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隱秘角落:毒品、赤貧、失學,和自建發電站考大學的少年

2021-01-09 藍字計劃

作者| 藍字

原創首發 | 益周刊(ID:NPO2020)

沒通電的大山深處,要上網課怎麼辦?

彝族少年甲古小華的做法是:自己動手搭一座水力發電站。

從網上募錢買來的最便宜的水力發電機,被埋在大涼山長坂橋村旁懸崖間的亂石灘下,兩條裸鋁線穿過一棵棵松樹,通往另一處懸崖邊上的屋棚。

棚子並不遮風擋雨,那張老破的彩條布已經風化變脆,每次掀開都要小心翼翼,免得提前結束它的使用壽命。這個孤懸在村外的角落,是方圓幾裡能捕獲穩定信號最好的位置。

上網課的日子裡,甲古小華在這保持著和外面世界的聯繫,大涼山寂靜漆黑的夜色,被這盞燈鑿開一道口子。

這是現代版的「鑿壁偷光」。

點亮燈火

七月中旬,彝族的火把節即將到來,甲古小華的網課還沒有結束。

群山之外,小鎮上的集市正準備迎接一年一度的熱鬧,那些修繕一新的灰白色平房之間,尤其是遊戲廳、網吧裡,湧現出從城裡打工歸來的年輕人,他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衣衫,交頭接耳,分享著工廠裡的趣事。

男孩們談論起好看的姑娘、便宜的莆田鞋、工友之間好勇鬥狠的爭鬥,女孩們則輕笑著討論哪裡的工裝好看、哪個姑娘又嫁給了不認識的鄰村新郎。

沿著集市旁那條公路往前,直到水泥路面被黃土取代,喧鬧的人聲淡去,風從山巒間卷著雞鳴迴旋。只有土坯房的長坂橋村旁,甲古小華穿著那件永遠洗得乾乾淨淨的白襯衣,獨自朝著山溝深處走去。

即使很熟悉這段路,甲古小華還是滑倒了很多次

連日降雨之後,水池裡蓄起的水,足夠他上完一節完整的網課。

踩過一步一滑的裸土坡,拽著樹枝、亂草攀到懸崖底部,甲古小華上課的準備才剛剛開始。

他抱起兩塊溼滑的石頭,找到被隱蔽起來的發電機,進水口有些鬆動,於是他找來幾根木棍、一塊石頭,用石頭把木棍敲打進縫隙裡,當作固定的釘子。

發電機時常故障,甲古小華已經能熟練修理

水池在山澗的上遊,過於充足的水量,催生出一條小型瀑布,石頭變得更難落腳,甲古小華不得不扶著山壁小心挪動。蓋在水池排水管上的蓋子一揭開,黃濁的泥水便噴湧出來,把他的襯衣染變了色。

甲古小華在水流衝擊裡找著平衡,終於把手上的水管慢慢對上,水流穿過老舊的塑料管道,又在進入發電機前噴濺了出來。

「沒固定好!」

甲古小華有些著急了,險些腳下打滑摔倒。他衝到發電機旁邊,用更多的木棍堵住缺口,發電機終於響起沉悶的轟鳴聲。

通過騰訊網課,小華在山裡看到了山外高等教育的吸引力

按原路爬上懸崖,甲古小華趕上了今天的網課。大涼山的夜幕慢慢合上,這間山腰上懸崖邊的屋棚,成為大山深處,除了月亮以外唯一的光。

而山外,集市旁路燈早已經把街道照得通明,賣涼拌菜的小車旁坐滿人,年輕人們把啤酒灑得到處都是,不大的小廣場上,迴蕩著碰杯聲,以及彝語、漢語交織的談笑聲。

「極樂世界」

特爾果地區一間小學的操場上,兩個孩子被點了名,一位老師走上前,手掌在兩個孩子臉上打出脆響。

這不是第一次被體罰,孩子們早習慣了用「你不要XXX,小心老師又打你」互相打趣,但這次被打的原因還是讓他們想不明白——宿舍衛生不達標。

老師又氣又急,說就是因為這裡的人不講衛生,不像「外面」的人連鞋子都一塵不染,所以大涼山出去的彝族人才會處處受到排擠。

從城裡來支教的老師勸了兩句,更激起他的火氣,他轉過身對著孩子們吼道:「外面的世界就是極樂世界!」

從小聽著這句話長大的甲古小華,曾對此深信不疑。

甲古小華沒想過未來把父母接到城市,擔心他們「也會不習慣」

他還記得上小學那天,父親把他帶到學校,交完學費轉頭就走,甲古小華一個人在原地大哭,哭完自己擦乾眼淚,走進陌生的學校生活。

從山腰上的家到山腳下的小學,要走過半座山,山裡長大的孩子早已習慣穿行在密林裡,成群結隊,在放學後沿途撿拾菌子、野果、柴火回家。後來開始讀初中,和甲古小華同行的人越來越少,他要去到更遙遠的鎮上,而身邊一起長大的朋友,很多已經到城市裡開始打工。

