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父母孩子互相成就的過程,如何做到高情商養育?

2020-09-02 六月思諾

知乎上有一個熱搜話題:為什麼老一輩那時帶孩子那麼輕鬆,對比現在帶娃就像伺候祖宗一樣?

而高贊回答裡講到:

因為時代不同了,老一輩,孩子是剩下的,而現代生活中孩子都是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六個人一起捧在手心上的寶寶。

前些天在媽媽群裡聊天,大家也在討論自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怎麼調皮、怎麼難教等等,也很疑惑自己小的時候父母都沒怎麼管,照樣成長得不錯,可如今為孩子教育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甚至辭職在家專門帶孩子,孩子的問題還是一大堆,各種不省心。



孩子為何如此難帶?今天讀到一本書,《高情商養育》就講到了孩子難帶的根本原因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高情商養育》這本書是徐婧英寫的,她是一名記者和心理諮詢師,同樣的她也是一位媽媽。這本書記錄了她遇到的案例、難題和解決方法,也結合了她自己的養育經驗寫出來的。

一,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那麼難帶?


1,社會發展快速,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

社會的發展,高科技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孩子的成長環境改變也很大。

印象最深的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我吃的粉筆灰比你吃過的飯還要多」。意思是他們的經驗很豐富,都是實踐過的,聽他們的總沒錯。

那時候的我們總是這樣乖乖聽話。

可現在不同了,孩子玩手機玩得比父母還要溜。在網上見過的東西,看到的信息比父母還來得快。當你想教育他好好讀書才能過怎麼樣的生活時,他直接甩個連結給你,某某沒讀過大學也照樣過得很好。

孩子接收信息的途徑變多了,要說服孩子,自然得需要花點力氣,所以覺得孩子也變得更調皮。

2,家庭結構的改變

家庭結構改變最大的是,以前一個家庭都是幾個孩子,現在是只有一個或者兩個。以前都是孩子圍著父母轉,現在都是父母圍著孩子轉,主角都不同,就像做老闆和做員工一樣,對待工作的態度都不一樣。

3,孩子的需求和過去不同,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還停留在過去

現在的孩子基本是衣食無憂,已經由物質的需求上升至精神的追求,假如父母還一味地給予孩子最好吃的,穿最好的,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家長和孩子都不在一個頻道上,有矛盾更是正常不過的事。

孩子需求不同,有的父母還停留在「」棍棒」教育,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最終只會讓孩子覺得可怕、叛逆。

作者在書本裡講到,孩子不可愛,最重要的的原因是父母給予的愛不夠。不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是不夠愛孩子的表現。



二,孩子出現問題,父母的思維態度決定著孩子的態度


1,要先耐心聽孩子講完話

聽到過這樣的故事:家裡有兩個蘋果,媽媽讓小朋友拿一個蘋果給她吃。孩子把兩個蘋果都咬了,媽媽想,孩子怎麼樣,正在傷心時,孩子把咬過的蘋果遞過來講:剛剛我吃過了,這個蘋果比較甜,媽媽吃這個。

媽媽聽完孩子的話,眼眶溼了,內心是又驚喜又懺愧。

孩子的思維能力並沒有成年人的那麼成熟,有時候表達一樣東西需要想很久,有時候可能又會忘記了,作為家長,需要耐心聽孩子把話講完,才能深入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2,換位思考,才能理解孩子

關於換位思考,講一講我最近經歷的一個事。因為孩子完成了任務,我講好了要獎勵孩子一個汽車玩具,玩具來不及網上購買了,只能去玩具店買了。買過玩具的都知道,在玩具店買玩具,那個價格比自己在網上淘要貴很多。

我帶了我家孩子去玩具店買,孩子看中了一個玩具車,標價115,我立馬網上查了一下,才70多,我立馬不幹了。跟孩子講,玩具回去再給你買好不好?我們網上買,就可以看到快遞叔叔送玩具過來了,還有我們用這個錢能買兩個玩具了呢?......巴拉巴拉講了一大堆,孩子還是不願意,我咬牙買了,可心裡一點都不痛快。

