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趣談:白堊紀的號手——副櫛龍!原來你是這樣的恐龍

2020-12-18 體重肉啊給你

人們因為愛美,會為自己設計各種髮型,其實恐龍也有自己的「髮型」,它們的「髮型」就是指長在腦袋上的頭冠。有一種恐龍的頭冠非常特別,好像是在腦袋後面插上了一根長棍子,這種恐龍就是副櫛龍。

距今7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在朝陽中迎來了新的一天,森林中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聲。在森林邊緣,一群副櫛龍正在享用早餐。

副櫛龍屬於鴨嘴龍類,它的嘴巴扁而寬,就像鴨子的嘴巴一樣。外形憨厚的副櫛龍是以植物為食的恐龍,它們通常都是四肢著地,伸長脖子啃食杉木的葉子。有的副櫛龍為了夠到高處的植物還會用兩條後腿站起來,前肢則撐住樹幹以保持身體的平衡。

早起的不只有副櫛龍,還有身上披著鎧甲的厚甲龍。副櫛龍和厚甲龍雖然都屬於植食性恐龍,但是它們看上去相差太多。副櫛龍的個頭更大,身上沒有能夠用來防禦的結構;厚甲龍則正好相反,別看它的體形矮小,但是厚甲龍身上長有骨板,尾巴末端還有一對圓形的骨錘,威力十足。厚甲龍在距離副櫛龍不遠的地方,悠閒地啃著從泥土裡長出來的植物,它們知道副櫛龍的觀察力敏銳,能及時地為自己提供預警。

正在這時,副櫛龍發出了響亮的叫聲,它們的叫聲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低頭吃飯的厚甲龍很快聽到了副櫛龍的報警聲,越來越多的副櫛龍發出報警的叫聲,這些聲音匯集在一起,幾乎都要把厚甲龍的耳朵給震聾了。發出警報的副櫛龍向同一個方向望去,原來是一隻蛇發女怪龍正在向這邊走來,這種健壯的肉食性恐龍非常危險。副櫛龍和厚甲龍紛紛開始撤退,它們必須在蛇發女怪龍發起攻擊之前逃之夭夭。

副櫛龍的發現與命名

副櫛龍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差不多1個世紀之前的1920年,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紅鹿河畔來了一支考察隊,他們是多倫多大學古生物系的老師和學生。考察隊沿著紅鹿河尋找化石,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具大型恐龍的化石。經過發掘,考察隊得到了一具較為完整的骨架,這副骨架中其他部分都保留完好,僅僅缺少小腿、腳和尾巴部分。化石中最有特色的是頭骨部分,頭骨的上部有一根長長的骨質頭冠,這種頭冠在之前發現的任何一種恐龍身上都沒有見過,這表明考察隊發現了一種新恐龍。

根據在紅鹿河發現的化石,古生物學家威廉·帕克斯於1922年將這種恐龍命名為副櫛龍。副櫛龍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有頭冠的蜥蜴」,名字正是源自腦袋後面獨一無二的頭冠。在副櫛龍被命名之後,在加拿大又發現了更多的副櫛龍化石。後來,不僅僅在加拿大,在美國也發現了副櫛龍的化石。有些副櫛龍的化石發現地甚至靠近墨西哥,這說明當時副櫛龍的生活範圍很大。

體形高大的奔跑能手

副櫛龍是一種體形高大的恐龍,一隻成年的副櫛龍體長接近10米,身高3米,體重超過2.5噸,和一輛公共汽車一樣大。副櫛龍的腦袋很大,長度接近2米,其中頭冠的長度就差不多有1米。

副櫛龍屬於鴨嘴龍類,它們有一張扁平的嘴巴。如果從上向下俯視副櫛龍的腦袋,你會發現嘴巴是副櫛龍腦袋最寬的部位。副櫛龍那又扁又寬的嘴巴是用來吃植物的,這樣的嘴巴每次都能咬下大片樹葉,可以提高副櫛龍吃飯的效率。如果仔細觀察副櫛龍的大嘴巴還會發現,從外面看幾乎看不到牙齒,但實際上,它的嘴巴裡面藏著成百上千顆小牙齒,這些牙齒整齊地排列在一起,形成的咀嚼面就像研磨機器,能夠磨碎堅韌的樹葉、種子等食物。

