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們每周一團原版書以來,很多朋友問:怎麼帶孩子在家學英語?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小花生一位書友的親身經驗。書友@Ashley家的小姑娘今年3歲半,從來沒上過英語培訓班,通過在家讀原版書,「雙語兒童」悄然上線,和同齡外國小朋友交流無壓力…
@Ashley說,英文是女兒生活的一部分,帶她去看更大的世界,去認識更有趣的人。枝蔓繁盛的語言架構有強大的生命力,生活的任何一個細部,都在為語言提供養分 …
本文由小花生網友@Ashley 發布於小花生寫作計劃
昨晚例行的bedtime story,大概是讀到食草恐龍那章,我說:hey, he is vegetarian. 妞沒有接話,在我要翻頁的瞬間,"Well, actually he is a fruit-tarian." 她指了指恐龍嘴邊的漿果,篤定地望向我。
而我彼時內心的os是:OMG!3歲的小屁孩為什麼會懂詞根這種事!老娘真是教不了你了!
於是一邊憤憤不平,一邊竊喜著掩門而出。
估計這個心情你們都體會過。
整了個這麼炫酷的開場,簡要介紹下人物背景。
3歲半的Alice,我家老大,講真我不知道她的英文水平是什麼,因為她沒有上過任何機構,包括早教。沒有一份卷子說「 嘿,她認識哪幾個單詞,or 她會回答哪幾個疑問句,所以她的水平相當於blahblahblah」…
她就是個中國小孩,大部分時間在國內說著中文。如果有外國朋友的場合,她就是小型移動翻譯器,穿梭在金髮碧眼和黑髮同胞之間。不要試圖用「what 『s this or 這個用英文怎麼說「 來逗她,我估計她多半會說:Are you kidding me?
Believe it or not, "Are u kidding me?" 是Alice說的第一句英文。
那年她兩歲,歪著頭看我和她爸話家常。冷不丁就插了這麼一句,嚴絲合縫,仿佛她聽懂每一個字。我和她爸迅速交換了眼色,確認對方都沒有想誇「寶寶好棒寶寶好聰明」,但內心都明白:雙語小孩,上線了。
從此她的英文就開了掛。40多頁的 I can read 複述出來像玩一樣,今年暑假我們回Virginia,給她報了個Montessori summer camp, 接觸過的每位老師都來同我說:no extra attention is needed.
英文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帶她去看更大的世界,去認識更有趣的人。而語言誕生的原動力,不就是為了交換馬匹糧草,召喚不知所蹤的同類,求的是一個心意相通,各取所需。你寫詩,我來讀。這種原生的認知力,是任何機構都沒法給予的。
機構喜歡循序漸進,fair enough,主流思維還是覺得沒有詞彙積累,就沒法好好說話。Alice不屬於這類,因為我和她爸不玩這套。
從開始讀英文繪本,我們給的就是成人的語速和句長。Baby Talk? 大概在小奶娃的時候有過一兩次,我覺得反而非常累贅。不信你試試」這個是Apple, 很好吃哦」 和「 u wanna a juicy apple", 哪個說起來更順?
Stop baby talking! 如果擔心娃沒有詞彙量聽不懂,那是你太小看孩子。我家胖二,一歲半,聽過三次:"drop it in trashcan, please" 就完全明白diaper換下來以後該丟去哪了。當你的句式足夠豐富且固定,詞彙的積累也在悄然開始。比如 magic words, 飯桌上常用的"Could you please pass me+blahblahblah", salt/chopsticks/ broccoli /bowl/ketchup/biband so on.
吃頓飯就有這麼大的詞彙量,而互動會引發新一輪的句式和詞彙。還沒聽說過因為哪個單詞卡得說不下去吧?肢體比劃也能說清楚一二。
枝蔓繁盛的語言架構有強大的生命力,並不會因為缺了幾節課就掉隊。生活的任何一個細部,都在為語言提供養分。
想起很久以前Alice說"Hey mom, u see the arch in the air?" "Amazing"她說。我一看,是彩虹。是,即便你不會說rainbow,我們也沒有錯過它的美。
很多媽媽給我留言,有質疑英文太過強勢會碾壓中文的 ,有已經在英文啟蒙上嘗到甜頭的.最多的炮火集中在:家長口語不靈,有沒有可能養成雙語兒童?
