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情緒化管教:無須衝突,無須憤怒,教你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2020-08-28 寫文字的媽咪

某晚上,樓上不知哪戶夫妻吵得不可開交,砸碗摔杯子,期間還聽到孩子在哭。吵了差不多大半個鐘,估計有鄰居受不了啦,在業主群通知物業來處理。最終在物業的介入下,才結束了這場嚴重擾民的夫妻大戰。離開時,物業走下我們這層樓逐家逐戶解釋,原來是這家人的孩子做作業不自律,偷玩平板遊戲,孩子媽媽暴怒打了孩子,然後孩子也不甘示弱,跟媽媽扛起來了。孩子爸爸夾在中間受不了,於是就跟孩子媽媽也吵起來,最終導致了夫妻大戰。

發生這樣的事件,同是作為家長,我們是否問過自己:「我就不能做得好點嗎?我就不能好好地控制自己,做個稱職的家長嗎?我就不能讓局面冷靜下來再談管教,以免火上澆油嗎?」我們想制止他們的不當行為,但我們又想在重視且增進親子關係的前提下,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反饋。我們想鞏固,而不是損害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最好能讓這個過程儘量少點衝突和情緒。但有時我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同時也覺得溫和的管教方法收效甚微。

世界知名兒童教養專家,美國的丹尼.西格爾和蒂娜.佩妮.布賴森聯手攻克了這一難題,他們在繼《全腦教養法》之後,又再度聯手打造了這本全新力作《去情緒化管教,幫助孩子養成高情商、有教養的大腦!》。

這本書為家長指出了一種有效又有愛的管教方式,這種管教方式有別於傳統的教育孩子方法,它去除了傳統管教上的衝突好讓情緒化成分,給家長們提供了一套去情緒化管教,全腦教育的管教策略,讓家長變得輕鬆,教育自然也會更有成效。

全腦教育的核心:撫育孩子靠大腦

作者在書中指出,孩子的大腦正如在建的房屋。腦幹和邊緣系統組成了通常被稱為「爬蟲類腦」的底層區域,它存在於頭骨內大概從鼻梁到脖子上端這一高度的切面上,其中腦幹部分從出生時起就非常活躍了。

構成上腦的東西叫大腦皮質,它存在於我們前額後頭的位置,是大腦最外面的一層,有些人更願意將它比作「大腦的樹皮」。不像只負責幾個基本功能的原始底層大腦,上腦有一長串的關於思考、情緒和交際的功能清單。正是這些功能讓我們能過上和諧而有意義的生活,享受健康的人際關係、全面的決策和籌劃能力、身心管理能力、個人洞識、靈活性和適應性、共情能力、道德觀。

上腦的發育時間比較長,一個人要直到25歲左右,上腦才能發育完全。因此,在每個人生命之初的12年裡建立起的上腦基本結構,都可以被重塑和改變。作者在書中把這稱為青少年的頭腦風暴。

對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說,他的上腦,尤其是其中的右顳頂聯合區和前額葉皮質,仍在發育當中。所以,當面對困境或難題時,他的動機和意圖是不明朗的。反而是道義上的想法會出現,也就是非黑即白,公平、公正,會分得很清。

而人的下層大腦相對更為原始,負責人體基本功能、與生俱來的反應和衝動以及強烈的情感。上層大腦進化程度更高,控制著一些重要的高級分析思維功能。

大腦的上下兩部分是垂直整合的。這意味著上層大腦可以監視下層大腦的行為,並幫助下層大腦平息強烈的反應、衝動和情緒。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平時要學會整合孩子的上下腦。比如在孩子心情不好時,在他們做了我們不喜歡的事情時,我們就得根據大腦的不同部分、不同工作區域以及不同工作方式,拿出不同的反應去激活他們不同的腦迴路。其實就是對症下藥的意思,哪裡有問題治哪裡。

特別要注意的是,孩子在發脾氣時,必須激活孩子的上腦,讓上腦在紊亂的精神狀態的大腦,創建一個功能性的連接,使他恢復良好的狀態。然後我們就可以用上腦帶動下腦,控制下腦。這樣,孩子就不會繼續爆發情緒了。最後,因為上腦總是控制著大腦,孩子會越來越擅長做出明智的決策,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關心他人。