初中畢業前夕,命運的岔口擺在眼前:要麼去讀中專,有一技之長以後踏上那條擠滿人的打工之路,要麼升入高中,往身邊不曾有人去過的高處前進。

當時的班主任替甲古小華做了決定,他替這位自己最看好的學生報了涼山民中的杉樹班————這個班每年會在大涼山地區招收近一百名符合家庭特貧困、品學兼優、達到這所高中錄取線等條件的學生。

這些學生會得到杉樹公益資助的三年生活費,同時,涼山民中也會免除他們的學雜費。

被班主任通知去報到那天,甲古小華正在鎮裡打工,掛了電話以後,他坐上6塊錢一趟的大巴,懵懂著踏進西昌城,回來的時候,手上拿著靠學習改變命運的門票。

掙脫牢籠

杉樹班不僅給了甲古小華外在的推力,也點燃了他心底對於改變的渴求。

甲古小華升入高中第一年,資助人董洽到他家實地探訪,看著眼前貧窮的景象哭了出來:低矮破舊的土坯房擠下一家幾口,雞鴨穿行屋舍,門前隨地是禽畜的糞便,屋內沒有半件像樣的家具,更別提廁所、浴室。

離開的時候,董洽和甲古小華交換了聯繫方式,他隔三岔五的關心、鼓勵,成為支撐甲古小華改變命運的動力之一。通過這位遠在天邊的「董爸」,甲古小華心裡滋長出對繁華世界的渴望和好奇,他想走出去,看一看對方朋友圈裡展現的那些陌生又美好的城市。

要對甲古小華家的房子改造需要十幾萬,這也是他打工的動力

如果不是杉樹班,不是董洽對他的推動,甲古小華的命運很難言說會往什麼方向發展。

甲古小華家並不是長坂橋村裡最貧困的,雖然父親因為慢性支氣管炎失去勞動能力,但依靠母親務農,以及在深圳打工的妹妹偶爾寄來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至少有基本的保障。

在川滇交界處,曾」遍地是毒品和愛滋病「的大涼山,有著近6.4萬名事實孤兒,以及他們背後那些因為吸毒、販毒而破碎的家庭。這也是公益機構不斷向這個地區傾斜資源的原因之一。

甲古小華身邊就有吸毒的親戚,他的一個堂哥。

長輩即使知道對方有吸毒的習慣,但在他們看來,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因此,也從未干預過孩子之間的來往,放任他們一起出門玩、同吃同喝同睡。堂哥時常會拿起毒品問甲古小華要不要嘗嘗,要換別的小孩,早就淪陷其中。但外界獲知的信息告訴甲古小華,沾染毒品意味一生就此陷入泥沼。

人們都樂於在泥沼之中,但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不該如此。每次,他都堅定地拒絕堂哥的吸食邀請。後來,這位堂哥被關進監獄,具體的罪名和刑期,家裡的長輩從未向甲古小華提及。

要改變命運,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些大涼山深處的彝族少年,不僅要對抗貧窮,抓住一切機會往上走,更要有迫切而堅定的走出這裡的信念。如果不是這種信念,甲古小華輕易就會接受堂哥給的毒品。

在涼山州,杉樹公益基金進行了整整五年教育扶貧,除了在涼山民中、西昌一中開設杉樹班,還在不斷培訓長期支教志願者,散落進大涼山的中小學校。

杉樹班學生合影

騰訊公益平臺,則為杉樹公益基金提供了重要的推力。

99公益日,是由騰訊公益聯合數百家公益組織,以及各類社會資源共同發起的公益活動。2019年99公益日,杉樹公益基金的兩個公益項目籌得共103萬元。其中「讓他們不再失學」項目,三天得到1064人次支持,籌得善款77.8萬,可支持像甲古小華一樣的79位貧困高中生完成三年高中學業。