個人覺得要釐清這個問題, 首先要明確口語不行是詞彙量太差?還是四六級通過但是無法開口的啞巴英語?
啞巴英語就相對簡單,不會侃侃而談,你至少可以照本宣科嘛,繪本閱讀是很好的互動過程。如果因為詞彙量局限了閱讀,對於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英文素材難以辨識,那可以參考下我覺得不錯的英文書籍/童謠,以及卡通動畫。
在鋪乾貨之前,想梳理下如何有的放矢地甄別和使用它們。
到位的英文啟蒙是怎樣一種體驗?
我發現很有趣的現象。大家一邊感嘆家庭英文環境太難了,一邊又是胎教,又是早教,很多媽媽1歲起就在讀繪本,不知道比我勤奮多少。為什麼娃的長句輸出沒有你設想的那麼多?因為你們總是在擔心娃聽不懂!那些被你們翻成中文的段落,那些你好心組織的中英文「填空」造句,那些被你拋棄的覺得太難的上下文. 剔骨頭式的閱讀體驗,完全喪失了英文的流暢優美。
Let's put it another way, 為什麼質疑娃聽不懂「 Grab your backpack "這種簡單的生活指令,卻覺得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易如反掌?就因為後者是中文?可這要按機構分級,已經算高階中文了吧。
So,英文就是英文,並沒有所謂兒童英文。分級讀物是可取的,但你的孩子在哪一級,不是靠年齡或詞彙來決定的。詞彙的缺失,可以通過她/他的畫面觀察力來彌補,而不是你把這個詞踢出去了,他就懂了。你只是不自知地扼殺了晉級的可能性。即便是同齡小孩,語言能力也不盡相同。她9個月見過蘇梅的海,他6歲在紐西蘭和爸媽玩paragliding,她2歲在加州的Halloween Pumpkin Patch裡跌打滾爬, 旅行這玩意,對語言的刺激被很多人低估了。
怎樣挑選英文讀物?
任何有趣的書。無法想像一個廖彩杏Or汪培廷書單可以滿足所有人的胃口。 讓一個不知道我孩子姓甚名誰,不知道她愛過家家酒 or 做手工,不知道他喜歡明快色彩 or 專注高冷色調的「專家」來主宰最親密無間的bedstory time?!Sorry, I don't buy it.
不客氣地說,挑書這事如同 fashion buyer,Eric carle的繪本線條明快,詞語押韻易於上手 ,儼然繪本界的Stella McCartney ,每季都時髦地令人髮指又經典好穿。
再來Anthony Browne 他躋身國內「暢銷」童書作者也是近兩年的事,因為那本西班牙裔風的《My Mom》發行商狠狠打了把溫情牌,可Anthony在我眼裡是暗黑細膩的Alexander McQueen好嘛!
兩年前我對繪本屆大佬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帶 Alice孵圖書館挑了本《Silly Billy》。那會Alice極度敏感焦慮,而Anthony筆下的Billy 簡直把孩子那種無所適從又渴望安全感刻畫的入木三分,現在有時她freak out,我們還會提起Billy。
硬扯這麼多,只是想告訴大家 在孩子的事上 沒有誰比你自己更有發言權 你才是那個決定什麼適合 什麼不適合的人。一本乾巴巴,但完全沒共鳴的「經典」 = 火到不行但極度挑人的Acne studio。
接下來的推薦也都只是「參考」。 No one know your kids better than u do.
1-2歲階段
這個年齡段的小盆友還屬於興趣激發階段 比較適合英文兒歌,以及色彩明快,語句韻律性比較強的繪本。
推薦Eric Carle的《Can I do it》《Very Hungry Caterpillar》《Very Busy Spider》《Polar bear what do you see 》and so on. 這些都可以在嘰裡呱啦上找到音頻,輕鬆就能互動唱起來。看見Eric的書有折扣就買吧。 這比囤擦臉油划算,不過期。
Usborne出版社的各種低階讀物,它家很多書可以觸摸或者有音樂和亮光,挺好玩的。
We sing 系列。Alice聽We sing到兩歲半,就放在車上磨耳朵。
Daniel Tiger's neighbourhood 動畫。如果說我家哪裡有點不同,那就是書和動畫都是只有英文的單項選擇。這類似於美國巧虎吧,每集就是學校父母朋友那點事,算是美國PBS KIDS頻道的經典動畫。
2-4歲階段
小盆友在這個階段,個人興趣逐漸養成,也是她/他們和外部世界建立聯繫,搭建常識構架的窗口期。相應的,書籍挑選也是圍繞以下三方面。
1、個人興趣
Alice是胃口很好的小盆友,所以我會特別關注食物或者牙齒方面的書。 有些書後面還有recipe, 看完可以一塊玩烘培。市面上很多親子烘培讓我覺得小孩的錢真的很好賺!