孩子拿到這個玩具後,超級的開心,往後的幾天看起來都特別幸福,幹活做事也特勤快。

這件事後我釋然了,可能買貴了幾十塊,我們心裡不痛快。但是給多了幾十塊,孩子卻感到無比的幸福。站在孩子的角度,一個玩具的滿足感比我們幫他買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要幸福呢。

有時候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對方看來可能是一件天大的事。孩子的思考能力本來就跟我們大人有很大的區別,換位思考顯得特別重要。



3,信任孩子,把擔心變為放心

俗話經常講: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父母對孩子的擔憂,是因為太愛孩子,生怕他出點什麼問題。

可有的父母表現出了過度的擔憂,比如,在我讀小學的時候,父母早上怕我們遲到,催促我們,又擔心我們在學校闖禍,反正放學回家都會喋喋咻咻過不停。

關於擔憂孩子,在孩子讀幼兒園的第一天,我就十分的焦慮,害怕孩子大哭、害怕孩子不吃飯、不睡覺等等,但第一天孩子有點哭鼻子外,其他都還好。

有人講過,信任是一切的基礎,信任孩子,孩子自然也信任家長,這樣雙方才能做到良好溝通,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父母怎麼做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1,多讀書學習,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

人類早期害怕打雷閃電,以為是什麼妖魔鬼怪,其實是因為不了解自然現象。

養孩子也是一樣,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出現了狀況就會擔心不已。

比如,在醫院上班的我經常碰到一些家長抱著孩子十萬火急的衝進醫院找醫生護士的,問他孩子怎麼了?家長講,我也不知道,一摸孩子全身都熱就抱過來了。

一看孩子,大人穿的是短袖,孩子裹了毛毯、還有包布,孩子頭髮都溼了,我們給孩子測了體溫,屬於正常,孩子的其他情況也良好,告訴家長天氣那麼熱不用裹那麼厚,家長居然講:你一個護士姑娘懂啥?我們就是要裹住孩子才能讓他發育得更快的,我長這麼高也是因為小時把我裹得好。

不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把一些缺點、經驗當成養育的秘方,到頭來,孩子不鬧才奇怪呢。

2,提高自我的認知水平,多用成長型思維看待孩子

愛因斯坦說:我們所創造的世界正是我們的思維過程,要想改變它,就需要先改變我們的思維。

認知決定思維,思路決定出路,對待孩子我們也要用成長型思維來對待。

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講到成長型思維指的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相信事物是通過努力能夠改變的。

現代心理學認為孩子的狀況是父母內在的,同時也就是說父母內在狀態怎麼樣,孩子的表現就怎麼樣,如果父母不成長,心理成熟度,認知水平和孩子差不多,當然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只有不斷學習成長,思想認知都上升到一定高度,比孩子高出很多,成為真正成熟趣味的長者,面對孩子的問題才有能力有智慧解決。

3,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培養獨立的孩子

在《正面管教魔法書》這本書裡作者講到一個觀點,孩子大哭大鬧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的安全感、地位感、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

人類在面對自己無知的事物時,會本能地感到恐懼。

當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得到滿足,會更好奇去探索這個世界,也會更加充滿信心去面對新的事物。

培養孩子的獨立,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和選擇負責任,這樣在長大後,孩子能夠擁有完全獨立的人格,而不只會是一隻寄生蟲。



《高情商養育》這本書,從孩子的生長發育和父母的成長方面進行講述,裡面介紹了原因、方法、技巧等等

父母是孩子的最好學校,正如李玫瑾教授講到的: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互相成就的過程。


