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率不到4%:託管孩子成職場父母難題

2020-12-20 澎湃新聞

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率不到4%:託管孩子成職場父母難題

趙劍影 劉旭/工人日報

2018-03-26 11:14

「3歲以下嬰幼兒的託育問題日趨明顯。」新野鼎鑫電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馨說。作為兩家公司的總經理,她發現公司裡很多已生育一孩的女職工想生二孩而不敢生,怕沒人照看。

近年來,雖然國家放開了二孩政策,但從國家衛計委的統計數字來看,2017年全國住院分娩數為1758萬,比2016年的1864萬減少106萬,下降5.7%,出生人口數不升反降。二孩養育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和照料負擔,被認為是影響育齡婦女生育意願的三大重要原因。如何緩解0至3歲嬰幼兒入託難、入託貴,解決職場父母的孩子託管難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公共問題。

託育服務不足,入託率較低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有32.9%的3歲以下嬰幼兒全職母親因孩子無人照料而被迫中斷就業,平均中斷就業時間達兩年以上。在未中斷就業的母親中,超過47.8%的女性因照料孩子每月平均請假1.7天。60.7%的「一孩」母親因為「沒人看孩子」而不願生育「二孩」。

「目前市場上招收3歲以下兒童的幼兒機構,大多以早教為主,主要是為幼兒提供音樂、美術以及智力開發的課程,存在費用高昂,上課時間不配套等方面的問題。」王馨說。

記者採訪發現,這些幼兒機構,除了費用高,數量也十分稀少。「優質公辦園難以滿足公眾需求,民辦園提供的普惠性服務又較少。」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3歲以下兒童照料的政策體系不夠完善、機構運營風險壓力大等因素,服務供給嚴重不足。

託育服務不足,導致部分幼兒機構超負荷運轉。據了解,2016年,我國幼兒園共有23.98萬所,在園幼兒達4413.86萬人,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共有249.88萬人。師生比達到1:17.7,遠低於1:5~1:7的教育部規定標準。

據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向《工人日報》記者提供的數據:我國城市中,3歲以下嬰幼兒的入託率不到4%,而發達國家該比例平均高於30%。

普惠園供給數量如何增加?

社會上的幼兒機構少,一些企事業單位為了解決職場父母的孩子託管問題,嘗試自己開辦託幼班。「我所在的學校女職工佔大多數,為了幫助女職工減輕照看幼兒的負擔,讓她們能夠安心工作,我們嘗試著在學校裡開辦了兩個託幼班。職工們每天上班來把孩子放在託幼班裡,下班之後再領走,應該說較好地解決了女職工的後顧之憂。」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介紹說。

然而,企事業單位力量有限,解決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難,還需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蘇華表示,可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普惠性幼兒園,改擴建薄弱幼兒園,新建小區、舊城改造按需配套普惠性幼兒園,辦起更多優質園。通過標準化、高水平幼兒教育,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城鎮街道和大型居民社區也可利用公共服務資源推進社區託育服務建設。」伊彤認為,可以通過稅收優惠、提供場地條件、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開辦社區連鎖式的託幼看護服務網點;通過考核評估,對一些口碑良好、服務較規範的機構採取備案制,並依據相應規範對其進行管理監督。

託育公共服務體系亟待重塑

「二孩政策落地後,培育嬰幼兒群體需要社會政策支持,但目前我國促進3歲以下兒童託育服務的法規政策還有待完善。」多次呼籲重視學前教育的惠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黃細花表示,當前我國對於政府主導、多元舉辦託育服務機構缺乏有力有效的支持性政策。

「政府對民辦託育機構進行扶持,不是找不到『門檻』就是『門檻過高』。有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想開辦嬰幼兒日間照料中心或全日制託育服務早教中心,有的想在社區開設小型互助式託育服務機構,可大多數難以獲得資質許可。」黃細花說。

「從公共服務層面推進嬰幼兒託育服務,是解決嬰幼兒託育問題的重要舉措。」伊彤說。

「0~3歲嬰幼兒的看護及教育問題已經不單純是一個孩子、一個家庭的問題,更關係到社會的發展。基於巨大的社會需求,嬰幼兒託育公共服務體系亟待重塑。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政府、婦聯、社區、高校、社會資本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形成合力。」楊文表示。

(原題為:《託管孩子成了職場父母難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入託,嬰幼兒,職場父母

相關推薦

評論(15)

