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不懂養育孩子,可以嘗試這種簡單有效的方式:情感引導

2020-09-05 雲吞爸爸

文章為雲吞爸爸原創首發,歡迎關注評論轉發分享

最好的教育源自內心,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孩子的每一次激動、悲傷、憤怒或者害怕你都要陪伴他們度過。為人父母其實就是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以他最需要的方式去幫助他。——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約翰·戈特曼( John Gottman)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濤在沿街的路口看到了一個乞丐,他爸爸對小濤說道:「孩子,你以後可得好好學習,否則啊,就像他們一樣,沒有工作只能去要飯了。」一句簡短的話,不僅不尊重他人,還貶低他人,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你知道自信和優越感都區別是什麼嗎?自信是我覺得我很好,優越是我覺得我比你好。


小朋友自信的往前爬


一個自信的人,真正骨子裡自信的時候,當他在跟自己說我很好的時候,我是一等獎,我是二等獎,我是第一名,第二名,亦或第五名,其實沒有影響到他對自己價值的判斷和認可。


但是如果優越感體現出來的是,我一定要比你好,才能證明我好,那個目標就有一點變味了,那個目標可能就脫離了你所參加的很多活動的初衷,追求優越感,你知道最大都悲哀在哪兒嗎?永遠沒有頭。


你以為你拿一等獎就開心了嗎,你會擔心你下一次你拿不到一等獎,或你還想拿全國一等獎,拿了全國一等獎,還有國際一等獎,國際一等獎拿完了,還有特等獎,特等獎裡面還有三個人,我是不是第一?


發現了嗎,這一條是沒有頭的路,因為你永遠在跟別人比,你失去了享受美本身的快樂,那是最美的東西,偏一步有時候海闊天空。


讓孩子感受更寬闊的世界,享受美本身的快樂


另外一個小朋友小果的爸爸的做法卻不一樣,小果的爸爸從兜裡掏出了錢,遞給了小果,微笑著說:把這錢給這位老奶奶,她很可憐。聽話的小果立刻走上去,恭恭敬敬的把錢放在了乞丐的碗裡,然後眼神疑惑的走到了爸爸的面前,小果問:爸爸,他們為什麼要乞討呢?


爸爸說:每個人都有不容易,有時候也是迫不得已,所以呢你要好好學習,以後讓這些人都有工作,不再靠乞討為生。


小果重重的點了點頭,眼神堅定,再次看了一眼那個要飯的老婆婆……


尊重他人,是一個人走向文明的起點。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美德。一切不文明的行為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現。將心比心,凡事不僅要為自己想,也要為別人著想,你有自尊,人家也有,你尊重別人、愛護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愛護你。


尊重他人,除了要平等待人之外,還要尊重他人的職業。既是一種對他人勞動價值的肯定,促使他人更加熱愛自己的職業,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約束和鞭策,促使自己做得更好。


哲學家弗裡德裡希·席勒說:「如果要讓別人尊重你,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

所有人毫無例外都是為了美好的將來活著,所有一定要尊重每個人。


生活中時時刻刻都需要我們教會孩子學會尊重。

回到家時與父母長輩打聲招呼是一種起碼的尊重;

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是對老師辛勤勞動的尊重;

在食堂就餐後,把椅子、餐具放好是對食堂師傅的尊重;

在寢室按時睡覺是對其他同學的尊重;

見到雜物撿起來,保持校園環境的乾淨,是對同學勞動成果的尊重;

對職位高者不卑躬屈膝是對自己人格的尊重;

對職位卑者不嗤之以鼻是對他人人格的尊重…


讓孩子通過握手學會相互尊重


一個小小的故事就能看出兩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區別,對於兩個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的大。


一個了解過育兒知識的家庭,往往都很注重家庭教育,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進行系統的科學養育,育兒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種育兒方式非常值得新手父母學習,那就是: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的定義


情感引導其實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表達。本質就是允許孩子自由輕鬆地表達情感,而不受任何壓抑或否定。這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不懈努力,才能將這種同情的教育方式發揮到最大的效果。


情感引導的核心和成功基礎都是同情,就是感受孩子的感受,讓家長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然後在做出恰當的反應。


感受孩子的感受,一起玩耍

情感引導的使用方式


這裡有一個情感引導的常用三步法:

  1.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2. 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怎麼做
  3. 讓孩子知道你會幫助他