去情緒化情感連接,構建高情商大腦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跟著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去學習或者接受教育,或者接受一些價值觀和理念。在孩子感覺受傷或憤怒的時候,我們必須先跟孩子建立連接,讓孩子知道,我們跟他是站在一邊的,而不是說要去證明自己是對的,孩子是錯的,把自己和孩子劃在一個對立面。只有先跟孩子站在同一邊,讓孩子知道不管怎麼樣,媽媽或者爸爸永遠都是在支持她、體諒她、能夠理解她的時候,才能給孩子理性引導。

那麼我們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情感連接?

首先,我們得先關掉鯊魚音樂。鯊魚音樂其實就是恐懼式教育,我們的注意力被那些能引起激烈反應的東西所吸引。我們擔心前方會發生什麼,但又必須去應對來自身後的東西,於是在處理問題上就會變得非常不理性。

比如你有一個成績優秀的女兒,一個成績非常糟糕的兒子。女兒有一天拿回來一張考得不理想的試卷,因為她生病幾天,拉下了功課。這時你本能不會怎麼說她,因為這次只是意外。但是,你兒子卻昨天才拿回一張59分的試卷,此時你看到女兒的試卷,可能就會想到兒子的試卷,心裡會想:怎麼又來一張糟糕的試卷?你的心情這時糟糕透了,於是你就可能開始開始對女兒反應過激,甚至責罵她,然後沒收她的手機。

這就是鯊魚音樂在作祟,讓下腦戰勝了你本來理智的上腦,情緒不斷爆發。

關掉鯊魚音樂後,媽媽可以把女兒拉近身邊,然後攬著女兒的肩膀說:沒關係,這只是一次測試而已,不代表什麼。而且你身體還沒恢復,先養好身體。相信你是是最棒的!

其實,我們的任務,歸根到底是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和鎮定的安撫,即使是在他們最糟糕的時候。

其次,探求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好奇心是有效管教的基石。在對孩子的行為,尤其是那些你不樂見的行為,進行反饋之前,請問問自己:「我想知道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做?」讓這個問題帶領你去發現其它的問題:「他現在想要什麼?他是在要求什麼嗎?我應該發現什麼?他是在表達什麼?」

追尋原因並不代表對孩子的的行為不作批評,只是你想追根溯源,探尋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並能真正深入孩子內心,與孩子進行心的交流。這就是情感連接,學會發問。了解孩子行為後,我們才可以有針對性的重塑孩子大腦。

另外,學會認同孩子、開解孩子,傾聽孩子,並時不時給孩子反饋你的想法。用肢體語言給予孩子愛撫,比如撫摸孩子的頭,攬著孩子的肩膀;用同理心的心態跟她交流,比如說「我明白,我理解。我知道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受」;認真聽孩子講述她的故事,不要打斷她;然後向孩子表達你對她故事的感受,比如說「你這麼生氣我不怪你。如果別人這樣戲弄我,我也會很討厭的。我理解你,你受委屈了。」

其實,當我們關掉鯊魚音樂,去探求為什麼並考慮怎麼做時,就是在表達安慰;就是在認同、傾聽並反射他們的感受;就能建立情感連接,以清楚地傳達我們的愛,並為下一步進行理性引導做好準備。

理性引導:管教的唯一要義就是「教」

進行情感連接後,孩子的上腦會被激發,對家長即將進行的教育也做好準備了,那麼家長就可以開始給孩子分析問題,理性引導孩子了。

管教的唯一要義就是「教」。那麼究竟要怎樣「教」孩子才會讓孩子接受呢?