在杉樹公益和騰訊公益平臺的共同扶持下,這些孩子邁進了理想的高中,迎來人生中最重要的蛻變。在許多當地人眼中,被涼山民中這所當地數一數二的升學高中錄取,相當於一隻腳已經踏進了大學。

今年99公益日前夕,杉樹公益在騰訊公益平臺項目進展上公示了一個組數據。自2016年以來,杉樹高中助學已資助5831名學生。其中2016年資助的1402名同學,一本、二本合計上線率83%。

通過99公益日的節日效應,杉樹公益也在成長上找到更多新的方向:過去機構的籌款比例絕大部分是從企業和大額捐贈人而來,如今杉樹公益也將99公益日作為了一個撬動點,在籌款、籌人、籌資源合作上不斷突破。

獲得了良好的教育環境,甲古小華依然沒敢鬆懈。董洽給他點亮了心裡的光,但要去到想要到達的地方,他還得勤奮、堅韌,摒棄所有的鈍感與惰性,加倍地努力。

進入高中的第一天,落差就擺到了眼前:老師把全班同學都叫到門口等著,然後按照排名一個一個叫到教室裡,念到二十多名的時候,他心裡已經緊張得不行,結果,自己的名字一直到倒數第三名才出現。他只能逼著自己不停追趕,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學習上。

高考前的摸底考試,甲古小華已經考到了全班第七名。

後來,甲古小華考上了成都大學。從高中以來,他一直都在「調整狀態」,甚至至今都還沒調整好。調整,是因為覺得自己需要不斷修正,需要不斷和族群的傳統觀念、和身體裡的惰性,以及身邊隨時會將他卷進去的洪流作對抗。最有效的對抗方式,就是往著同齡人沉淪的相反方向,加倍地努力與投入。

考上大學,甲古小華才第一次離開涼山

同時,外邊的世界讓他看到了很多新的可能。

在以往,大涼山裡的人,遇到稍微嚴重一些的疾病,大多是聽天由命的態度。畢竟醫療水平有限。他們的生存環境,決定了很多需求只能得到少量滿足。「認命」,是他們生存詞典裡常見的詞語。但一個真實的案例給了他極大的觸動。

普格縣的一個家庭,一位老奶奶罹患嚴重的心臟疾病住院。這本是當地很多人認定的「絕症」。幾經求醫後,得知只要幾萬塊手術費,基本就可以救回來。但這筆數額的醫藥費,足以讓很多彝族家庭放棄。結果這個家庭,由於許多人都在外務工順利湊齊。在子女們的共同努力下,這個老人獲得了活下去的機會。

甲古小華的父親患上的慢性氣管炎,有多次病發的時候,他都擔心父親要離自己而去。他明白,這個老奶奶能救回來,是因為家裡出去打工的人多,能夠湊到足夠的錢享有先進的醫療。

更多的可能性,是需要擁有足夠的能力去獲取的。所以他知道自己要拼命地奔跑,他害怕沒有抗風險能力的家庭隨時會倒下,所以,想搶在家庭倒下之前有力氣撐住它。這種能力,他知道自己可以通過學習通過讀書去爭取。

爭取的前提,他首先要打破「認命」的狀態,外面的世界很大。

當甲古小華終於考上大學,坐上火車奔向「外面的世界」時,在他身後連綿的群山裡,有另外的孩子正面對著失學危機。

杉樹公益的志願者趙紅明,在一個夜晚突然接到學生吉夥子聰的電話,那頭,這個剛剛開始變聲的男孩語氣裡帶著哭腔,說父親不想讓他讀書了,要繼續帶他出去打工,他要辦退學手續。

吉夥子聰從小就被父親帶在身邊打工,年滿14歲才剛剛讀到小學五年級,這在普遍就學年齡延後的大涼山並不少見。

14歲的吉夥子聰

趙紅明連忙打視頻電話給吉夥子聰的父親,一同詢問之後,終於找到問題的癥結:因為家庭不睦,父子倆的房子被吉夥子聰的後媽佔了,沒有地方住、又沒有餘錢,只能出此下策。

天一亮,趙紅明就開始四處奔走,先是問有沒有學生家可以提供藉助,後來終於在一個當地人家裡,用500塊年租找到一間空置的廚房,稍微布置以後,這裡成為吉夥子聰暫時的家。

