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 我國居民住房條件已得到了大幅度...

2020-12-11 五邑房產網

文/範欣

近期,住建部和央行聯合召開了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多家房地產龍頭企業參會,公布的會議新聞稿提到:「人民銀行、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前期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

根據會後媒體報導,上述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主要指的是「三道紅線」政策,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試點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如房企「三道紅線」都觸線則為紅檔。以有息負債規模為融資管理操作目標,分檔設定為有息負債規模增速閾值,紅檔有息負債規模不得增加,每降低一檔,上限增加5%。市場普遍預計「三道紅線」政策將於2021年正式實施。

消息公布後,整個地產界都出現了較大震動,特別是處於紅檔線上的房企,紛紛組織研究應對之策。總體而言,「三道紅線」政策主要目標是為降低房企的資產負債率和槓桿率,房地產企業為達到標準核心措施在於加快銷售、大幅提升回款速度、提高周轉率、減少拿地,輔助措施可以在項目上引入合作方。就在各房企還在積極研究對策之時,恆大已率先行動,9月6日恆大公布了其促銷計劃,未來一個月內,恆大在全國的樓盤全線七折,並提出9月和10月的銷售目標定為單月1000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房地產企業的相關融資政策就一直在收緊,銀行、信託、基金、發債、海外發債等房地產企業傳統融資渠道一直處於持續變窄的趨勢之中,這對於屬於資金密集型的房地產企業而言無疑是釜底抽薪。很多中小型房地產企業一旦1~2個項目出現銷售困難或回款不暢就會面臨無法持續經營的困境,很多傳統高槓桿房地產企業近年來也放慢了擴張的步伐,部分企業甚至不得不廉價變賣手中項目、公司股權或土地儲備回收資金。持續收緊的政策其實已經達到了控制房企過快擴張的目的,那麼很多人不禁會問為何此時政策會繼續從嚴呢?

要回答這一問題,可以從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和整體宏觀政策取捨兩個方面進行解讀。

在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方面,隨著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國居民住房條件已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2018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就已達到39平方米,超過了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不久前央行統計的數據還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的住房擁有率已經高達96.0%,戶均擁有住房1.5套,均大幅超過美國等發達國家,通俗地說就是目前我國已經建成的房子已經足夠居民居住了。在此背景下,2017年以來每年17億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超高銷售面積其實是難以長期持續的(2017年16.9億平方米、2018年17.17億平方米、2019年17.16億平方米),今年以來居民長期貸款增速就一直處於下行區間,預計2020年商品房銷售額很難再達到17億平方米。可以說,房地產行業正在快速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

未來一旦年均商品房銷售面積出現下降,那麼很多高槓桿房地產企業都將面臨重大生產經營問題,與其到時候由市場進行被動調節,不如政策提前打出富餘量,通過嚴控頭部房企槓桿率達到主動去槓桿的目的。未來一旦年均房地產銷售面積下降,則頭部房地產企業可以憑藉其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對中小型房地產企業進行整合,在提高行業集中度的同時也可以避免房地產行業可能出現大幅波動。

另一方面,當前房地產行業仍有一些政策有強烈的時代屬性,已經跟不上高質量發展的節奏,其中以期房銷售政策最為典型,每年全國各地都有因期房銷售政策導致的開發商資不抵債無法交房或交房時房屋質量與銷售宣傳嚴重不符的案例發生,給購房者帶來了較大的損失,期房銷售急需轉為現房銷售。但如果房地產企業整體的槓桿率過高,那麼這一政策的調整無疑會造成業內很多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因此,嚴格限制房地產企業過度融資和高槓桿運營對促進房地產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是明智之舉。

在整體宏觀政策取捨方面,應當注意到,近期美元在美國經濟下行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雙重影響下持續走弱,美元指數從5月末的99左右下跌至9月1日的92附近,下跌7%。人民幣則在經濟快速復甦、經常項目順差增加和貨幣政策邊際收緊背景下兌美元出現了快速升值,離岸美元兌人民幣已經從5月末接近7.2高點下跌至當前的6.83左右,3個月時間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超過5%。短期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資金有流入的預期,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同樣有升值趨勢,而我國房地產市場本就存在一定虛火,如果不及時控制住房企融資,那麼房地產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再次衝高則未來無疑將面臨更大的風險,且會對物價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在此方面可舉一個相對不恰當的案例。1985年美、日、英、法、德5國籤署了「廣場協議」,德國與日本在籤訂「廣場協議」後本幣兌美元都出現了大幅升值,日本籤訂「廣場協議」後為減少日元升值對經濟的通縮影響,大幅降低了市場利率,進而刺激了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大幅上漲,而日本到上世紀90年代通脹大幅提升之時才出臺政策調控過熱的房地產,直接導致了此後「失去的20年」。與之相對應,德國籤訂「廣場協議」後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上漲壓力,但德國比日本提前提高利率並大量建設保障性住房,進而避免了經濟泡沫化,奠定了其未來20年製造業強國的地位。從這個角度看,「廣場協議」並非日本經濟崩潰的根源,根源還是在其自身未能及時有效控制資產價格上漲。

