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3歲兒童託育服務行業白皮書 嬰幼兒入託率僅為4.1%

2020-12-15 騰訊網

中國的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童出生後的3年是整個人生的黃金時期。義大利幼兒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說過,「人出生後頭3年的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人整個一生中的任何階段。如果從生命的變化、生命的適應和對外界的徵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來看,人的功能在0至3歲這一階段實際上比3歲以後直到死亡的各個階段的總和還要大,從這一點上來講,我們可以把這3年看作是人的一生。兒童是人生的另一極。」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兒童從出生到3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時期,重要的神經元聯接將在這一時期形成(或不形成),幼年的各種經歷為健康、學習和行為設定的軌跡可能會貫穿人的一生。

科學的早期教育不僅有利於開發嬰幼兒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能力,促進幼兒較好地適應以後的學習生活,為其終身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而且從國家的角度講,促進0-3歲兒童早期發展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政府投資最少、回報率最高的教育事業。因此,世界各國都採取積極措施,發展幼兒教育。

在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中國的託兒所幾乎遍布城鄉,在大中城市的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都能看到嬰幼兒的身影。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企業後勤保障社會化的改革,出生人口的減少等因素,託兒所幾乎消失了。當中國從2016年起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時,託育服務已經成為衡量「生不生二孩」的重要因素。因此,眾多專家學者、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社會各界都在呼籲託育服務的回歸。

為了促進託育行業的回歸和發展,為幸福家庭提供重要的保障,為孩子的發展奠定一生的基石,全日託MoreCare茂楷聯合騰訊教育特別撰寫了首部中國0-3兒童託育服務行業白皮書,我們希望與社會各界攜手,為行業立言,為家長解憂。

第一章 中國0-3歲兒童託育服務行業發展歷程

傳統社會,對於嬰幼兒的撫養主要是家庭式的養育。託幼機構產生於19世紀工業革命後的歐洲,工業化大生產需要大量婦女和青年參與到製造中,就帶來了對嬰幼兒看護的需求。從19世紀初期開始,德國、法國、蘇格蘭等地相繼出現了嬰幼兒看護的機構和學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西方嬰兒潮的爆發,進一步促進了託幼機構的發展。

近代以來,中國的幼兒教育由完全的家庭教育緩慢地向社會化教育轉化。從清末的蒙養院,到民國時期的幼稚園和託兒所,新中國成立後,借鑑前蘇聯的經驗,開始增設託兒所,鼓勵婦女參加勞動生產。1951年,中央政府明確新學制,實施幼兒教育的機構叫作幼兒園,招收3-7歲的幼兒。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託幼機構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託幼機構的增設

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託兒所,招收的多是3歲以上的幼兒,也有少數3歲以下的嬰兒。當時的託兒所主要設立在廠礦之中。新中國成立一周年時,據《人民日報》報導,當時全國有公私立的保育機構643個,收託兒童31794人。根據1951年的統計,各種類型的保育機構已有18940處(包括託兒所、幼兒園、保育院、幼稚園等),收容兒童共578988人,尤以農忙託兒所和工礦託兒所發展最快。1952年,全國工礦、企業、機關、學校中的託兒所已達2738處,在大中城市中還建立了街道託兒站4346處。1954年的不完全統計,全國工礦企業中工會系統的託兒所有4443個。到1956年底,基層託兒所共有5775所。

當時託兒所的主辦機構主要是廠礦企業中的工會組織。託兒所對於工人而言主要是社會福利性質。1955年2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北京召開「全國工會廠礦企業託兒所工作會議」,確定廠礦企業託兒所工作方針。

實際上在當時的託兒所和幼兒園的劃分並非很嚴格。1956年,教育部、衛生部、內務部頒發《關於託兒所幼兒園幾個問題的聯合通知》,對託兒所、幼兒園的管理和領導等問題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託兒所和幼兒園應依兒童的年齡來劃分,即收三周歲以下的兒童者為託兒所,收三至六周歲的兒童者為幼兒園」,在管理和教育等業務上,「在託兒所的方面,則統一由衛生行政部門領導;幼兒園統一由教育行政部門領導。」

《聯合通知》中指出:「託兒所、幼兒園的發展,必須更好地依靠群眾,配合群眾團體——婦聯、工會,動員多方面的人力、物力來進行……託兒所、幼兒園應貫徹整頓、鞏固、穩步發展並以工廠、機關、團體、群眾自辦為主的方針……發展重點應放在工業地區和大、中城市。至於農村,應根據需要與自願的原則,提倡農業生產合作社或互助組辦理季節性的託兒所和幼兒園。」

從新中國成立到1976年,中國的託育機構也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浮沉,在人民公社時期,很多農村都辦起了託兒所和幼兒園,但是大多數都難以維持。

2.託育服務體系確立 1977-1996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國家進入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幼兒教育事業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79年6月18日,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十分重視發展託兒所、幼兒園,加強幼兒教育」。1979年7月-8月,教育部、衛生部、計委等13個單位聯合召開全國託幼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作出了由國務院設立「託幼工作領導小組」的決定,以加強對託幼工作的領導。1979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全國託幼工作會議紀要》明確了「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恢復、發展、整頓、提高各類託幼組織」。這次會議強調託幼事業是一項社會性的事業,需要全黨全社會的重視和關心。

1980年11月,衛生部頒發了《城市託兒所工作條例(試行草案)》,確定了我國託兒所制度。這一《條例》指出,託兒所是3歲前兒童的集體保教機構,必須貫徹實行以保為主、保教並重的方針,為把兒童培育成體格健壯、品德良好、智力發達的下一代打下基礎。

