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媽媽「帶娃難」: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率僅4.1%,幼託機構「收費...

2020-12-22 和訊

  導讀:近期,各地頻頻發布嬰幼兒照護方案。此外,很多地方也公布了嬰幼兒照護機構的發展計劃。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陳潔,實習生吳淑萍

  編   輯丨李博

  圖 / 圖蟲

  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發展起來,將如何改變中國的育兒乃至生育環境?

  近日,國家衛健委和地方衛健委頻頻到各地進行嬰幼兒照護服務調查,而多份地方文件的出臺,不斷推進嬰幼兒託育政策的落地。

  11月10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調研組一行到淄博市桓臺縣調研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要求全面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要求,進一步健全家庭支持政策體系,主動創新,堅持家庭為主、託育補充,以城帶鄉、以點帶面,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多種形式開展嬰幼兒照護服務。

  10月底到11月初,北京、廣西等地區,以及江門、鞍山、德陽等城市都發布相關文件或者計劃,規範和促進嬰幼兒託育的發展。

  「如果有合適的全託機構,我就可以出去工作了。」一位家住廣東省開平市的全職媽媽羅瑩(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她有一個將滿1歲的女兒,孩子出生之後一直在家帶娃,但自己其實很想出去工作。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人口學者黃文政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目前大家已經有共識,就是養孩子的負擔太重了,尤其是對於職業女性來說更是如此。

  「要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這是應對生育率下跌的痛點。」黃文政說。

  為應對老齡化,《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各地託育政策頻落地

  如果可以兼顧工作與家庭,對於現代中國家庭,尤其是職業女性來說,是最理想的狀態,但現實情況卻往往不能兩全。

  目前,很多上班族媽媽面臨生娃不易帶娃更難的境地,尤其是幼兒園接收3歲至6歲兒童,而3歲以下嬰幼兒卻無處可託。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優先發展普惠性託育機構,並明確相關政策支持和部門責任。

  該《意見》提出,到2020年,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嬰幼兒照護服務水平有所提升,人民群眾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得到初步滿足。

  到2025年,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基本健全,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嬰幼兒照護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今年以來,各地嬰幼兒託育的政策頻頻落地。

  今年10月,《瀋陽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發布,提出在2020年底前各區、縣(市)建成1-2家具有示範效應、承擔一定指導功能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到2025年,全市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樣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

  同在10月發布的《佛山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各區選取兩所有條件的普惠性幼兒園開設託班試點,招收2至3歲的幼兒。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託位數達到:禪城、南海、順德區不少於5託位/千人,高明、三水區不少於3託位/千人。

  瀋陽、佛山方案是近期各地頻頻發布嬰幼兒照護方案的典型。而除了發布嬰幼兒照護實施方案之外,很多地方也公布了嬰幼兒照護機構的發展計劃。

  10月底,北京宣布,2020年至2025年,計劃建成不少於34家具有示範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同時,對於規模在1萬人以上的新建居住區,按照不少於每千人4託位規劃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

  11月3日,廣西在關愛「一老一小」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新聞發布會上提出,擬在24個市、縣(市、區)設置和建設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提升。

  近期,還有江門、鞍山、德陽等城市發布相關的規範或計劃。多地行動計劃的落地意味著,目前發展不足的嬰幼兒託育服務市場將發生巨大的改變。

  近日,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屆託育服務發展論壇上,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楊文莊表示:

  目前我國有3歲以下嬰幼兒將近5000萬,能夠提供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社會機構很少,全國嬰幼兒在各類託育機構的入託率僅為4.1%。

  為何想生不敢生?

  圖 / 圖蟲

  如此低的入託率,導致為了兼顧工作與育兒,很多中國家庭在孩子出生後往往請祖輩隔代照看,或者請育兒嫂來解決。

  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的對象中,幾乎所有孩子還小的母親,對於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都非常渴望。

  在孩子出生後,一直堅持工作的張靜(化名)認為,如果有好的幼兒託管中心,減輕上班族的不少壓力,是件很方便的事。

  「寶寶既能有好的託管中心照顧,我也能安心做自己的工作。」

  做了一段時間全職媽媽,但計劃重新找工作的許梅(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幼兒託育機構很好,不僅能減輕大人的負擔,還可以讓寶寶學會很多東西。

