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女兒:語言攻擊背後情緒化的父母,失職又可怕

2020-07-31 無憂貝兒

當孩子降臨到一個家庭時,對於父母而言,孩子的出生不僅僅讓他們在這個世上多了位和彼此血脈相連人,更多的是需要承擔一份責任。我們常說:「生養之情大過於天」,但「生而不養」則是一種失職。近年來,我們頻頻看到有父母虐待孩子的新聞,在感嘆父母失職的同時,也是十分的心疼孩子的無辜和無助。

9歲的儒儒是常亮和石慧的第三個孩子。因為一些原因,儒儒生下來的身體不好,常亮和石慧也經常會因為生活瑣事而爭吵,儒儒的兩個哥哥也處於青春叛逆期脾氣暴躁。每天父母無休止的爭吵讓儒儒從小就不怎麼說話,沒事就躲起來,再加上常亮有一點重男輕女,對儒儒從小做的事情就不管不顧,可想而知孩子的生活的有多麼委屈和不易。

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女兒:語言攻擊背後情緒化的父母,失職又可怕

一次,常亮喝了點酒回到家中,看到儒儒在客廳看電視,便對儒儒破口大罵:「我為什麼會有你這樣的女兒!」無端的指責和長久以來積壓的委屈讓儒儒突然站起來,眼中含著淚大喊道:「你不喜歡我為什麼要生下我,你知不知道我每天都感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是多餘的。」

儒儒的哭訴如一盆冷水澆在了常亮身上,他才發現自己不常言語的女兒已經9歲了,而自己對待女兒是那麼的不關心。那天晚上之後,常亮想了很多意識到了自己對女兒的疏忽和失職,決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態度,多關心女兒的成長。

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女兒:語言攻擊背後情緒化的父母,失職又可怕

對於儒儒來說,剛開始父母關愛的缺失確實是非常大的傷害,但好在她的父母發現自己的錯誤後及時的改正了,也沒有完全錯過孩子的成長。現在,由於生活瑣事爭吵而把怨氣撒到孩子身上的父母其實很常見。他們被稱為「情緒化父母」,這些父母任由自己的情緒控制自己,根本不顧及對孩子有什麼影響。而往往非常情緒化的行為之後,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那麼,情緒化父母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影響呢?

1、影響孩子對婚姻的看法

經常爭吵的夫婦會給孩子的婚姻觀造成「不幸福」、「勞累」等印象。當孩子看到父母因為生活瑣事而爭吵不休,心裡會不自覺地對這種場面產生恐懼,而這種恐懼更是會伴隨一生,影響孩子的婚戀觀,慢慢地磨滅孩子對婚姻、家庭的期待。情緒化父母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會讓孩子變成「恐婚」一族。

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女兒:語言攻擊背後情緒化的父母,失職又可怕

2、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情緒化的父母會讓孩子變得唯唯諾諾,小心翼翼,因為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就不高興了,所以,孩子會變的時刻看大人的臉色,沒有安全感。長此以往,長時間的缺乏關愛孩子就會變得十分敏感多疑,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3、影響孩子的脾氣性情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會持續一生。在情緒化的父母影響下,孩子也會變得性情暴躁,乖張暴戾情緒化嚴重,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沒有益處的。也會影響孩子和他人的相處,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當面對生活瑣事和挫折時,孩子的第一反應不是去解決,而會是抱怨、逃避和肆意發洩自身情緒,也是非常不利於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

