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是全球華人永遠的家。他們不僅為華人送去優質的中文教育服務,更送去關懷與幫助,讓身在異鄉的華僑感受到祖國強大的支持。
目前,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已將動漫中文課堂送到全球45個國家,服務眾多華校。原創優質的動漫拉近學生與傳統文化距離,深入淺出的講解幫助學生掌握傳統文化精髓。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歡喜,他們也用自己的方式展現出對動漫中文課堂,對中華文化之愛。
因為接納,所以喜歡;因為喜歡,所以熱愛;因為熱愛,所以相信;因為相信,所以強大。中華文化的內在力量,跟隨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的步伐,通過動漫中文課堂,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華人心中,滋養著一脈相承的炎黃子孫。
這一切,離不開華校創辦者篳路藍縷,艱苦奮鬥。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其中的艱辛往事,只有自己清楚。我們有幸了解到他們的故事,也希望將這些身居異鄉但心繫祖國的華僑同胞的故事,講給你們聽。願你們能為這些異鄉之人,點讚助威。
北緯40°緯線是一條普通的緯線。在東方,它穿越了千年古都北京;在西方,它連接了有「世界鋼都」之稱的匹茲堡。但這條緯線又是一條緣分之線。線的兩端,分別是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和匹茲堡中文學校。當然,這條線還有另外一個略顯厚重的名字——中華文脈。
全世界的華人雖然漂泊異鄉,但都有一份共同的期許——讓自己的孩子不忘中華文化。匹茲堡的華人也是如此,所以他們在1977年,創辦了這所華校。
和所有辦校的辛酸相同,匹茲堡中文學校也經歷了資金不足、資源缺乏等問題。但相比之下,最為棘手的,還是中文教學問題。據李燕老師講,許多孩子不喜歡學中文,覺得學中文沒有用。他們出生和生活在美國,聽、說、讀、寫都是英文,中文根本用不上。來中文學校上學,也是父母逼迫的。沒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自然會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長此以往,對於中文學習的牴觸心理,也會越強烈。學校,也就變成了一座「金字塔」——低年級的孩子小,家長說的動,所以學生多。到了高年級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和想法,人數自然減少。
如果悲觀地看,不出二十年,匹茲堡成長起來的華裔青年人,將少有人能說漢語、了解中華文化了!
中華文脈,可能會在匹茲堡,被無情斬斷!
除了客觀語言環境因素外,有十幾年教學經驗的李燕老師也看到了另一個棘手的問題:課堂時間不夠。在海外學習中文的學生,課上他們要學拼音,學生字,要會寫會用。課下他們有的在家說中文,可有的還是不愛說。所以如何能讓他們加深對漢字的理解,願意去說中文,又成為擺在李老師眼前的另一座大山。
傳統的中文教學方法不是不行,李燕老師的朗讀、快板的方式都為中文教學增色不少,但這種方式,缺乏現代化的氣息,時間一長,就會讓學生產生倦怠情緒。
就在這時,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將包括動漫中文課堂在內的一系列線上課程送往匹茲堡中學,為李燕老師等中文學校的教師雪中送炭。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數年來致力於華文教育遠程培訓,已逐步在海外華校建立數字移動課堂。為了支持海外華校的工作,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一個一個國家、一所一所華校的聯繫,根據每所華校不同的情況,除了教材、教輔工具的支持,還包括一對一定製的教師培訓、精彩的直播實景課堂等。而動漫中文課堂,則是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精心挑選的面向4-12歲少兒的趣味中文課程。
著名的捷克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曾提到:「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動漫的形式能讓學生運用感官接觸生動的文本、圖形、圖像、視頻和聲音等信息,對於中文教學有著極大的輔助作用。動漫中文課堂,正是基於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而研發的系列課程。
動漫中文課堂一經引入,立刻風靡全校。現在的匹茲堡中文學校,不再是「金字塔」,而是一座蘊含中華文化的寶塔。孩子們不再牴觸厭煩中文,而是主動熱情接納,甚至瘋狂痴迷中文學習。對此,陳虹校長也表達了感激之情:
「感謝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為我們送來了一系列優質的課程,動漫和課件的製作都是一流的。孩子們非常喜歡,家長和老師們也讚嘆不已,大開眼界。」
炎黃子孫,同宗同源。中華文脈,不僅需要中國人傳承,更需要世界各地的華人共同傳承。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將會是全天下華人共同的家,為海外華校提供更多、更好的優質課程與教學支持。
中華文脈,薪火相傳!
中華文脈,不僅需要中國人傳承,更需要世界各地的華人共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