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情緒化的女人是有多麼的可怕,中國自古不缺雄才大略的女政治家:商朝的王后婦好曾經多次率軍遠徵,掃平禍亂,扶保自己老公商王武丁;西漢太后呂雉在高祖死後執掌國家16年,為「文景之治」打開了局面;文帝的皇后竇漪房先後輔佐文帝,景帝,武帝三代皇帝,推行黃老,與民休息,為漢朝積累國力立下汗馬功勞;北魏的馮太后扶保自己孫子孝文帝拓跋宏推行了「太和改制」,是魏晉南北朝的北方終於出現了第一個穩定的強權;唐朝武則天在位15年,史書評價「治宏貞觀,政啟開元」,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北宋的劉娥劉太后(真宗皇帝的皇后)仁宗之母,自稱「吾乃趙家老婦,行祖宗之法」輔佐小皇帝開啟了一代善治,史書評「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不過女性也有自己天生的人格缺陷,就是過於感性(洋娃娃不喜歡了,摔了。這個人騙我,宰了。)這是政治家的大忌,而能做出成就的女性,在執掌大權後也是以大智慧克服了自身的弱點。如果做不到這點,憑情緒隨意發揮,又手握大權,那就能把天捅漏了。
比如孝親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就是慈禧太后,這個人統治國家半個世紀,就其雄才大略來說,(雖然沒文化)比乾隆爺不遑多讓:她公公道光爺打的鴉片戰爭輸了,籤了《南京條約》;她老公鹹豐爺打的二次鴉片戰爭也輸了,北京淪陷,圓明園被燒了;她的侄子光緒皇帝親政後打的甲午戰爭更是慘敗,籤了《馬關條約》;唯獨她自己打的中法戰爭,贏了。自打天平天國被剿滅後,國家生靈塗炭,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一,民貧財盡,國家百廢待興。大清開始了以自強為口號的洋務運動,這次偉大的改革就是慈禧太后發起的,而且運用自己的鐵腕收拾了朝中一批頑固派,比如理學大家倭仁(蒙古人),這才有了中國最早的近代化,修鐵路,架電線,辦報紙,造輪船。
晚清立憲的時候,也是老佛爺一馬當先,她一生幾乎都是洋務維新派,那為什麼死後落的罵名,千秋萬代不得翻案呢。因為她太情緒化了,95年甲午戰敗後,光緒皇帝不甘做亡國之君,任用康有為高維新變法。康有為這個人,學術上是個騙子,(搞《新學偽經考》,翁同龢看了評價:「此野狐禪!」)政治上半個騙子,講立憲在推行變法後隻字不提立憲(恭親王臨死時留遺言:「康有為廣東小人,不可重用。」)慈禧太后跟光緒商議後,讓康有為出局,結果他弟弟康廣仁又供出個「圍園殺後」的計劃。這一下慈禧太后和光緒之間的親情發生崩裂:老娘含辛茹苦從四歲把你養大,讓你當上了皇帝,從小關注你每一頓吃什麼,每一天穿什麼,你長大了想自己辦事,老娘就讓位退隱頤和園,你這小子還要勾結外臣殺我,你這個沒良心的。
慈禧幼年喪父,26歲守寡,40歲的時候兒子死了,從1898年又經歷了光緒背叛以後,慈禧太后就徹底瘋了,她變成了一個傷心的母親,發誓要用盡一切手段報復這個世界,首先砍了戊戌六君子,然後滿世界追殺康黨,在後宮屠殺太監,把光緒囚禁在瀛臺,最後甚至不惜一口氣向全球排行前11的國家同時宣戰,把大清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這就是一個情緒化的女王的可怕,如果沒有情緒化小編認為她也不會做這些事情,所以做人一定不能情緒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