吉夥子聰未來的學習費用,趙紅明也承諾會幫忙解決,這個孩子終於免於失學。

趙紅明發現,為了省錢,吉夥子聰每天只吃學校提供的那頓午飯,支撐他度過上學的一天。正在長身體的他很飢餓,可是他想以後考上大學,改變家庭的命運,便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了。

這種堅定的信念,何其珍貴。那將會引領他們,穿越難以撼動的傳統觀念與族群奔赴的洪流。

卷進洪流

對於貧窮,大涼山的孩子有一種奇妙的鈍感。

鄉村教育公益組織種太陽,根據當地的教學需求設計了財商啟蒙工作坊。在課堂上,老師發現,這裡的孩子們對於最基礎的錢是什麼、能幹什麼、錢的單位有哪些都毫無概念。坐在教室裡的孩子們,對此一臉茫然。

生活在閉塞又仰賴自給自足的大山裡,很多孩子從小沒什麼真的接觸錢的機會:穿的是親戚剩下的,吃的是地裡種出來的,用的是政府和公益組織捐獻的。

沒有正確的經濟觀念,讓他們缺乏獲取財富、改變生活現狀的動力,更缺乏在消費陷阱面前的自控能力,沉迷賭博、遊戲等「休閒娛樂」,只能在貧窮裡不斷沉淪。

大多數這裡的孩子,沒有甲古小華和吉夥子聰一樣被公益機構、支教老師一路扶持的幸運,更沒有和他們一樣改變命運的強烈動力。

這些孩子茫然地踏上眼前進城務工這條路,在不適應裡顛沛流離,繼續父輩延續下來的貧窮命運。

涼山彝族打工者外出務工(來源:鳳凰新聞)

2014年,深圳一批年幼童工被遣送回大涼山後不久,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警方在路上攔下35名打算外出打工的孩子,打算按照當地的控輟保學政策把他們送進校園。

不認為學校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孩子們,小臉上滿是沮喪。接孩子回家的家長們,則忿忿不平地嚷叫起來:「出去打工至少能吃飽飯,為什麼不讓出去?」

珠三角有至少10萬彝族勞工,對於這裡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這些人是成本更低的勞動力。

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而言,彝族打工者是成本更低的勞動力,工資要求不高、權益訴求也不高,珠三角的工業區裡,時時可以看到這些年輕人的身影。但服務業等其他行業,卻並不歡迎他們——走出大涼山的彝族孩子,一走進社會就被貼上了落後、原始、吸毒等等負面標籤。

同時,由於彝族人在語言、習俗、組織方式與主流工人群體存在差別。比如彝族人重視彝族年,每年農曆十月,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彝族勞工都會回到家鄉。待過完年以後,他們很少會回到過去工作的廠子,而是順勢開始又一輪流動。

因此,絕大部分彝族工人每個月的收入,只有一般工廠正式普工工資的一半。

一個個對「錢」是什麼都沒概念的小孩,一瞬間被推到發達城市的鋼筋水泥之中,手足無措顛沛流離。這些收入微薄、年齡低幼,彝族勞工們,工作狀態極不穩定,常常是在不同的工廠,乃至不同的城市之間遊移。

甲古小華在深圳打工的妹妹就是其中之一,哥哥高考成績出來那天,她打了個電話回家,簡單地恭喜了幾句。後來兄妹兩之間偶爾聯繫,大多是妹妹發工資以後,問甲古小華需不需要錢。

至於她為什麼突然輟學,兄妹兩都不曾提起。

輟學前,甲古小華的妹妹成績一直在中上遊,漢話也說得不錯。但她依然沒能很好地融入外面的世界。

近兩年多的外出務工生涯,甲古小華的妹妹換了很多次工作,呆最長的廠也不超過10個月,每次感覺想家,又或者和領班發生矛盾,她就會回到家裡,等錢花得差不多再出去。

這在當地是一種常態。

大學後,甲古小華仍在從事各類兼職

活在閉塞的熟人社會,彝族小孩從小很難養成正確的經濟觀念。長期與貧窮為伴,讓他們缺乏獲取財富、改變生活現狀的動力,進入城市以後遭遇的巨大落差,更讓他們墜入無力的沼澤。

內外交困引發的「得過且過」,被外界解讀成「懶散」,這個刻板印象又加劇了他們和外部世界的隔閡。

一個公益組織曾經試圖改變這種狀況,他們帶著幾個大涼山裡的孩子前往廣東,幫每個人安排好了工作、住處,期待著在他們幫助下這些年輕人能快速適應新的環境,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裡。沒想到項目才開始就出了問題,一個彝族姑娘失蹤了。

