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測體溫、消毒、領口罩、登記……內蒙古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內民幼師專)遲來的開學季,風已漸漸滾燙,一樣滾燙的還有學子的心。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被譽為「幼兒教師的搖籃」,目前4800餘名在校生中,有3288人就讀於學前教育系。建校以來,學校共培養各類幼兒園、小學教師人才20000餘人,廣大畢業生已成為自治區內、乃至全國各地幼兒教育戰線的骨幹力量。
內民幼師專目前設有15個專業,其中教育類專業11個,除小學教育外,其餘均以學前教育為基礎建設形成,課程設置凸顯幼師特色,以學前教育為「主」,以其他教育類為「幹」,兼顧協同發展專業類群。2019年學前教育專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骨幹專業,全區僅有兩所高校獲此認證。
「教」乃上所施下所效也
上傳視頻課程、在線批改作業、一鍵開啟考試,內民幼師專學前教育系系主任包麗珍在手機APP上一氣呵成完成如上動作,今年雖然開學比以往晚,學生們的課業卻不曾拉下。
早在「幼兒教師」「學前教育」還未形成系統的專業標準時,內民幼師專學前教育系的前身——「教育心理專業組」已經在將學前教育推向專業化,靠得就是嚴抓教學質量這條生命線。如今,在地方各院校中,內民幼師專仍然以「嚴」著稱。「嚴」的背後,是對立德樹人目標的更高要求。組織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引進優質人才,全面推進專業及課程建設……內民幼師專打造了系統嚴密的學前教育體系。
2009年,包麗珍剛當上教育心理專業組組長,回想起當初,她說自己那時候迫切想讓自己的學生們清晰地認識到幼兒教師是什麼樣的,自己將來要成為怎樣的幼兒教師。為此,包麗珍騎著自行車一家幼兒園一家幼兒園的跑,希望各家幼兒園能接收內民幼師專畢業年級的學生去實習,「只學課本知識是不夠的,一定要讓學生真正見到幼兒教師怎麼去教小朋友,學生才能有體會才能效仿學習。」包麗珍說。
包麗珍是幸運的,她親自登門拜訪的幼兒園裡,很多老師都畢業於內民幼師專,很多園長、副園長都出自內民幼師專,聽聞有母校的學妹學弟要來實習,都欣然應允。
漸漸地,與內民幼師專合作的幼兒園越來越多。內民幼師專現與70多所幼兒園保持著長期合作關係,與27所自治區級示範園籤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它們已成為內民幼師專堅實可靠的實習實訓基地。在合作幼兒園的幫助下,內民幼師專完成了多項科研課題,也使教學實踐工作更為規範,畢業實習雙導師制度得以持續推行——既有校內課業指導老師,也有園內實踐督導老師。
2015年,由內民幼師專牽頭,全市各旗區幼兒園及開辦學前教育專業的高職學校積極參與,組建了「鄂爾多斯幼兒教育集團」。「幼教集團」極大推動了「校園合作」與「資源共享」,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雙導師制」也受到了集團內各校各園的歡迎。
2018年,學校成立學前教育專業建設委員會,專門負責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外聘專家指導並反覆研討之後,內民幼師專設計完成了一整套獨具匠心且縝密的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蒙、漢)、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三年制特殊教育專業、三年制早期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對於內民幼師專來說,「人才培養」不單是要教育出合格的「幼兒教師人才」,還要培養出優秀的「學前教育教學人才」,只有教師們行不言之教,學生們才能明白「老師」二字責任和意義重大。
推門聽課、新教師匯報課、中青年教師公開課、推優課展示,加強教師專業培訓,在工作中推行「師徒結對」、「老帶新」模式,如今,內民幼師已經有一支專業的學前教育「名師團隊」。
管理要嚴格,教學要嚴謹,對待學生卻並不嚴苛,這個「嚴」是包麗珍20年前入校實習時她的專業指導老師傳授給她的。這些年,包麗珍又將「嚴」字的精髓傳授給了年輕教師。
「育」即養子使作善也
幼兒時期是形成性格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因此學前教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內民幼師專正在積極探索學前+特殊融合教育模式,完善0至6歲一體化培養模式。
內民幼師專裡有一所「校內模擬幼兒園」,這裡和真正的幼兒園一樣分為大班、中班、小班,不同班級有適合不同年齡段小朋友身心發展特色的設計——尺寸不一的小床、高低不等的柜子、難度不同的玩具。模擬幼兒園裡,還有用來鍛鍊幼兒生活綜合能力的蒙臺梭利教室、激發幼兒潛能的奧爾夫音樂教室,訓練幼兒身體協調能力的感統訓練室。
「每個學期學生們都有機會到模擬幼兒園互扮老師和孩子,學習蒙臺梭利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還有感統訓練法。一些特殊的孩子有些能力會有欠缺,7歲之前通過系統訓練都能改善,而正常發育的孩子通過這些方法也會更有創造性。其實只要父母能夠足夠關注孩子,多和孩子擁抱、互動,孩子一般都能成長得非常好,幼兒教育實際上就是愛的教育。」 在帶記者到「微格教室」的路上,苗雪萍老師邊走邊介紹校內實踐基地。