我怎麼有你這樣的女兒:語言攻擊背後情緒化的父母,失職又可怕

結語: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但希望已為人父母的朋友能夠明白:家是避風的港灣,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當回家時,請將自己不好的情緒消化一下,不要將自己不好的情緒帶給無辜的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
    導讀: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3歲孩子玩手機半身癱瘓:孩子沉迷手機的背後,是父母的失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情緒化的女王有多可怕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情緒化的女人是有多麼的可怕,中國自古不缺雄才大略的女政治家:商朝的王后婦好曾經多次率軍遠徵,掃平禍亂,扶保自己老公商王武丁;西漢太后呂雉在高祖死後執掌國家16年,為「文景之治」打開了局面;文帝的皇后竇漪房先後輔佐文帝,景帝,武帝三代皇帝,推行黃老,與民休息,為漢朝積累國力立下汗馬功勞
  • 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前不久,在綜藝《少年說》中,有一幕讓我十分痛心。 一個女孩哭著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 「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但仍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譁眾取寵罷了。 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 但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 小孩總報喜不報憂,別以為是孩子的體貼,很可能是父母教育的失職
    但是,當黃老師收到女兒自殺的消息時,特別是看到女兒的遺書時,她才知道女兒一直以來的"報喜不報憂"是一種壓力。確實,"報喜不報憂"的孩子經常被稱讚為體貼懂事,但這種體貼懂事卻讓他們承擔了重重的壓力。報喜不報憂,究竟是孩子的體貼,還是父母教育的失職?我認為,答案是後者。
  • 孩子總報喜不報憂,別以為是孩子的體貼,很可能是父母教育的失職
    但是,當黃老師收到女兒自殺的消息時,特別是看到女兒的遺書時,她才知道女兒一直以來的"報喜不報憂"是一種壓力。 確實,"報喜不報憂"的孩子經常被稱讚為體貼懂事,但這種體貼懂事卻讓他們承擔了重重的壓力。報喜不報憂,究竟是孩子的體貼,還是父母教育的失職?我認為,答案是後者。
  • 心理學家武志紅:比核武器更可怕的東西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無形的,在短期內對人可能不會產生很大的傷害,但長此以往,後果必然很嚴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比核武器更可怕的東西是父母的「語言暴力」。你看別人是怎麼做的,你看看你是怎麼做的,你為什麼不如誰誰誰?比較也會給對方內心帶來很大的傷害。 所以有時候你會發現,你越是用比較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這個孩子就越容易叛逆。所以比較也是暴力溝通的一個來源。綜藝《少年說》中,有一幕。一個女孩哭著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 讓孩子遠離情緒化,父母需要放下"吼"和"哄"
    當然,每次姐姐對兒子一通吼罵之後,如果旁人勸說她不要這樣對孩子的時候,姐姐立馬就會反駁道:"他就是欠收拾,你看,收拾之後,不是做得很好。"可以說,姐姐一直對自己吼罵式的教育頗為滿意。在姐姐看來,對待兒子,沒什麼是一頓吼罵不能解決的,若有,那就再打上一頓就好了。
  • 去情緒化管教:無須衝突,無須憤怒,教你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比如你有一個成績優秀的女兒,一個成績非常糟糕的兒子。女兒有一天拿回來一張考得不理想的試卷,因為她生病幾天,拉下了功課。這時你本能不會怎麼說她,因為這次只是意外。但是,你兒子卻昨天才拿回一張59分的試卷,此時你看到女兒的試卷,可能就會想到兒子的試卷,心裡會想:怎麼又來一張糟糕的試卷?
  • 比老虎更可怕的,是情緒化的人
    老虎其實不會無緣無故攻擊人類,雖然沒有聲音,但女子三番五次試圖把丈夫拉下車說清楚的過程,可以感受到她情緒的激烈,這種激烈會引發動物的攻擊性,進行自衛式防備。 這個女子最終活了下來,但我不知道她的餘生將在如何的愧疚中度過——因為,她的情緒化,殺死了自己的家人。
  • 熊孩子打碎45萬「迪士尼城堡」:每個熊孩子背後是教育失職的父母
    熊孩子的背後,監護人的父母失職是教育教養的缺失。不分場合的父母,才有不分場合的孩子不分場合的父母,自然不可能教育出懂得分寸的孩子。那些大錯特錯的行為背後,都有一群神邏輯的父母。給孩子錯誤的信息,孩子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妥當且正確的」。
  • 隱形攻擊:比直接攻擊更傷人的,是那些隱藏在背後的傷害