相關焦點

  • 3歲以下寶寶看管成難題:育兒嫂難找 幼兒園不收
    ——編 者  1歲—3歲的寶寶,誰來帶?  這是讓不少職場父母頭疼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一個難題。媽媽們的產假休不了那麼久,幼兒園又不接收3歲以下的嬰幼兒。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家政阿姨幫忙或者交給私立託管機構,幾乎難尋其他正規的託幼方式。但現有的幾種方式,又不盡如人意。
  • 3歲以下寶寶看管成難題,專家呼籲興辦公立專業幼託班
    1歲—3歲的寶寶,誰來帶?這是讓不少職場父母頭疼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一個難題。媽媽們的產假休不了那麼久,幼兒園又不接收3歲以下的嬰幼兒。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家政阿姨幫忙或者交給私立託管機構,幾乎難尋其他正規的託幼方式。但現有的幾種方式,又不盡如人意。
  • 中國0-3歲兒童託育服務行業白皮書 嬰幼兒入託率僅為4.1%
    全市家庭託兒所(戶)已由297個發展到現在的16000多個,為5萬多名職工解除了後顧之憂,託管三歲以下嬰、幼兒2萬餘名,使全市三周歲以下兒童入託率提高了8%,達到34.4%。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和街道社區開辦託兒所和幼兒園,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企業帶來社會化的包袱。從80年代末期開始,部分企業就開始對託兒所和幼兒園進行分離,或者實行承包製。因此,部分經營不善的託幼機構開始關停。
  • 上班族媽媽「帶娃難」: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率僅4.1%,幼託機構「收費...
    目前,很多上班族媽媽面臨生娃不易帶娃更難的境地,尤其是幼兒園接收3歲至6歲兒童,而3歲以下嬰幼兒卻無處可託。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優先發展普惠性託育機構,並明確相關政策支持和部門責任。
  • 讓嬰幼兒託管不再難
    如今,託兒所在很多城市消失,託兒服務更多轉向家庭。城市裡的職業女性,在近20年裡大幅上漲,加上「二孩政策」的出臺,對託兒所的需求更加迫切。據青海省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青海省0歲至3歲嬰幼兒總數為24.4萬人,佔全省人口總數的4%。2016年至2018年,青海省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這兩個涉及生育的關鍵指標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
  • 人民日報關注「中國式託育」:3歲以下寶寶誰來帶?
    1歲—3歲的寶寶,誰來帶?這是讓不少職場父母頭疼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一個難題。媽媽們的產假休不了那麼久,幼兒園又不接收3歲以下的嬰幼兒。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家政阿姨幫忙或者交給私立託管機構,幾乎難尋其他正規的託幼方式。
  •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入託率僅5%左右託育服務供給不足,是造成育兒焦慮和抑制生育意願的重要因素。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說,該中心調查發現,在有0至3歲嬰幼兒的家庭中,有託育服務需求的佔30%,其中90%是2至3歲嬰幼兒家庭。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0至3歲嬰幼兒入託率只有5%左右。
  •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入託率僅5%左右中國計生協「向日葵計劃」親子小屋(江蘇省常熟市)託育服務供給不足,是造成育兒焦慮和抑制生育意願的重要因素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說,該中心調查發現,在有0至3歲嬰幼兒的家庭中,有託育服務需求的佔30%,其中90%是2至3歲嬰幼兒家庭。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0至3歲嬰幼兒入託率只有5%左右。賀丹說,現有託育機構中不到兩成是公辦的、普惠的,大多數是民辦機構。後者為了保證運行,價格較高。「我們調查發現,能接受其價格的家庭不到1/3。」
  • 2020年中國幼兒託管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供需差推動託育...
    幼兒託管是指託管機構針對0-3歲幼兒開發的,一種基於食宿、看管以及教育的針對性託管方式。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兒童從出生到3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促進0-3歲兒童早期發展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國嬰幼兒平均入託率遠低於發達國家。
  • 2020年中國幼兒託管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供需差推動託育發展