1981年6月,衛生部婦幼衛生局頒布《三歲前小兒教養大綱(草案)》,提出了託兒所教養工作的具體任務。

1982年8月《人民日報》報導,廣東省番禺縣各級黨委重視託幼工作。現在全縣有託兒所1667所,入託率81%,幼兒園258所,學前班203個,入園(所)率54.7%,成為廣東省託幼戰線的先進單位。

在1981年的上海,民辦託兒所很受歡迎,上海市有民辦託兒所562所,分布在116個街道,收託兒童十萬五千多人,佔市區各類託兒所在託孩子總數的一半以上。民辦託兒所有3個特點一、民辦託兒所點多面廣,孩子可以就近入託,家長接送方便。二、民辦託兒所收託方式機動靈活。三、民辦託兒所服務時間適應各類家長的不同需要。

當時的婦聯等組織還大力倡導家庭興辦託兒所。1985年《人民日報》報導,1983年以來,北京市各級婦聯組織大力興辦家庭託兒所(戶)。全市家庭託兒所(戶)已由297個發展到現在的16000多個,為5萬多名職工解除了後顧之憂,託管三歲以下嬰、幼兒2萬餘名,使全市三周歲以下兒童入託率提高了8%,達到34.4%。

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和街道社區開辦託兒所和幼兒園,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企業帶來社會化的包袱。從80年代末期開始,部分企業就開始對託兒所和幼兒園進行分離,或者實行承包製。因此,部分經營不善的託幼機構開始關停。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1993年發布的第一次第三產業普查的數據,在社會服務業中,1991年獨立設置的託兒所還有9714個,1992年有託兒所10628個,還在保持增長的趨勢。

到了1995年,根據當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的數據,全國有各級各類託兒所、幼兒園近45萬所,大中城市兒童的入園要求基本上都能得到滿足。在1995年教育部公布的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全國幼兒園18.04萬所。也就說,1995年中國各級各類的託兒所26萬多所,接近27萬所。託兒所比幼兒園的數量要多40%以上。在1995年前後,入園入託率城市達70%,農村達32%。這一時期全國的託兒所數量比80年代初期要大大減少。

在這一時期,託育服務體系的建立主要還是依靠集體的力量,託兒所和幼兒園主要舉辦方還是集體,包括各企業、事業、機關、部隊等等,經費各自單位解決。另外還有少數的民辦託兒所。

3.託育服務體系走向消解 1997-2005

1993年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企事業單位剝離社會職能及集體經濟的萎縮,企事業單位主辦的託兒所和幼兒園開始大幅度減少。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從1997年開始,國有企業改革步入深水區。國有企業改革是1997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也是政府工作的突出任務。政府要求,著眼於搞好整個國有經濟,把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做好國有企業減員增效、下崗分流、規範破產、鼓勵兼併和職工再就業工作,務求在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方面取得實效。從1997年開始,國有企業開始大規模分離託兒所幼兒園等社會化職能。1997年,國有企業25.4萬戶,到2007年減少到11.5萬戶,年均減少1.4萬戶。

關於1997年後的託兒所並沒有明確的統計數據。我們從幼兒園的數據就可見一斑。值得說明的是,在教育部對於幼兒園的統計中,並沒有把託兒所納入統計,因為託兒所只是保育機構,並非教育機構,而且類型多樣,管理不一。但是在當時的幼兒園依然有相當一部分招收託班。

數據來源:教育部

從這一圖表中可以看到,在教育部門所統計的幼兒園中,共分為四類,教育部門辦園、其他部門辦園、集體辦園和民辦園,幼兒園數量減少最明顯的是集體辦園。2005年,集體辦園有24054所,2000年的集體辦園則有80722,減少了70.2%。

從城市、縣鎮和農村幼兒園的數量來看,可以看出農村幼兒園減少的幅度最大。

從教育部歷年對幼兒園的統計來看,這一階段幼兒園減少幅度最大的一年是2001年。從1997年到2000年,教育部對於幼兒園的數量統計分為四類,分別是教育部門辦園、其他部門辦園、集體辦園和民辦園。到了2001年數據中,教育部門和集體辦園合併統計,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集團辦園大幅度減少。2000年教育部門辦園和集體辦園共有117629所,到了2001年這一數據暴跌超過50%,變為55682,實際上教育部門辦園保持基本穩定,減少的主要是集體辦園的數量。

通過幼兒園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想見,託兒所的數據同樣是如此減少,而且可能更有甚之。

以北京市為例,2000年北京市共有2047所幼兒園,基本上能滿足當時的幼兒入園需求,但隨著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大量單位部門和集體辦幼兒園被關閉。到2009年,北京市註冊登記的幼兒園僅1266所,隨著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長,註冊登記的幼兒園只能滿足大約一半幼兒的入園要求。幼兒園尚且如此,託兒所的供需矛盾更加嚴重。

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制定的《關於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5年(2003―2007年)幼兒教育改革的總目標是:形成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幹和示範,以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為主體,公辦與民辦、正規與非正規教育相結合的發展格局。根據城鄉的不同特點,逐步建立以社區為基礎,以示範性幼兒園為中心,靈活多樣的幼兒教育形式相結合的幼兒教育服務網絡。為0―6歲兒童和家長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務。

這份文件明確,堅持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幼兒教育管理體制。整份文件中沒有提及託兒所,更不用說明確的管理部門。