雖然「廣場協議」用在當前人民幣短期升值上是不夠恰當的,但是卻提供了本幣升值過程中宏觀政策的應對之法,事實上,後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東南亞一些國家還是倒在了本幣幣值虛高所導致的資產泡沫這一道坎上。因而,未雨綢繆提前對房地產行業進行打壓是有效的防範舉措。

作者為財經評論員

(校對:張國剛)

標籤: 房地產行業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住房租賃行業發展需求和市場規模分析 租房需求擴大推動...
    原標題:2020年中國住房租賃行業發展需求和市場規模分析 租房需求擴大推動市場增長   城鎮化進程推動人口流向城市
  • 2020年中國住房租賃行業發展需求和市場規模分析租房需求擴大推動...
    城鎮化進程推動人口流向城市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鄉鎮城區改擴建項目的上馬,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積開工。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預示了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高速起飛。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2010年的49.95%提升至2019年的60.60%,提前完成《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中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60%的發展目標,並且隨著主要城市聚集人口能力的增強,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0%。
  • 任澤平:客觀評價我國房地產的二十年歷史成就、當前難題及制度變革
    我國房地產二十年市場化發展大幕就此開啟。  (一)房地產行業在繁榮中走向成熟  房改以來,受益於城鎮化和經濟增長,居民住房需求集中釋放。1998-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從33.4%上升至59.6%,年均提升1.3個百分點,住房需求快速增加;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居民購買力大幅提升。  中國房地產由此歷經二十年長周期繁榮,行業各項指標大幅增長。
  • 陝西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8.8平方米
    全國和各省城鎮居民住房條件什麼樣、國內房地產有可能在何時碰到「天花板」?近日一組有關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的數據對此予以反映。9省城鎮人均住房面積超全國,大多在南方易居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住房飽和度研究報告》,通過一組數據對比來反映我國居民居住條件的變化:1978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僅6.7平方米,但此後40年,尤其是1998年房改以來,商品房逐漸代替政策類住房成為增量市場主流,我國的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大幅提升,2019年達到39.8平方米
  • 中指預判:「十四五」住房需求空間有多大?
    綜合來說,房地產行業市場化以來,城鎮居民居住環境已有較大改觀,未來隨著經濟水平持續增長,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但增長幅度存在放緩傾向。在經濟發展帶動下,預計未來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將以年均0.8平方米的幅度提升,至2025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將達到44.5平方米。
  • 住房租賃市場:政策與未來——房地產周期系列研究之二十六
    2015年住建部等部委相繼出臺《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指導意見》、《關於放寬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鼓勵住房租賃市場發展。
  • 房地產市場結構需進一步優化 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但房價的決定因素不僅取決於居民收入增速,還與市場預期有關,在寬鬆貨幣政策刺激下,全球資產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另外,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倒掛,吸引了大量套利資金進入樓市。其次,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的房價出現分化。在去年初的疫情衝擊下,2020年2月份所有城市的市場交易量均出現大幅度下跌,但隨後一線城市恢復速度明顯快於其他城市。
  • 脫韁的房地產走上回歸之路
    改革激發市場活力資料顯示,1978年以前,我國幾乎沒有房地產市場,沒有房地產行業。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採取「行政劃撥,無償、無限期、無流動」的土地使用制度,致使土地在經濟發展中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導致土地大量浪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能通過其帶來的土地增值得到回收,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面貌長期落後。1987年,深圳經濟特區大膽嘗試把單一行政劃撥分配土地變為協議、招標、拍賣出讓等多種分配方式,把土地使用權由不能流轉變為可以轉讓。
  • 2016.01:我國居民住房質量的縣域差異時空分析(葉柳)
    :本文基於第五、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合描述性統計方法與空間分析方法,對我國居民住房質量的縣域差異及空間演變特徵進行研究。,我國逐步推動住房的商品化與社會化,旨在滿足居民「住有所居」的基本需求。房改在不斷改善住房條件的同時也造成一些困擾,住房難、住房擁擠、住房設施差等問題成為我國民生問題之重,提高居民居住條件,更成為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及相關住房政策的實施,我國住房基本上告別短缺,居住質量也不斷得到改善,然而區域經濟發展、居民收入差異,區域住房質量分化也日趨嚴重。
  • 中國房地產金融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四是資產證券化時代的到來和利率市場化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房地產貸款的增長。未來**到**年,房地產貸款在整個銀行信貸中的佔比有可能會達到30%。理由是整個金融對房地產領域的支持動力勢必會隨著未來房地產需求持續平穩的發展而不斷增加。經歷此輪調整,市場會比過去更加理性。而隨著市場越來越理性化,需求會不斷地被釋放出來,未來的商業銀行甚至整個金融體系對房地產領域的支持力度只會加大,不會減少。