電視劇《小別離》,初三的方朵朵為了安慰和支持同學,晚上熬夜為同學寫了一章「小說」,內容大概是為這位同學抱打不平。後來她寫的草稿被媽媽在垃圾桶發現,於是媽媽跟朵朵吵了起來,朵朵一氣之下,撕爛了那些草稿。後來朵朵的爸爸方圓,半夜起來偷偷的把撕爛的草稿一點點拼回去,並粘貼好。而這事剛好又被夜起的朵朵發現了,於是父女開始了情感連接。


方圓也在朵朵情緒崩潰,認錯的時候,開始對朵朵進行理性引導。在這過程中,他有一點做得非常好。他首先說支持朵朵寫小說,並希望她將來能在這方面發展,當個小說家。其實他就是先他認可了孩子,並給孩子送去了愛與鼓勵。表示其實爸爸是站在她那邊的,爸爸非常信任與支持她,讓她大膽、放心的去發展自己的專長與愛好。

高情商溝通專家鄒璐在《親子溝通密碼》中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無論哭鬧、吼叫,還是煩躁、暴怒,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孩子的每一個看似攻擊的行為,都不是在宣洩對父母的抱怨和「仇恨」。而此時,他用盡所有的力量在呼喚「我只是個孩子,請你看到,我心裡那個深深的需要!」

上面的故事,其實方圓就是及時看到了朵朵內心的委屈與需求,通過情感連接與理性引導,向孩子傳達愛、尊重與共情,及時將女兒的上腦激發了出來,修復了與孩子之間的裂痕。

總的來說,為了「教」好孩子,去情緒化情感連接,理性引導還必須遵循四個策略。

一是少說話。如果你的確需要儘量講清楚一件事,請試著用提問和傾聽的方式去講。

二是接納各種情緒。「你可以想所欲想,但是不能為所欲為。」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就是即使我們必須對孩子的行為說不,也得對他們的欲望說好,並且引導他們去做出適當的行為。

三是描述我們所見之物,可以開始一段對話,即這一事實蘊含著這樣一個意思。那就是孩子在做了我們所不樂見的事情時,我們的默認反應是與他就這個問題聊天,讓他去解釋,並藉此增進洞察力。然後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給他一個機會去為自己辯護或者道歉,並針對他的行為可能造成的任何麻煩提出解決方案。

四是讓孩子參與管教過程。如果能讓孩子參與到管教過程中來,他們就會更加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更傾向於接受家長所提倡的那些東西,還會因此更願意合作,甚至幫助我們給那些讓我們覺得有必要進行管教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最終,家長和孩子可以團結在一起,共同努力去搞清楚要如何做才能給那些要管教的狀況以最圓滿的處理。

其實,我們在去情緒化管教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給孩子機會去感悟,做事情不僅要考慮自己的想法,還得照顧到別人的。更多地去鍛鍊孩子做出明智選擇的能力,並能給身邊的人帶去積極影響,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就會走得越來越順,並成為一個高情商、有教養的人。

四、寫在最後

通過去情緒管教幫助孩子建立大腦連接,使孩子能力瞬間提高,這意味著孩子將會擁有更高的情商、更和諧的人際關係、更健康的精神狀態和更有意義的人生。這個過程稱之為大腦塑造或者大腦構建。

而那些被稱為管教的時刻,實際上是教育過程裡最為重要的時刻:這種時候最適合磨鍊孩子。這樣的時刻一定會來臨,而當它來臨時,我們得明白,我們不要充滿憤怒、沮喪和各種情感衝突的可怕訓誡,我們應該把這種時刻看作與孩子建立去情緒化情感連接,並以對孩子和整個家庭有利為前提來引導孩子行為的大好機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大腦可以說是父母大腦的「鏡像」。換句話說,父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停滯和衰退,都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當父母變得更加明智、情感更加健康時,孩子也會從中受益,越來越健康。那麼,其實整合和培育我們的大腦,也是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最滿含愛意和最慷慨的禮物。