在這一階段,隨著單位福利制度的瓦解,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大幅減少了對生育和家庭照料的支持,原有的城市託幼服務體系受到巨大衝擊。政府對幼兒託育的投入嚴重不足,大多數企業迫於利潤壓力也停止提供託兒所服務,3歲以下的託幼機構幾乎絕跡。

除了經濟社會轉型的因素外,原有的託育服務體系的瓦解還有出生人口的下降有關。1990年後,人口出生率直線下滑。

隨著出生人口的下降,中國0-4歲年齡段的人口同樣在下降。

從教育部的數據統計來看,在2004年的幼兒園入園人數中,依然有3歲以下的孩子。2004年3歲以下入園人數佔當年總入園人數6.6%。2009年3歲以下入園人數佔當年總入園人數8.9%。

第二章 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託育機構現狀

從發達國家和地區來看,越來越重視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把託育服務視為政府責任的一部分,投入資金,制定相關的規劃和法規,從託育機構的標準、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軟硬體設施等方面推動早期教育的發展;同時,還鼓勵企業和家庭、社區廣泛參與,提供多樣化託育服務,對於嬰幼兒早期教育正在經歷從看護向教育的拓展。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5個成員國中,約1/3的0~3歲嬰幼兒受到不同形式的正式照料。法國的入託率達到49.7%,瑞典的高達55%,新加坡的近90%。

2014年OECD和部分發達國家0-5歲兒童入學統計

經合組織國家3歲以下兒童的平均入託率為34%,3歲兒童的入園率為73%,韓國日本的3歲以下兒童入託率均超過30%。

而且經合組織的研究還發現,母親在產後的市場就業率隨著3歲以下兒童的入託率提高而隨之提高。

1.英國:出臺政策和標準

英國非常重視嬰幼兒早期教育,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和標準,形成了0-5歲兒童保育教育統一的體系。2008年9月,英國頒布新的早期基礎教育體系(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EYFS),並納入英格蘭《兒童保育法案》(Childcare Act 2006),以此促進0-5歲學前兒童早教水平,促進幼兒發展,為幼兒未來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EYFS體系包含七個學習領域,包括28項目早期教育目標,117個評價標準,對所有的託幼機構進行統一評估。

3歲以下幼兒的保育機構主要以市場化運作為主,類型多種,比如nursery school、childcare等,既有全日制、也有非全日制的,一般按照周收費。據統計,在非全日制託兒所,對於2歲以下的孩子每周(25個小時)收費在100鎊以上。

2. 美國:對各類託班有標準和法規

美國政府對於嬰幼兒早期教育同樣很重視,先後出臺了一些了的法律法規,以保證嬰幼兒從出生起接受正規的教育,特別是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齡前兒童。相關的法規有,1979年,美國國會通過《兒童保育法》,1988年美國教育部推出《平等開端計劃》(Even Start Program),2002年布希總統籤署了《不讓一個兒童落後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創立於1964年的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Young Children,NAEYC)是美國幼兒教育的權威機構,在20世紀80-90年代,協會推進了嬰幼兒早期教育標準的制定。

對於3歲以下的幼兒,美國的託育機構主要是託兒所(daycare),託兒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日託中心(daycare center),另一種是家庭式託兒所(family daycare)。日託中心屬於市場化運作,收費因孩子大小而不同,年齡越小收費越高。根據地區消費、規模大小、資質等情況,每月從幾百到2000多美元不等。管理標準嚴格、師生比例合理、安全水平高的日託中心,費用自然也會相應提高。根據華盛頓智庫「新美國中心」去年9月公布的「養育索引」,全天型日託中心的平均年花費已超過州內大學年平均學費,每個孩子高達9589美元。各州間收費水平也有很大差異,麻薩諸塞、紐約、加利福尼亞等州的收費超過每年1萬美元,而密西西比、肯塔基、南卡羅來納等農業州收費相對較低。2007年美國家庭在幼兒保育支出約430億美元。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國的託育市場發展比較成熟,每個州都會對各類日託班的標準有立法要求。美國託育市場高度分散,前十大服務提供商總市場份額不到10%。以美國幼教巨頭Bright Horizons Family Solutions為例,2013年公司在紐交所上市。目前公司擁有1035個幼教中心,每年服務兒童人數達11.5萬,覆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BrightHorizons主要以2B端業務為主,通過與企業主籤約的方式為員工提供兒童保育、教育等服務。目前與公司合作企業達1100家,過去十年留存率高達97%。Bright Horizons提供三類服務:保育和早期教育(Full-Service Centers)、後續護理計劃(Back-up dependent care)和教育諮詢(Educational Advisory Services)項目。

3.日本:大部分保育機構為公立

日本的幼兒教育機構有幼稚園和保育園。幼稚園屬教育機構,歸文部省管轄,不論父母是否工作,滿3歲或4歲的兒童(因園而異)都可入園,在園時間原則為每天4小時,不論家庭收入多寡都收一定的保育費。保育園則屬兒童福利機構,歸厚生省(負責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管轄,入園條件是父母雙方都工作或因其他原因白天無法照看的兒童。入園年齡一般為1歲至學前兒童,也有的收3個月或6個月的嬰兒。保育時間原則上為8小時,特殊情況還可延長。保育園以家庭的不同收入為準計算收費,高收入的多交,低收入的少交,收入低於一定程度的免費。

