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水產與生命學院入選上海高校課程思政重點改革領航學院,水產動物遺傳育種團隊作為領航團隊之一,依託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深入挖掘水產育種精神,構建魚蟹貝藻特色課程體系,圍繞如何培養更多「知農愛農 強農興農」的人才不斷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01
構建「課程-教師-團隊」三位一體的育人框架
組建領航教師團隊
課程、教師、團隊是領航團隊建設的核心要素,課程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橋梁,教師是為課程注入思政之魂的關鍵,團隊是課程思政成效的保障。
在課程架構上,選擇3門專業基礎課《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組織胚胎學》,2門專業核心課《魚類增養殖學》和《水產動物育種學》,1門綜合素養課《水族趣話》形成「專-基-綜」課程鏈,從原來單一的課程點,通過團隊建設形成課程鏈,再以課程鏈匯聚形成全院的課程思政體系,打造「點-線-面」一體化的課程思政格局。
在教師組成上,以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水產種質與育種系支部黨員教師為主體,遴選8名教授、2名副教授和4名講師(包括國家傑青、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國家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上海市青年優秀學術帶頭人、青年東方和揚帆人才)形成一支政治思想過硬、專業素養高、兼具國際視野的師資隊伍。
在團隊建設上,搭建團隊負責人領導下的團隊成員協作機制,組織教師進行課程思政案例梳理、參與課程思政培訓、互聽互評,定期輪值課程思政教研活動,邀請課程思政工作室、學院教學督導對團隊的課程思政建設情況予以指導評價等多種工作機制。
水產動物遺傳育種領航團隊建設框架
02
深挖學科特色,提煉水產育種精神
情懷、堅守、創新、傳承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育種團隊長期致力於種質資源研究,以種質創新為核心,以奉獻「三農」為天職,湧現了一大批如李思發、李家樂、趙金良、王成輝、嚴興洪等在一帶一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取得重要進展的先進人物。
育生先育師,團隊首先組織教師從身邊的案例入手,讓教師自己感受先輩和身邊同事為國為民為農甘於奉獻的家國情懷;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恆,十年如一日堅守在育種一線的執著;敢於探索,勇於創新,在實踐中出真知的精神。「情懷、堅守、創新、傳承」是團隊成員在深挖案例後提煉的水產育種精神,也成為全體水產育種人的自勉,身邊的案例更是大大增強了團隊教師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課程團隊再通過精心設計,以育種專家的科研故事和魚蟹貝藻成就感染學生,給學生愛水產的理由、知水產的視野和興水產的底氣,傳遞先生們艱苦奮鬥、奉獻創新的精神。誠如李家樂教授所言:「如果團隊不是從一開始就注重育人,如果人才不是長期深入基層,怎麼可能完成這些任務,又拿什麼實現以行業發展為己任的理想?」
魚水情深樂在發現
03
遵循教學規律,豐富教學形式
用心尋找思政教育切入點
遵循教書育人規律,立足人才培養目標做好教學設計。從學生需求出發,選擇精而管用、生動貼切的案例,注重「術道結合」。以《分子生物學》為例,講授基因組學研究前沿時,不僅引入我國獲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1%項目」,更引入我國水產動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通過自然融入這樣的代表人物和科學事件,達到春風化雨的育人效果。
以水產動物遺傳育種特色為共性,講好育種故事。彰顯課程自身的個性,充分發揮課程鏈的協同育人效應。以《水族趣話》為例,在講授中穿插李家樂教授團隊育成三角帆蚌「申紫1號」、嚴興洪教授團隊培育「申福1號」紫菜的故事,突出育種精神的共性;又引入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中葡一帶一路項目關於貝類的研究、蛟龍號探索「中國深度」的艱辛、上海海洋大學彩虹魚項目的設立與開發,展現課程特色。
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創新教學方法,開闢第二第三課堂新陣地。如《水族趣話》在教學方法上採用案例講解法、學生分組展示法、問題導入法、專家面對面、觀看紀錄片、實地參觀及線上研討相結合等豐富的教學形式,增強課程思政的有效性;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積極開展線上教學和上好「課程思政第一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價值與國家和民族的需要相結合。多維度多措施並舉,逐步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目標。
學生參加育種生產實踐
04
編寫水產類課程思政案例集
固化建設成果提升育人成效
通過挖掘水產育種案例,構建魚蟹貝藻特色課程思政體系,講好水產育種專家故事和專業成就,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創新精神,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熱愛專業和從事本行業的決心。2018級水產養殖專業江少佳同學捐獻造血幹細胞,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當代青年學子的責任與擔當。在疫情防控中,湧現了2016級陳凱傑、2017級何龍、2018級周思楊、2019級李長行等20餘名水產學子主動請纓,投入到社區防疫、村口檢疫、高速關口檢查等志願服務工作當中,勇敢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線。水產養殖學畢業生質量得到用人單位和學生家長的高度評價,達到了良好的育生育師「雙向」育人成效。
成人者必先自成。近3年來,團隊6門課程全部入選校課程思政建設重點課程,《遺傳學》獲校級線下一流課程,《魚類增養殖學》獲校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分子生物學》《水產動物育種學》入選擬培育的校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團隊教師主持各級教改和課程建設項目15項,主編教材2部,獲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校級優秀教學團隊1項,校級優秀實驗項目2項;獲校級育才獎1人次,漁經優秀教師獎2人次,漢堡優秀青年教師獎1人次,校級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1人次,校級好課堂10門次。
成果的固化對於相關工作的引領示範性具有重要意義。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團隊梳理各門課程的思政案例,整理形成包括「家國情懷、創新求真、專業成就、行業責任、生態保護、文化自信」六個系列的農學水產類課程思政案例集。通過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和教學設計大賽,評選優秀示範課程和示範教師,提升課程育人成效,發揮領航學院的示範引領作用。
育人是根本,特色是生命。水產動物遺傳育種團隊立足學科,凝練特色,以育種精神育人,已初步構建起「課程-團隊-學院」卓越人才培養的「同心圓」,為培養更多「知農愛農 強農興農」的人才貢獻力量。
更多精彩
駐足!定格!你想知道的海大都在這裡
重磅發布!2020上海海洋大學統考招生章程
攜勇敢之心,榮耀入場,金榜題名!
海大通訊社
來源丨教務處、水產與生命學院
編輯丨葉曉琳
責任編輯丨顧葉
策劃丨上海海洋大學黨委宣傳部 海納網絡文化研究室 海大官微
原標題:《三全育人進行時|十年育種,百年育人:「水產動物遺傳育種領航團隊」課程育人紀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