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在長安校區翱翔體育館隆重舉行
在莊嚴的國歌聲中
來自祖國各地的新生以及海外留學生新生
開啟了美好大學生活的新篇章!
用奮鬥譜寫青春之歌
——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校長 汪勁松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各位來賓,家長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恰逢第36個教師節,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首先,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代表張煒書記,向邁入人生新階段的10056名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也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向為你們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向執教你們軍訓,為之付出辛勤汗水的火箭軍工程大學教官和學生工作幹部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防控的「大考」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共克時艱,努力答好這張「時代的考卷」,同學們也在疫情帶來不便的情況下準備著人生重要的考試。事實證明,我們黨帶領人民交上了一份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優秀答卷,同學們也在備戰高考、考研的過程中磨礪出堅強的意志,贏得了屬於自己的戰役。在此,我向大家表示熱烈的祝賀!
同學們,選擇決定方向,奮鬥成就人生。大家選擇到西工大求學和深造,一定會對學校有所了解,我也想藉此機會,談談我自己對於這所學校的認識。
第一、這是一所擁有獨特精神內核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學。同學們在軍訓期間參觀了校史館,對學校的歷史文化有了直觀感受。可以說,從西北工學院師生科教救國、共紓國難的抱負,到建國初期,華東航空學院以國家利益為重,在「熱愛祖國、顧全大局、艱苦創業、獻身航空」信念的指引下西遷的壯舉,到哈爾濱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原哈軍工空軍工程系)的整體併入,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學子服從國家需要,走向科研、生產、部隊第一線,在艱苦地區建功立業,形成了以「願意去、留得住、幹得好」為特徵的「西工大現象」,西工大的精神文化始終與國家和民族同頻共振、與時代發展同向同行。同學們選擇西工大,就是選擇與一種歷久彌堅的精神為伴,選擇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前行。
第二,這是一所名師雲集、群英薈萃的大學。教育家梅貽琦先生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可見高質量師資隊伍對於一所大學的重要意義。歷史上,我們有德高望重的航空教育家、老校長季文美先生;有中國飛行器飛行力學學科帶頭人、中國航天事業和航天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工信楷模」「三秦楷模」陳士櫓先生;有我國凝固科學與技術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國際著名物理冶金學家周堯和先生。今年6月份,學校又同時聘請了鄭曉靜、唐長紅、樊會濤、張平祥等4位院士擔任院長。同時,我們還有一大批潛心學術、勇於創新、敢於攻關,在科技創新前沿頻頻取得突破的優秀青年學者和科技創新團隊。名師雲集的西工大,已成為知識和思想的高地。同學們選擇西工大,就是選擇以優秀學者為師,選擇在科學與技術的殿堂裡遨遊。
第三,這是一所堅持以學生為根、育人為本的大學。學校始終堅持人才培養核心地位,把立德樹人作為立身之本,注重人才培養的各階層設計。我們遵循基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構建起「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推行完全學分制,完善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優化本科大類培養和大類招生,推動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確立了「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追求卓越、引領未來的領軍人才」的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同學們選擇西工大,就是擁有了廣闊的成長空間、充沛的成長動能和無限的發展潛能。
第四,這是一所鑄國之重器,勇擔國家使命的大學。這些天,同學們在校園裡一定看到了被大家親切稱作「阿嬌」的ARJ-21飛機,這是眾多西工大校友參與研製的我國首款渦扇噴氣支線客機。事實上,從我國第一架小型無人機,到在國慶60周年、建軍90周年、國慶70周年閱兵中亮相的多型無人機;從北鬥導航定位衛星的關鍵技術——稀土永磁電機,到參與神舟系列飛船研製;從我國第一臺吊放聲吶,到第一型50公斤級水下無人智能航行器,西工大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的多個「第一」。應該說,為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而服務,是西工大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更加令我們驕傲的是,學校曾經兩次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授予「重大貢獻獎」,這在全國高校中絕無僅有。同學們選擇西工大,就有機會參與打造「大國重器」,選擇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到時代發展和國家需要之中。
同學們,你們有幸遇見越來越優秀的西工大,但西工大更有幸遇見非常優秀的你們。感謝你們選擇了西工大,把這裡作為追逐夢想的新起點,與正在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西工大共同奮鬥、一起成長。藉此機會,我也提幾點希望,和同學們共勉。
希望同學們厚植家國情懷,樹立遠大理想。你們的老學長、被譽為「中國材料學之父」的師昌緒先生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曾寫道:「人生在世,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要對人類有所貢獻。作為一個中國人,就要對中國做出貢獻,這是人生的第一要義。」對新時代的青年來說,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同學們要厚植家國情懷,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之中,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希望同學們博學慎思,求得真才實學。不論是從中學進入大學,還是從本科進入研究生階段,大家迎來的不僅是人生角色與教育場景的轉換,更是學習方法與思維模式的轉變。希望你們在廣泛學習各類知識的基礎上,能注重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敢於挑戰權威、理性提出質疑,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校長和老師,我特別希望看到同學們在西工大完成學業後,驕傲地說,「我在大學學會了如何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更形成了獨立思考判斷的思維」,而不僅僅只是「我掌握了哪些書本知識」。
希望同學們上下求索,矢志創新創造。上學期,華為聯合我校開設「鴻蒙生態菁英班」,希望能夠培養出能夠衝破國外的技術封鎖、解決「卡脖子」問題的優秀人才。這也正是華為看重了西工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和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同學們正處在最有求知慾、最有創造力的黃金時期,希望你們永葆創新激情,投身創新創造實踐,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基礎研究和工程項目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中取得更多突破。
希望同學們加強交流互鑑,拓寬國際視野。隨著學校國際化辦學戰略的加快推進,我們與越來越多的海外高水平大學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我統計了一下,這些年,超過300所國外大學、學術機構及企業與學校籤署了合作協議。學校成立了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國際合作聯盟,這些都為同學們參與國際交流搭建了很好的平臺。今年,來自59個國家的407名留學生同學又加入了我們的大家庭。國之交在於民相親,希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內外學子們都能珍惜彼此交流的機會,在廣泛學習各國特色文化的同時,學會用欣賞、互鑑、共享的觀點看待世界,推動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鑑,攜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同學們,我們正處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作為新一代的西工大人,希望你們能夠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勇於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鬥,早日成長為「西工大現象」的光榮接力者,在擔當時代責任中譜寫青春之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