日本的保育園大部分為公立,也有少量私立的保育園,主要的目的是「受保護者的委託,對缺乏保育的乳兒及幼兒進行保育」。保育園的老師要通過國家統一考試,取得資格才能任職。

4.中國臺灣地區:大力發展公共託育中心

中國臺灣地區的託育機構有了十幾年的歷史。從年齡上說,託嬰中心一般招收0-2歲的嬰兒,2歲以上可去幼兒園。託嬰中心由衛生福利部門管理,幼兒園由教育部門管理。託嬰中心分為公辦、民辦、個人舉辦等不同的形式。近年來,中國臺灣地區積極推動公辦託嬰中心,採用公辦民營的形式,由政府提供場地和資金,通過招標的方式引進社會組織和學校來經營。同時,中國臺灣地區還積極規範發展民辦及個人託嬰中心,民辦及個人舉辦託嬰中心需要達到政府制定的設置標準,並取得房屋安全、消防、食品安排相關證書後才可以到社會局登記,取得許可證書。臺灣各地的社會局定期組織專家對託嬰中心進行督導評估。目前臺灣大概有近40家公立託育中心,每月收費在6000新臺幣左右(折合人民幣1500元)。

託育中心對於師資的要求較高,要求取得保姆等相關的認證。

第三章中國0-3歲兒童託育服務行業現狀

1.市場需求

2013年12月起,「單獨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允許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兩個孩子。特別是從2016年起,全面放開生育二孩,新增的嬰幼兒面臨著強烈的託育服務需求。來自國家衛計委的數據,2016年新出生人口1867萬,比2015年增長11%。新出生人口中,有45%來自兩孩家庭。數字顯示,2000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71萬人,2002年下降到1647萬人。此後,在2003年到2013年間,我國出生人口在1600萬上下波動。

據統計,目前全國嬰幼兒在各類託育機構的入託率僅為4.1%,中國城市 3 歲以下兒童的入託率不到 10%,而發達國家3歲以下嬰幼兒的入託率在25%-55%之間

為了解當前城市家庭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情況以及託育服務需求現狀,2016年上半年國家衛計委在北京、上海、廣州、瀋陽等10個城市進行調查。調查顯示,當前嬰幼兒家長對託育服務的需求較為強烈,嬰幼兒託育服務供需矛盾較為突出。在被調查的已生育一孩而不打算生二孩的母親中,有60.7%是出於孩子無人照料的原因。調查到的全職母親中,有近1/3是因為孩子無人照料而被迫中斷就業;超過3/4的全職母親表示,如有人幫助帶孩子,將會重新就業。超過1/3的被調查對象表示有託育服務需求,其中家長對2—3歲幼兒託育的需求最為強烈。目前,有近80%的嬰幼兒都是由祖輩參與日間看護,而被調查對象更希望將孩子送往專業的託育機構。

調研結果表明,隨著市場化改革的發展和生育率的下降,原有託兒所嚴重萎縮。由於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健全,嬰幼兒託育服務缺乏規範管理,社會力量舉辦託育機構障礙重重,缺乏積極性。目前,嬰幼兒在各類託育機構的入託率比較低,與歐洲、亞洲許多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非常明顯。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老年研究所教授楊菊華認為,近年,託育服務供給長期處於「政府缺位、市場失靈、社會失職、家負全責」的失衡狀態,既抑制了女性的二孩生育行為,也影響了她們的就業發展。

上海市總工會的調查也顯示,隨著幼託需求不斷擴大,上海的幼託資源不增反減。為了優先滿足幼兒園的需求,近幾年上海幼兒園獨立設置的託兒所逐漸停辦,入託規模也隨之減少。2015年上海獨立設置託兒所只有35所,比2011年減少了21所,託兒數只有5222人,比2010年減少了3000多人。在0-3歲四個年齡組80萬左右嬰幼兒總數中,能上託兒所的只佔0.65%。

在2016年和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呼籲,要重視0-3歲的嬰幼兒託育服務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副主席崔鬱「關於大力發展3歲以下託幼事業 讓二孩生得起養得好」的提案吸引了許多人關注。

2.政策環境

目前國家高層領導已經意識到了民眾對於託育機構的強烈需求,多次開會強調。

2016年4月27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補「短板」,夯實發展基礎、促進社會公平;提出辦好農村學前教育,支持普惠性託兒所和幼兒園尤其是民辦託幼機構發展。

2017年6月13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劉延東在促進兒童健康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著眼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的新需求,紮實推進託育服務和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

2017年6月16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16日在看望出席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成立30周年座談會的歷屆「中華人口獎」獲獎者代表時強調,擴大託兒所、幼兒園等公共資源供給,提高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

根據公開的新聞報導,2016年國家衛計委已經在研究0-3歲社會託育機構的相關規範。國家衛計委家庭發展司副司長莫麗霞曾透露,目前已經起草了一份關於促進0至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發展指導意見的文件,其基本原則是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多方聯動,包括由政府在有條件的地方興建一批示範託兒所,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往下延伸,政策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非營利的託兒所等。

2017年5月,首屆中國家庭發展論壇上海舉辦,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隨著人口轉變和社會轉型,中國家庭正在經歷著家庭規模小型化、家庭類型多樣化、家庭關係更加民主化和平等化等深刻變化,家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家庭傳統功能弱化與社會支持不足之間的矛盾、家庭照料資源短缺與社會照料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家庭成員兼顧工作與家庭照料需求之間的矛盾等,迫切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從完善法律制度、制定支持政策、豐富服務供給、提升扶助保障等方面支持家庭發展。

