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滄區某小區內,許多老人在照看孫輩。
文/圖 半島記者 李紅梅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已有兩年多,但一些生育配套政策還沒跟上。例如,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供給不足,「入託無門」成為很多嬰幼兒家長的心病。近幾年,社會各界反覆呼籲託育服務回歸。記者調查發現,託育行業缺乏相關的標準和規範,開辦託育機構只能參考幼兒園辦園條件標準,要求規模在6個班以上,還要有室外活動場地,門檻比較高,讓社會力量望而卻步。
■需求下午5點多,剛下班的王女士來到李滄區一家幼小託管中心接自己26個月大的女兒。王女士家是典型的雙職工家庭,她的母親把孩子帶到1歲多時生病回了老家,帶孩子的重任一下子落到夫妻倆身上。「去年我面試了幾個育兒嫂,感覺不太放心,價格也貴,剛好打聽到這兒有一家託管,就先購買了5天日託,看孩子是否適應。」王女士說。
據記者調查,像王女士這樣遇到託育難題的並非少數,許多雙職工家庭的都有這樁「心病」。當前,多數幼兒園僅接收3歲以上幼兒,而女職工平均只有五六個月的產假,職場媽媽休完產假復工之後,孩子在入園前長達兩年半左右的時間裡由誰來帶,就成為一個很棘手的現實問題。
據悉,國家衛計委家庭司2016年委託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在全國10個城市開展了「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需求調查」,結果顯示,近80%的3歲以下嬰幼兒主要由祖輩參與看護。不過,有些老人年紀大、身體差,幫子女照料第一個孩子就有些吃力,到第二個孩子時就更有心無力了。把孩子送到託育機構,成為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上述調查顯示,城市35.8%的3歲以下嬰幼兒家長存在託育需求,無祖輩參與照看的家庭託育需求達43.1%。
隨著科學育兒理念的提升,3歲以下幼兒託育需求猛增。根據國家衛計委的調查,33.8%祖輩參與照看的家庭仍有託育需求,69.7%的家長希望將孩子送往專業的託育機構,原因主要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佔69.7%)、「讓孩子有玩伴」(佔60.0%)和「減輕老人負擔,讓老人有更多的閒暇時間」(佔44.1%)。
2016年8月,青島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委託青島市工程諮詢院對100名有意願生育二孩的家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30%的家庭希望在孩子2歲前送入託兒所,60%的家庭希望在孩子2~3歲時送到託兒所。
當前,「孩子誰來帶」的問題已嚴重影響到生育意願,接收3歲以下嬰幼兒的託育機構,成為很多家庭的剛性需求。國家衛計委的調查結果顯示,60.7%的「一孩」母親因為「沒人看孩子」而不願生育「二孩」。
■供給上世紀80年代曾經遍布我國城鄉各地的託兒所,經過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如今已經所剩無幾。託育機構能接納的嬰幼兒數量遠低於實際需求,入託難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據國家衛計委調查,0~3歲嬰幼兒在各類託育機構的入託率僅為4.1%,與發達國家50%的入託率相去甚遠,未入託的主要原因是「附近沒有接收3歲以下孩子的託育機構」(佔30.1%)和費用太高(佔21.6%)。
據記者了解,有些幼兒園曾設有託班(小小班),招收2~3歲的幼兒。但「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之後,由於出生人口猛增,學前教育資源比較緊張;再加上,教育部對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沒有比例要求,於是,多數幼兒園為完成考評指標,乾脆取消託班,只招收3歲以上幼兒。青島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青島近幾年迎來入園高峰,學前教育學位需求猛增40%,目前市內三區公辦幼兒園原則上停止招收小小班,優先保障3歲以上幼兒的入園需求。
目前,我國尚未出臺關於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發展的總體規劃,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也不健全,缺乏專門的準入標準和管理規範,社會力量舉辦託育機構存在許多困難。「2011年之後,教育部門停止審批不足3個班的個體託幼機構,只受理6個班以上的幼兒園登記註冊,申辦託幼機構要參照《山東省幼兒園基本辦園條件標準》。」李滄區教體局託幼辦一位工作人員說。
記者調查發現,由於門檻太高,一些創辦者遲遲拿不到教育部門的辦學許可證,轉而去市場監管部門以「教育信息諮詢」的名義辦理營業執照,先把託班開起來。但這些教育諮詢機構或早教機構,不具備提供午餐、開展全日制託育服務的資格,開辦全日託管屬於超範圍經營。而那些開在社區、靠口耳相傳的家庭式託育機構,其場地、消防安全、衛生等大多不達標,師資良莠不齊。