  「大人可以安心工作,寶寶能在託管所開心地玩耍和學習。」

  對家庭來說,越早把孩子送到託育機構,父母在育兒上的壓力就能得到減輕。而降低育兒成本,則有希望帶來生育率的提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全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上年下降0.46個千分點,主要原因是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比2018年減少500多萬人。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600多萬人。

  另外,生育水平略有下降,也是影響出生人口減少的因素。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發現,經濟是影響生育意願的最大因素,其次便是照看孩子的問題,媽媽們直呼「養不起,照看難」。張靜、許梅和羅瑩都表示打算生二胎,但仍處於觀望狀態。

  張靜感覺現在生活壓力太大,既要上班,還要照顧不滿3歲的女兒,無法時刻陪在女兒身邊,覺得挺虧欠女兒,「所以想再要一個寶寶,兩個寶寶一起長大。」

  許梅兒子不滿2歲,現在全職在家照顧寶寶,計劃再過2個月重回職場。

  「生活壓力挺大,現在物價比較高,不敢輕易生二胎。」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黃文政指出,為了提升生育率,不僅僅在嬰幼兒託育上,還應該在其他地方減輕父母壓力。

  「我國女性的就業率非常高,她們也面臨較大的生育困難,因此需要國家進行一定的政策改革。」

  他表示,不少企業因為女性休產假而存在就業歧視,這方面政策需要完善。此外,應該鼓勵企業讓有嬰幼兒的父母上班時間更為彈性。

  黃文政認為,目前小學放學時間太早,有時甚至下午3點就放學,造成很多家長需要提前下班接小孩,如果學校可以免費照看到下午6點或者更晚,就可以進一步減輕父母的壓力。

  另外,面對生育後的高成本,一些母親還渴望得到部分經濟上的資助。

  「要生多胎的話,國家能否給予相應的鼓勵生育政策,比如給生育多胎的媽媽發放相應的獎金。如今生養寶寶費用比較高,上班族會覺得生育多胎壓力比較大。」許梅稱。

  託育機構盈利怎麼解?

  圖 / 圖蟲

  改善生育率並不能僅僅依靠一方的力量,尤其是嬰幼兒託育服務的發展,更需要多方合力。

  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託育機構後了解到,目前託育機構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投入不少,但收費很難提升,導致生存艱難,老師的工資也偏低。

  麥貝?伊恩託育中心的姚園長表示,自己從事了5年嬰幼兒託育工作,加入行業的原因是希望讓更多孩子減少隔代教育矛盾,解決年輕家長教育問題的後顧之憂。

  不過,姚園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她所在的高郵市屬於江蘇省的一個小城市,託育中心收費不能太高。目前,該託育中心實行小班制,為15人/班,春季正常收費標準為1480-1680元/月,秋冬季只有1198元/月,僅能維持運營。

  另一個問題是,目前託育中心只是幼兒園入學前的「周轉地」,面臨招生的問題。姚園長表示,幼託中心帶娃周期太短,每個孩子正常入學半年左右就去幼兒園。為此,她需要不斷地招生,每年秋冬季又是淡季,只有春季過渡班需求比較高。

  投入300萬元成立昆明茂爾楷教育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的汪園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他們去年年底開園,發現打造一所真正能夠達到國家標準的託育中心,資金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

  汪園長表示,從2010年開始,他做了10年的兒童早期教育,發現無論是早教或者是課程類培養,很多小朋友在行為和學習習慣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其實跟3歲前的成長環境不恰當有密切的關係。

  「因此,與其等出現問題再來解決,不如在前期給孩子們足夠的引導和幹預,幫助他們養成好的習慣。」他表示,「但按照我們的體量、服務標準和照顧能力,實際上就昆明這個地區而言,應該每月收費在6000-7000元左右。如果是在廣東,月均基本是15000元左右的標準。」

  現在該託育中心的收費每個月僅3000元左右,汪園長表示,整體處於成本價格。

  為何很多託育機構都不敢收高價?