後來,他們在工廠遠處的大橋下找到了這個姑娘,姑娘告訴他們,比起宿舍裡格格不入的工友們,她更願意和流浪天橋下的同鄉住在一起。

走出舒適區充滿艱難,尤其在彼此處於不對等地位時。甲古小華身邊的大多數同齡人,無論離開家鄉多久,身上都保持著對外界的警惕,甚至恐懼。

但甲古小華走出來了。從一和陌生人說話就臉紅,到現在坐進大學裡的學生服務社團,每天和無數的陌生人打交道,他一邊調侃自己「越來越不要臉」,一邊大步邁入新的生活。

踏入「無底洞」

點燃孩子們不斷成長的內驅力,是支教項目的課題之一。

到西昌調研的第一天,種太陽的機構負責人李可欣,就從公益同行、當地教師,甚至網約車司機的嘴裡,反覆聽到同一個故事:某村政府幫村民們搞來一批豬仔,剛發下去,轉頭村民就邀請政府的工作人員上來喝酒,而下酒菜正是前一天發下的豬。

每次講完故事,他們總是露出複雜的表情,語重心長地告誡她,大涼山就像一個」無底洞「。

隨著調研推進,困惑在李可欣心裡不斷蔓延。

從縣城裡的少年宮到縣城周邊中小學校的校舍,物資的充盈顯而易見:許多學校擁有完整的科學、電腦、音樂、美術和體育等課程的場地及教具,電腦是最新型號,音樂教室裡擺滿了鋼琴和電子琴,還有架子鼓薩克斯等樂器,美術教室甚至可以實現人手一套篆刻工具箱,體育則有人為全校捐贈籃球球衣…

種太陽本期營地的普格縣特爾果中心小學

短短幾天時間,她在這裡聽到的公益機構不少甚至是從業十幾年都沒聽說過的,老師們隨時在和不同的機構對接,機構們找上門問的第一句話幾乎都是:「還能捐點什麼?」

可這些教具們接下來的命運,卻讓李可欣感到揪心——以展覽品的身份被收進柜子裡,逐漸落滿灰塵。

這只是大涼山拔節式變化的一隅。

大人們還穿著棉襖的時節,街上嬉鬧的孩子還有人光著屁股在地上打滾。一個小男孩的棉褲過於寬鬆,每跑兩步就會滑落,和他一起的姐姐穿著單薄的夏裙,發現有不認識的人在看,連忙幫弟弟提上褲子,一會又滑下來。

這些孩子們旁邊,是成片整村遷移新建起的小房,精緻漂亮的白牆上畫著彝族特有的花紋,像是依託景區的民俗度假村。

但只要推開門走進去,就會發現每一家的內裝、家具甚至擺設都高度雷同,衣櫃、桌子、沙發、電視上,貼著不同資助方的標識。大多數當地家庭的收入,無力負擔添置新的家具。

即使搬進有獨立衛生間的新居,許多孩子依然不習慣洗澡,更別提那些被城市裡的孩子視作理所當然的衛生習慣。後來李可欣帶著種太陽開展支教,也把教會這些孩子刷牙、洗手、洗臉的重要性列進課程之中。

「讓他們知道什麼是乾淨,喜歡上這種乾淨的感覺,才能讓他們的習慣發生改變。」

除了糾正落後的衛生習慣之外,種太陽的另一項使命,是為孩子們開一扇窗。基礎的哲學人文課程、科學課程、音樂美術課程,甚至編程、經濟、建築,十幾天的夏令營來不及構造完整的知識體系,但至少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那麼多新鮮的事物。

在大小涼山營地,志願者帶著孩子們為自己的家鄉創作歌曲

營期近半,人文課程老師白曉雪發現了一份意外驚喜。她像往常一樣,檢查著那天的交換日記,閱讀著孩子們稚嫩的流水帳,突然,一行歪歪斜斜的字跡吸引了她的注意,那是小學生安城和同學發生矛盾後的困惑:「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會有事實和觀念的差別?為什麼我們人類不能只是開心快樂的在這個世界上過一輩子?」

