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雜的電子音樂,擁擠的人流和嘈雜的呼喊聲。拳皇、賽車和太鼓等音遊街機旁,總聚集著專業的遊戲大神。這就是十幾年前,被大眾妖魔化的街機廳的風貌。
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對街機廳的印象也逐漸改觀。夾娃娃,唱歌,捕魚遊戲……如今的遊戲廳,無疑是情侶們約會的聖地,家長也常常帶著小朋友,來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
但當年在遊戲廳叱吒風雲的專業玩家們,大多隨著機臺的更換消失在了時間之中。現在的遊戲廳也很少能看到圍上一圈人,觀摩大神操作的盛況。
現在的遊戲廳,還能看到遊戲大神的機臺無非兩種—賽車和音遊。然而相比於炫酷的賽車遊戲,音遊的發展卻愈發艱難。
《maimai》和《太鼓達人》,這兩個音遊區的招牌,正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裡。老玩家們穿好裝備,直接將難度調至最高,在冷清的機臺上表演出一場眼花繚亂的音樂秀,又默默消失在人潮中。
《太鼓達人》和《maimai》
說起街機音遊,就不得不提《太鼓達人》和《maimai》。作為兩大旗艦音遊產品,曾經在中國掀起了一番音遊狂潮,直至今日,這兩款遊戲仍是大多音遊玩家的最愛。
《太鼓達人》是南宮夢旗下的一款打鼓類音遊,玩家只需要在紅音符敲擊鼓面,藍音符敲擊鼓邊,因為簡單的操作受到了大量玩家的喜愛,成了大多數街機廳打鼓機的標配。
在很早之前,《太鼓達人》還被代理入華,推出了中國特供的亞洲版,有著中國玩家耳熟能詳的曲庫。不少路人經過時,常常能聽到《兩隻老虎》的歌聲。
但在高玩的眼裡,《太鼓達人》絕不是放著《兩隻老虎》的兒歌機器,在選擇難度時向右敲十下,就能進入隱藏的魔王模式,《幽玄之亂》等歌曲密集的音符,能閃瞎你的眼睛。
而《MaiMai》則是由SEGA開發的音遊街機。它的形狀像一個洗衣機,操作主體為一個圓形的觸控螢幕和8個按鍵。
玩家要在中央音符飛至外圈時,按住按鍵或屏幕指定位置。容易上手的操作,和萌系的遊戲畫面,讓《maimai》成為了不少女音遊玩家的最愛。
同樣,雖然上手容易,但這款音遊的難度也不算低。《maimai》的老玩家在新手尬演完畢後帶上手套,直接把速度調到最高,在《初音未來的消失》等高難歌曲裡打出令人驚詫的「降龍十八掌」,讓人目瞪口呆。
無人維修的機器,逐漸消失的音遊區
在《太鼓達人》才進入中國時,曾有遊戲廳擺出了一整排11亞的盛況。但到了現在,不少城市的街機廳都難以再找到音遊機臺的身影。音遊區正逐漸從街機廳裡消失。
筆者所居住的重慶,在沙坪垻區有一家名叫風雲再起額遊戲廳,是許多本地音遊玩家的出勤點。這裡的太鼓和《maimai》擺在側入口處,曾經擠滿了路人玩家和音遊愛好者。
但風雲再起的機器已經嚴重老化,《太鼓達人》的用的還是12亞的舊框體,鼓面早就斑駁不堪,常常會出現吃音(判定不出來)的狀況,很影響Donder衝擊高難全連的體驗。
《maimai》的兩臺機器,也是時常出現故障。外面的一臺《maimai》機臺,曾經貼上了數周的封條,按鍵手感已經十分影響遊玩,曲庫也很久沒有更新。
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區縣的音遊玩家慕名而來,甚至有在外地讀書的學生,找機會回家就為了在這裡打上一天音遊,過一過手癮。
音遊機器的磨損是所有機臺最嚴重的,需要機修長期的保養和升級。但對於街機廳來說,這些音遊機器並不賺錢,大量的街機廳在音遊機器出現問題後停止了運營。
對街機廳來說,保留音遊的很大一個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而是音遊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像跳舞機等機臺前,常常會有大批路人駐足觀看,通過音遊玩家的「表演」吸引路人,才是街機廳音遊良好的運營方式。
