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這個道理話糙理不糙,無論是用在基因遺傳解釋,還是在家學傳承都是適用的。也許你已經開始反感了,為什麼網上,書店裡那麼多關於「原生家庭」,「情商」標籤的書籍和信息,撇開可以貼上標籤,增加噱頭不談,我們至少可以認為,它們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優秀的孩子一定出在優秀養育的家庭,無論貧富。
對於初次為人父母的人,我們該如何養育自己的孩子,讓他能夠在未來的世界裡有足夠優秀的品格,可以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呢?無疑我們需要孩子具備必要的情商,就像我們想讓他們考上名校一樣。
本書簡介
《高情商養育》這本書正是用清晰的結構和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如何通過家庭生活來培養孩子的情緒素養。全書被作者分為了5個部分,緊密圍繞著家庭教育如何培育孩子「高情商」這個話題展開的。除去第五部分有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參與之外,其餘4個部分都是在親子之間發生的,具體來分:前2部分是告訴父母:先改變自己,然後再去影響孩子,是在教我們如何做好父母;第2、3部分是告訴我們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獲得「高情商」的素養。
作者簡介
徐婧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高級編輯,中國新聞一等獎獲得者。作為一名「70後」媽媽,她把成長型思維運用到了家庭育兒實踐之中,培養了自己優秀的孩子,同時也幫助了很多家庭走出育兒困境。《高情商養育》一書正式她的育兒理念的提煉,也是她心理諮詢的總結。
03 全書精華
01 孩子是我們的鏡子,我們就是他們情商的底色。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博士,告訴我們情商就是情緒智力,是使用情緒的能力。孩子在還無法理解語言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輕易地識別情緒,他們可以很準確地判斷出媽媽的喜怒哀樂,所以有人說我們是孩子的陽光,我說孩子是我們的鏡子。
優秀的父母才能有優秀的孩子,這個不是說你要家境多麼優越,條件多麼充足。而是你有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有自主獨立,自律自強的生活態度。作者用兩個篇章的細緻闡述,其實就是為了讓家長們知道,自己情商的高低會直接映射到孩子的情商發展中去。
與很多國際一流教育專家,成長心理學專家的觀點一致,作者認為對孩子的培養,父母要抱著「我也要跟孩子一起成長」的心態,更多參與孩子的引導和自身的完善,形成一個共同進步的家庭氛圍,這是將孩子培養成為優秀人才的秘訣。
你對了,你的孩子就對了;孩子不聽話,是我們沒聽孩子的話:
1)你不可能要求孩子進步,而自己卻留在原地。
2)你不可能要求孩子聽話,而自己卻不傾聽孩子的訴求。
3)你不可能要求孩子為你的壞脾氣買完單之後,再要求她/他有個好脾氣。
4)你不可能從來不自我反省,而要求孩子具備有錯就改的品格。
5)你不可能在孩子沒聽懂你的話之前,就預期他們會有所行動。
6)你不可能永遠站在媽媽/爸爸的高度,來理解小小的孩子的心理訴求。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做到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身教:你好好說話,好好傾聽,孩子自然會向你一樣;你作息規律,讀書,健身,孩子自然也會愛上這些習慣,至少會好奇為什麼大人都這麼做;你勤於反省,樂於改變,孩子自然會隨著你意識到什麼更好。反之,亦然。
02愛和自律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沒有哪個母親或者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如何愛,卻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如何愛孩子呢?作者給我們的建議是:
1)讓自己的格局更高,讓孩子擁有更加開闊的人生視野,鼓勵孩子用體驗的角度,來面對必定遭受挫折的人生。
2)讓自己強大起來,不要讓自己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的性格。
3)看到孩子的情緒,允許他們宣洩情緒,傾聽他們內心的訴求,感受他們的感受,接納孩子的優點和缺點,信任孩子,給予他們支持,這樣才是真的愛。
4)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要用親身示範告訴孩子「不麻煩別人是最好的教養」;父母不要萬事包攬,這樣孩子非但不會領情,反而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5)尤其是父親,學習一下善待自己的孩子,父愛會讓孩子更加自信和從容,所以再沒有時間也要做個好父親。
我們對孩子的愛,本質上是無條件的,同時也應是克制的。我們愛他們,就是要接納他們的情緒,缺憾和脆弱;是要正確地表達我們的愛,讓他們知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情緒,信任他們,給予他們支持,允許他們在原則範圍內的嘗試和體驗,最終讓他們理解:他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自然,他們也會獲得如何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支持他人,從而建立「高情商」的雛形。
除了以上的主要內容,本書還討論了關於孩子入園,入學的相關問題,以及孩子常見的問題的解答,比如孩子黏人怎麼辦?孩子拖拉怎麼辦?孩子總愛淘氣打人怎麼辦等具體切實的解決辦法,乾貨滿滿。
04 結語
所謂「高情商」,就是強大的情緒控制力,情緒表達力和情緒感染力。「高情商養育」孩子的理念,就是首先從提高父母的情商開始,控制自己的壞情緒,傾聽和覺察孩子的情緒,將我們的愛表達成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和行動,引導孩子建立起自信自律和自強的人生觀念,最終使他們勇敢地體驗自己的生活,解決自己的課題,面對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