    當你因為對方的否認和沉默大動肝火時,她們就會馬上變成一個委屈的受害者:我什麼都沒說,你怎麼能對我這麼生氣?而當你因為自己過激的表現心生內疚時,她們就實現了攻擊的目的。在表達憤怒時,你和家人有什麼相同或不同?可以說,一個人的環境、所受到的教養方式、受挫的經歷、壓力,都會成為憤怒管理的風險因素。事實上,表達憤怒這件事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憤怒沒有被看見和接納。
  • 「我是為你好」,父母常對孩子說這話,本質是另一種「語言暴力」
    提到家庭教育中的語言暴力,很多家長都覺得是「你怎麼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是豬嗎?」、「隔壁小芳又考了一百分,你不學學人家,我生塊叉燒都好過生你」這類直接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的話。父母的口中還有一種話,雖然看似很理性,但它本質上只不過是另一種「語言暴力」。這種話,就是許多父母常對孩子說的「我是為你好」!大家還記不得記得前幾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一位名為宋倩的單親媽媽,簡直是這類父母的典型。因為是單親媽媽,所以宋倩對女兒英子很好,好到想要控制女兒對生活。她總是說著:「我是為你好」,然後強行幹涉英子的選擇。
  • 比「棍棒式教育」還可怕?愛孩子,父母請不要使用「語言暴力」
    有一次我看見同事用手指指著孩子的臉罵,孩子蜷縮的像個受驚的小動物。後來我跟她提起,不應該這樣對孩子,結果她說當時控制不住自己,完全沒察覺到在孩子面前說了一些過分的話和手指的動作,後面想起才覺得後悔。原來同事的媽媽在她小的時候常常這樣指著她的來批評,她明明很厭惡媽媽的語言暴力,卻不知不覺地在自己孩子面前使用了同樣的教育方式。
  • 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一個女孩哭著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但仍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譁眾取寵罷了。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但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 女醫生被輿論活活「罵死」,語言暴力究竟有多可怕?
    「一見你我就特開心!「「你真的很美!」「這個世界因你而改變!」……就這樣實驗30天後,你猜,發生了什麼?語言可以塑造一個人活出最美好的自己,語音也可以輕易摧毀一個人想結束生命。前兩天,就有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
  • 「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我媽」:語言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前段時間,在綜藝《少年說》中,有一幕讓我十分痛心。一個女孩哭著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但仍有不少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只是譁眾取寵罷了。語言暴力怎麼可能傷害到孩子身體呢?但以下兩項研究,可能會讓你對語言暴力的傷害,有新的認知。
  • 高興給塊糖,不高興一巴掌,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情緒化育兒中煎熬?
    媽媽卻不依不饒地追著罵:「跟你說了多少次,四五年級很關鍵,每天早上要早點起床晨讀,你都當耳邊風,早上起床還要叫,叫了還不起,你是打算下半年成績墊底嗎?整天除了吃睡玩,你還會什麼?我看你以後能有什麼出息?」
  • 15歲抑鬱症女孩跳樓身亡:父母自查這5點,尤其親子矛盾的家庭
    尊重是看見,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諮詢中有一位媽媽非常詫異自己的女兒和自己撒謊,牙套明明在家,卻和自己撒謊說已經帶了。這是孩子的品格出了問題嗎?不是,孩子是不希望父母嘮叨,指責和批評,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所以孩子選擇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 母親懷疑女兒偷錢失手打死女兒,你還要拿孩子當出氣筒到何時?
    11月18日,深圳龍崗法院披露了一起案件:2020年2月的一天晚上9時許,在餐館當服務員的母親懷疑12歲的女兒偷了自己28元錢,便從鞋柜上拿了一根塑料按摩板,多次擊打女兒大小腿後側、手掌心等部位,致女兒大面積的皮下出血、軟組織挫傷,最終引起失血性休剋死亡。
  • 「媽,你為什麼不逼我?簡直太失職了!」有遠見父母,都帶點絕情
    ,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你就不讓我學啦!、失職,簡直太失職了。」,可是我真怕他長大了恨我,質問我,媽你怎麼不逼我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