相關焦點

  • 《去情緒化管教》:良好的親子關係中培養出孩子的高情商和能力
    換句話說,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珍視感情,強調尊重,摒棄衝突,拒絕情緒化:你可以這樣管教孩子。在這一過程中,你能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形成;你能幫助提高孩子的決策能力、共情能力;你能使他們朝著成功和幸福的人生方向前進。
  •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養育孩子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家長不僅要面對孩子身體上出現的毛病,還要解決孩子心理上產生的問題,只有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當孩子憤怒的時候,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
    或者「我討厭你!」這樣的話。當孩子憤怒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會,因為這樣的時刻,正是教孩子情緒管理的好契機。03面對孩子的憤怒,我們該如何應對呢?遵循以下這四個步驟,我們就可以成為孩子身邊的情緒教練,教孩子越來越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1、覺察自己,保持冷靜當孩子覺得他遭遇不公平的對待時,他有權利感到憤怒。
  • 去情緒化管教:理性引導的六大策略
    前言:孩子犯了錯,你怒火攻心,在你正要發脾氣大吼大叫的那一刻,你其實應該怎麼做?來自《去情緒化管教》一書中的策略,或許對你有用。她以平靜的語調這樣說著,沒有表現出一點嚴厲的態度,反而是傳達了對這一情況的不解和好奇。安娜採取的方法是從好奇心出發的,這樣做可以遏止衝突在這一管教情境中產生。即使她現在很生氣,她也沒有立即斷定說兒子是有意欺騙了家長。所以,保羅聽進了媽媽的問題,卻沒有覺得媽媽在直接指責自己。
  • 孩子總搶玩具?「情感引導」教你養育出高情商孩子
    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說:如果你因為養育孩子的問題而煩惱,那一定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錯了,而不是孩子錯了!那就試試&34;吧,它不僅可以幫你解決很多熊孩子問題,還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① 教孩子認識並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當孩子遭遇憤怒、恐懼、內疚、羞恥等消極情緒時,父母的同情和支持會讓孩子理解自己正在經歷的是什麼感受,知道有這種感受並沒什麼過錯。這將有助於孩子學會表達並調控自己的情緒,並有益於孩子將來處理感情和工作中的問題。
  • 做好自己,孩子無須管教太多
    《不管教的勇氣》這本書核心價值觀也是如此,拜讀後對於教育孩子這件事釋懷很多,作者以阿德勒心理學知識為理論依據,提出「不批評也不表揚」的育兒理念,於孩子,我們確實沒有太多管教的資格,唯有提升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用心去愛,靜待花開。老子主張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是同理。
  • 情商一般的父母如何培養高情商孩子呢?
    情緒管理型父母當孩子的發洩消極情緒時,他們不會表現得非常苛責,不會對孩子缺少同理心。他們不會忽略、否定或貶低孩子的消極情緒;也不會壓抑這種情緒。孩子不會因為表達悲傷、憤怒或恐懼等情緒而被斥責、管教或懲罰。
  • 當孩子憤怒時,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
    導讀:當孩子憤怒時,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憤怒時,你的做法很重要!培養高情商孩子必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情商不高,怎麼培養出高情商孩子?
    都說「智商決定你的下限,情商決定你的上限」。那情商到底是什麼呢?每個家長都希望有個高情商寶寶,那自己情商一般,怎麼打造高情商孩子呢?希望本文對你有幫助。大家一般認為情商高的人八面玲瓏,人見人愛。其實,這只是大家的一個誤區。八面玲瓏的人情商確實不低,但高情商不僅限於此。做了媽媽以後,就各種關注孩子的成長,當然性格培養更是少不了。
  • 培養高情商孩子,你做對了嗎?
    都說「智商決定你的下限,情商決定你的上限」。那情商到底是什麼呢?每個家長都希望有個高情商寶寶,那自己情商一般,怎麼打造高情商孩子呢?希望本文對你有幫助。大家一般認為情商高的人八面玲瓏,人見人愛。其實,這只是大家的一個誤區。八面玲瓏的人情商確實不低,但高情商不僅限於此。做了媽媽以後,就各種關注孩子的成長,當然性格培養更是少不了。
  • 情商一般的父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嗎?
    •認為消極情緒是孩子調整能力差的表現•認為孩子表現出消極情緒是在往父母臉上抹黑•縮小孩子的感受,對那些引起孩子消極情緒的事件不予重視•不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認為時間能解決一切孩子就不會因為表達悲傷、憤怒或恐懼等情緒而被斥責、管教或懲罰。這樣的父母對自己和所關愛的人的情緒有著極強的感知能力,此外,他們認為,生活中所有的情緒,包括那些悲傷、憤怒、恐懼等消極情緒,都有其存在的目的。擔當起孩子情緒世界導師的角色。他們不只接納孩子的情緒,更對不當行為劃定界限,教孩子如何調整情緒,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指導他們解決問題。