當老師一定要會講課,學前教育系三十多名教師能為三千多名學生提供充足的試講機會嗎?「微格教室」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微格教室裡安裝了先進的網絡視頻系統,老師在總控室裡可以讓幾間微格教室同時開講,學生也能把自己的講課視頻拷貝儲存,反覆觀看,對比不足。
目前,內民幼師專學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等專業有60餘門課程,語言、社會、健康、科學、藝術五大學科均設有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課程,模擬講課、模擬說課、製作玩具和區角等實踐環節佔有很大比例,學前衛生學、學前心理學等核心課程已經被評選為自治區精品課程。
因前身為「教育心理專業組」這個背景,內民幼師專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都非常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學前心理學是學前教育系的必修課,學校每年都會邀請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心理學「大咖」為心理教研組的老師們講授心理學的前沿理論,心理健康與指導中心更是成為在校生心靈棲息的港灣。
個體訪談室、團體輔導室、音樂放鬆室、宣洩室、沙盤遊戲室,可謂五臟俱全。學校的心理健康與指導中心裡,每天都有心理教研組的老師值守,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學校的綠源心理協會也是頗受學生歡迎的社團,協會的成員經常會在心理健康與指導中心組織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在互助互愛中一起成長。「學生們只有擁有了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德,今後走上幼師崗位才能給予小朋友們足夠的關懷和愛護,引導小朋友成長為心中有愛有力量的人。」學校心理健康與指導中心主任關淑霞說。
「大」乃正而直立人也
2012年10月內民幼師專升格為高等專科學校,並於2013年秋季開始培養大專學歷學生。
邁進「大」字門,「教育心理專業組」正式成為「學前教育系」,等待他們的是全面的升華。在繼承發揚「實踐+藝術」特色的基礎上課程安排向深走精,更加注重學生的均衡發展。舞蹈、聲樂、鋼琴、繪畫這些過去中專時期的必修課程延續到了大學時代,傳承「師範精神」、建立情感連接、強化專業認同,在知識不斷更新的同時,他們更加注重能力的養成。大學這扇門後是更加恢弘的色彩。「升格為高職高專院校,要求我們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雙提升,不光要改善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對我們老師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們也要加強學習,針對大專階段學生的特點,提供適合他們發展需求的教育。」學前教育系老師王靜說。
2018年,還在讀中專的張曉燕獲得了內蒙古幼師中專技能大賽的三等獎,「 在校內選拔的時候由於我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均衡被選中代表學校參賽,比賽後我仿佛一下明白了,要想當好幼兒教師,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2019年,張曉燕升入大專,此時在她的體會中,除了能力,更多了「責任」。要為稚嫩的孩子撐起一片天空,首先自己要成為一個正面而直立的人。
「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理論知識紮實、藝術技能強,做事條理清晰,具有深厚的專業功底和良好的師德……」,這個評價,是落款為錫林郭勒市西烏珠穆沁旗巴拉嘎爾幼兒園的一封信中的一段。2019年內民幼師專學前教育專業申報國家級骨幹專業時,全自治區各地幼兒園鼎力相助,紛紛發來「用人單位評價」,對從內民幼師專走出的幼兒教師讚不絕口。
「我認為新時代幼兒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就是『懂孩子』,不是單純會唱會跳就行了,要做到『懂』,需要我們耐心地接近、觀察孩子,學前教育是根植於心的教育,重在培養有健全人格的孩子,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站在未來人的角度,去培育全面發展、全面適應社會的人。」東勝區罕臺達爾罕壕幼兒園園長裴豔冰回母校進行《新時代幼兒教師素質》講座時對她的學妹、學弟們如是說。
裴豔冰曾榮獲自治區級教學基本功一等獎、市級優秀教師、市級教學能手、區級傑出班主任、區級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曾被市教育教體局聘選為學前教育兼職教研員;被東勝區教育教體局聘任為名師講師壇講師……還有很多像她這樣優秀的學前教育人才從內民幼師專走出去,走向了全鄂爾多斯市、全自治區、乃至全國,她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以所學所悟,用心培育著能夠正面而直立面對未來的人。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辦好學前教育不容易。融合、均衡、系統,立足幼兒身心健康,內民幼師專將學前教育的「專」字越寫越「精」。
【來源:鄂爾多斯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