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創始成員,為世界博雅院校聯盟 、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滬港大學聯盟成員,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會員。
2015年獲《福布斯》評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大學之一。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美國長老會(American Presbyterian Church)在廣州沙基金利埠創辦了一所名為格致書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的高等學府。
1893年,格致書院脫離美國長老會,在紐約另組董事局(Trustees of the 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成為一所不屬於任何教會的基督教大學。
1903年,格致書院改名Canton Christian College,中文校名亦改為嶺南學堂,是為「嶺南」用作校名之始。
1904年,嶺南學堂決定遷回廣州,並在廣州河南康樂村購下三十多英畝土地,成為日後嶺南大學的永久校園。
1912年9月,學堂的中文名稱改為「嶺南學校」,英文名稱則不變。
1918年,嶺南學校終於發展出整套大學課程,並且頒發學位證書予當年修畢課程的三名畢業生。這時候,美國的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史丹福,以及加拿大的多倫多等十五所著名大學正式接受嶺南畢業生入讀研究院課程。這是嶺南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1952年底,全國高等院校進行調整,嶺南大學的康樂校園變成了中山大學的校園,原有的課程或科系拼入廣州其他院校,曾經是國內著名學府的嶺南大學正式解體,結束了六十多年曲折而光輝的教育道路。1988年,值嶺南大學百年盛典之際,國家教委宣布批准成立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由嶺南校友、原廣東省副省長王屏山任首任院長。
1952年院校調整以來,嶺南大學校友一直以復校為奮鬥的共同目標。在廣州創校開始,其後於1967年以嶺南書院之名在香港復校。
嶺南大學匯聚一眾來自世界各地、有志奉獻博雅教育及學術的資深人文及社會科學大家及青年學者,致力為嶺南學生提供高質量的一流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掌握最前沿的知識及知悉學界最新的學術發展。嶺大逾95%的教學人員擁有博士學位及海外教學經驗。2016年QS亞洲大學排名中顯示,嶺大的擁有博士學位教員的比例位列亞洲第48位。
嶺大提供的本科生課程、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和涵蓋人文學、商學和社會科學的範疇,全面的課程內容包括通識及跨學科科目,以鞏固學生不同學科的知識基礎。我們培育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及創新的思維,並能獨立思考,關懷社會,承擔社會責任,使他們畢業後能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追求自己的目標。
嶺大學生可透過參加國際實習計劃,在實際環境工作以及接觸不同的文化,獲取寶貴經驗。這些計劃包括「東協實習計劃」、「環球實習計劃」及「美國迪士尼世界暑期交流及工作計劃」及「大中華暑期實習計劃」等。此外,約八成半嶺大學生有機會前赴大學遍布約43個國家的210多所海外夥伴院校,當一個學期的交換生或參加暑期課程。嶺大亦秉承校訓「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為學生提供服務研習及其他服務社會的機會,讓他們與社區保持聯繫,並幫助有需要的人。
1.經濟學系的學術水平排名香港第三,僅次於香港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其中13%的學術成果被評定為最高的四星級,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剩下有20%的學術成果被評定為世界卓越水平;同時,嶺南經濟學系亦是八大院校中唯一一所沒有學術成果被列入「不予評價」名單的高校
2.歷史學系的學術水平排名香港第四,其15%的學術文章被評為世界領先水平(World Leading)。
3.哲學系45%的學術成果被列入世界卓越水平行列,學術水平位居香港第二名,僅次於香港中文大學。
4.翻譯系的15%學術成果達至世界卓越水平,位居香港第一名。
5.視覺研究系的學術水平位居香港第二名,其28%的學術成果被列入世界標準水平行列,僅次於香港大學。
6.部分社會學研究類的總學術水平位居香港第二名。
在校園建築上嶺南確實是有其獨特風格的。它在整體建築風格上都是以一種復古的方式呈現一種古城舊都的樣貌。若果翻查數據的話,更可以知道嶺南的校園設計曾經在1996年獲頒受「香港建築師學會優異獎」,所以這裡的校園設計是受到一定的肯定的。但是嶺南大學是一個比較小的校園,對比其他七大,是全港校園面積最少的一間,只有9.89公頃。可是嶺南大學是香港唯一一所能為所有學生提供四年全宿的高等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