今年2月以來,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國家工商總局等4部門聯合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堅決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有安全隱患、無證無照」等問題。一些沒有辦學許可證或營業執照(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的託育機構,也被列入此次排查治理範圍,隨時有被關停的風險。8月10日,青島西海岸新區民政局發布公告,擬對230家民辦非企業單位撤銷登記,其中就有9家個體託兒所(託兒班)。
■建議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提交了「關於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的提案,建議由國務院指定國家衛計委牽頭,建立託育機構建設標準,規定衛生、消防、食品安全、保育人員從業資質等內容,保障託育服務行業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2017年青島市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婦聯主席劉青華和市政協委員、婦聯副主席林婉玲分別提交了議案和提案,建議加大3歲以下兒童託幼公共服務力度,將3歲以下託幼服務機構建設納入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和市辦實事項目,加大對3歲以下託幼設施及服務的財政投入,採取政府財力以獎代扶的方式,鼓勵扶持各級各類幼兒園、育齡女職工較多的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開辦託幼機構,減輕家庭對3歲以下幼兒的照料成本。
對此,青島市教育局會同市財政局、市衛計委答覆稱:鑑於國家政策、城區幼兒園學位緊張等條件所限,依靠幼兒園解決3歲以下兒童的看護問題困難較大。教育部門將在師資培訓、教育保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積極支持相關部門成立嬰幼兒看護中心、託兒所,為3歲以下兒童提供看護服務。財政部門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在進一步規範完善託幼機構審批註冊制度的基礎上,引導和支持區(市)政府加大託幼機構的建設和配套力度,探索將該項工作納入學前教育綜合獎補資金考核因素。
「對於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目前國家及山東省層面沒有明確出臺相關指導意見。」青島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0~3歲嬰幼兒的生長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不適合集中看護,應該由父母居家養育。而且,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一般收費較高,超出了青島市民的平均消費和收入水平。
探索為了給最柔弱的孩子最有力的保護,上海市堅持「政府引導、家庭為主、多方參與」,在全國率先探索構建起0~3歲幼兒託育服務體系,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和支持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園區、樓宇和個人提供多樣化的託育服務,以解決確有照護困難的幼兒家庭託育需求。
今年4月,上海市教育、民政、工商、衛生、食藥監、公安、消防、人社、住建、規劃、國土、財政、物價、地稅、工會、婦聯、房管等16個部門聯合制定出臺0~3歲幼兒託育「1+2」文件,在全國首次對3歲以下幼兒託育做了明確規範,對各類託育機構在選址、功能、供餐、安全、班級規模、人員配置等方面都制定了嚴格而具體的要求,填補了政策空白。比如,幼兒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8㎡,2~3歲幼兒每班不超過20人,與保育人員的比例不高於7:1,等等。
上海選取5個區先行試點,成立託幼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和託育服務指導中心,理順了營利性託育機構、非營利性託育機構和免費福利性託育點的申辦流程。截至7月底,上海市已新設11家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機構。據悉,除了免費福利性託育點,託育機構每個月的收費標準從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8月1日起,上海市各區全面受理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機構的申辦,「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信息管理平臺」也開通使用。記者發現,該平臺明確了不同託育機構的申辦流程,此外,還集中公開託育機構詳細信息,包括機構類型、服務形式、供餐情況、收費標準、聯繫電話等,公眾可通過平臺按區劃、按類型查詢取得《依法開展託育服務告知書》的託育機構清單。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