白曉雪意識到,自己準備幾個月的哲學入門課程,真的起了作用。

物質方面大跨步的前進之後,教育水平、生活習慣卻依然沒有跟上,或許這些,才是大涼山成為所謂「無底洞」的原因。

捐款捐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轉變當地人的觀念,給他們真正融入現代社會的能力。

一路往前

8月,隨著營期臨近結尾,李可欣慢慢開始理解大涼山本地老師的焦慮:由於地方偏遠,即使學校的硬體配備不輸城市,本地的師資力量依然嚴重缺乏,在這裡長大、深受貧困煎熬的老師們,一門心思想推著學生走出去,掙脫這裡。

但她依然憂心忡忡,老師們堅持去灌輸的「城裡的一切都是好的」「山外就是極樂世界」的圖景,對於長大後的孩子一旦不是理解,而是幻滅。

緊接而來的斷裂和落差,可能會擊倒那些竭盡全力走出大涼山的孩子。

甲古小華被擊倒過一次,那是考上大學那個暑假,受董洽邀約前往上海的時候。

人生第一次獨自坐火車,他不知道該怎麼買票、安檢,只好跟著前面的人有樣學樣。在成都等候轉乘的那12個小時,才踏出等候廳幾步,他就被圍上來攬客的旅館推銷員嚇得躲回候車廳,連廁所都不敢去。

到成都上學以後,不管打工還是休息,甲古小華只在學校附近活動

買了最便宜的票,經過接近40個小時的漫長旅途之後,光怪陸離的大上海終於出現在甲古小華面前。

新鮮感很快被不適應衝淡,在這座陌生的大城市,他發現出門都是個難題。

和用腳就能串聯起生活半徑的故鄉不同,上海的公共運輸系統讓甲古小華手足無措,地鐵不敢坐也不會坐,兩節車廂怪模怪樣的公交車,也讓他提不起踏上去的勇氣。拿著手機給這些陌生的風光拍過照後,他打開導航,一步一步走到外灘。

讓甲古小華最終萌生退意,喊出那句」我呆不下去了,我要走「的,是物價——最普通的麵條都要35塊一碗,還根本吃不飽,但如果一頓飯點兩碗這樣的麵條,又遠超承受範圍。

他突然意識到,在這個層面上,自己和大涼山深處的那些少年,並沒有兩樣。

但改變確實發生了。

考上大學以後,甲古小華開始接觸「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世界:軍事理論公選課的老師是某軍區的官員、系裡一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老師手下有一家幾千人的企業...

他試著在學習、兼職之外的業餘時間去發展愛好,有了和朋友合作的公眾號,也會學著用手機錄製vlog。今年8月,他第一次通過打工以外的方式賺到收入——因為發布的短視頻入圍比賽,舉辦方給他發了600塊獎金。

甲古小華的課餘時間,除了打工幾乎被考證和學習英語填滿

拿到錢以後,他決定在成都四處逛逛,好好了解一下這座要陪伴自己整個大學時光的城市。

杉樹公益點亮了甲古小華的希望,甲古小華又點亮了更多孩子們的希望。

在出了甲古小華這個大學生以後,長坂橋村周邊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以杉樹班為目標,爭取著踏上這條改變命運之路的機會。

