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佳佳是倆孩子的媽,整天為兄弟倆的管教問題頭疼不已。一次在她家聊天,突然聽到哇哇大哭聲,原來是5歲的浩浩和3歲的瑞瑞因為搶奪一輛玩具小汽車打起來了。
閨蜜趕緊過去,對浩浩說:&34;
浩浩:&34;
奶奶也跑過來,&34;
浩浩:&34;
奶奶又拉瑞瑞,&34;
瑞瑞:&34;
爸爸黑著臉,&34;
……
孩子撒潑耍賴、任性自私,難以管教,是很多父母抱怨的話題。無論講道理、威脅、賄賂,都沒有用。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說:如果你因為養育孩子的問題而煩惱,那一定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錯了,而不是孩子錯了!那就試試&34;吧,它不僅可以幫你解決很多熊孩子問題,還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本文以下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
01 什麼是情感引導
美國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提出&34;的概念。情感引導就是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理解同情他,並引導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金伯莉自己就是倆男孩的媽媽,運用情感引導順利解決了孩子挑食、上學困難、超市耍賴、兄弟倆相處等一系列難題,還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親子關係。
下面利用開頭的例子,來演示一下&34;是什麼:
媽媽:&34;,然後將兩個孩子分別帶到兩個不同的房間。
對浩浩:&34;
浩浩:&34;
媽媽:&34;
浩浩:&34;
這時候,媽媽走到瑞瑞房間,&34;
這時候浩浩走過來,&34;
02 情感引導的重要性
&34;——海姆.G.吉諾特
因此,情感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可貴。
① 教孩子認識並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遭遇憤怒、恐懼、內疚、羞恥等消極情緒時,父母的同情和支持會讓孩子理解自己正在經歷的是什麼感受,知道有這種感受並沒什麼過錯。這將有助於孩子學會表達並調控自己的情緒,並有益於孩子將來處理感情和工作中的問題。
我們周圍經常會碰到一些神經質的戀人,他們通常會一天好幾遍的跟對方打電話,&34;這就是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表現,而接受過情感引導的孩子就會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的界限,而更有安全感。
② 增進親子關係
當父母真正理解和同情孩子情緒的時候,孩子就感受到了尊重,他知道父母愛自己,在意自己的感受,在父母那裡也能尋求到幫助,所以他信任父母。信任是一切關係的基石,也打開了溝通的大門。親子關係自然就親密深厚起來。
當親子關係親密以後,很多家庭教育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孩子會主動把自己的事情向父母傾訴,把自己的焦慮不快及碰到的問題分享給父母。有了父母的感情支持,這種孩子在青春期遭遇挫折和難題時不會沉溺於網絡、毒品和別有用意的人。
2017年一名13歲學生因沉迷網路遊戲&34;被父親教訓後從四樓跳下。這名學生從小父母離異,跟著打工的父親從老家貴州來到杭州。因為剛轉入新學校,為了儘快跟同學打成一片,也跟著玩起了&34;,而且一發不可收拾,直到老師提醒,忙碌的父親才知曉,但為時已晚。如果父親能早點兒意識到孩子可能存在的學校適應問題並主動跟孩子聊聊,也許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③ 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培養出高情商孩子
孩子們從體驗中學習。他們就像尚且溼軟的水泥,所聽到的每字每句都會在他們身上留下印記。——海姆. G. 吉諾特。
孩子就像是父母的複印件。從小接受情感引導的孩子會用父母對待自己的態度去對待他人,為別人著想,也就是所謂的&34;,會共情的人情商自然不低。高情商的重要性毋庸贅言。
金伯莉講了朋友孩子克爾頓的故事。克爾頓是一個4歲的小男孩,從小接受父母的情感引導。一次他跟兩個男孩在公園興致勃勃的推著玩具繞圈跑,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女孩突然闖入他們的遊戲路線,兩個男孩竟然把玩具直接從小女孩腳面上軋了過去,小女孩嚇哭了,可兩個男孩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玩耍。這時克爾頓走到趕來的小女孩媽媽面前說:&34;後來這個女孩的媽媽找到朋友說,&34;!
03 如何進行情感引導
① 觀察判斷,理解孩子的感受
首先,家長要善於觀察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的個性,什麼情況下他最容易急躁、哭鬧或者沮喪?在這些情況下,要密切關注孩子,判斷他的反應,並儘量用準確多樣化的詞彙描述他的感受,如生氣、不高興、憤怒、羞愧、害怕等,這樣可以擴充孩子的情感詞彙量。
其次,接受孩子的任何情感。避免否定、懷疑或者輕視孩子的感受。不要說&34;、&34;、&34;之類的話。
《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對兒子嗯哼被釘子扎疼腳的處理就堪稱情感引導的典範。嗯哼不小心被玩具掉下的釘子扎到了腳,哇哇哭起來,霍思燕沒有說&34;之類的話,而是抱抱兒子,吹吹傷口,極力安慰兒子,這就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她甚至把尖銳的東西放自己腳下,要以感同身受來告訴孩子&34;是正常的。懂事的嗯哼立即制止了她,還反過來安慰媽媽&34;。
② 引導不是溺愛,要適當設定界限
同情孩子的感受不等於溺愛,不是縱容他的不合理行為,相反是贏得孩子的信任和配合。在此基礎上,父母要堅持讓他做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孩子從外面玩得髒兮兮的回來了,你讓他洗澡,他可能因為太累了拒絕洗澡,你要告訴他&34;當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時,你要繼續告訴他,洗澡是必須的,因為髒兮兮的會讓自己生病。或者孩子因為分離焦慮不想去幼兒園,在你表示理解之後,要告訴他去上學是必須的,就像父母必須去上班一樣。
③ 提供選擇
在不違背父母設定的規矩前提下,要儘可能為孩子提供一些選擇,拿出幾個不同的解決方案,讓孩子自主選擇。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可以訓練他們的獨立性,使他們在父母缺席的情況下仍然有能力做出正確的決定。另外,可以使孩子明白矛盾衝突並不可怕,總會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從而增強他們的靈活性和自信心。
舉個例子:
晚上九點半了,5歲的孩子仍然擺弄著一堆玩具,玩得不亦樂乎。
媽媽:&34;
孩子:&34;(等十分鐘)
媽媽:&34;
孩子:&34;
媽媽:&34;
孩子:&34;
媽媽:&34;
孩子:&34;
最後做一個總結:
情感引導需要父母不斷學習和實踐,持續付出時間和精力,並把它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融入到日常育兒中。當孩子出現吵架、哭鬧、叛逆等管教問題時,正是提升親子關係的好時機。抓住機會,不斷引導,你定會收穫高情商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