副櫛龍的脖子不長,身體卻很強壯,還拖著一條長長的大尾巴。副櫛龍的後肢比前肢長,肌肉也比前肢發達很多,但是副櫛龍大部分時間還是用四肢行走的,只有奔跑的時候,才會用後肢。副櫛龍後肢奔跑的時候速度非常快,這可是它們保命的辦法。

白堊紀的號手

副櫛龍生活在距今7700萬—7300萬年前的北美洲,當時的北美洲被一片海洋分成了東西兩塊,所以那個時期的恐龍化石都是在北美洲的東部或者西部發現的。副櫛龍的化石就發現於北美洲西部,儘管這些地方如今都屬於內陸地區,但是在白堊紀時期卻是靠近海洋的。

與副櫛龍生活在一起的恐龍有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鴨嘴龍類和角龍類了,除此之外,還有屬於暴龍家族的恐怖肉食性恐龍,包括蛇發女怪龍、艾伯塔龍、虐龍等。當面對可怕的肉食性恐龍時,副櫛龍既沒有鋒利的爪子,也沒有尖利的長角,它們只能逃跑保命。副櫛龍是群居動物,當有一隻副櫛龍發現危險的時候,就會發出報警聲通知周圍的同伴,這個時候它們腦袋後面的長管子就派上用場了。

古生物學家在研究了副櫛龍骨質頭冠的內部結構之後,發現頭冠不但是中空的,而且有很多交叉,當有氣流通過時能夠發出聲音。副櫛龍頭冠的發聲範圍在50—720赫茲,研究人員曾經使用儀器復原過副櫛龍的叫聲,那聲音和阿爾卑斯長號很像,響亮而且具有穿透力。其實副櫛龍的頭冠不僅可以報警,還能發出更複雜的聲音,它們能夠通過這些聲音互相交流。

科學家們還猜測,除了發聲,副櫛龍的頭冠還有別的作用。比如:不同年齡的副櫛龍的頭冠長度和形狀也不同,當你想要知道一隻副櫛龍多大的時候看看它腦袋後面的頭冠就知道了;副櫛龍的頭冠顏色也不一樣,特別是在求偶的時候,雄性副櫛龍可以向雌性展示自己的頭冠。

雖然關於副櫛龍頭冠的作用有很多研究和猜想,但是目前看來,頭冠作為發聲裝置的作用是可以肯定的,副櫛龍因此成為唯一一種能夠確定叫聲的恐龍。想像一下,一群副櫛龍在白堊紀時期發出長長的、類似長號的響亮叫聲,它們正是白堊紀的「號手」呢!