    幼兒託管是指託管機構針對0-3歲幼兒開發的,一種基於食宿、看管以及教育的針對性託管方式。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兒童從出生到3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促進0-3歲兒童早期發展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國嬰幼兒平均入託率遠低於發達國家。
  • 國內3歲以下嬰幼兒人數超4700萬 你的寶寶誰來帶?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題: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新華社記者田曉航生了娃沒人帶被迫辭職,怕沒人帶娃放棄生二胎……讓育齡夫婦糾結的託育難題,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愈加凸顯。生了寶寶誰幫帶?怎麼帶?
  •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難題怎麼解
    對於上班族而言,「3歲以下的寶寶誰來帶」是一個難題。雲南省政府辦公廳今年6月下發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但記者近日在調查採訪中發現,雲南省目前能提供此類系統、優質照護服務的機構數量不足,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存在明顯短板。
  •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難題怎麼解
    對於上班族而言,「3歲以下的寶寶誰來帶」是一個難題。雲南省政府辦公廳今年6月下發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但記者近日在調查採訪中發現,雲南省目前能提供此類系統、優質照護服務的機構數量不足,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存在明顯短板。業內人士呼籲,應儘快完善《意見》實施細則,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託育服務機構,發展多元化嬰幼兒照護服務,切實減輕家庭育兒負擔。
  • 圖解託育服務行業|中國嬰幼兒入託率遠低於國際水準
    有10個國家3歲以下兒童入託率超過50%,其中最高的丹麥達到了61.8%,比利時、冰島、法國、以色列、荷蘭、挪威等國家也接近60%;有7個國家3歲以下兒童入託率不足10%,其中最低的土耳其僅為0.3%;東亞地區的韓國和日本分別為53.4%和22.5%。
  • 0-3歲嬰幼兒「單位託管」是否可行?
    在今年廣東省兩會期間,多個政協委員的提案關注0~3歲嬰幼兒託育,提案建議大力發展「單位託管」模式,探索以社區為主的家庭互助式託育服務等。    「單位託管」是否可行?是否可推廣?昨日,省政協會議期間該話題引眾多委員熱議。有人贊,可嘗試開展企業託管,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工作專注度;或成為企業的一種福利與優勢。
  • 如何選擇託班/託育園,0-3歲孩子媽媽必備!防踩雷
    據統計,發達國家3歲以下嬰幼兒的入託率在25%-55%之間。韓國日本的3歲以下兒童入託率均超過30%。但在我國,全國嬰幼兒在各類託育機構的入託率僅為4.1%,中國城市3歲以下兒童的入託率不到10%,而隨著我們國家二胎政策的開放,琳琅滿目的託育市場上不斷有新玩家進場。如何選擇一個託育園已經成為擺在中國媽媽們面前的難題。
  • 嬰幼兒託育需求猛增 "入託無門"成家長的心病
    ■需求  六成家庭希望孩子2歲入託  下午5點多,剛下班的王女士來到李滄區一家幼小託管中心接自己26個月大的女兒。王女士家是典型的雙職工家庭,她的母親把孩子帶到1歲多時生病回了老家,帶孩子的重任一下子落到夫妻倆身上。「去年我面試了幾個育兒嫂,感覺不太放心,價格也貴,剛好打聽到這兒有一家託管,就先購買了5天日託,看孩子是否適應。」王女士說。
  • 嬰幼兒入託率僅4.1% 幼託市場蛋糕大、服務空白多
    我國有5000萬左右嬰幼兒,入託率僅為4.1%——幼託市場:「人小」蛋糕大 服務空白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佳佳  我國有5000萬左右3歲以下嬰幼兒(不含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事關千家萬戶,需要全社會共同推進。
  • 3歲以下的寶寶誰來帶?
    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嬰幼兒的看護問題愈加突出。想要自己帶娃,家庭與事業這對「魚與熊掌」組合如何兼得?面對諸多帶娃難題,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保姆幫忙,不少父母選擇將孩子送到託幼機構。但是老二現在連坐和爬都不會,找不到人帶啊。」黃女士的父母已經七十多歲,帶孩子有些力不從心,而丈夫又不是本地人,父母不在身邊。「我最近在找人,也請親戚朋友幫忙留意合適的保姆,同時到處打聽口碑好的私人託管中心。」 「同時帶兩個孩子,完全吃不消。孩子爸爸的工作比較忙,加班是家常便飯,也抽不出身來看孩子。」
  • 【2020武漢兩會】嬰幼兒託管難 政協委員呼籲:建託管中心
    4日起,「我有問題問兩會」開啟徵集活動,市民、企業可建言獻策,本報記者將把市民和企業的建議帶到兩會上,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探討。徵集中,不少市民提出「嬰幼兒託管服務」問題,希望記者將這一問題帶上兩會。5日,記者就此採訪多位政協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他們呼籲,政府應提供政策、財政支持,依託小區、社區、產業園區,整合社會資源,建立3歲以下嬰幼兒託管中心,解決雙職工家庭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