

幼兒在園所內進行室外活動。採訪對象/供圖

  破題:合理配置學前教育資源 家長擇園不宜過分焦慮

  客觀而言,過去5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已取得長足發展,普及程度得到很大提高。2016年,我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7.4%,相比2010年提高了20.8個百分點。但這離解決「入園難」尤其是「入園貴」問題,仍有很大的差距。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衡水市政府副市長崔海霞表示,入園難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公辦幼兒園的總量不足,二是區域結構不合理。建議學前教育採用政府投入和市場化運作兩種模式相結合,支持社會力量辦學來補充公辦園的不足。

  崔海霞建議,增加普惠性資源,並千方百計滿足多方需求。私立幼兒園普遍存在著師資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低等問題,政府還需要加大私立幼兒園的規範管理力度、真正讓孩子「有學上」、「上得起」。

  其實,為解決「入優質公辦園難、入特色民辦園貴」這一結構性矛盾,河北各地都在努力探索解決方案。例如,從2016年開始,石家莊實施普惠性民辦園認定與扶持政策,加快構建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有效擴增了公益普惠資源。

  專家指出,除了增加供給之外,要解決託幼兒教育存在的難題,實現「幼有所育」,還需要加快學前教育立法,明確政府的投入責任,明確幼兒教師的待遇標準,並理順對託幼機構、幼兒園的監管體系。

  河北省委黨校副教授、博士梁瑞英表示,現在幼兒家長以80後、90後居多,他們大都文化水平較高,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表面大家都說上哪個學校無所謂,但作為家長都在盡力給自己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

  梁瑞英建議,其實家長在選園時應避免過分焦慮和盲目攀比,不應該只關注一所幼兒園是什麼級別的,而應該從離家遠近、幼兒園教學特色與自己孩子特點以及自身經濟實力等多方面進行考慮,「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關焦點