王培安強調,要進一步健全家庭發展政策體系,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老年贍養、病殘照料等內容的家庭發展支持政策;要進一步完善家庭發展服務體系,整合資源,建設覆蓋城鄉的服務陣地;要大力發展嬰幼兒託育服務,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滿足廣大家庭不同層次的託育服務需求。

從教育部的層面來說,2012開始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澱區等14個地區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重點在嬰幼兒早期教育管理體制、管理制度、服務模式和內涵發展等方面進行研究探索。

3.行業狀況

當前,中國0-3歲兒童託育行業總體的特點是:機構數量嚴重匱乏,主管部門和相關法規缺少,行業標準缺少,社會力量開辦託育機構困難重重。針對3歲以下兒童的機構,市場上更多的是早期教育機構,早教機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既有東方愛嬰等本土品牌,也有外來的金寶貝等高端機構。但是早教機構不等於託育機構,絕大多數的早教機構並不提供全日制的託育服務。

從託育機構的數量上來說,目前嚴重匱乏,根本不足以滿足家長的需求。目前只有極少數的幼兒園還可以招收託班,絕大多數的公立幼兒園已經不再招收3歲以下的孩子。對於3歲以下兒童的託育,從國家層面上來說沒有明確主管部門,缺少積極引導、規範管理和有效監督。在政策的扶持遠遠不夠,迄今為止沒有關於嬰幼兒託幼服務發展的總體規劃,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也不完善。另外,對於僱用育兒期職工的企業缺乏相應的稅收減免等救濟和鼓勵政策。

未來隨著中國出生人口的快速增加,託育機構的需求將會越來越迫切。

來源:易觀等發布的《2017中國親子服務市場發展白皮書》

4.區域模式

4.1南京市:明確主管部門,市場化運作

南京在 0-3 歲兒童託育服務方面的探索較早,2011年,南京就明確由衛生計生委牽頭,各部門共同協助推動 0-3 歲嬰幼兒早期發展工作。2012年,南京市政府發布《關於推進南京市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工作的意見》,明確南京市各區每年將重點培育1—2所全日制早期發展機構(育兒園),有效緩解「入託難」。2017年初,南京市印發《南京市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工作提升行動計劃(2017—2020年)》,鼓勵、扶持社會力量興辦育兒園,從政策上,為託育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進一步理順嬰幼兒保育機構管理體制,明確並落實部門職責,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從實際舉措上,制定配套措施,採取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用地租房優先等方式,引導、支持社會機構興辦育兒園。從行業的角度上,建立保育機構分級管理制度,制定全市嬰幼兒保育機構示範標準,開展示範創建評估,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目前,南京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建立了 「政府指導、部門監管、市場運作、社區組織、家庭參與」的工作機制,具有計生主管、聯席審查、市場運作、以獎代補等幾大特點。人口計生部門是 0-3 歲嬰幼兒託育機構的業務主管單位,民政部門和工商部門分別負責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經營性託育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南京市的託育機構按照屬性分為幼兒園辦託班和社會機構辦的託育機構兩大類。按照託育方式可以分為全日制、半日制和計時制等方式。2013 年,南京有早期教養機構共 318 家,其中具有全/半日制的託育性質機構 268 家,公辦園 61 家,佔 22.8%;民辦園(包括社會力量、私人辦園) 207 家,佔 77.2%。託育機構共招收 8731 名 0-3 歲幼兒,有不足 5%的嬰幼兒家庭進入了託育機構 (其中 84.6%的嬰幼兒進入了民辦園)。

4.2上海 婦聯和總工會的探索

從1999年起,上海市就提出構建0-6歲系統的學前教育體系,明確教育部門是主管部門。但是具體到0-3歲嬰幼兒的託育服務,依然存在各部門職責不清晰的情況,從今年開始,上海市婦聯和上海市總工會都牽頭提出了相關的託育辦法。

根據上海市婦聯的調研,上海有超過10萬的2-3歲幼兒有入託需求,然而目前僅有少數幼兒園有條件開設託班,公辦、民辦加起來,也只能接收1萬多人。調查顯示,有88.15%的家庭需要嬰幼兒託管服務。上海市婦聯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新建公辦社區幼兒託管點。2017年2月,上海市把新建20家公辦社區幼兒託管點作為民生實事啟動。 項目由婦聯牽頭,其餘相關部門支持。託管點均採用「公建民營」,由政府提供場地,並通過購買服務引入專業組織進行日常運營。

根據上海市婦聯的調研,上海針對0-3幼兒、以親子教育為主的早教中心、託管點、親子園約700個點以各種方式「悄悄」參與到託育服務。

上海市總工會今年提出的方案則是設立職工親子工作室,由基層工會牽頭,設立針對本區域、行業和單位職工子女的公益性託管服務設施,其中全日託親子工作室之為0-3歲的職工子女,提供工作日全天託管服務。根據媒體報導,截止到今年5月底,上海工會「職工親子工作室」的數量已擴展至59家。

最近,上海攜程親子園出現老師虐待孩子的事件,這家親子園既是婦聯指導下的社區託管點,也是工會指導下的職工親子工作室。

第四章中國0-3歲兒童託育服務理念和模式

目前中國市場上針對0-3歲兒童的託育機構,從託育的時間來看,可以分為半日託、全日託和24小時託管。從提供的服務內容來看,可以分為以看護為主的機構、看護+早教融合的機構、養育+教育的機構;從舉辦方來看,有公辦的託兒所(託班)、家庭式的個體託管和企業舉辦的託育中心發展速度比較快。