  • 高情商就是會說話?錯!父母不懂這個概念,很難培養出高情商孩子
    文末有視頻,看視頻更直接情商的概念自從提出來,就備受推崇,現代的父母也都意識到了情商的重要性,可是在培養孩子情商過程中的誤區你要了解。所以,會說話只是情商的一部分,培養孩子的高情商,簡單來說關鍵是在於懂得情緒管理,包括:正確識別自己和他人情緒,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一生氣就打滾、罵人、甚至打人,那是因為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只能通過這樣的行為來表達,父母也沒有教會孩子如何才是正確表達。
  • 父母這樣的回應方式,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格爾曼,被譽為「情商之父」,他曾經說過:「很多孩子的學習問題跟智商並無關係,而是缺乏情商的培養。」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回應方式,是培養孩子高情商的關鍵。美國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將情緒分為4種基礎情緒,正確地回應孩子的每一種情緒,就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 吼完孩子就後悔?如何做到理性引導?試試「去情緒化管教」
    如此惡性循環,父母和孩子感情只會越來越差,缺少有效互動,矛盾誤解也只會越來越多。因此我們呼籲並提倡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應該做到「去情緒化管教」。管教孩子更要尊重孩子,通過和孩子合作去達到雙向的交流,而不是以往簡單的居高臨下的單向交流。
  • 父母做對這三點,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那麼,什麼樣的孩子才是高情商的孩子呢?我們都知道何炅何老師是被公認的高情商的人之一,他無論是螢屏上還是私下,都能特別能去關注別人的感受,說話做事情都能照顧到每個人的情緒,不會讓人難堪,有強大的同理心和接受力。
  • 管教不聽話、無理取鬧孩子的幾點建議!
    孩子們生活在這自由開放的社會,有諸多誘惑,有種種衝突,更要面對許多疑惑和挑戰。他們要努力讀書,勤奮協助做家事,也學習娛樂、休閒和興趣的培養。他們有諸多好奇和嘗試的衝動,也有其能力的極限,因此免不了會犯錯,會養成偏差的習慣;相對地,有許多正確的行為、規範和學習態度有待養成。
  • 比吼叫、打罵更有效的教育方式,1個連接8個策略學會去情緒化管教
    孩子一發脾氣,你會怎樣做?是用更大的聲音來壓制孩子;還是選擇輕風細雨的和孩子溝通;面對孩子發脾氣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做法竟然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構建。這就是《去情緒化管教》的作者提出的,作為父母要學會去情緒化來管教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理智的大腦。
  • 國籍衝突?中國旅行證過期無須換證
    節目期間有市民打來熱線諮詢表示,孩子美國出生,在入境中國時辦理了中國旅行證同時持有美國護照,目前因為疫情原因一直在國內,現在證件即將過期。 青島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副局長孫立強表示,該市民反映的情況屬於「國籍衝突」,鑑於該情況,當中國旅行證到期後,在國內生活無須換證,若在證件過期後有出境需求,可到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出入境通行證即可,出入境通行證有效期為三個月內可出入境一次,辦理時持中國旅行證、外國護照、相關領事認證、出生證、父母雙方身份證件等證明材料,國外證明材料須進行翻譯辦理即可
  • 孩子脾氣過於暴躁,怎麼辦?這樣做會培養出高情商寶寶
    不讓他做時他非要做,關掉他的電視,到點讓他去睡覺,他都會急躁發脾氣,讓很多家長都頭痛萬分,不知道要怎麼去跟他說,去教他,甚至跟孩子講道理時他還會跟你對著幹!其實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後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緒這是正常的現象,關鍵是看我們父母如何去教導他,讓他慢慢的轉變!
  • 掌握這4個秘訣,你也可以培養出一個高情商、有教養的好孩子!
    高情商的孩子,真的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出來嗎?不可否認,有一部分孩子的高情商確實是天生的,但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良好的生活環境也就是後天的學習是培養一個高情商孩子更重要的外部因素。比如孩子們有爭執或遭遇失敗時,而家長也應該言傳身教,讓孩子從小就培養這方面的能力。一般來說,0~6歲的孩子更容易通過後天培養擁有高情商。作為普通的父母,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