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師節,總能讓我回憶起以前上學的點點滴滴,無限感慨。
我第一位老師是村小幼兒園的老師,她那時很年輕,微卷的過腰的麻花辮,有些微胖但透著健康和活力。我從兩三歲離開村裡託兒所老奶奶那就進入了幼兒園,一直待到進城上小學前。老師是全科老師,幼兒園和村小在一起只有一個教室,裡面的孩子從兩三歲的到七八歲的都有,老師什麼都教,美術、音樂、舞蹈以及識字啥的。別小看村裡的教育水平,後來來到大城市上小學,一年級我疊紙的花樣在班裡數一數二,全賴幼兒園打下的堅實基礎。由於就一位老師,記得很清楚,有次老師病了,沒來上課,一屋子的小朋友十分的苦惱,後來在大孩子的提一下,我們接伴去探望老師。蘇北農村住的很分散,雖然在一個村,但是照現在我回鄉時估算了一下路程,大約也有五六裡地,一棒子小朋友手拉手順著鄉間小路到了老師家確撲了個空,當然老師回來後聽說我們去看她自然是十分的感動。後來大學期間有次回鄉,在鎮上看到老師,她領著一群鎮中心幼兒園的小朋友,長發已被短髮代替,但雖時隔多年,老師的樣貌變化確不大,一眼就認出。也許跟孩子們相處是最好的駐顏劑吧。
追憶起老師,印象深刻的都是我們去探望老師的場景,小學裡記得二年級的班主任是位十分慈祥耐心的老師,當時她教齡已滿25年,教師節上臺領過證書。她對待我們像自己家的孩子一樣,暖暖的,有次老師生病了,好久都沒來上課。於是下午放學的時候部分同學就提議去看看,有跟老師住在一個院子的自告奮勇領路,大家就浩浩蕩蕩去了。現在我老爹還對老師印象深刻,經常把老師對我的評價掛在嘴上,其實他除了每學期去開個家長會,基本上什麼都不管。
高三那年夏天除了高考,我親愛的英語老師也迎來了她人生的重大時刻。老師從初一就教我們班,一直教到高三,從一個剛出校門的小姑娘,六年間為人婦為人母。老師在我們高三那年有了寶寶,她大著肚子一直堅持到了6月,在生產的前幾日還在給我們上課。當有一天我們和其他班上了大合堂,由隔壁班的老師給我們代課的時候,我們私下切切私語,猜測老師估計去生孩子去了。很巧的是,我們學校對面就是婦產醫院,於是中午大家接伴直接到醫院探望了剛剛升級為母親的老師,男同學們也不避嫌,居然也跟著去了。看到老師疲憊的面容還有她八九斤沉的胖千金,我們都很欣慰,看著寶寶怎麼也看不夠。老師很圓滿,我們是她工作後帶的第一批學生,她也有幸將我們送到畢業,看著我們步入大學。但是她也有無奈,畢業那年暑假去看望老師,聽說學校要求她新學期返崗上課,可是她的產假還沒休完,老師很傷心,我們義憤填膺,紛紛替老師打抱不平。只是胳膊扭不過大腿,女校長的雄風大家記憶猶新,好在老師十分得校長器重重,很快就提拔到年級組長的位置,各項榮譽也拿的手軟。估計現在她回想當年哭鼻子的樣子,也會有些不好意思吧。
講臺上的老師意氣風發,有揮斥方遒的瀟灑,帶著令人崇拜的光環,臺下的老師與常人無異,也要面對柴米油鹽的尷尬,面對生老病死的無奈。我們印象裡的高大的老師,遠不如脆弱的老師讓我們更能共情,更覺得心疼。老師雖然是一份職業,但更是一份事業,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們值得全社會的尊重,尊重他們就意味著我們對未來的希望。教育是立國之本,教育也是民族綿延的保障。祝天下的老師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