託育與早教既有聯繫,也有區別。在行業當中,很多都聲稱採用國際上主流的早期教育體系,在中國最為著名的可以說是蒙臺梭利教學法。

1.國際主流的早期教育體系

目前國內主要有四大主流的國際幼兒早期教育理念,分別是蒙臺梭利(Montessori)、華德福(Waldorf)、瑞吉歐(Reggio)和高瞻(HighScope)。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義大利的教育家,她傾其一生建立了這套教育體系,其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高瞻課程由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韋卡特等人於1962年創立,其理論基礎主要是以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導向理論為中心,認為人類發展順序是可預測的,當個體成熟時,新的能力就會出現。簡單來說,高瞻課程是對經驗的喚起,是對創造的再認識,是實踐的生成性。

華德福教育法是由奧地利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基於人智學(anthroposophy)理念創立的,它認為人是由精神、心靈及身體三種要素組成。華德福教育努力把學生的體驗由單一的智力發展轉化為「全人」的教育,並不僅僅關注兒童時期。在學前教育階段,華德福教育鼓勵孩子進行各種創造性的遊戲,通過各種活動和遊戲來學習知識。

瑞吉歐教育法起源於義大利小鎮Reggio Emilia,它認為人在發育早期就形成自己的個性,每個兒童都會被賦予「一百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瑞吉歐教育法的目的則是教會孩子如何在日常生活裡使用各種符號語言(例如繪畫、雕刻、表演等)。這套教育理念以兒童興趣為主導,老師作輔導,鼓勵小朋友自行探索和發掘,支持他們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和感受,並且強調孩子、家長和老師三方面的合作關係。

2.全日託MoreCare茂楷

MoreCare茂楷引入美國成熟的日託模式,打造集日託、早教、保育、父母課堂、家庭教育諮詢服務為一體的服務模式, 成為中國家庭嬰童養育教育綜合服務平臺,解決家庭在孩子成長早期階段的看護、養育、早教等方面的難題。2017年8月,首家校區在山東濟南開始運營。

MoreCare茂楷的理念——「0-3歲,為一生幸福奠定基石」。MoreCare茂楷將單一的日託服務升級為全日託服務模式,全日託的「全」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功能全MoreCare茂楷提供包含日託、保育、早教、父母工作坊、家庭教育諮詢在內的五項主要服務。除了面對面的服務外,More Care還提供線上的在線課程、在線答疑、在線諮詢、數位化兒童照護體系等網際網路服務。

其二是「時間全」,MoreCare茂楷的服務時間每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20點,全面覆蓋父母的上班時間,不用擔心孩子放學了每天接孩子的問題。而周六日,MoreCare茂楷依然開放。

其三是「理念全」,MoreCare茂楷的教育部分,強調「保教合一」,在孩子的日常照料中融入教育元素,融合了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森林教育、奧爾夫音樂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等多種教育法和文化因素,依照孩子發育和成長的科學規律,給孩子最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心靈滋養,強健其體魄,培養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氣質和潛力,帶給孩子健康、幸福、未來。

3.企業親子園模式

最近上海攜程親子園因為出現虐童事件,停業整頓。近年來在部分企事業單位中,開始出現主要針對本單位職工的託育機構。今年4月,京東幼兒園「初然之愛託幼中心」正式開張,為本單位的4個月-2歲的孩子提供免費的託育。目前在上海總工會牽頭的職工親子工作室也大多是類似的模式。

實際上有很多機構都開始了親子園,比如說今年在美國上市的紅黃藍就有親子園、幼兒園。紅黃藍的親子園更多是一種早教課程的模式,重點不在託育。

4.看護機構

在市場還有一種以看護孩子為主的託育機構,主要以家庭式託育和小型的託管中心為主。這類機構的模式是在工作時間,替家長看護孩子,照顧吃喝拉撒,教育的含量不高。類似於家庭保姆式的照顧。

目前,3歲以下的孩子的看護主要有四種模式:祖輩照料、請保姆照顧、全職媽媽和託育機構。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3歲以下孩子都是有祖輩照料。但是隨著二孩的增多,祖輩身體和精力都吃不消,這種模式難以為繼。僱保姆照看孩子,家長對保姆不放心,而且有愛心的保姆很少,家庭中會經常更換保姆。全職媽媽也是相當一部分女性的選擇,但是對於事業出於上升期的女性來說,辭職將是一件大事。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交給託育機構看護是主流的模式。

第五章 託育服務行業發展趨勢展望

1.資本加速進入

託育行業可以說是中國針對兒童教育領域的極少數的空白領域。隨著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政策的實施,靈敏的資本已經開始關注託育行業的發展。從這兩年公開的新聞報導來看,已經有多家託育機構獲得投資,或涉足或擴大託育服務。未來資本加速進入託育行業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最近在《人民日報》發表《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文章,提到「要在深化製造業開放的同時,重點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國外資本也將會進入到育幼行業。

