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古人在插秧中感悟人生,今人在插秧中回歸詩畫田園,體驗農耕文化。8月5日,記者來到曲阜姚村鎮孫家莊村看到,一塊五六十畝大小的農田被田埂、籬笆分割成許多小塊「三分地」的農場,塊裡種滿了西紅柿、黃瓜、紫葉油菜等各種各樣新鮮的蔬菜,作為濟寧市泗河濱河示範區姚村鎮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代表」基地之一,著實讓不少曲阜市民感受到了回歸田園的魅力。
線上種菜新模式
回歸農田引客來
「看,這就是我家的「三分地」, 吃著在自家菜地裡種植的蔬菜,又綠色又健康,我經常帶著孫女來體驗體驗農村生活,這不,我家『三分地』就以我孫女的名字命名的。」在一塊立著「優優的農場」標牌前,農場主優優的奶奶楊鳳華笑著說道。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觀田園美景,體驗親自摘種和收穫的樂趣,別有一般風味。漫步於「三分地」農場,只見分割成小塊的農田連成一體,每一區塊標有各家的標牌、農產品名稱及種類等。「目前我們已經承包出去65家農田,不少我們的農田主的口頭禪就是『我在姚村有塊田,種菜摘果不用管』」。「三分地」農場負責人孫傳斌笑稱。
據了解,該農場以「支部+基地」的方式,通過集體土地流轉土地50餘畝,先期投資60餘萬元,建設了實驗育種大棚,科學規劃了蔬菜種植區和休閒娛樂區,項目採用分期建設的方式,將建設成集養殖、種植、娛樂、餐飲、民宿、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觀光農場。
原來,「三分地」農場還設立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消費者可以通過下載註冊三分地APP或者微信小程序支付一定費用,就可以選擇一塊屬於自己的私家菜地,並通過手機遠程參與菜地管理。農場主楊鳳華告訴記者,「我們平常只有周末才有時間來自己的農田看一看,所以只能在APP上進行『下單』式管理,這樣既不耽誤菜品的質量和養護,還節省了我們的時間。」選種、育苗、澆灌、養護、採摘、24小時高清監控觀察和監督菜園的有機種植過程都可以在「線上」完成。
「三分地」農場除了農場組之外,還有公共用地進行有機蔬菜種植,並採用線下採摘與線上專送相結合的方式,「我們種的菜,每周一、三、五就送到『三分地』超市了,自從有了農場,我家再也沒買過外面的蔬菜。」楊鳳華笑稱。目前,在曲阜師範大學、聖都花園小區內設有「三分地」超市,保證每天新鮮採摘、專業配送,省時省力、送貨上門,讓客戶足不出戶就能在家中坐享上百種有機蔬菜。
鄉村扶貧帶動弱勞動力
打造鄉村振興「試驗田」
「全靠『三分地』有機農場,我快70歲了還有工作可做。」正在搬菜的孫家莊村村民孫鳳齊70歲了,因腿腳不好,家中子女外出打工,還有年邁父母在家,是孫家莊村的貧困戶。自從「三分地」有機農場建起後,他便到基地幹活,每天能掙60元,家裡有了收入,生活也就有了盼頭。據了解,農場聘用了本村附近有種植經驗的貧困戶參與,不僅解決了近20名困難群眾就業,帶動了村裡閒置勞動力就業,每年還為村集體增加收入5萬多元。此外,姚村鎮還聘請農技專家與小農場開展「一對一」的業務培訓、跟蹤指導、全程服務,以集體小農場打造鄉村振興「試驗田」。
「下一步,我們將對農場進行全面提質升級,利用人工智慧進行農場管理,智慧機器人利用圖像識別技術來獲取農作物的生長狀況,通過機器學習,經過分析和判斷,智能除草、灌溉、施肥,並且能夠立即執行。到那時,種地不再看天氣,而是看手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都市生活裡的『現代農夫』」,暢想未來,「三分地」農場負責人孫傳斌一臉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