  這與很多父母對託育中心的收費承受力有關。

  調查顯示,家長們能接受的收費門檻較低,張靜稱只願意每個月出1000元的託管費,許梅則為2000元左右。

  因此,麥貝?伊恩託育中心的收費價格儘管家長都能接受,但盈利情況並不樂觀。

  姚園長表示:

  「成本剛收回,無盈利,還遇到疫情,大頭都在房租、裝修、人員成本,確實很難。如果提價,很多家庭接受不了,母親只能繼續在家帶娃,無法就業。」

  收費偏低還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老師收入偏低,服務質量難以保證等。姚園長指出,她們託育中心目前有教學經驗的老師月薪為2500元,繳納五險。

  原國家衛生部部長、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終身榮譽會長張文康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屆託育服務發展論壇上表示,我國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服務行業仍然面臨著配套政策法規滯後、供需矛盾突出、總量供給不足與結構失衡並存,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必須加強政策引導,調動各方面、各部門的積極性,推動建立普惠、普及、便捷的服務體系。

  黃文政表示,從普惠託育體系的建設來說,國家也需要更多財政資金投入,可以先在一些地方實施試點。

  姚園長認為,託育行業很有市場潛力,但需要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現在提倡託育,可是沒有國家補貼,前期投資大,利潤太低。」