  • 2020-2026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年,我國商品房住宅銷售面積較 **年增長了 17.52%,增長速度快速回升。 **年全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房地產剛性需求減弱,同時房價下跌導致房地產投機性需求退出, **年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 **年,政策環境改善,在行業政策定調去庫存、信貸政策持續寬鬆支持消費的背景下,居民購房門檻和成本降低,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
  • 建設工程與房地產律師業務的歷史發展與未來展望
    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法律制度也在進行著不斷地更新與完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建設工程合同和房地產糾紛案件的數量增多、類型多樣,為了規範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的有序發展,在過去幾十年間,建設工程與房地產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
  • 2020年中國景觀設計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多重因素利好下...
    我國景觀設計行業當前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景觀設計根據設計物大小劃分為大型規模如城鎮區域總體規劃,中等規模如城市主題公園、城市廣場等,小型規模如住宅小區、家庭庭院等;根據設計標的可分為市政園林景觀設計與地產園林景觀設計。
  • 各行業薪資排名調查,金融居首,房地產行業已淡出前列
    隨著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各行各業的薪資標準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曾經盛極一時的房地產行業,漸漸失去往日的地位,房地產行業就業人員的薪資已經不在薪資排名的前列。除了房地產行業,哪些行業的薪資排名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呢?
  • 房地產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銳地產謀高質量發展成共識
    隨著我國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要推動經濟向新的階段提升,勢必要把樹立質量第一意識、提升質量水平作為重要抓手,加快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 陳晟:中國房地產經紀行業的趨勢與展望
    今年,在疫情防控期間,一些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經紀機構和居住服務平臺積極應對變化,推出「VR(虛擬實境)看房」等一系列技術運用,在穩定住房消費、節省社會時間精力成本、提升房地產流通效率等方面發揮了作用;不少城市也出臺政策,鼓勵加大網際網路、虛擬實境技術、大數據、人臉識別、區塊鏈等技術的運用。 數位化、線上化已經成為房地產經紀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 北京高品質住宅評價標準出臺 促進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的住宅品類與規模不弱於歐美發達國家,但在住宅品質、施工質量、監管體系方面仍有較大差距,比較突出的短板是建造方式落後、產業化程度低、環境負荷高。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制定更高的建造標準,促進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走向高質量發展。」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志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 隨便買房就能漲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式
    來源網絡近二十年房產投資有點類似股市裡的牛市,隨便買一隻股票都能漲甚至直接漲停,近二十年我國的的房產吃著國家經濟增長與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紅利,全國各地的房子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我國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的時期,不僅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質量和水平,也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房地產業早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但付出的代價也是顯而易見的導致房價過高,住房成為許多國民的不可承受之重,衣、食、住乃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住房更關乎國計民生,房價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
  • 資信打造發展新優勢 促住房市場健康發展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實現上下遊、產供銷有效銜接,促進農業、製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係協調。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十九年來,地產資信評審大力推動房地產業保持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推動房地產金融業主動適應國家政策要求。
  • 如何認識當前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收入差距總體上呈現出擴大趨勢,當前是否已達到最高點並開始下降呢?綜合判斷,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已越過倒U曲線頂點並進入右側,未來將呈現繼續下降的趨勢,理由如下:   第一,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諸多指標都已呈現下降趨勢。一是基尼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