相關焦點

  • 《高情商養育》人格健全的孩子背後是懂得軟化自己的父母
    正常的親子關係儘管避免不了衝突和矛盾,但是父母子女之間的能量必然是舒展和流動的。《高情商養育》這本書就是告訴為人父母者,要怎麼做,以及如何養育和引導孩子,從而促使父母子女之間的愛是能夠彼此滋養,而不是互相吸食。作者徐婧英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和家庭教育導師,她將自己的成長型思維運用到育兒和生活中,與孩子彼此關照,共同成長。
  • 《高情商養育》告訴我們:只有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可是當過父母的人卻都說,這個世界上最艱難的職業才是給人家當父母,箇中辛酸和苦楚誰當誰知道。你看,父母管的太多,孩子會說你們限制了我的自由,父母管的太少,孩子會說你們更愛工作不愛我,事事聽取孩子的意見,別人會說你們對孩子過於溺愛,處處代替孩子作主,別人會說你們根本不懂得尊重孩子……總之,很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 用《高情商養育》,化解孩子成長的煩惱
    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衣食無憂,從小在眾多親人關注下的孩子,似乎比貧困中長大的父輩們,少了些堅強和擔當,多了叛逆和脆弱!那麼,在今天不確定成了唯一確定的年代裡,我們到底該如何更好地關注孩子的情緒以及心理層面,避免悲劇的發生呢?在我有幸讀到的這本《高情商養育》中,找到了答案。
  • 書評 | 《高情商養育》:你對了,你的孩子就對了
    因為在教育行業工作,家裡孩子也還小,所以我特別留意家庭教育類的書籍,遇到了都會翻一翻。有人問我,看了有用嗎?我就說開卷有益。 真的有用嗎?從知道到做到,中間有很長的一段路,很多書確實看了當下不會有顯著的效果,但我始終認為只要是好書,開卷就會有益。「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首先還是思想上要有觸動,觀念和思維的轉變是第一步,然後才會帶出後續的行為變化。
  • 高情商父親的養育法則
    父親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參與程度至關重要!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據表明,參與家庭生活,尤其是在情感上支持孩子的父親,對孩子的幸福有著獨一無二的影響。父親影響孩子的方式,有一些是母親無法做到的,比如:缺少父親關愛的男孩,很難在男性氣概和自我控制方面做好平衡。而缺乏父親關愛的女孩年輕時則更容易出現生活混亂的狀況。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長久而深遠的。相信大家都一致的認為,孩子們的確需要父親。
  • 人情商高更易獲取成功,父母用好這5種教養方式,教出高情商孩子
    01 做權威型父母是教出高情商孩子的一個先決條件在日常教育實踐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在對待同一個問題時,不同的父母往往有著截然不同的對待。就拿孩子上興趣班這件事來說,有些父母特別能「雞娃」,恨不得孩子能有三頭六臂,把所有的興趣班都給學一個;而有些父母卻又特別「佛系」,孩子只要高興就好,學不學都無所謂。
  • 照著書本養孩子的年代,你更需要《高情商養育》
    而且孩子爸媽也很難完全聽長輩的意見養育孩子,導致現在的父母都是照著書本養孩子,這個時候遇到一本好書應該說就變得更重要了。徐婧英老師是一名記者,也是一位心理諮詢師,用自己做母親的體驗加上心理諮詢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的積累,帶來了一本實用的養育指導書《高情商養育》。
  • 《高情商養育》:情商會「遺傳」,先育己,再育人
    也許你已經開始反感了,為什麼網上,書店裡那麼多關於「原生家庭」,「情商」標籤的書籍和信息,撇開可以貼上標籤,增加噱頭不談,我們至少可以認為,它們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優秀的孩子一定出在優秀養育的家庭,無論貧富。對於初次為人父母的人,我們該如何養育自己的孩子,讓他能夠在未來的世界裡有足夠優秀的品格,可以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呢?
  •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著孩子「講道理」,而高情商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為人父母,需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引導孩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善良的心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至關重要的,不過很多父母卻忽略了方法,僅僅是給孩子講大道理。
  • 【黑幼龍】做不操心的父母 養出高情商更自信的孩子 華人卡內基訓練之父50年養育價值觀
    無論哪吒如何闖禍,父親始終相信他是個好孩子,跪求天尊甘願以命換命;為了讓哪吒開心,母親明知會受傷,也要陪他踢一次毽子……當孩子沒有達到期望時,我們依然能接納他;當孩子悲傷挫敗時,我們能夠接納這些情緒;當孩子闖禍犯錯時,我們能理解他,不是囉嗦地說教……聽上去容易,然而做了父母后,才知道:要做到不管孩子,是有多難!4個孩子曾偷竊、逃學、叛逆、早戀卻被他教進了耶魯、斯坦福等名校「不管不問」的黑幼龍是怎麼做到的?