  汪園長稱,目前暫時沒有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各方面的政策還處於起步階段,側重方向還是以行業標準和監管方式的制定為主,資金或政策的支持依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本期編輯 劉巷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導。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調查:入託率不足1/20,幼託機構收費不高生存難
    10月底到11月初,北京、廣西等地區,以及江門、鞍山、德陽等城市都發布相關文件或者計劃,規範和促進嬰幼兒託育的發展。「如果有合適的全託機構,我就可以出去工作了。」一位家住廣東省開平市的全職媽媽羅瑩(化名)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她有一個將滿1歲的女兒,孩子出生之後一直在家帶娃,但自己其實很想出去工作。
  •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 2020-12-25 18:02:42 來源:新華社  |  作者:田曉航 | 字號:A+ | A- 生了娃沒人帶被迫辭職,怕沒人帶娃放棄生二胎……讓育齡夫婦糾結的託育難題,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愈加凸顯。生了寶寶誰幫帶?怎麼帶?
  •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
    生了娃沒人帶被迫辭職,怕沒人帶娃放棄生二胎……讓育齡夫婦糾結的託育難題,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愈加凸顯。生了寶寶誰幫帶?怎麼帶?近日,由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等主辦的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圍繞「託育難」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 嬰幼兒入託率僅4.1% 幼託市場蛋糕大、服務空白多
    我國有5000萬左右嬰幼兒,入託率僅為4.1%——幼託市場:「人小」蛋糕大 服務空白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佳佳  我國有5000萬左右3歲以下嬰幼兒(不含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事關千家萬戶,需要全社會共同推進。
  • 孩子3歲前沒人帶,就不生娃?政協委員建議:將託幼教育納入公共服務...
    孩子3歲前沒人帶,就不生娃?政協委員建議:將託幼教育納入公共服務範疇金羊網  作者:豐西西  2019-01-28 記者 豐西西「生孩子容易,帶孩子難」。
  • 國內3歲以下嬰幼兒人數超4700萬 你的寶寶誰來帶?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新華社北京12月24日電 題: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新華社記者田曉航生了娃沒人帶被迫辭職,怕沒人帶娃放棄生二胎……讓育齡夫婦糾結的託育難題,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愈加凸顯。生了寶寶誰幫帶?怎麼帶?
  • 中國0-3歲兒童託育服務行業白皮書 嬰幼兒入託率僅為4.1%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5個成員國中,約1/3的0~3歲嬰幼兒受到不同形式的正式照料。法國的入託率達到49.7%,瑞典的高達55%,新加坡的近90%。2014年OECD和部分發達國家0-5歲兒童入學統計經合組織國家3歲以下兒童的平均入託率為34%,3歲兒童的入園率為73%,韓國日本的3歲以下兒童入託率均超過30%。
  • 人民日報關注「中國式託育」:3歲以下寶寶誰來帶?
    1歲—3歲的寶寶,誰來帶?這是讓不少職場父母頭疼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一個難題。媽媽們的產假休不了那麼久,幼兒園又不接收3歲以下的嬰幼兒。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家政阿姨幫忙或者交給私立託管機構,幾乎難尋其他正規的託幼方式。
  • 3歲以下嬰幼兒「無處可託」有望改善 託育服務機構安全和費用備受...
    3歲以下嬰幼兒"無處可託"有望改善!日前,臨沂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其中,成立託育服務機構備受市民關注,「寶媽」們期待政策儘快落地,她們關注託育服務機構安全和費用比較多,而一些幼兒園等幼託機構則希望在推進託育服務時在政策上給與一定的支持。
  • 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率不到4%:託管孩子成職場父母難題
    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率不到4%:託管孩子成職場父母難題 趙劍影 劉旭/工人日報 2018-03-26 11:14
  • 【深度】0-3歲奶娃託育難 媽媽的煩惱誰來管
    但如今,3歲前的寶寶沒人帶卻已成為不少媽媽們的困擾。記者近期走訪發現,重慶的公立託幼機構已消失,私立託幼機構則良莠不齊難以令人放心,一邊是日益增長的需求,一邊是亂象紛呈的市場供給,0-3歲奶娃託育難題該如何解決?
  • 市北開設首家0-3歲嬰幼兒託幼中心 將建照護機構
    文/圖 半島記者 劉笑笑 實習生 張琳琳如今,越來越多雙職工家庭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幼兒園只接收3~6歲兒童,3歲以下嬰幼兒「無處可託」。「沒人看孩子」已成為年輕父母不敢生、不想生二孩的重要原因。「現在社會上針對0-3歲嬰幼兒的教育機構大多以早教親子課為主,一節課至少收費200元,且必須有家長陪同;而託幼中心最重要的便是解放家長的雙手,實現託管和早教相融合。」常靜告訴記者,他們擁有系統的早教教案,目前所有的7位老師均通過麥迪森專業教案培訓,其中3人取得育嬰師資格證,2人取得心理諮詢師資格證,2人取得幼師資格證。
  • 3歲以下寶寶看管成難題:育兒嫂難找 幼兒園不收
    ——編 者  1歲—3歲的寶寶,誰來帶?  這是讓不少職場父母頭疼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一個難題。媽媽們的產假休不了那麼久,幼兒園又不接收3歲以下的嬰幼兒。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家政阿姨幫忙或者交給私立託管機構,幾乎難尋其他正規的託幼方式。但現有的幾種方式,又不盡如人意。
  • 0-3歲嬰幼兒「無處可託」?老人累育兒嫂貴託育服務「供需失調」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0至3歲嬰幼兒接近5000萬人,可以說幼兒託育服務的需求市場巨大。老人累育兒嫂貴 託育服務「供需失調」最近,作為二孩媽媽的張女士和陳女士,就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幼兒園而發愁。北京的張女士是一位二孩媽媽,大兒子16歲,小兒子2歲。
  • 關注廣州託育:0-3歲嬰幼兒照護讓家長和機構犯了難
    關注廣州託育:0-3歲嬰幼兒照護讓家長和機構犯了難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黃婷 陳秋明  2019-12-24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卻發現,
  • 3歲以下寶寶看管成難題,專家呼籲興辦公立專業幼託班
    1歲—3歲的寶寶,誰來帶?這是讓不少職場父母頭疼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一個難題。媽媽們的產假休不了那麼久,幼兒園又不接收3歲以下的嬰幼兒。除了祖輩隔代照看、請家政阿姨幫忙或者交給私立託管機構,幾乎難尋其他正規的託幼方式。但現有的幾種方式,又不盡如人意。
  •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難題怎麼解
    對於上班族而言,「3歲以下的寶寶誰來帶」是一個難題。雲南省政府辦公廳今年6月下發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但記者近日在調查採訪中發現,雲南省目前能提供此類系統、優質照護服務的機構數量不足,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存在明顯短板。
  • 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難題怎麼解
    對於上班族而言,「3歲以下的寶寶誰來帶」是一個難題。雲南省政府辦公廳今年6月下發的《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但記者近日在調查採訪中發現,雲南省目前能提供此類系統、優質照護服務的機構數量不足,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存在明顯短板。業內人士呼籲,應儘快完善《意見》實施細則,支持社會力量興辦託育服務機構,發展多元化嬰幼兒照護服務,切實減輕家庭育兒負擔。
  • 台州市出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意見
    近日,市府辦正式下發《台州市加快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旨在更好地滿足廣大家庭對嬰幼兒照護服務多樣化、多層次需求。根據該意見,到今年底,台州市嬰幼兒照護服務政策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將初步建立,廣大家庭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需求將得到初步滿足。
  • 圖解託育服務行業|中國嬰幼兒入託率遠低於國際水準
    有10個國家3歲以下兒童入託率超過50%,其中最高的丹麥達到了61.8%,比利時、冰島、法國、以色列、荷蘭、挪威等國家也接近60%;有7個國家3歲以下兒童入託率不足10%,其中最低的土耳其僅為0.3%;東亞地區的韓國和日本分別為53.4%和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