想要維持好這種運營方式,就必須在維護好機臺的同時,保持住音遊的核心玩家,但無論是玩家推廣和機臺維護,都存在許多困難。
國內街機廳嘗試過在漫展舉辦音遊的推廣活動,並舉行跨地聯賽等,但這些推廣並沒有取得太好的效果。這些活動最終也只變成了圈內的狂歡,很難擴散到一般群眾中去,音遊的運營也顯得愈發艱難。
沒有足夠的玩家,再加上新機臺上萬的高昂價格,繁瑣的聯網更新,這些高負擔是運營音遊最大的阻礙。
窘迫的音遊圈子,自救的音遊玩家
全國街機廳的音遊環境越來越艱難,可供玩家出勤的點也逐漸減少,許多城市的玩家已經陷入了無機器可打的窘境。
於是音遊玩家們開始抱團選擇自救,靠著熱愛挽救式微的音遊圈。
重慶大坪的一棟公寓樓房間,有著本地音遊玩家創立的音遊窩「宅漫遊」,這裡是不少音遊大佬的聚集地。筆者上樓時按門禁,保安都已經習慣性地打招呼:「來打遊戲的?」
管理者老李是資深的太鼓玩家,有著全連《幽玄之亂》的輝煌戰績。他託著各種關係,甚至親自從日本搬回機臺,將《maimai》、《太鼓達人》、《IIPX》和《樂動魔方》等各種機器帶回了這個音遊窩。
玩家們交三十塊的門票費,就能泡在這個窩裡玩一整天遊戲,不少玩家甚至通宵包夜,守在機臺前不肯放手。即使如此,門票錢還是不足以維持各種機器的維護和更新,每一次更新機臺設施,都要靠玩家們集資眾籌。
各種機器的調鼓,調盤和維護,全靠老李和機修們自學自修。這已經是音遊圈的玩家抱團自救裡最好的例子之一了,很多地方的玩家和遊戲廳分攤維護費,甚至自費維護,已經成了許多街機廳秘而不宣的規則。
在日本,每一臺太鼓和機臺都由官方親自派人維修,但在中國,玩家們只能選擇自救。
隨著玩家們年齡的增大,不少音遊圈的老人因為工作繁忙和反應下降選擇了退坑,入坑的新人又因為音遊圈的窘迫現狀導致越來越少,音遊玩家的自越發艱難。
國民級的日本音遊,為何在國內寸步難行
不同於國內音遊玩家的困境,在日本的街機廳裡,音遊異常的火爆,不僅有著大量的玩家,還出現在各種綜藝節目裡,為全日本熟知,《太鼓達人》更是萬代的國民級IP。
日本最新的《太鼓達人》框體,每周準時更新的《maimai》曲庫讓國內的玩家們羨慕不已。
其實不止是音遊,國內整個街機圈都在縮水。國內大眾對街機遊戲的偏見,是其沒落的主要原因。
街機遊戲剛在國內興起時,就成了家長的眾矢之的,是所有孩子成績不好,不務正業的罪魁禍首。輿論更是把街機廳妖魔化,仿佛街機廳就是不良少年聚會的場所,國家甚至一度單獨立法,來限制街機的發展。
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人們對街機廳的看法逐漸改觀,但現在的遊戲廳,大多是一般群眾消遣的場所,很少有真正為遊戲而來的人。
作為最難上手的街機之一,音遊很難被路人翻牌,一旦沒有核心玩家吸引觀眾,就徹底成了擺設。
筆者在商場才開的遊戲廳裡發現了一臺很新的《太鼓達人》14亞,這臺許多Donder夢寐以求的機器只有寥寥幾個小朋友臨幸。
而且除了街機音遊本身的不吃香,玩家的變化也是其衰落的原因之一。
隨著科技的進步,PC和移動端逐漸代替街機,成為了國內玩家娛樂的主流。
不少新玩家更願意在電腦上玩《OSU!》,或是掏出手機來一局《bangdream!》,這些遊戲有著海量的曲庫和穩定的更新,比起國內街機十年前的歌曲更有吸引力。
各方面的因素讓街音遊玩家大幅減少,許多街機的發展愈發艱難。
這也是音遊街機在國內的悲哀之處。玩家的熱愛最終敵不過商人的趨利性,各種新機會不斷代替維護繁瑣的老舊音遊機臺,音遊街機的玩家越來越少,最終只會存在於少數人的記憶中。
即使如此,還是有一批老玩家,在維持著這個逐漸沒落的音遊圈。手上練出的繭子,修修補補的鼓棒,太多和音遊街機的故事,已經成了這些玩家放不下的回憶。
沒有新框體,曲庫難更新,機器太老舊。音遊街機玩家面臨的困難實在太多。但大多音遊玩家談到最後,都會異口同聲地說—
「我想一直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