  • 父母這樣的回應方式,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格爾曼,被譽為「情商之父」,他曾經說過:「很多孩子的學習問題跟智商並無關係,而是缺乏情商的培養。」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回應方式,是培養孩子高情商的關鍵。美國正面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將情緒分為4種基礎情緒,正確地回應孩子的每一種情緒,就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 父母做對這三點,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我們怎麼才能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呢?簡·尼爾森博士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指出,孩子的性情和基因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和養育環境的關係更大。高情商的品質,是長期愛的滋養的養育結果,不是刻意說教練習的成果。這需要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做到:
  • 書評|如何「愛」孩子,《高情商養育》幫你揭曉
    《高情商養育》的作者徐婧英是一名記者,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這麼多年的採訪和治療經歷,讓她感嘆:中國父母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父母,無論為子女做什麼都無怨無悔。現在條件好了,為了教育孩子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孩子還是有一堆問題。其實,原因很簡單,現在社會的經濟情況、家庭結構、教養方式都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物質生活水平低,一個家庭往往有幾個孩子,父母無暇全面照顧,反倒讓孩子學會了獨立和自我管理,養成了許多優良的品質。孩子被父母打了一頓或者受了委屈,也可以在兄弟姐妹之間找到安慰。
  • 所謂高情商養育,就是聽得懂愛的呼喚,具備傳遞愛的能力
    與其四處取經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不如靜下心來觀察自身有哪些可以改進之處,畢竟,孩子只會成為像父母那樣的人。放棄自我成長,養育孩子的過程永遠「擰巴」「育兒即育己,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
  • 養育孩子:家長應該懂的一件事,高情商其實比高智商更重要
    前面有位家長朋友問我:高智商和高情商哪個更重要!其實有一句話非常真實:20%的智商加80%的情商就能夠直接決定未來的成功。之前網上有一個非常火的段子:這孩子跟他爸一樣,會挑!這個段子主要講的就是如何一句話誇在場的所有人。說一個人到老友家去做客,正好碰到了老友孩子帶女朋友回家。
  • 《高情商養育》:孩子叛逆不聽話?該改變的人是你
    在我接觸家長中,很多都有這樣的抱怨:讓孩子幹什麼,孩子偏偏不幹什麼。小小年紀就開始跟父母對著幹,叛逆的表現絲毫不遜色於青春期的孩子。這個問題困擾我許久,而不得法。直到遇見了親子心理師徐婧英老師的《高情商養育》。
  • 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做到以下這三點
    然而,複課後近兩個月,新聞裡不斷湧現孩子們自殺的事件。具體有哪些我不再一一展開,發達的信息量時代,很少有人閉目塞聽。今天我要談的是孩子自殺背後真正的原因,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孩子自殺的真正原因是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形成是情緒鬱結。
  • 養育好孩子,首先要養育好自己,不要用生氣的情緒去教育孩子
    很多事情讓我這個旁觀者看得發笑,但又覺得氣的牙痒痒,想要衝過去把他們教育一頓。養育好一個孩子,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我們都說為人父母者是非常偉大的。但是很多時候父母會被孩子的各種行為氣的無法言喻。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就會上演一出全武行。那麼,應該怎樣做一對有智慧的父母呢?面對熊孩子的各種欺人行徑時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呢?
  •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培養孩子「共情思維」,成就「高情商孩子」
    因此,家長們不要只一味的關注孩子智商的高低,想著如何幫孩子提升成績,發展孩子的智力水平,也應該想一想,如何塑造孩子的"高情商"。 簡單來說就是,當個體和別人社交過程中發生矛盾的時候,會主動運用"共情思維模式"去思考,想辦法緩解和處理當下尷尬的情景,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 叛逆、暴躁的孩子源於父母「糊塗的愛」|解讀《高情商養育》
    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難管教?《高情商養育》一書就對這一社會現象做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原來這一切的根源和孩子本身沒有多大關係,而是「糊塗父母」對孩子「糊塗的愛」造就的結果。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好多父母都是高智商、高學歷、高能力的社會精英人士,他們怎麼會是「糊塗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