孩子的自控能力往往都很差,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就會情緒失控,大發脾氣, 因為孩子的理智的大腦皮層已經完全失控了,如果試圖控制孩子,只會引起更強烈的牴觸情緒,這種情況下,應該採取情感引導的常用三步法:


1、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公眾場合,當眾管教孩子,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和憤怒,你要尊重孩子,顧及她的感受,先把孩子帶到少人的地方,蹲下來眼睛與孩子平視,溫柔的解釋你所看到的事情:「我知道你剛剛因為其他小朋友拿到了你的玩具而生氣。」


2、 告訴孩子你希望他怎麼做

如果孩子還不到三歲,可能說不出什麼恰當的要求,那就說出你的建議:「我覺得你可以將你其他不玩的玩具分享給他玩」,如果孩子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就要就事論事,讓他知道你願意幫助他以及你對他的期望是什麼。


3、讓孩子知道你會幫助他

問孩子:「我能幫你做什麼嗎?如果需要幫忙,我可以幫忙」,充分體諒孩子的心情,跟孩子溝通,根據雙方的需要一起制定一些計劃或方案來處理問題。


當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他的理智大腦皮層失控了,你越是費力的跟他講道理控制他,他就會越難纏反抗,要理解他現在已經失去了理智,先讓他發洩一會,在慢慢平復他失控的情緒,平靜下來了,再跟他講道理。


擁抱孩子,幫助孩子平復心情

情感引導的重要性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說:人類是高級動物,但相對於低等動物來說,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剛出生的人類是世界上最無助,最無能的,只懂得吃喝拉撒睡,表達方式也只有最簡單的哭鬧,嬰兒時期的一切都需要成人去照顧。


孩子出生來到這個一切未知的世界,什麼都不懂,什麼都做不了,不會用語言或者其他直截了當的方法來告訴我們他們需要什麼,唯有通過哭泣來傳達這些願望,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感同身受的去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需要一些什麼,想做些什麼。


父母要認真觀察他們的肢體語言(微笑、皺眉、流淚,疲憊地揉眼睛等),並慢慢成為一個解讀孩子的專家。隨時關注寶寶的每一個反應,掌握他的特點,才能搞清楚孩子什麼時候需要單獨待著或者安靜一會兒。過多地對嬰兒說話、撫摸和唱歌有可能會導致他們過度興奮。有些嬰兒會因此而轉移視線、咳嗽或者變得暴躁,這是他們想讓我們知道他們已經玩夠了。


你的直覺會告訴你什麼時候應當去呵護、搖晃和擁抱你的寶寶,也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該讓孩子休息和享受寧靜。


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由於大腦發育水平的限制,還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自我安慰的能力也極其有限,因而幾乎完全依賴於照顧他們的人。研究表明,經常被擁抱和安撫的嬰兒哭得更少,更信任他人,也更加獨立。


嬰兒需要家長感同身受的照顧與幫助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走人孩子的心靈世界中去,你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裡找到答案。」


感同身受的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裡面去,和孩子共情,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情感,引導他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國際家庭和兒童網絡的主席凱薩琳.沃爾斯說:「你是希望孩子出於對你的恐懼而聽從你的建議,還是出於對你的愛戴和敬重而聽從你的建議呢?」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後者,那麼你就得讓孩子信服於你,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接觸的就是父母,是最信任父母的,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是相互尊重與理解的,大人對於孩子同樣如此,你尊重與理解孩子,孩子也會尊重和理解你。


情感引導不僅會幫助你的孩子學會忍受、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還有助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還可以促進你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加深你們之間的感情,還會學會寶貴的社交技能。你的孩子會通過情感引導認識到溝通、尊重和交流對於增進感情的重要性。


育兒先育己,學習一套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與理念,養育孩子的很多難題都會變得簡單且輕鬆,所以父母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不僅能充實自己,也能給孩子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


