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一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
很多家長談起孩子就是一臉煩惱,覺得孩子哪裡都不對:這不行,那不會,還總給家長添麻煩。
但很多家長都忘了,教育本就是雙向的,育人要先育己,好的家庭教育不只是家長「看到」孩子的缺點、情緒,而是所有人一起努力,共同成長。
1、讓每個家庭成員發現自己的問題
好的家庭教育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發現自己的問題。以前我們談起孩子時,總說:「這孩子以前不是這樣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變成這樣了」「這麼簡單都不會,沒用了,這孩子以後沒什麼希望了!」仿佛家庭教育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是孩子的問題。
可是一個完整的家庭中不只有孩子,更有家長。孩子會犯錯,家長也會犯錯。優秀的家長不僅能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也能從自身出發,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和孩子一起改正。
2、讓每個家庭成員一起成長
時代在不斷發現,想成為一位優秀的家長,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我們總喜歡抱怨說「現在的孩子懂太多了,很多不該在這個年齡知道的東西,現在都知道了」,這也許是一個問題,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作為父母的我們知道的太少了。
家庭教育不僅僅只是教育好孩子一個人就夠了,而是家庭裡的每位成員都能得到成長。我們需要在與孩子的相處中變成更好的我們,更好的家長。
也許成年人的世界沒什麼容易的,每天只關注自己的關注和家庭就讓我們累的筋疲力盡。我們太累了,所以不再關注孩子需要什麼,社會上又發生了什麼事情,總以為能讓孩子健健康康長大就已經足夠了。
但隨著孩子年齡增大,接觸到的新知識越來越多,家長如果只關注工作和家庭,那麼和孩子間可以溝通的話題將會越來越少,親子關係的質量也會變低。所以作為一個孩子的爸爸媽媽,我們更需要不斷學習,改變自己。
1、多閱讀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培根
閱讀從來都是我們獲得快速成長的最簡單的方法,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一個人的深度都是由他讀過的書決定的。
現實中我們也能發現,有閱讀習慣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也相比不愛讀書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更優秀。
所以家長想要和孩子一起成長,就少不了需要培養閱讀習慣,多看些育兒類書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懂得孩子的心理變化,選擇合適的方法和孩子溝通,成為值得孩子信賴的優秀家長。
2、扮演好各自的家庭角色
學者西奧多·馬丁·赫斯伯格說過:「作為父親,你能給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愛他們的母親。」
父母對孩子再好也不如對彼此的伴侶好,當夫妻彼此相愛,孩子能從家長們身上學到更多,比如關於責任、安全感、自信、尊重等。
孩子不應該是家庭的核心,但很多中國式家庭中孩子就是家庭的核心,家長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甚至為了孩子不斷壓抑自己。
家長想和孩子一起成長就必須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尊重伴侶,相互溝通,為了家庭一起努力。
3、多溝通
和孩子一起成長也需要家長與孩子加強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尊重孩子,而不是強加自己的看法給孩子。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不盲目為孩子的人生做規劃。
尤其是當孩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強烈,迫切希望擺脫父母的權威,走向獨立時,家長更需要和孩子多溝通,注意聊天技巧,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留足私人空間。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讓孩子成長,「看見」孩子的情緒和需求,更是讓家庭中的每個成員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