畢竟,這條路有人走通了,走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相關焦點

  • 大涼山彝族兒童愛心班緊急求助
    大涼山彝族兒童愛心班緊急求助毒品和愛滋病威脅少數民族兒童生存彝族是中國西南最主要的少數民族之一,而涼山彝族是彝族中最大的一個支系,人口有2百多萬,分布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及其周邊地區。首創「愛心班」 圓百名孤兒上學夢為了全方面的救助孤兒的學習、健康和心理成長,四川大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展中心首創了「愛心班」救助模式。
  • 雅思和PTE哪個好考?這些PTE的隱秘角落你都知道嗎?
    原標題:雅思和PTE哪個好考?這些PTE的隱秘角落你都知道嗎?隨著國內疫情的平穩,年初一度被擱置的出國留學考試也逐漸恢復了。雖然國外疫情尚未穩定,但是準留學生們都在積極準備學院申請資料了,這一點已經明顯反映在語言考試恢復後的報名人數中了,不少有意向留學的同學們都在關注疫情過後雅思和PTE會有什麼新的動態,並結合疫情給語言考試帶來的變化來權衡雅思和PTE哪個好考,作為近幾年來語言考試市場中的「後來者」——PTE,吸引了不少考生的關注,這些有關PTE的隱秘角落你都知道嗎?今天,小編就帶你挖掘一下~
  • 《隱秘的角落》裡藏著《少年的你》
    歡迎轉發和分享,碼字不易,請聯繫作者,註明出處。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以9.2分高開,豆瓣8.9分的好成績收尾。你都看到了啥?我又看到《少年的你》。當初,《少年的你》也是一個排球砸向了陳念。 022019年國產電影《少年的你》,上映45天,票房15.45億元,其表達的主題「校園欺凌」更是在社會上被廣泛熱議。
  • 雅思和PTE哪個好考?這些PTE的隱秘角落你都知道嗎?
    雖然國外疫情尚未穩定,但是準留學生們都在積極準備學院申請資料了,這一點已經明顯反映在語言考試恢復後的報名人數中了,不少有意向留學的同學們都在關注疫情過後雅思和PTE會有什麼新的動態,並結合疫情給語言考試帶來的變化來權衡雅思和PTE哪個好考,作為近幾年來語言考試市場中的「後來者」——PTE,吸引了不少考生的關注,這些有關PTE的隱秘角落你都知道嗎?
  • 《隱秘的角落》原著作者是寧波人 劇中寧市對應的正是寧波
    這個梗源自剛上線不久的網劇《隱秘的角落》,開頭一段爬山戲,一下子就把觀眾震到了——女婿和嶽父嶽母一起爬山,在山頂拍照時,女婿假裝幫兩個老人擺姿勢,然後猛地一推,兩個老人就這樣跌落山崖。這樁突如其來的命案,被對面山頭的三個小孩子意外拍進了相機裡,故事就這樣展開。開播以來,《隱秘的角落》口碑爆棚,目前的豆瓣評分仍高達9.0分。大家對這部劇不吝讚美之詞。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原型人物簡介 朱朝陽角色特點家庭背景解析
    近日,隨著網劇《隱秘的角落》的熱播,原著小說《壞小孩》的關注度也在不斷的上升。近日,原著小說《壞小孩》的編劇紫金陳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就是朱朝陽的原型,一起來看一下。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原型是誰  《隱秘的角落》這部劇是由韓三平監製,辛爽執導的國內首部家庭懸疑劇集,這部劇是由秦昊、王景春領銜主演榮梓杉、史彭元、王聖迪、張頌文、劉琳等主演,主要講述的是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的時候無意之間拍攝到一場謀殺案並開始冒險的故事。
  • 2020年最新高分電視劇,排名第一的不是《隱秘的角落》
    近幾年刑偵類型的電視劇層出不窮,如果沒有特殊題材(比如毒品)要想脫穎而出其實挺難《三叉戟》這部劇最初吸引人的一定是這幾個老戲骨崔鐵軍(陳建斌 飾)、徐國柱(董勇 飾)、潘江海(郝平 飾)待你被演員吸引進來後,你會發現,這部劇開篇就已經跳出了演員的局限
  • 《隱秘的角落》原作者紫金陳:朱朝陽原型是自己
    《隱秘的角落》海報。本刊記者/李靜《隱秘的角落》成了爆款,原著小說《壞小孩》和作者紫金陳也連帶著一起出了圈。之後,因一次偶然機緣,他買了本證券書籍,讀後小試牛刀,竟欲罷不能,大學生活就在不斷「交學費」炒股、兼職做財經股評媒體編輯、再順帶撰寫炒股商戰小說《少年股神》中飛快溜走。自由的大學生活,底色比中學明亮了許多,後來紫金陳作品中的人物,總跟浙大有關,故事也常發生在杭州。
  • 全民健身:大涼山裡的女拳手
    如今,依靠「控輟保學」「一村一幼」「學前學普」等教育扶貧工作,大涼山有效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大涼山女孩們,將不再重複先輩們的生活。多年來,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瀘沽中學除了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外,還以拳擊為龍頭帶動體育運動發展。該校每個年級都設有一個拳擊班,每個拳擊班裡都有一定數量的女生。孩子們在課餘時間參加拳擊訓練和比賽。
  • 6.4萬名被失學、毒品圍困的大涼山孤兒,光脫貧對他們還遠遠不夠
