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慶「家底」如何?在2月1日下午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重慶市財政局給出了答案: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66億元、支出4541億元。其中,稅收1603億元、增長8.6%,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0.8%,這組數據,則是過去一年,重慶地方稅收收入曬出的成績單。
「去年財政平穩運行,主要是全市經濟『穩、進、好』提供了基本面支撐,在結構調整期,夯實增長基石是關鍵,稅收增長8.6%來之不易。」重慶市財政局副局長李慶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2018年財政收入總體上為新一輪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大支出又增強了經濟活力,財政與經濟實現了良性互動。
增長11.7% 三個主稅種收入909億元
李慶透露,2018年,重慶著力推動經濟增長動能轉換,與經濟密切相關的稅收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三個主體稅種(地方部分)收入909億元,佔地方稅收總額的56.7%,增長11.7%,增收95億元,拉動地方稅收增長6.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重慶主抓財政收入質量,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佔比較前年提高了5.3個百分點,與之相對應的,通過取消路橋費等措施清費降費,全市非稅收入下降了14.6%。
據介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兩部分構成,稅收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非稅收入則主要包括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國有資產有償使用收入、捐贈收入等。
李慶表示,稅收收入是經濟增長的直接體現,重慶稅收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連續三年提高,說明財政收入質量和效益在不斷提高,高質量發展在財政收入上逐步顯現。
相差2275億 不能理解為赤字或借款
從支出情況看,儘管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放緩,但該辦的事情仍在抓緊辦和全力辦,4541億元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幅為4.7%,而公共安全、教育、科技、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支出均增長6%以上,高於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水平。
從數據來看,去年全市收入2266億元,支出4541億元,相差的2275億元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赤字或者借款呢?
「對於年度財政收支,簡單將本級收入和支出相減是不正確的。」李慶解釋稱,財政收入包括本級政府財政收入、上級轉移支付收入、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下級政府上解收入、上年結轉收入等多項收入,去年,中央補助了1807億元,加上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和上年結轉,全年財政收支是平衡的。
與此同時,2018年,重慶還形成了涵蓋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國有自然資源等完整的國有資產報告體系,並首次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了國有資產管理情況。
從防範債務風險層面來看,李慶介紹,過去一年,全市堅守風險底線,形成限額管理、預算管理、風險預警、應急處置、考核問責的「閉環」管債體系,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同時還突出發展主線,嚴堵「後門」開好「前門」,發行的1014.4億元債券,平均利率3.7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6個BP,既保障了到期債務的及時足額償還,又有力地支撐了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全市存量政府債務也已在去年實現全部置換。
上遊新聞記者 劉翰書 實習生 鄧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