作者:雲吞爸爸,雙胞胎女兒的爸爸,致力於教育與育兒方面的知識學習,分享經驗與大家共同學習。

相關焦點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養育孩子,從情感引導開始
    父母對孩子的數落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孩子又不委屈嗎?其實一句話概括,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無論我們養育的是天使寶寶,還是熊孩子,我們都可以把他們指引向正確的方向。我們要看到父母的引導,而不是任由孩子自由發展。道理我們都懂,可為什麼養育孩子那麼難?為什麼有的父母和孩子和諧共處,而有的父母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難以溝通?正確的養育方式又是什麼?
  • 孩子總搶玩具?「情感引導」教你養育出高情商孩子
    讀書會創始人樊登說:如果你因為養育孩子的問題而煩惱,那一定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錯了,而不是孩子錯了!那就試試&34;吧,它不僅可以幫你解決很多熊孩子問題,還能養育出高情商的孩子。01 什麼是情感引導美國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中,提出&34;的概念。情感引導就是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的感受,理解同情他,並引導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為什麼孩子不肯聽你的話?三種破壞父母權威的養育方式
    孩子不肯聽話是很多父母會遇到的問題。不管你是民主型父母還是權威型父母,都會希望孩子能跟你保持良好的溝通。當你發現你無論說什麼,說的是否有道理,孩子都不肯接受時,一定是你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破壞父母權威的三種常見的養育方式,以及改進方案。好消息是,你可以隨時改變你的養育方式,以改善親子關係。
  • 孩子在幼年需要「心理撫養」,父母要進行正確的「情感引導」
    在親子教育裡面有不少的家長,有一種觀念就是他們會認為孩子的暴力行為,喜歡逃學,頂撞父母,不禮貌等,一系列異常的行為都是孩子的品行出現了問題,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孩子「天生」就不是一個好孩子,但是只有很少的家長才會把孩子的這種行為聯繫到他們的心理狀態的變化上,這種出現在12歲到24歲之間的行為狀況,都跟孩子的「心理髮病期」有關,而這出現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在12歲之前父母對於孩子的撫養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
  • 孩子吵鬧不聽話,比獎勵、打罵更有效的育兒方式:情感引導
    剛發生的一件新聞,江西上饒12歲男孩被父母毒打致死,類似事件,也不知道是第幾起了,深深地為孩子們的遭遇感到寒心!面對自己的孩子,那麼調皮,不聽話,惹你煩,該怎麼辦?用知識武裝的父母,悲劇才不會輪到自己頭上。我剛剛讀了一本很好的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其中用情感引導來解決熊孩子吵鬧、不聽話,取代打、罵、吼的方式,深深吸引了我。
  • 《地球上的星星》: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所以,本文將著重分析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犯的錯誤以及對伊桑性格的影響,在本文最後一部分我將淺談如何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過度付出和超高期望使得父母變成「直升機父母」,而這個特徵又讓他們在育兒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我哪裡做的不夠?
  • 《地球上的星星》: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
    所以,本文將著重分析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犯的錯誤以及對伊桑性格的影響,在本文最後一部分我將淺談如何告別「直升機父母」,學會用「情感引導」教育孩子。我們要知道,每個叛逆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無助」的聲音,他不喜歡父母對他的管教方式,只能這種看似「叛逆」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父母能夠靠近他們一些,多給他們更多一些的關注和幫助。
  • | 新手父母必讀:學會在聯結中養育
    我們這一代長大的過程中,和父母的相處遇到過太多波折,等到自己為人父母時,都不希望重蹈父母的覆轍。這部劇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及時建立有效的聯結,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都會不快樂。   所幸,對於新手父母來說,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有效育兒,是以愛為前提的聯結與引導
    蘿拉博士認為,有效育兒的核心,是以無條件的愛為前提的聯結和引導。本文將通過三大步驟:父母的自我調整,與孩子建立聯結以及引導而非控制來闡述有效育兒的核心內容。從孩子出生以來,父母便是陪伴他們時間最長的人。幼兒時期,孩子的學習模仿能力格外強,所以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他們。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言行不恰當,就會給孩子樹立一個不好的榜樣,從而令有效育兒變得艱難。所以,有效育兒的第一步,與父母本身有關,那就是父母的自我調整。自我調整包括了兩部分:治癒內心創傷和管理憤怒。
  • 如果你讀不懂孩子的心,不如嘗試讓孩子指引你前行