2016-2017部分託育機構融資情況

2.多元化託育機構迅速增長

隨著家庭的迫切需求和資本的加速進入,多元化的託育機構將會迅速增加。從目前的託育機構來看,專門針對0-3歲的託育機構相對較少,多數是混合型服務機構。比如,北京多樂小熊立足於服務社區0-6歲嬰幼兒及家庭的專業日託+高端早教,除了為0-3歲幼兒提供託育之外,還利幼兒用離園後的教室為社區4-12歲的兒童提供專業早教及豐富多彩的興趣課。位於上海的袋鼠麻麻是面向2-10歲兒童的提供託管服務。總部在杭州的哈奇樂教育服務0-6歲的寶寶和孩子的家長,既有幼兒園,還有針對0-3歲的幼幼園,並且成立了哈奇樂幼幼園聯盟,在各地發展加盟園區。

今年5月,VC SaaS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幼教行業報告顯示,從2015年至今,我國幼齡兒童人口基數已經從10800萬人飆漲至11400萬人,在2020年有望突破12500萬人。未來託育機構將會快速布局設點,滿足嬰幼兒的託育需求。

從市場的容量來說,隨著家庭對幼教消費的支出增長,0-3歲託育市場預計將會有幾千億的市場規模。

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行業標準亟待規範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必須取得「新進展」的七項民生要求中,「幼有所育」排在首位。可以說,從國家倡導的方向上來說,為0-3託育服務提供了政策的保障。在這一方向的指引下,有關部門將會制定相關的政策,來鼓勵和引導託育行業的發展。

2016年底,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放寬辦學準入條件。社會力量投入教育,只要是不屬於法律法規禁止進入以及不損害第三方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安全的領域,政府不得限制。政府制定準入負面清單,列出禁止和限制的辦學行為。各地要重新梳理民辦學校準入條件和程序,進一步簡政放權,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

儘管目前對於0-3歲的託育機構是否屬於教育機構還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是從上述文件中可以看到,大體的政策方向是放開門檻,鼓勵社會力量進入。而且因為國內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禁止舉辦託育機構的法律法規,因此政府部門不得限制。

目前對於託育行業來說,比較大的問題就是部門缺位、標準缺失。中國託育市場目前尚無明確的審批和管理部門,多地教育部門稱,學前教育從3歲開始,0-3歲的託育不歸其主管,早已停止發放託兒所牌照。一些創辦者由於拿不到教育許可,轉而去工商部門以「教育諮詢機構」名義辦理營業執照,把託班先開起來。但工商部門又表示,教育諮詢機構不具備提供午餐、全日制託育資格。複雜的創辦流程讓民辦機構望而卻步。

對於託育行業來說,缺乏行業規範和標準,因此託育機構的服務質量沒有一個客觀的參考,家長也難以辨別。因此,整個託育行業亟待出臺相關的標準和規範。

今年以來,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0-3歲兒童託育公共服務與政策支持」課題組先後到上海、山東、四川等地調研,普遍的反饋是希望國家加強公共託育服務頂層設計,儘快出臺相關政策和法律,規範託幼機構設立標準和服務內容,明確主管部門、協作部門和部門職責,加強服務人員的專業化培訓和資格認證。