  • 如何解決「入託難、入託貴、入託差」?上海這個區建了資料庫
    據市婦聯2018年的調查,上海有超過10萬的2歲兒童需要託育服務,而上海市集辦系統與民辦系統合計招收幼兒數僅為1.4萬名。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大量事業單位辦的福利性託兒所被裁減。隨著二孩出生帶來的學前教育資源緊張,很多地方公立幼兒園也陸續取消原本針對兩三歲兒童的「託班」,公辦託育服務進一步萎縮。
  •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①|記者調查:上個幼兒園,到底難在哪裡?
    【走基層強「四力」深度報導競賽】中國江蘇網訊 學前教育上公辦園難、上優質園貴,是全社會關注的教育問題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要民生工程。進一步破解「入園難 入園貴」,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的期盼,不僅是江蘇決戰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更好落實中共江蘇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的務實之舉。
  • 瞭望 | 山東破解入園難入園貴
    依法治理學前教育的痛點、堵點,將護航學前教育沿著普惠、科學方向行進學位空閒與緊缺並存、師資跟不上學位擴張速度、堅守學前教育規律壓力不小,破解這些問題需要更精細的頂層設計和更有力的協同推進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蕭海川全面兩孩政策進入第四個年頭,新一輪幼兒入託高峰近在眼前。一些家長因「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再陷焦慮。
  • 「入園難入園貴」 上個幼兒園到底難在哪?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系列報導之一 上個幼兒園到底難在哪編者按學前教育上公辦園難、上優質園貴,是全社會關注的教育問題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要民生工程。
  •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
    貴港日報 記者 張思10月15日,市教育局代表市人民政府分別與盛世青雲府小區等8家小區幼兒園項目籤約,這些幼兒園建成後將無償移交市人民政府辦成公辦園。此次籤約儀式,為我市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心城區「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將得到進一步緩解。
  • 新華社 | 山東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日照「家門口有了普惠幼兒園」
    文 | 新華社《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蕭海川全面兩孩政策進入第四個年頭,新一輪幼兒入託高峰近在眼前。一些家長因「入公辦園難、入民辦園貴」問題再陷焦慮。學前教育如何答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考卷?山東近年瞄準學前教育痛點,持續發力,在保障幼兒園供給方面跑在了全國前列。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山東共有幼兒園20231所,在園幼兒約307.6萬人。
  • 瞭望 | 山東破解入園難入園貴:濟南「寧可學位等孩子,不能讓孩子等學位」
    依法治理學前教育的痛點、堵點,將護航學前教育沿著普惠、科學方向行進學位空閒與緊缺並存、師資跟不上學位擴張速度、堅守學前教育規律壓力不小,破解這些問題需要更精細的頂層設計和更有力的協同推進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蕭海川全面兩孩政策進入第四個年頭,新一輪幼兒入託高峰近在眼前。
  • 東昌府區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困局
    □ 本報記者 高 田本報通訊員 王忠友夏萌萌臨近9月開學季,聊城不少幼兒園迎來了新入學的小朋友。「可選擇的幼兒園多了,學費還便宜了」成為很多家長的共同感受。聊城市東昌府區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公辦幼兒園少、民辦幼兒園收費高等問題,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同時開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破解了公辦幼兒園「入園難」、民辦幼兒園「入園貴」的問題。在東昌府區唐莊回遷小區南門,嶄新的唐莊實驗幼兒園剛剛投入運行兩個多月,目前已經有四十多個孩子入園。
  •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北京做法可借鑑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009名幼兒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中,60.3%的受訪家長稱今年找幼兒園遇到了問題,「入園貴」是困擾受訪家長的最大問題。被問到「近些年『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是否有所緩解」時,46.5%的受訪家長表示有所緩解,53.5%的受訪家長認為沒有緩解,其中45.5%的受訪家長認為和以前一樣,8.0%的受訪家長認為更嚴重了。
  • 破解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山東三年新建改擴建幼兒園9830所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玉芹 實習生 李若琰 圖/通訊員 王佔波12月22日,山東省教育廳舉行基礎教育改革攻堅新聞通氣會,介紹了2018-2022山東省學前教育發展情況。據介紹,山東省委、省政府將學前教育作為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高度重視,2018年,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同步啟動實施了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制定出臺了1+10配套政策文件,牢牢把握學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聚焦人民群眾關心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努力破解制約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了學前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 入園難、入園貴!安慶公辦幼兒園擴容增量指日可待
    【記者調查】超過承受能力優質幼兒園嚴重不足8月21日,記者走訪了迎江區多所幼兒園發現,不少幼兒園報名工作已經結束。走訪中,記者得知公辦幼兒園普遍報名火爆,人數遠遠超過幼兒園承受能力。記者調查發現,城區公辦幼兒園大多分布在人口比較密集的中心城區,再加上辦園時間長,社會聲譽好,收費相對不算高,家長覺得有保障。「公辦幼兒園安全相對更有保障。我們就把孩子送到這裡來了。」孩子家長劉霞告訴記者。也有家長認為,部分民辦幼兒園條件雖然不錯,但收費比公辦幼兒園貴很多,所以選擇公辦幼兒園。
  • 二孩時代,普惠園讓幼兒入園率從50%上升到81%
    2016年1月1日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標誌著二孩時代的全面到來。截止到2019年已經過去3年多的時間,放開二胎後出生的孩子們開始陸續邁入幼兒園。但是入園難的問題還是擺在大多數家長的面前。但在公辦園數量較少,學前教育適齡兒童數量又迅猛增加的情況之下,如何化解「入園難」的問題擺在了政府和教育機構的面前。很多適齡兒童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幼兒園可上,早在上學前一年就在當地的幼兒園開始預報名,並且還要搖號,搖到號的兒童才能上學。很多家長為了孩子有學可上,在預報名的時候同時選擇了幾家幼兒園,以增加搖號成功的機率。
  • 破解「入園難」!2019年教育部共推動普惠性幼兒園新增370萬學位
    近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2019年教育部所有承辦的建議提案已全部按時辦結,就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教育問題進行「破題」,回應社會關切。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如何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破解「入園難」「入園貴」?
  • 二孩意願調查:經濟壓力大仍是不願生育主因
    據透露,衛計委最近也在調研如何實現轉型,例如從過去的行政管理為主轉變為服務為主。 家庭:經濟壓力排首位「不用花心思運作,也可以生二孩了。二孩計劃可以正式列入家庭議程。」中部某省會城市公務員張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熟悉法規的張華在結婚時就「留了一手」。他讓妻子的戶籍留在娘家,準備一胎後,和妻子假離婚,讓妻子回娘家生二孩。
  • 達州市全力破解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2019年,我市向社會公開徵集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公立幼兒園少、入園難」問題,群眾反應強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來,我市把化解「公立幼兒園少、入園難」問題作為最緊迫的民生工程進行專題部署、專項整改,多點發力,全力破解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 首批「全面二孩」迎來入園潮,幼兒園班額夠用麼?
    2016年1月,「全面二孩」政策放開,首批「二孩」今年已經到幼兒園「上崗」。如何保證孩子入園?市民李女士說,為了讓孩子順利入園,她最近是手機不離身,時時關注報名信息。從2016年1月1日開始,我國正式施行「全面二孩」政策。不過,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已經決定「全面二孩」政策。從理論上看,「全面二孩」的大部隊要到明年才真正到來,但幼兒園園長們已經明顯感覺到,今年的生源比去年多了。宿遷市中港雅典城幼兒園園長龔雲說,報名當天,所有名額全部登記。
  • 一半以上育齡家庭拒絕生二孩!鄭州全面放開二孩5年,為啥遇「冷」?
    如果人生可以重做選擇,你還會選擇生二孩嗎?5年前,我國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長達36年的獨生子女政策自此告終。5年後的今天,第一批二孩家庭現在過得怎麼樣?又是否如大家所想,社會上迎來了新一輪生育高峰呢?帶著這些問題,河南商報記者在各級醫療機構、教育機構以及部分二孩家庭中進行了走訪。
  • 正視「入園難」背後的現實窘境
    一名幼兒園職工介紹,此舉是為避免家長使用虛假工作證明佔據入園名額。「孩子入園先要看家長的工資單」,類似事件並非首例。其他如入園需提供家長在常住地3年社保、戶主和房主需是適齡幼兒的第一監護人、第一監護人房產和戶籍需滿3年以上等等五花八門的入園門檻,令不少家長叫苦不迭。
  • 破解入園貴 蕭山區推進25所幼兒園「民轉公」
    「二孩政策」全面開放的第一個入園年,杭州市蕭山區學前教育傳來了不少利好消息:16所幼兒園已完成「民轉公」改制工作,14所新建幼兒園將在下半年投入使用,還新增4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一蕭山學前教育普惠提升最大的願景
  • 嬰幼兒託育需求猛增 "入託無門"成家長的心病
    文/圖 半島記者 李紅梅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已有兩年多,但一些生育配套政策還沒跟上。例如,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供給不足,「入託無門」成為很多嬰幼兒家長的心病。近幾年,社會各界反覆呼籲託育服務回歸。記者調查發現,託育行業缺乏相關的標準和規範,開辦託育機構只能參考幼兒園辦園條件標準,要求規模在6個班以上,還要有室外活動場地,門檻比較高,讓社會力量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