    我們經常嘗試讀懂孩子,知道孩子心裡想什麼,就針對孩子的想法做出一些事情,讓孩子往自己期望的方向靠攏。這種心理的指導下,很多父母就會因為讀不懂孩子而煩惱。不懂為什麼孩子會因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不懂孩子為什麼做不好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懂孩子為什麼放棄我們給他創造的好機會;不懂孩子為什麼不懂得感恩我們對他的愛;更不懂孩子們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到底需要什麼。
  • 養育新生寶寶,新手爸媽只有更懂寶寶、才能給予寶寶更好養育
    導語:3歲前是新生寶寶成長的重要時期,新手爸媽掌握越多科學育兒知識,越能給予寶寶更好養育。每當有新手寶媽進入小區育兒群裡的時候,先前已經進群的寶媽們都會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學到的,領悟到的育兒知識分享給新手寶媽。5號樓新搬來的睿睿媽就是一位新手寶媽,她今天在群裡曬了張自己寶寶酣睡的照片。
  • 孩子的遺傳基因和養育方式哪個更重要?
    可是簡·尼爾森博士也在《正面管教》中說:「你的養育方式也非常重要。」我在養育兒子的過程中,雖然也走過彎路,但慶幸地是尊重了他的遺傳基因,採用了自己能夠做到的最適合的養育方式,讓他長成了今天的小暖男。我總結了幾點,希望對養育孩子的新手爸媽有所幫助。一、及時有效地接納孩子的感受,並做出正確的共情。
  • 控制型父母、放任型父母及情感引導型父母,看看你是哪一種?
    情感引導其實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通過引導,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發展階段來幫助他們認知情感和表達自我。情感引導需要的是父母時間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這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處罰所有錯誤行為的萬能戰略。
  • 《地球上的星星》:拒做直升機父母,教育小孩要學會「情感引導」
    很多學校最近都準備開學了,孩子的網課時間也快結束了。在孩子上網課的這段時間裡,很多父母也跟著做了一回學生,當孩子上課的時候,有的父母會守在一旁看著孩子上課,指導孩子上課。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因為這是"直升機父母"們的必做功課。但是這種行為對於孩子來說,是不是對的呢?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但如果父母以這種連孩子需求都理解不了的狀態去養育孩子,想必孩子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將難以得到很好的引導。「人格」一詞是心理學術語。是指「人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徵。表現為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興趣、理想、價值觀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也就是說,人格發展對人一生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重要影響。
  •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禍害千萬孩子,也許你就是這種父母
    「對孩子吃穿特別上心,但是對孩子的情感卻完全漠視」;「不停告訴孩子家裡窮,告訴孩子他們有多辛苦」;「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孩子是不能進行溝通的,服從才算是好孩子」;……這一句句的吐槽,都是一個個孩子成長路上可能遇到的傷痛。身體也許沒有傷疤,可心理的創傷一點也不少。
  • 解析《遊戲力養育》:美國心理學家為中國父母量身定製的養育指南
    親密不會讓孩子變得軟弱,反而會讓孩子得到一種內在的力量,安全放鬆。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將這種安全感內化,並帶入以後所有的生活關係中,包括未來的婚姻關係以及與子女的關係等。而親密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家長認為孩子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出現在關係上,解決辦法往往是先恢復關係。關係好了,教育才有效。
  • 家庭塑造孩子心智並影響一生,父母的責任,是實施正確的養育方式
    02 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不同的影響孩子就是家庭的鏡子。不同的家庭環境,養育出的孩子帶著相應教養方式的特點。教養方式,是家長(主要是父母)在對孩子養育的日常活動中傳遞給孩子的態度,以及由家長行為舉止所營造的情感氛圍的集合體。
  • 孩子發脾氣,父母很心煩,怎麼解決?父母和孩子的情感連接很關鍵
    孩子大發脾氣是父母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讓人最不愉快的事情之一了。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發脾氣都可以讓一個可愛的孩子,一眨眼工夫就變成這個最讓人厭煩的小生物。大多數父母會盡最大努力克制自己心中的惱怒。但只有克制是不夠的,弄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即怒火從何而來),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應對方式。
  • 新手爸媽別慌張,親自養育11個孩子的專家教你如何養育0-5歲孩子
    顯然,這對小夫妻對「哭」這樣的孩子的本能或者說是權利都不理解。一個剛滿月的孩子,你跟他說「不許哭,哭就挨揍」對他或許還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如果父母以這種連孩子需求都理解不了的狀態去養育孩子,想必孩子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將難以得到很好的引導。「人格」一詞是心理學術語。是指「人在對人、對事、對己等方面的社會適應中行為上的內部傾向性和心理特徵。