相關焦點

  • 恐龍樂園 認識副櫛龍 介紹不同的恐龍
    恐龍樂園 認識副櫛龍 介紹不同的恐龍 2020-10-03 14:22 來源:寶媽早知道
  • 世界恐龍之最盤點 最重恐龍重達100噸
    如果你想了解恐龍的世界之最,那一定要看看下面的介紹。  世界上最高最重的恐龍:極龍牛角龍是世界上頭骨最大的恐龍,2.7米的頭骨是所知的任何陸上動物中最長的。生存於白堊紀晚期(馬斯垂克階)的北美洲,牛角龍擁有陸地動物中已知最大型的頭顱骨之一,長度為2.6米;只有最近命名的五角龍超越這個數值,長度為3米。根據最新估計值,牛角龍的身長可能約9米,重量估計為4到6公噸。  世界上蛋最大的恐龍:高脊龍
  • 中生代生物探索——白堊紀
    (圖文/垚哥說動物)白堊紀,是中生代最後一紀,也是恐龍時代的終章,距今1.45億~6500萬年,時間跨度約8000萬年。這個漫長的地質年代誕生了無數的恐龍,並出現了恐龍的頂配版,如最大的食草恐龍,重量超過百噸。最大的食肉恐龍,體型超過兩隻大象。最大的翼龍,翅展堪比滑翔機。最大的海洋霸主,體型媲美鯨魚。
  • 《小恐龍大冒險》一部有態度的恐龍動畫的年終盤點
    主角之一的探險者洛奇是一隻副櫛龍,副櫛龍生活在晚白堊紀時期的北美洲,是一種植食性恐龍。副櫛龍的嘴巴雖然跟鴨子的嘴巴一樣扁平,但這能幫助它最大範圍地進食植物,比較神奇的在於副櫛龍嘴巴裡磨損的牙齒會不斷脫落,而新的牙齒也會不斷生長,這樣保證它能夠正常進食。甲龍
  • 《侏羅紀》系列電影恐龍圖鑑手冊 電影重現消失巨獸
    暴虐龍  全稱暴虐霸王龍(I-Rex),是侏羅紀世界當中出現的一種虛擬的雜交恐龍,由霸王龍、迅猛龍和其他一些動物的基因混合而成(包括樹蛙,可以藉此調整自身的紅外特徵,從而實現紅外隱形這一逆天特技)。  美國電影《侏羅紀世界》裡面出現的虛構混血恐龍。
  • 恐龍叫聲科學家是怎麼推測出來的
    在電影或紀錄片中,你會聽到恐龍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如尖細的鳴叫、低沉的吼聲。但是,我們真的不知道恐龍能夠發出什麼樣的聲音。脊椎動物發聲通常需要軟組織,比如我們人類的聲帶。然而軟組織卻很難保存為化石,想要知道恐龍如何發聲十分困難。目前,古生物學家常用恐龍的後裔鳥類和恐龍的近親鱷類進行對比研究。
  • 恐龍叫聲之謎
    副櫛龍(圖片來源:pixabay)在有恐龍出現的影視劇中,為了增加真實感,我們常常會聽到恐龍的叫聲,有的如同嘶吼,有的則宛如長鳴。但是,恐龍早已滅絕,這些叫聲的根據又從何而來呢?誰是恐龍的聲音模特?最初,當人類想像恐龍的叫聲時,都是以與其外形相似的動物為參考的。比如大象,食草性的地震龍被設計成像大象一樣仰天長鳴;比如老虎、獅子,兇殘的霸王龍會怒吼;再比如蜥蜴,一些小型食肉恐龍則被聯想成也發出嘶嘶的叫聲......但是,這未必太簡單直白了。想像一下,如果在觀看《侏羅紀公園》時,哪個小朋友識破了恐龍替聲的真身,《侏羅紀公園》豈不是秒變《動物世界》?
  • 侏羅紀世界中的九種恐龍,你最喜歡的會是哪一隻
    霸王龍1、 霸王龍霸王龍,又名雷克斯暴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殺手,體型龐大切動作敏捷,陸地上最為強大的食肉恐龍,體長約11.5米-14.7米,迅猛龍學名「伶盜龍」,非常聰明,善於偽裝和偷襲,手腳爪鋒利,奔跑速度極快而且善於跳躍,而且迅猛龍是群居恐龍,所以也是最可怕的一種,因為往往碰到的不是一隻而是一群,這種身高3.米。體長7米的傢伙,在影片中也是最活躍的一種恐龍,動物一旦有了智慧,可怕的程度往往是幾何倍增加。
  • 《白堊紀營地》12種恐龍解析,食肉牛龍扛把子,史前巨鱷要登場
    前天的《侏羅紀世界:白堊紀營地》的預告大家應該也都看了,我們算是第一次見識到了這部設定在《侏羅紀世界》世界觀的衍生動畫劇集的真面目,畫風與你想像中的一樣嗎?其實從預告就能看到,這部劇集的故事很簡單,就是幾個小孩到公園遊玩被困,然後被各種恐龍追殺,下面我就分別從預告中登場的各種恐龍的角度來說一說這個劇集。1、腕龍。
  • 食肉牛龍:我老牛可不是吃素的,「白堊紀獵豹」的頭銜,你懂的
    在白堊紀時期,南美洲大陸也被一群食肉動物統治著,戰力超群的魁紂龍,成群捕食的阿貝力龍,體格強壯的馬普龍,當然還有今天介紹的主角,以速度見長的食肉牛龍。食肉恐龍長著一對尖角,卻是挺不可思議,我們常見長角的動物,一般是一些食草動物,而角的作用也是防禦為主。那麼食肉牛龍的角是做什麼用的呢?根據化石分析,這對角並不算大,而且不夠硬,用作攻擊敵人的武器卻是不太可能。所有,又有了一系列的猜測:「這對尖角可能是食肉牛龍成年的標誌,並跟隨食肉牛龍的成長慢慢地長大,當這對角長到一定程度就證明食肉牛龍已經成年了。」
  •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到底是怎麼演變的?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恐龍是從三疊紀末活躍到白堊紀的,恐龍家族數量龐大,而且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恐龍的體型也在逐漸的變大,外形特點也在一直變化著。想知道恐龍到底是怎麼演化的嗎?我們且往下看。
