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事關孩子和國家的未來。然而,質優價廉的公立幼兒園一位難求卻讓不少市民煩心。2019年,我市向社會公開徵集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公立幼兒園少、入園難」問題,群眾反應強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來,我市把化解「公立幼兒園少、入園難」問題作為最緊迫的民生工程進行專題部署、專項整改,多點發力,全力破解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加大投入
夯實公辦普惠基礎
近日,記者來到今年秋季即將開學的西南職業教育園區韓家壩安置房幼兒園,幽靜的環境,寬敞的教學樓,每間教室都設有單獨的衛生間,各種貼心的設計令人眼前一亮。
據通川區教科局工作人員介紹,作為一所新建的公辦幼兒園,該園總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辦學規模為12個班360個學位,將和附近的通川區一小江灣城學校附屬幼兒園以及在建和即將開建的江灣城第一、第二幼兒園一起,有效滿足江灣城附近片區的學前教育需求。
「在家門口上公辦幼兒園,不但教學質量有保障,還方便大人接送。」韓家壩居民張聞海向記者高興地說。他表示,孫子之前在北外一幼兒園就讀,下個學期就轉過來讀,既省錢又省心。
在達州這樣的西部城市,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發展不均衡,可謂是發展的通病。2019年,達州中心城區僅有19所公辦幼兒園,公辦園幼兒佔比僅10.61%。
讓適齡幼兒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學前教育,是市委、市政府對群眾關切作出的鄭重回應和莊嚴承諾。2020年1月,市委常委會議研究確定「2020年度中心城區集中整治的10件事項」,將整治「中心城區公立幼兒園少、入園難」作為其中一項整治內容。市政府對整治工作進行了多次研究,出臺了專項整治方案,規劃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5480個,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佔比達到50%。
根據方案,我市將在今年建成投用公辦幼兒園12所,可新增118個教學班,可提供學位3580個。截至目前,西南職業教育園區韓家壩安置房幼兒園、通川區第八小學箭亭子幼兒園、達川區三裡幼兒園、高新區長田幼兒園等12所幼兒園均已按計劃完成建設,將在今年秋季開學招生;市政府機關幼兒園西外分園、達川區楊柳幼兒園、達川區實驗小學三裡校區附設幼兒園等3所幼兒園開工建設,市職高學前教育綜合實訓基地幼兒園等14所幼兒園建設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與此同時,針對我市中心城區個別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閒置、挪用等情況,市教育局、市委編辦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出臺了《達州市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大力度開展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
2021年,我市中心城區還將建成投用公辦幼兒園17所,回購回收回租學前教育資源舉辦公辦幼兒園12所。屆時,中心城區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將有效滿足適齡幼兒入學需求。
強化保障
全面提升師資質量
發展學前教育,硬體是基礎,教師是關鍵。幼兒教師編制不足是各地在發展學前教育中遇到的普遍性困難。在化解「公立幼兒園少、入園難」問題專項整治中,我市將師資隊伍建設與幼兒園硬體設施建設一同謀劃一同部署。
通川區、達川區、高新區分別結合實際制定了公辦幼兒園師資保障方案,通過合理調配地方事業單位編制、政府購買服務、實行學位補貼等方式,配足配齊公辦幼兒園師資隊伍。
在推動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市還針對幼兒園規模較小、辦學條件及質量差別較大的實際情況,實施了以「優質園帶薄弱園、城市園帶農村園」為主要內容的「牽手工程」。開展「名園」帶「民園」、城鄉「姐妹園」活動,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實現學前教育質量均衡發展。
我市還將全市公、民辦幼兒園分成牽手組,建立起互惠的園際交流、互助的園本教研、互派的人員交流、互助的幫扶工作、互通的信息共享、互促的雙向評價六大機制。每學期組織各縣(市、區)幼兒園互相參觀學習,開展「送教下鄉」、專題講座,優質園接納薄弱園教師頂崗培訓,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幼兒園集團化、連鎖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