今年在美國夏令營以後,迷上霸王龍T-REX. 我就收了些恐龍方面的繪本,這個讀起來詞彙量大了,我也得翻翻字典,更新下腦容量。
2、常識/世界觀
其實就是一些初級科普讀物。反正她遲早要問自己從哪來,我挑了些「兒童版」妊娠和生理書籍;為什麼要幫助/分享,為什麼要說話算話 避免熊孩子習性 《why should I share/ help》《Arthur's promise》;世界之大之美,不是你所見即全部,亞馬遜的跳蛙甚至能捕食鳥類 《The Actual Size》;我沒辦法正經讀童話說公主王子live happily ever after,《A Worldwide Cinderella》…
書看得多了,有時候掃一眼封面就知道是不是right for u。
3、節日讀物
Holiday season collection是一定要有啦!要不街上張燈結彩地都不知道為什麼要湊這個熱鬧。
經典叢書/動畫
除了以上我「理解」的讀物分類外,1-4歲經典叢書/動畫也給你們整理如下。
把經典放在最後, 一是真的有經典如《Going on A bear hunt》這類的重磅壓軸;二是很擔心放最開始,活生生把這篇文變成一條書單。
《I can read》系列。這個畫面感沒那麼強,小一些的孩子可能比較排斥。我覺得Step 1比較適合從3歲起吧。《I can read》有很多人物,看你家孩子喜歡哪一類嘍;
《Going on A bear hunt》系列。和《very busy spider》一樣,是美國preschool的常用讀物了;
《Learning to Get Along》系列。關於情緒管理和與人相處;
《Charlie and Lola》系列。Alice 介紹她二妹有段固定開場白:I have a little sister Joanna. She is small and very funny. 而且她最近很愛用大詞,什麼actually,extremely,absolutely之類,全都從這套書學來的。因為是英國出版的,裡面有些表達很英式,不過趣味性還不錯。適合有兩娃的你;
《Elephant and Piggy》& Pigeon by Mo Willems. 爆笑的經典,雖然詞彙少,但太小的娃可能領悟不到其中的詼諧。如果娃可以基本英文表達了,這是非常適合互動的一套;
《Curious George》關於一隻無釐頭的猴子;
《Super Why》開始涉及詞彙拼寫了,適合3-4歲的娃;
《The Science Kid》 初級科普,典型美帝rap風,說說唱唱就把實驗做了。
PS : 經典讀物就像Chanel 2.55 好是極好的 可你不能翻來覆去地只背這一隻吧 Chanel也是會破的
Tips:
1、以上經典讀物我在車裡都有相應的音頻,車裡磨耳朵很容易,也很重要;
2、按照閱讀頻率,我會把Alice最感興趣的,或者新近購入的放一個書架。其他的統統收起,不然書疊書,利用率降低。下圖是今年2月份的,已經更新過幾輪了。
嗯,差不多就這樣了。還是很稀鬆平常的一些讀物吧,沒有說誇張到買美國教材在家裡學。幹嘛把自己逼那麼緊?什麼都來得及。除非看中的秋冬新款斷了碼,那才真叫要命。
相關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
歡迎在小花生網(www.xiaohuasheng.cn)分享成長故事和生活感悟;也歡迎加花生編輯微信號 linzi1939,溝通、投稿。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把世界上先進的教育帶到我們身邊
周一:原版新書開團
周二:實用的學習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趣味學習資源
周四:老師或家長的思考和實踐
周五:兒童電影/動畫片/紀錄片
周六:有趣的觀點和畫報
周日:帶來思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