  • 《侏羅紀世界》恐龍百科圖鑑 掠食者、滄龍、微角龍 都能認識嗎...
    至今科學家還搞不清楚這樣吃魚的飛行獸為什麼長有這樣的腦袋,難道是為了炫耀?經典遺珠——《侏羅紀公園》三部曲中的其他恐龍     有新人加盟就有舊人離開,《侏羅紀公園》三部曲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非常遺憾的是它們將缺席《侏羅紀世界》。
  • 地球上10大食肉恐龍,霸王龍居榜首,迅猛龍和蠻龍也上榜
    1、霸王龍:霸王龍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兇猛的食肉恐龍,其平均身長就由12.2米以上,咬合力最強可以達到24萬牛頓,非常的可怕,正是這樣強悍的能力讓它多次出現在影視作品之中。
  • 呼和浩特哪裡可以看恐龍?揭秘!恐龍與內蒙古2億年的故事藏在這
    2億多年前,曾有一類驚人的爬行動物,在內蒙古漫步,那就是恐龍。它們統治了內蒙古1.6億年左右,直到6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恐龍突然滅絕了。直到今天,無論大人還是兒童,都對恐龍情有獨鍾,仿佛恐龍始終在我們身邊。恐龍化石,依然在講述著那個久遠時代的故事。
  • 同樣都是恐龍稱霸,侏羅紀和白堊紀環境有什麼區別?
    在大滅絕之前,恐龍原本是生活在偽鱷類陰影下的一個不起眼的生物,但在大滅絕之後,許多大型動物消失,原本的生態位被空出,而恐龍抓住機會繁盛了起來,並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在侏羅紀時期,地球陸地分成了兩塊,一個是北方的勞亞大陸,一個是南方的岡瓦納大陸。
  • 十大白堊紀恐龍,三角龍重達20噸,霸王龍名列食物鏈頂端
    相信大家都知道侏羅紀恐龍,那麼你知道白堊紀恐龍嗎?其實白堊紀時期才是恐龍的巔峰時期,白堊紀時期恐龍的品種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呢!像大名鼎鼎的霸王龍、暴龍可都是白堊紀恐龍呢!白堊紀位於侏羅紀和古近紀之間,約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
  • 聯創文化藝術製作的仿真恐龍為美國動物公園增添了一味原始氣息
    安裝仿真副龍櫛龍美國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是世界十大動物園之一,位於美國紐約市的布朗克斯公園之中。這裡,遊人和動物的位置倒了個,動物自由自在的在樹林裡漫步,攀緣,遊人只能呆在玻璃屋中向它們眺望,與它們交流。
  • 白堊紀恐龍化石中 發現血液寄生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新華社訊 (記者趙焱 陳威華)巴西研究人員近日在英國《白堊紀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種血液寄生蟲的微小化石。此前,科學界僅在琥珀中的昆蟲身上或者動物糞便化石中發現過史前寄生蟲化石,這是首次在宿主體內發現。 巴西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聖卡洛斯聯邦大學和坎皮納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隻泰坦巨龍(白堊紀的一種草食恐龍)的化石中發現了這種寄生蟲化石,它可能與恐龍生前所患骨髓炎有關。
  • 方舟:開局只有一個人,和恐龍們成為朋友,一起生存下去!
    依靠雙手我們在用雙手獲取資源的時候,忽然一隻恐龍衝過來對你就是一陣暴打,然後你就死了。重新復活,重新出發,又被另一隻恐龍暴打,又死亡,重複以上步驟,玩個遊戲一直死,毫無遊戲體驗,因為你缺少屬於你的恐龍。恐龍可以快速幫助我們獲取資源,提高我們的效率。我們需要基礎資源,都可以讓恐龍幫我們採集,它們採集的數量比人工採集的多,有了恐龍可以讓我們收集資源的效率提高很多!
  • 「世界第一恐龍」「穿越「侏羅紀」「白堊紀」」老家河南旅遊熱
    它是「吃素」的恐龍,卻長成當時體型最龐大的動物;它的體重相當於20頭成年大象,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骨架最粗壯、最重的恐龍,可謂「世界第一龍」。老家河南。這就是河南汝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的「巨型汝陽龍」。以汝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西峽恐龍遺蹟園為代表的河南恐龍資源旅遊方興未艾,助力「中原崛起」經濟發展。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汝陽縣中南部,伏牛山北麓,汝河上遊,由恐龍化石園區和西泰山園區構成,總面積71.17平方公裡,是一座以恐龍化石、花崗巖地貌為主的綜合型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