    這個班每年會在大涼山地區招收近一百名符合家庭特貧困、品學兼優、達到這所高中錄取線等條件的學生。後來,甲古小華考上了成都大學。惋惜的是,甲古小華的妹妹則和他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她輟學後在深圳打工,哥哥高考成績出來那天,她打了個電話回家,簡單地恭喜了幾句。
  • 異地支教 助力大涼山「失依少年」求學夢
    「失依少年」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因為種種原因,他們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由監護人代為照顧。馬鞍山中加雙語學校大涼山彝族「失依少年」愛心班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讓177名彝族少年圓了求學夢。
  • 隱秘的角落隱秘的究竟是什麼
    隱秘的角落 隱秘的究竟是什麼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完這部劇了這部網劇短短12集劇情十分的婉轉曲折首先讓我們先來品一品作者起名的藝術最終想要成為閻良的監護人嚴良這個名字讓我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世態炎涼朱朝陽和張東升的名字就是朝陽東升朝陽和東升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兩個不同階段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智商超高,喜愛數學和迪卡爾
  • 《隱秘的角落》為什麼火?
    《隱秘的角落》為什麼火?(來源:百度百科)《隱秘的角落》為什麼火?圖說:《隱秘的角落》劇照網絡圖《隱秘的角落》最大的看點,並不在於過往懸疑劇中所鋪設的一個個推理案件,相反它是以一個上帝視角,從劇集開始的第三分鐘,就開始明明白白告訴你誰是案件的幕後主使,誰又與犯罪嫌疑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成都少年毆打8歲男童之後,還望家長關注孩子那些「隱秘的角落」
    剛看了成都少年毆打8歲男童的視頻,視頻中,8歲紅衣男孩在電梯中,電梯關閉的時候有個十多歲的白衣少年要進來,8歲男童還很熱心地幫忙按開電梯。兩人在電梯中並無交流,看來並不認識。在電梯打開的瞬間,白衣少年突然強行抓住紅衣男童,將他拖了出去,據說在地下室殘忍毆打兩小時。
  • 隱秘的角落另一個隱藏結局 讓人細思極恐
    隱秘的角落另一個結局《隱秘的角落》是今年目前評分最高的一部國產懸疑劇,它的結局也很有意思。表面上看,該劇選擇了皆大歡喜的結局:三個小孩朱朝陽、嚴良和普普都沒死,兇手張東升被擊斃,主角們都獲得新生,老警察老陳也安然無恙。
  • ...滋事、校園欺凌……《隱秘的角落》中不可「隱秘」的法律知識!
    近期,《隱秘的角落》在網絡熱播,緊張懸疑的劇情引人入勝,一句「一起爬山嗎?」「我還有機會嗎?」成了全民熟稔的「網絡梗」。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0,作為國內少有的高分懸疑劇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可不少,故意殺人、敲詐勒索、尋釁滋事、校園欺凌……每個知識點單拎出來都能說上一節課。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隱秘的角落》角落講的是什麼 劇情大結局是什麼意思?
    《隱秘的角落》角落講的是什麼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講的是朱朝陽、普普和丁浩三個孩子在景區遊玩時,無意間拍攝到了張東升謀殺嶽父嶽母的畫面,張朝陽曾提出過要報警,但普普卻提出用這段錄像勒索張東升。雙方之間開始了一場對峙的故事。
  • 每個人都有「隱秘的角落」,那便是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今年夏天最火的網劇就是《隱秘的角落》,很多人說它牛,牛在它電影般的質感和節奏、它的演員的演技和敬業、它對問題少年抽絲剝繭又不乏溫情的描述。必須承認,劇中的三個小孩,無疑都背負著家庭給予的沉重負擔,或極度缺愛、或愛得窒息,心理的傷害始終隱藏在屬於自己的隱秘角落裡。
  • 重寫高考作文:從《隱秘的角落》看青少年的情理之中與意料之外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就把鏡頭放在了三個這樣的青少年身上,從這部劇我們能看到很多青少年情理之中該有的樣子,也看到了不少意料之外讓人震驚的灰色影子。朱朝陽是一個學霸,他成績優異,性格內向,像極了少年時我們班上那個坐在課堂角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學習委員,朱朝陽的很多行為本在情理之中。
  • 楊迪媽媽評隱秘的角落 楊迪苦笑發文稱請《隱秘的角落》還我清白
    楊迪媽媽評隱秘的角落 楊迪苦笑發文稱請《隱秘的角落》還我清白時間:2020-07-08 10: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楊迪媽媽評隱秘的角落 楊迪苦笑發文稱請《隱秘的角落》還我清白 楊迪通過微博曬出一則媽媽看《隱秘的角落》的視頻,並發文稱: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