目前,中國標準研究院已經啟動與MoreCare的合作,希望儘快研究制定託育行業的服務和運營標準。

相關焦點

  • 中國0-3歲兒童託育服務行業白皮書全文
    為了促進託育行業的回歸和發展,為幸福家庭提供重要的保障,為孩子的發展奠定一生的基石,全日託MoreCare茂楷聯合騰訊教育特別撰寫了首部中國0-3兒童託育服務行業白皮書,我們希望與社會各界攜手,為行業立言,為家長解憂。
  • 艾媒報告| 2019~2020年中國嬰幼兒託育產業發展白皮書
    中國嬰幼兒入託率僅4.3%,與OECD(經合組織)國家33.2%的平均入託率仍有較大差距,目前中國託育行業發展空間較大。隨著2019年5月10日國務院嬰幼兒照護指導意見的出臺,中國嬰幼兒託育行業將有序發展,從而提高嬰幼兒入託率。  以下為報告節選內容:
  • 圖解託育服務行業|中國嬰幼兒入託率遠低於國際水準
    有10個國家3歲以下兒童入託率超過50%,其中最高的丹麥達到了61.8%,比利時、冰島、法國、以色列、荷蘭、挪威等國家也接近60%;有7個國家3歲以下兒童入託率不足10%,其中最低的土耳其僅為0.3%;東亞地區的韓國和日本分別為53.4%和22.5%。
  • 報告:嬰幼兒入託率不足5%,超半數家庭對託育概念不了解
    與此同時,晨風教育發布《2019-2020年中國嬰幼兒託育產業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目前0-3歲兒童的入託率不足5%,而家長託育需求率為48%。預計到2020年中國託育市場規模將突破兩千億元。
  • 嬰幼兒入託率僅4.1% 幼託市場蛋糕大、服務空白多
    我國有5000萬左右嬰幼兒,入託率僅為4.1%——幼託市場:「人小」蛋糕大 服務空白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佳佳  我國有5000萬左右3歲以下嬰幼兒(不含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事關千家萬戶,需要全社會共同推進。
  • 0-3歲嬰幼兒託育,國內與國際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家長需求與兒童入託率情況(2016-2017其中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在十個城市的調查數據為:33.3%的家長有需求,而調研樣本中實際的入託率為5.55%。一般來講,託育中心與早教機構針對的0-3周歲的嬰幼兒;幼兒園針對的是3-6歲的學齡前兒童,剛好錯過了0-3歲寶寶各方面發展的黃金時期。早教中心側重的是孩子的教育,目前針對0-3歲嬰幼兒的教育體系並不健全,沒有科學、系統、經過權威認證的課程體系支撐及配備的師資力量,且早教中心存在課程短、能容單一、費用高等缺陷。
  • 哈奇樂教育專家解析:2021年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發展趨勢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國各地、各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託育行業被迫急凍,線下教育機構普遍陷入停擺狀態。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新一年的到來,很多幼教從業者都有這樣的疑惑:2021年3歲以下嬰幼兒託育發展趨勢怎麼樣?
  • 2020年-2021年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市場演近研究白皮書
    起步階段1977年以前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主要福利性質的,並不以市場為導向的盈利性質的成型階段1978-1996各類型和模式的託育結構蓬勃發展,使得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市場逐漸形成,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體系逐步確立。
  • 上班族媽媽「帶娃難」: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率僅4.1%,幼託機構「收費...
    目前,很多上班族媽媽面臨生娃不易帶娃更難的境地,尤其是幼兒園接收3歲至6歲兒童,而3歲以下嬰幼兒卻無處可託。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優先發展普惠性託育機構,並明確相關政策支持和部門責任。
  • 0-3歲嬰幼兒「無處可託」?老人累育兒嫂貴託育服務「供需失調」
    調查顯示,在發達國家,3歲以下嬰幼兒的入託率在25%至55%之間,而我國0至3歲嬰幼兒入託率僅為4.1%,城市0至3歲嬰幼兒入託率也不足10%,國內託育早教機構的數量遠不能滿足家庭的現實需求。北京某託育機構負責人 王勁春:託育項目下延到零歲的年齡段了,託育課程裡邊專業的老師都是不太好找,說實話還是有很大的壓力。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大多是圍繞3到6歲的幼兒園幼師展開的,很少有針對0到3歲嬰幼兒的專業。有專家認為,整個行業還存在數以百萬計的專業人才缺口。
  • 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率不到4%:託管孩子成職場父母難題
    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入託率不到4%:託管孩子成職場父母難題 趙劍影 劉旭/工人日報 2018-03-26 11:14
  • 杜惠平委員:完善0-3歲嬰幼兒託育頂層設計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3月4日訊(記者 王家源 焦以璇)0—3歲嬰幼兒託育供給不足,現有的社會託育機構既缺乏行業標準,又無完善的監管體系。
  • 民進中央建議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
    在有關部門組織的網上調查中,有88.15%的家庭需要嬰幼兒託育服務。「0-3歲嬰幼兒的託育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社會各界對於企事業單位參與舉辦託育機構的呼籲越來越強烈,需要我們重視起來。」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今年兩會,民進中央就提交了一件《關於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的提案》,為嬰幼兒託育服務的發展建言獻策。
  • 2020年中國幼兒託管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供需差推動託育...
    幼兒託管是指託管機構針對0-3歲幼兒開發的,一種基於食宿、看管以及教育的針對性託管方式。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兒童從出生到3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促進0-3歲兒童早期發展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國嬰幼兒平均入託率遠低於發達國家。
  • 2020年中國幼兒託管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供需差推動託育發展
    幼兒託管是指託管機構針對0-3歲幼兒開發的,一種基於食宿、看管以及教育的針對性託管方式。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兒童從出生到3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促進0-3歲兒童早期發展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國嬰幼兒平均入託率遠低於發達國家。
  •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入託率僅5%左右中國計生協「向日葵計劃」親子小屋(江蘇省常熟市)託育服務供給不足,是造成育兒焦慮和抑制生育意願的重要因素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說,該中心調查發現,在有0至3歲嬰幼兒的家庭中,有託育服務需求的佔30%,其中90%是2至3歲嬰幼兒家庭。但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0至3歲嬰幼兒入託率只有5%左右。賀丹說,現有託育機構中不到兩成是公辦的、普惠的,大多數是民辦機構。後者為了保證運行,價格較高。「我們調查發現,能接受其價格的家庭不到1/3。」
  • 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你的寶寶誰來帶?
    近日,由中國計劃生育協會等主辦的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圍繞「託育難」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3歲以下嬰幼兒超4700萬,入託率僅5%左右託育服務供給不足,是造成育兒焦慮和抑制生育意願的重要因素。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說,該中心調查發現,在有0至3歲嬰幼兒的家庭中,有託育服務需求的佔30%,其中90%是2至3歲嬰幼兒家庭。
  • 嬰幼兒託育需求猛增 "入託無門"成家長的心病
    例如,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供給不足,「入託無門」成為很多嬰幼兒家長的心病。近幾年,社會各界反覆呼籲託育服務回歸。記者調查發現,託育行業缺乏相關的標準和規範,開辦託育機構只能參考幼兒園辦園條件標準,要求規模在6個班以上,還要有室外活動場地,門檻比較高,讓社會力量望而卻步。
  • 0-3歲幼兒「無處可託」?這一行業缺口高達百萬
    0-3歲幼兒「無處可託」?!這一職業急招人!行業缺口高達百萬→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我國嬰幼兒數量逐漸增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0至3歲嬰幼兒接近5000萬人,可以說幼兒託育服務的需求市場巨大。
  • 湟源縣舉辦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培訓班
    為有序推進我市3歲以下因幼兒託育服務指導工作,滿足家長對嬰幼兒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家長科學育兒水平,近期,湟源縣衛生健康局舉辦了0-3歲嬰幼兒託育服務培訓班,組織縣婦計中心、各鄉鎮計生辦、託育機構負責人以及各鄉鎮衛生院婦幼、計生工作人員、城關鎮各社區計生工作人員和部分3歲以下嬰幼兒家長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