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心中的那條憤怒火龍不是放逐,而是沉睡著。今早,它甦醒了。甦醒後傷害的人仍舊是我小小的女兒,女兒總是成為這條憤怒火龍的射殺目標。就因為,養育人缺失調和分歧的正確方法,就因為,養育人育兒知識的貧瘠,育兒理念的疏離。這些因為,幻化成叫醒憤怒火龍的鬧鐘。
早起閒聊孩子的頻繁生病,拆解她的用藥,對於治病治本的理解話趕話,姥姥依舊堅持己見,我依舊勸慰不動。面對向來堅持己見巍然不動的姥姥,我憤怒了,憤怒於長久以來的勸慰無效,憤怒於自己勸慰的黔驢技窮,憤怒於對他人固執的厭惡。
不過現在冷靜過後想來,埋怨他人固執,我又何嘗不一樣是固執的。固執的認為自己秉持的觀念的科學性,固執的不解他人不撞南牆不回頭式執拗的無知,固執的要求對方即刻聽勸、立竿見影。其實,我和他們是一樣。
我心中,那條甦醒的憤怒火龍翻滾衝撞,拼命尋找既不顯得埋怨責備姥姥,又能壓制分歧,扭轉觀點的出口。一壓再壓,一找再找,突然,我自己也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轉身吼向孩子。說是因為孩子貪吃耍賴,姥姥姥爺才會出於寵愛無限滿足,以致持續積食。哇,多麼華麗的出口。我要一個三歲孩子控制欲望,又在婉轉講述老人的溺愛。這不是講述,分明就是責怪。
戰火就這樣再一次爆發在孩子進食的時刻,再一次製造了三方的流血衝突。孩子籠罩在母親威嚴的負能量恐懼中,姥姥心痛在辛苦哺育第三代的責備中,我焦慮於孩子的成長,自責於自己的不敬,無助於養育陳規的鋼鐵堡壘。
今日的這一切,又現養育人的人格修煉缺陷,配合之前我自己的文字作品《養育人的育兒BUG》,最後一段——「除了不相信,還有哪些灰色的源於我人格修煉匱乏的育兒BUG,這些探尋就像科研課題,永遠值得探索,永遠值得立項,永遠值得反覆證偽。此時套用麥肯錫時髦的MECE原則應對探尋,怕是再合適不過了。」好吧,今日在各方的痛苦和傷害中,再次立項與證偽「養育人的育兒BUG」,並且更加立體、豐富和多維。
通勤路上反覆思量,最終,我擁抱了自己的錯誤。
長輩漫長的生活歲月,生活習慣已是不能輕易停下的重載貨車,剎車的慣性極大,我又怎能強求急停轉彎。我是不是可以迂迴進攻,不再勸慰改變,而是帶動長輩一起做生活方式改變短期、中期、長期試驗。試驗下,讓客觀有效的科學方法現身說法,好過我的話語攻擊。事實勝於雙方雄辯,胡蘿蔔的清香替換大棒的疼痛。不頂風的奔跑,才能兼收省力與快速。
一度固執的以為規則是孩子立三觀和建立自我保護機制的重要法則。逐漸,孩子的成長與我的育兒方法頻繁衝突。同時,閱讀更多文章,習得「自由與愛」的育兒觀賦能孩子天然感受力的正向生長,天然感受力如同身體免疫力,是阻擋病菌侵襲的基礎屏障。我搖擺了,育兒的根系鬆動了。規則與自由的權重,我需要重新分析,細緻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